【國學】漫談中國古代女子教育
今天是三八婦女節,小編在此祝各位女神~節日快樂!
中國自古有「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古訓,但其實在中國歷史上,女子的教育一直是嚴格、系統且備受社會重視的。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中國古代女子教育!
古代中國女子教育模式中國古代女子的求學途徑多受教於父兄,屬家庭教育模式。此外,還有類似職業教育的秦樓楚館的師徒授受。當然,還有佛寺道觀中對尼姑、道姑的宗教教育等等。隨著社會的發展,至明清時期,女子受教育的情況開始出現變化。現在小編為大家分別予以探討。
宮廷教育
早在先秦時期,宮廷便已形成對宗室女子進行教育之傳統。時至漢代,宮廷上層女性除需接受生兒育女、做好賢良后妃的道德品行教育之外,還要接受音樂舞蹈及女功教育,目是為修身養性。時至唐代,女子地位提高,社會開放,宮廷女子教育大行其道,學習內容有經、史、子、集、易、律法、算術、吟詩、書法等。宋代頗重文治,宮廷女子教育被大力提倡。宋代宮中設有專門的教育機構。明清時期,宮廷女子教育體系與的歡騰亦未曾中斷,一直延續到傳統社會壽終正寢。
家庭教育
考察古代才女的出身和作為不難發現,青史留名並有著述作品傳世的女子多為世家出身,由父兄啟蒙並因家世而知名於天下。如才女班昭、得益於其父班彪與其兄班固;蔡文姬則受教於其父蔡邕,李清照受教於其父李格非,均屬此類。
青樓教育淪落為風塵藝流之女子,多貌美聰慧卻出身微寒,其受教方式是以師徒授受方式而傳其才藝,使之不絕。賽金花之才藝,便依此途徑而習得。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國古代源遠流長的男尊女卑的理念,剝奪了一般女子受正規教育的權利的結果。
寺觀教育在中國古代,不少失意女子遁入空門,青燈黃卷,伴隨著信仰,靠坐禪、誦經打發時日,消磨青春。讀經需識字,所以寺中老尼兼有教師之角色。自金元時期,全真道創立,道觀中道姑之生活內容與佛寺尼姑大體近之,只是所誦經書不同,修道內容有異而已。由於佛道信眾之出世取向,使其才華多不顯露於俗界,故而對傳統社會的影響較上述兩途為小。
學校教育
早在明末,特立獨行的「狂人」李贄就曾公開招收女弟子;清代「江右三大家之一」的著名才子袁枚曾公開招收女弟子數十人,並親自編輯《隨園女弟子詩選》,收女弟子28人之詩。與袁枚同時代的詩人陳文述,亦招收女弟子,其女弟子詩有《碧需仙館女弟子詩》。由於知識女性群體的壯大,清代女子還曾創辦文學團體。康熙年間,顧之瓊創建蕉園詩社;清中葉,女詩人張清溪曾創辦清溪吟社。《紅樓夢》中描寫的菊花賦詩、海棠結社、怡紅行令、瀟湘論文的情景,便是清代貴族女子文學活動的生動寫照。
中國古代女子教育所使用的教材,既不同於男子所使用的成人教材,又有別於蒙學讀物,自成一套體系,顯示出其為「女學」的特點。因此中國古代也湧現出一些優秀的才女,物以稀為貴,正因她們是鳳毛麟角,方可成千秋美談。
中國古代才女大盤點
首席女史班昭
班昭,字惠班,又名姬。因家學淵源,極擅文采。班昭本人常被召入皇宮,教授皇后及諸貴人誦讀經史,尊之為師。班昭十四歲嫁與同郡曹世叔為妻,所以人稱「曹大家「。班昭的貢獻有《漢書》、《百官公卿表》和《天文志》。
曠世才女蔡琰
蔡琰,字文姬,又字明姬,其父蔡邕是東漢大文學家,也是大書法家。文姬自幼耳濡目染,博學能文,又善詩賦,通音律,兼長於辯。文姬傳世作有《胡笳十八拍》、《悲憤詩》。
一代詞宗李清照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
唐代女才子薛濤
薛濤是一個帶有傳奇色彩的唐代女詩人,字洪度,長安(今陝西西安)人。16歲入樂籍,與韋皋,元稹有過戀情,戀愛期間,薛濤自己製作桃紅色小箋用來寫詩,後人仿製,稱"薛濤箋"。薛濤與劉采春,魚玄機,李冶,並稱唐朝四大女詩人。
唐代女詩人魚玄機
晚唐詩人,長安人,市民家女,姿色傾國。初名魚幼微,字蕙蘭。十五歲被李億納為妾,但李妻不能容,進長安咸宜觀出家為女道士。其詩作現存五十首,收於《全唐詩》。有《魚玄機集》一卷。其事迹見《唐才子傳》等書。
古代女子教育對當今女子教育的啟示女子佔了人類樹木的一半,對人種的優化、社會的進步、家庭的幸福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女子又擔當著母親、兒女、妻子、教師等多種角色,影響深遠。為了促進社會的穩定與和諧、民族的強盛與壯大,當今女子教育需要更好地發展。在古代女子教育中,很多方面都對當今女子教育頗有啟迪和借鑒。
1重視早教教育古代社會,提倡早教,《王節婦女范捷錄》「幼而不教,長而失禮。」此語指出了早教的重要性。早教何時開始?早教,要早到胎教。古人對胎教非常重視,王室通常都會實行胎教之法。幼兒時便請子師(類似今天的保姆)或親授,教他們日常生活的禮儀。等女子長到十歲左右便要接受「家政服務」教育,在十幾歲就要學會作為夫人的生活技能。
2重視人格和美德的教育
傳統女子教育,以「女德」為首。朝廷宣教,往往把對婦女德性、修身的規範放在首位,強調了德行的重要。在宮廷的倡導下,民間女子的教育同樣以女德為先,要求嚴格。明代賀欽《醫閭集·言行錄》中記載家庭女子教育共十二條,其中將「安詳恭謹」這一女德放在首位。同樣在晚明儒者王相之母劉氏《王節婦女范捷錄》中,共十篇,也是將「後德」、「母儀」、「孝行」、「貞烈」這四篇關於女德的內容放在首位。
3重視家庭對女子的教育家庭作為社會細胞,擔負著不可忽視的微觀社會教育功能。女子教育更主要是來自家庭,來自父母,這在現代學校產生之前,已經是女性正常人生教育的必經階段和主要場所。現今我們應更好地發揮家庭的社會職能,構建和諧的家庭,才能構建和諧的社會。
4重視婦道教育對待丈夫要以忠信誠實為本,秉禮守義以防閑其身,勤勞節儉以率其嬪御,慈愛和睦以惠其眾庶。誦讀詩書,取法前言往行,以戒其德,聞箴規諷諫之言,則敬聽而不忘。正所謂「家和萬事興」,女子自身的道德的建設最終目的是構建和諧的兩性關係,進而達到家庭和諧、社會和諧。
5重視母親教育整個封建社會,不單獨為女子立學,重大的女子教育任務便全來自家庭。由於性別勞動分工的不同,母親便在某種程度上擔當此重任。母親教育女兒,女兒又成為母親教育下一代,如此循環不已。家庭為人生最初學校,父母為子女之第一任教師。而母親,是人生最初之環境,也是人生最早社會關係的領路人。仍對當今的女子教育有著積極的借鑒意義。
推薦閱讀:
※黃色曾是古代最低等顏色之一 皇帝為啥還穿黃袍?
※8月24日將現熒惑守心 為中國古代最「兇險」天象
※古代有哪些神人?各領域的都可以。
※為什麼古代帝王都用孤、寡人自稱?
※解密:古代科舉「連中三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