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要聞】阿里影業副總徐遠翔言論引發編劇眾怒 到底是話說錯了還是...
阿里影業副總裁徐遠翔紅了。隨之阿里影業也在編劇圈裡一炮打響了。
當然這個「紅」與「響」,是帶有巨大爭議的。
11月27日,在天津舉辦的「原創與IP相煎何太急」論壇上,阿里影業副總裁徐遠翔的一番發言點燃了編劇們的憤怒。其中,以公眾號「喜多瑞劇本觀察」的《阿里影業,走好,不送》一文最有代表性,目前閱讀數已過10萬。
徐遠翔說了什麼?
徐遠翔的發言不過2000字,為何有這麼大的殺傷力?
簡單拆解一下他的講話內容,大概是幾個要點:
1. 有IP屬性不等於IP,而沒有IP沒法拍電影。
2. 劇本創作產業鏈變了,編劇不再把前端和後端都做了,產業鏈是有分工的,前端是IP,後端是編劇。
3. 有了好IP,也需要非常優秀的編劇加工成好的故事,只是前端和後端的問題。
4. 阿里影業不會再請專業編劇,會請IP的貼吧吧主和無數的同人小說作者,最優秀的挑十個組成一個小組,然後再挑幾個人寫故事,最後那個人寫的最好,給重金獎勵,然後給他保留編劇甚至是故事原創的片頭署名,然後再在這些大導演的帶動下找專業編劇一起創作。
5. 首先有一個IP,第二是強大的明星陣容。第三條,你這個電影有沒有概念,有沒有可逆襲的可能性。如果這三個條件一條都不具備,你肯定是顆粒不收。這個就是屌絲購票心理學。
6. 阿里影業一年有三部電影夠了。
六個核心點,真正有殺傷力的話主要還是第四個和第五個。
「我是在給在座的編劇指出一生路,IP真的是信息傳播有效的傳達方式,以前沒有互聯網之前是什麼呢,因為編劇都很聰明,都很淵博,現在是你知道他也知道,但是有些東西他知道你不知道,由於信息的傳播方式,如果信息有效到達,人越多就越成為一個超級IP,因為最終是靠某種精神層面的東西去植入到人們的內心裡,這個東西我們要尊重。
我們現在的方式完全是顛覆性的,我們不會再請專業編劇,包括跟很多國際大導演談都是這樣,我們會請IP的貼吧吧主和無數的同仁小說作者,最優秀的挑十個組成一個小組,然後再挑幾個人寫故事,我不要你寫劇本,就是寫故事,也跟殺人遊戲一樣不斷淘汰,最後那個人寫的最好,我們給重金獎勵,然後給他保留編劇甚至是故事原創的片頭署名。然後我們再在這些大導演的帶動下找專業編劇一起創作,我們覺得這個是符合超級IP的研發過程。現在很多人都在講IP,但不是所有人都具備IP的開發能力。」
編劇們集體憤怒
以上言論迅速引起了諸多編劇的不滿,這不滿,不光是出於編劇,更多地,是出於一個作者。
董潤年(《心花路放》《老炮兒》):把貼吧吧主和無數同仁小說作者圈養在一起廝殺,這不叫創作,叫養蠱,這是對所有人尊嚴的踐踏。創作從根本上關乎的是人心,不是金錢。
而著名電影人,前香港電影金像獎主席文雋也表達了同樣的意思:如果有錢就能做好電影,李嘉誠早就出手了,幾時輪到這些土豪?!
編劇余飛(《永不消逝的電波》《重案六組》):請IP吧主和小說作者進入斗獸場自相殘殺,這是挾資本以奴化網路作家,殺伐過後再在屍堆中攜導演、專業編劇來收割這血洗的IP,專業編劇不一定配合,網路作家也會揭竿而起,我們是社會主義,不是奴隸社會。
束煥(《泰囧》《港囧》):好威風,好殺氣,滿嘴跑舌頭是病,得治。
王力扶(《馬背上的法庭》、《家常菜》)直接下了戰書:有些話,真不能說說就算了。我給你寫一個字,我不是爹生娘養的。你若求我給你寫一個字,你不是爹生娘養的。
在王力扶發表宣言後,迅速很多編劇跟進,宣布「不和阿里影業」合作:董潤年、汪海林、宋方金等都在微博上表示「阿里影業,走好,不送」。
徐遠翔與阿里影業的回應
昨天(11月28日)下午,徐遠翔在微博與朋友圈做了如下解釋與說明:
昨日參加一論壇的個人發言引起業內激烈爭論,本人特做以下說明:第一,本人也是編劇出身,深知劇本重要性,且對編劇同行之尊重由來已久;第二,媒體有些斷章取義,建議大家讀完全文,且參考當時對話的語境;第三,從未說過只要IP不要編劇,而只說IP和編劇構成劇本產業鏈的前端和後端。期待和諸位合作!
下午19點,阿里影業的官方微博發布阿里影業CEO張強對於編劇事件的回應:
就今日網間所傳相關同事就編劇業務的個人觀點引發討論一事,阿里影業CEO張強表示,作為內容產業的核心,編劇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阿里影業對於編劇等專業人士的尊重一以貫之,從未動搖,亦在探索和實踐與編劇等專業領域同仁共同創造行業未來的現實路徑。
據悉也有阿里影業的高管跟編劇們私下溝通:徐遠翔的說法不代表阿里影業。
除了徐遠翔在論壇上言辭間表現的傲慢態度讓編劇不適,那麼現實中,互聯網電影的操作手法真的在威脅傳統編劇的生存么?這才是最值得探究的問題。
對此,有看法認為,其實徐遠翔的說法並非代表「互聯網公司」先進生產力。他說的那些,發達的傳統電影工業體系、以及圈內一些頂尖導演早就這麼幹了,只不過徐說得太直接、太不顧忌、也太尖銳。
徐遠翔到底說錯了嗎?
據「娛樂資本論」相關文章稱,
事實上,徐遠翔對於創作其實是做了一個拆解,把創作分成IP(淘汰機制下產生的原創故事)和專業編劇加工兩個階段,但可能引起不適的是前面「顛覆」、「不找專業編劇」的表述(其實看他後面的意思,貌似第二個階段還是要找的)。二是,專業編劇未必樂意做這件事情,極端假設原創作者拿300萬,加工編劇200萬,一般成熟編劇應該不肯?其實他講了一種開發IP的方法,可是聽起來似乎過於看重和強調最前端的價值了,有點激進和割裂。即使由工業化的創作流程(有人搭結構,有人寫分集分場,有人填寫對白),討論合作相互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也許並不存在誰比誰更加高明。
來自一家業內知名網路公司一位編劇向娛樂資本論表示,歸根結底是徐遠翔的一席話表達出一種倨傲的態度,顯得對編劇行業以及一些知名編劇不尊重,這激怒了編劇群體,但其實它其實並沒有說錯,這個現象在行業內尤其是一些電影生產流程化形成流水線的電影公司,早就存在。
「對於項目策劃來說,故事的科舉制並非不是好辦法,阿里影業是在做商品的產出運營,作為平台我覺得無可挑剔。看看每部片子,好萊塢已經這樣做了很久了,香港也已經有段時間了,國內也有這樣的新做法,只是說的太赤裸裸了,讓行業內的編劇在情感上一下子接受不了。「寫劇本的技術含量高,怎麼將好故事在「劇」和「電影」結構中表達,不一定是小說家能勝任的。如果有人說先給我一個故事,通過了再動筆寫劇本,多好的一件事情!看你的故事夠不夠「料」,夠不夠「班」。拿故事來競爭有什麼問題?」
編劇王佩在今天(11月29日)凌晨發表文章支持了徐遠翔的觀點。他在這篇名為《阿里影業的鞭子與被寵壞的編劇》的文章中說,
我覺得他說的這些話很有道理。面對一個主要由年輕人組成的電影市場,還有轉型期粗糙浮躁的審美心態,資本逐利的本性決定了阿里影業這樣的機構,一定用最省事、最快捷的方式來收割觀眾。誰更年輕,更飢餓,更兇猛?當然不是那些有了一定作品和地盤的專業編劇,而是那些網路娛樂最前線磨破滾打的貼吧吧主、微信群主、網文頑主、以及各種要錢不要命的主兒。
我想說的一句話是,中國專業編劇們的日子實在太好過了……我所認識的幾乎每個會寫字的人都當過或者計劃當編劇。和菜頭編過中國版的《24小時》,新浪博客頻道的一位女編輯編過中國的《急診室的故事》,我的中學同學莎漠自從創作了電視劇《浮出水面》,就稿約不斷,經常」作一、談三、等五「(手頭的活,在創作的一個,在談的三個,等在後面的有五個。)
好萊塢的編劇可沒有這待遇。許多編劇和導演都是從片場里當小工起步的,沒有十年以上的卧薪嘗膽,他們不可能有出頭的機會。
所以,做一個內地編劇應當惜福,更應當警醒。你們認為理所當然享受的機遇,別人要為之奮鬥一生。
……
關於IP作者PK,雖然讓專業編劇聽了不舒服,但事實上,大家都是這樣做的。據我了解,張藝謀也是用類似的方式在篩選劇本,只不過他用的還是專業編劇。也是10個人PK,最後剩下2個人,每個人都寫同一個劇本,影視公司全買下。有一個人的劇本會被張藝謀拍成電影,另一個人拿錢走人,根據保密協議,他甚至不能對外提起自己參與過這個項目。
仔細看下徐遠翔的發言全文,你能看到,其實拋開一些口語化表達不太嚴謹的地方(比如「我們不再請專業編劇」),徐表達的是現在新興影業公司怎麼尋找與打造(超級)IP的過程。這個過程,不再讓少數傳統編劇閉門造車、一手遮天,而是放到互聯網上去找源頭與靈感,讓更多人參與,但同時,它也不會、也不可能讓專業編劇完全走開。IP創作由純粹PGC到UGC+PGC混合的模式遷移,肯定是娛樂工業的重要趨勢之一。
徐遠翔說得沒錯兒啊!
附:徐遠翔在「原創與IP」論壇上的發言全文
我對IP的理解很簡單,就是四個字:群眾基礎,如果說你用一個很拽的網路語言去界定它的話,我理解是信息傳播有效到達的一種方式。
現在大家一說IP好像就是網路文學,其實不是這樣,我們中國電影票房排名前20位的作品有多少完全來自於網路文學,這個是打折扣的。
IP和具有IP屬性是兩個概念,比如高滿堂老師,他就是具有IP屬性,如果有一個超級運作家就可以做出非常好的大電影,鄭鈞的《回到拉薩》這四個字具有IP屬性,但是它具不具有開發出IP的潛能?現在沒有IP是沒法拍電影,這是肯定的,它是信息傳播有效到達的方式,首先讓大家先知道。
所有的編劇沒有必要恐慌,因為電影電視劇的核心還是講故事,只不過沒有IP這個概念,沒有互聯網信息發生之前,我們是怎麼理解的呢?
編劇基本壟斷了劇本創作產業鏈的前端和後端,從抓什麼選題,然後怎麼做劇本,怎麼去磨,只不過現在的編劇第一條先從網路產業鏈把前端抽出來,網路小說也好,是一個遊戲也好,經過長期孵化的舞台劇也好,一個動漫也好,先抽出來,這個前端是屬於純IP,後端需要加工成好的劇本,編劇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編劇也很清楚,不要認為還要像以前一樣,一個項目給我,我把前端後端都做了,現在這個產業鏈是有分工的,前端是IP,後端是編劇,這是我的理解。
另外我還有一個觀點,我認為中國最好的IP都不是領先的東西,中國最好的IP是四大文學名著,還有一個是聊齋,一個是金瓶梅。我們每個中國人在任何一個國家,除了學漢字以外,學中國文化的時候必須學四大名著,它培養了一代代中國人。
知道的人越多,這個東西就是一個好的IP,因為它具備一個初步的群眾基礎。當把IP抽出來需要非常優秀的編劇加工成好的故事,我認為根本不存在相煎急不急的問題,只是前端和後端的問題。
IP真的很偉大,我就舉一個例子,《盜墓筆記》這個IP,它的文字只有180萬字,同人小說好幾億字,這個劇在愛奇藝上播出以後,點擊量接近30億人次。
我剛才講了一個觀點,我是在給在座的編劇指出一條生路,IP真的是信息傳播有效的傳達方式,以前沒有互聯網之前是什麼呢,因為編劇都很聰明,都很淵博,現在是你知道他也知道,但是有些東西他知道你不知道。由於信息的傳播方式,如果信息有效到達,人越多就越成為一個超級IP,因為最終是靠某種精神層面的東西去植入到人們的內心裡,這個東西我們要尊重。
我們現在的方式完全是顛覆性的,我們不會再請專業編劇,包括跟很多國際大導演談都是這樣,我們會請IP的貼吧吧主和無數的同人小說作者,最優秀的挑十個組成一個小組。然後再挑幾個人寫故事,我不要你寫劇本,就是寫故事,也跟殺人遊戲一樣不斷淘汰,最後那個人寫的最好,我們給重金獎勵,然後給他保留編劇甚至是故事原創的片頭署名。然後我們再在這些大導演的帶動下找專業編劇一起創作,我們覺得這個是符合超級IP的研發過程。現在很多人都在講IP,但不是所有人都具備IP的開發能力。
我在24、25歲讀研究生的時候寫我人生的第一部電視劇,在央視一套還真的播了,叫做《熱血天歌》。當時中國的情況是什麼呢?如果你寫了一部劇在中央一套播,在省里基本是職稱晉級,分房子,陞官,當時我就覺得春潮在涌動。
我畢業了以後去了國務院新聞辦的官方機構,因為對電影的熱情,我還是回到了阿里,趕上了一個最好的時代,不再是幾個人、小群體就可以壟斷電影電視劇的時代,中國電影票房今年和去年增長是40%的增長速度,樂觀的說法是明年中國的票房超北美。
這兩年我自己研究了一個名詞很有意思,這個名詞叫「屌絲購票心理學」。中國電影市場接近500億的市場,平均觀眾年齡21.3歲,大概85%到86%的群體來自於19到29歲,也就是說台上在座各位都是被電影票房拋棄的,可以說你們加起來,加上外延那麼多人也就是10%多一點的票房,這個現實決定了什麼呢?
我認為有三件事,首先有一個IP,第二是強大的明星陣容,韓國、台灣、義大利這些地方,導演身價比明星低多了。這個故事雖然很爛,但是有很多明星陣容,我至少看張臉也可以。第三條,你這個電影有沒有概念,有沒有可逆襲的可能性。如果這三個條件一條都不具備,你肯定是顆粒不收。這個就是屌絲購票心理學。
我今天來不是來吵架的,我是懷著一顆平常心,邀請那些有情懷,有才華,有擔當,有潛力的編劇來跟我們阿里影業合作,我們對劇本創作的重視程度,有些方面可能超出你們的想像。
如果說通過這次論壇能夠尋找到幾位非常好的有潛力的有情懷的合作者的話,那真的是不虛此行,而且我們真的是懷著非常開放和寬容的心態跟你們做一個很真誠的對話,我們是懷著十足的誠意和大家做這樣的溝通和更長遠的合作。
阿里影業一年有三部電影夠了,其實很多電影我們都參與了,只是不打這個標而已,也不願意張揚,不像有的公司我投了5%,然後到每個電影節都說是我們投的。
我們有娛樂寶,我們有票務軟體系統等等,但是一個品牌的公司可能從製作團隊到演員到製作公司都要更新換代,可能很多公司在幾年以後就不存在了,我們要尊重這個現實。
這一年我們做了很多精心的布局,更多是在平台的建設上。當我們具備足夠的實力去參與國際競爭的時候,那個時候我真的是懇請在座的諸位請你們拿出高質量的劇本。
推薦閱讀:
※暴漫和阿里影業拍電影還被Netflix重金買下,這事兒合理嗎?
※馬雲親自站台,趙薇卻「割肉」套現,這是阿里影業的什麼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