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宏觀視野下的中國問題 1

時間:2018年2月9日下午

地點:瑞安里小區

主題:宏觀視角下的人類起源與中華文明

主持:秦思道

主講:蘇三

評議:鄭也夫、吳思

主持人:今天是天則所第590期學術論壇,我們請到北京文明學研究的獨立學者蘇三,她講的主題是「宏觀視角下的人類起源與中華文明」。下面歡迎蘇三來作報告。

自我簡介

蘇三:感謝大家、感謝天則所,在今天這樣一個大風天里來到這兒很不容易,大家都精神可嘉!周一我才在河北鄉下接到這個通知,也沒有帶電腦,回京後準備時間非常倉促,近兩天找了一下相關的圖片,沒有講稿。我就看著剛剛做的PPT跟大家聊一聊人類起源和文明起源的話題。

有的老師可能不算很了解我,介紹幾句我自己。我是一個獨立學者,就是沒有單位。我是2002年辭職的,之前是人民大學的老師,然後進了一家外企。回家之後就開始研究中國文明西來說。從2015年開始我從文明起源的話題轉入到「文明學」的課題。

我經常號稱「文明學」是我創立的一個新學科。文明學是個什麼概念呢?以文明為核心研究其起源、發展及明天,也就是研究文明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核心就是研究文明的發展規律。這個話題聽著有點可怕,話題太大了。

但是我有必要指出,「文明學」這三個字肯定很多人都涉及過,因為「文明」是一個很平常的詞,學就是學科。我相信在中國、在外國都有人提到過「文明學」,但是我相信他們說的「文明學」跟我研究的「文明學」內涵肯定是不一樣的。今天儘管這個題目是《宏觀視野下的人類起源和中華文明》,但實際上也是文明學的大綱或者文明學的核心內容。

我以往出版的的主要作品大致有10部左右。前面幾部都是2010年之前出版的,這些書都是涉及中華文明西來說,但是後兩本基本是同一年出版,因為我的書非常難以出版,所以耽擱到了同一年面世了。

《文明大趨勢》這本書原名是《落後》,就是研究中國是否落後以及為什麼落後、將來是否落後這樣一個話題。以這個書名一直出不了,我又堅持不允許改書名,所以前後有三年時間沒有出來。後面一本的《新文明簡史》是在香港出的,其實我的書裡面也沒特別敏感的東西,就是研究「中國問題」或者是中國的文明起源問題,現在出版有些過嚴,國內正在談出版。2010年之後我逐漸離開中國文明起源問題,針對「中國問題」開始探討。

現在我準備要新寫的一本書叫《發現文明》,實際上也相當於是文明學大綱。這是我的研究兩個領域和兩個時段。以上就是我基本的學術研究狀況。

今天講座涉及的內容分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人類起源與路徑,尤其大家比較關心中國人的成形,又由於我們大家經常在考慮中國問題的時候是以歐洲為背景的,所以今天也會重點講一下歐洲人的起源以及歐洲文明的起源情況,做個對比鋪墊。第二部分集中於文明起源與文明發展,就是人類文明起源和人類文明的發展規律,以及中國在整個人類文明大背景之下的特殊性是什麼。

第一部分: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人類起源與中國人起源

文明學就是一套全新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一套重新解釋世界的新哲學,一場認知革命。

人類是從哪來的?我們是誰?我們將走向何方?這實際上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從古至今大家都在問。屈原問的比較多甚至寫了《天問、《離騷》等,他問我們從哪裡來的。這幅畫是高更的著名繪畫,題目是: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將走向何方?古今中外的人類都在問。

對於所謂的類似「天問」,關於人類的起源、關於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我認為從《舊約.創世紀》到達爾文都有涉及,他們以不同的框架來解釋;從孟德斯鳩到馬克思、吳思、戴蒙德又都在研究人類文明發展有沒有規律,為什麼這個國家是先進,那個國家是落後的?我研究的文明學很大一部分就是力圖解答這些問題,比如中國是否落後,中國為什麼落後,並且是在一個極其宏觀的視野之下來看。從這意義上而言,文明學其實也是在「求道」。

什麼叫「道」呢?就是「自然規律」,求就是探索、探索自然規律就是「求道」。我認為越古代探索越困難,越近代越現代越到今天條件越充分。我們今天研究的好,不是我們更聰明,而是我們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今天的科技成果更充分,對很多的問題看的也更清楚了。

文明學重要的基礎:分子人類學。分子人類學的結論是「現代人出非洲」,或者叫「人類出非洲」,也就是說今天所有地球上的人都是從7萬多年前的非洲出來的。但是時間我覺得不那麼絕對,不同的實驗室在獲得不同的證據之後,有很大的伸縮性,比如說最初說是十六七萬年前,有的甚至說二十萬年前,有的說五萬多年前,甚至現在還有人說是十萬年前;並且地理出口也不是那麼穩定,比如有人說是從東北非這個地方走到了以色列附近,走到西亞其實就剛出來一點點非洲,然後他們可能又回去了又出來,那這是不是就改寫了「人類出非洲」的歷史呢?所以在一定框架之內大家要有自己的理解,要知道分子人類學的核心穩定部分是什麼。其實任何學科都是反覆探討之中,分子人類學是個新興學科,還不是特別穩定。

以往對於人類的起源有一些假設,主要是過去100年的研究,建立在化石說基礎上。比如中國一百萬年前發現有什麼樣的化石、五十萬年前發現的什麼樣的花石,十萬年什麼樣的化石,排列起來之後就認為中國人是獨立起源的,跟外界沒有關係,東亞化石是連續的。但是反思一下,其實中間有很寬的縫隙,有的縫隙甚至是幾十萬年,最近的縫隙就是大約十萬年前中國地區有化石,再發現化石就在四萬年前左右了,中間有一個五六萬年的空隙,這個地方到底是沒有人?不知道。所以,化石序列也是一種假設。恰好分子人類學認為現代人進入到東亞的時間是大約五萬年前,所以,就解釋了那個空白,從而也坐實了之前多少化石都與我們祖先無關,當然包括50萬年前的北京人。

之前的猿人都怎麼樣了呢?都死了。為什麼死了呢?我認為,因為氣候,因為地球不斷會有冰期,跑到北方都被凍死或者其他的原因一輪一輪的滅絕。

分子人類學是從近代的遺傳基因這樣一個理論發展出來的。藉助計算機技術,從20世紀下半葉開始加速。到2006年,基本上全球人類學界就達成了一個共識:承認分子人類學所建立的現代人出非洲理論,不再講化石的那套理論。中國還有人在講。但是我認為從分子人類學在中國的發展看,中國現在還是相對開放的。分子人類學在中國的領頭人是復旦大學的副校長金力教授,他從美國回來,並且在2014年被評選為科學院院士。他是中國分子人類學的一個代表或帶頭人。所以,中國學界等於也承認了分子人類學,同時化石說也在與他們進行相互的討論和溝通,這都是正常的科學討論。我們不鄙薄化石學派,他們的努力應該肯定,但科學發展的新舊更替是正常現象。

《出非洲記》這本書是非常好的一本科普書,講人類出非洲的,估計書店買不到了,可以去圖書館翻閱一下。這本書的作者是第一批參與分子人類學研究的學者斯賓塞。但是分子人類學發展非常快,數據每年都更新,當時的講法跟現在已經有一些差距。

現代人是人類學的術語,不是現在的人,孔子、蘇格拉底、蘇三都叫現代人。分子人類學理論認為,現代人的出現大概在二三十萬年前定型,也就是從解剖學上跟今天的人沒有任何差異的人就定位叫「現代人」。當然,人類是不斷進化的,以後還會變,再往前面去就跟我們有一些差異,要是時間特別遠,推到2千萬年或者1千萬年前,我們的祖先還長著尾巴呢,那在解剖學上就非常不一樣了。所以,時間是進化關鍵。

大約在二三十萬年前的現代人進化就是這麼一個路徑出來的。到澳大利亞這一支大約是四萬年前到六萬年前左右這麼一個時間段。從西亞出來之後到歐洲的時間是四萬多年前。美洲的人就是這麼過去的,比較晚,從東北非這地方一直穿過亞洲。大家一定要記住這個路徑非常重要,它會貫穿我們今天整個討論的一個主題。

我們研究人類起源和文明起源要定義一下什麼是人類

我覺得人類是從人科開始,猿人開始就可以叫人類。人類是一個發展的過程,其實文明也一樣,一個過程。我們從不同的時段來看人類的進化,比如從170萬年前開始,人類就完全直立了,從直立開始跟我們長的就比較接近,比如手就開始分化出來,臀部骨骼就會跟今天比較接近,但是再往之前比如說2百萬、3百萬年前就會跟今天不太一樣,很多人還在地上爬,還是跟猴子差不多,所以就不能算人類。所以,研究人類文明發展觀察過去170萬年左右我認為基本合適。

這個進化樹我相信大家經常看到,從靈長類動物一直發展到今天,從這地方到這地方的時間大概是4千萬年的時間,到這兒時間當然是越來越近了,在這地方可能就500萬年左右的時間。再更細分的話就是會分出好多枝來,其中的一枝進化成我們現代人。我認為無論是人類的進化還是文明的發展,都交織著必然和偶然兩種因素。

關於人類文明的進化,我是線性理論堅持者。我認為人類進化不是單獨的必然、也不是單獨的偶然,總體宏觀上我認為是必然的。為什麼?我們可以從宇宙的誕生、地球的誕生,再看出現這個單細胞之後的生命與人類演化過程,它們就是越來越複雜、越來越高級、越來越聰明、越來越有智力,這是一個大的趨勢。這個趨勢我認為是很明顯的。但是這裡面也是有非常多的偶然因素。比如說人類的誕生,現代人的誕生都可能是一個偶然。據分子人類學的研究,今天地球上每一個人,母系實際上是同一個,來自大概30萬年前的婦女。當時可能地球的某些時期的嚴酷氣候條件、或者什麼因素導致現代人的祖先在那個時段之內全部都死絕了,只剩下一戶人家。假如這個婦女也死了,就沒有現代人,地球文明勢必都要改變,但是其他接近的智人支系還是會繼續進化。

所以我認為人類的演化或者文明的演化總體是一個必然和偶然的交織。

今天所有的人都是現代人的後裔,這個結論或表述是怎麼來的呢?現在全球可能有上千萬例的基因檢測,不是每一個人都檢測過,我不知道在座有多少人檢測過,我和吳老師都檢測過,包括中國人在內,全球應該已經有近千萬人檢測,父系染色體和母系的線粒體都屬於現代人的後裔。科學上現有的基因證據就是這樣,沒有一個例外。

儘管現代人的父系和母系基因是現代人,但分子人類學還檢測出來與現代人同期還有兩種人類的,尼安德特人與丹尼索瓦人,他們與現代人雜交過。尼人在現代人中的常染色體含量有的高達4%,並且東亞人含量相當高,可能平均2%。有人推測現代人和尼安德特人一出非洲就在西亞發生了雜交。現代人出非洲之後,在西亞這地方停留了幾萬年,並且是在這裡產生了很多支系,或許是其中帶的較多尼人的支繫到達了東亞?到現在為止沒有在今天的人類身上找到丹人和尼人的父系和母系基因,所以我們說他們已經滅絕了,並且滅絕的時間是大約2萬年前,起碼是尼人如此。這三個支系的分離也是在直立人之後,外貌都比較接近了,不是很遠的差別。

人類出非洲後大概五六萬年前就在西亞這地方演化出來了好幾支,從分子人類學的術語叫基因突變,一旦基因突變之後就跟上一輩有些些微差異了,就命名一個新的支系出來,如果不是專業人士就形象理解為一個父親生了幾個孩子就行。

東亞人到達的時間寫的是5萬年,有的舊圖標的現代人到美洲的時間是1萬6千年前,現在實際上已經推到2萬多年前。我估計時間確定跟美洲發現過16000年前的化石有關。美洲地區沒有發現過猿人,猿人只在舊大陸這個地方進化。猿人的老巢在非洲地區,地球的環境一改變,尤其是一有冰期,北方跑出來的跑到中國、跑到歐洲或者其他地方的就都死了。死了之後就只有非洲這地方的留著,在赤道地區,還在繼續進化。

每一次這些猿人就是還沒有跑到美洲這地方,就死絕了,幾百萬年猿人從來沒有到達過美洲。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人類的遷徙不僅需要時間,而且跟地緣的關係非常大!這也是我提出從宏觀研究文明的第一個規律:地理、地緣對人類文明的恆定宏觀作用。後面再講人類早期活動為什麼不涉及美洲地區,就是因為這個地方從來就沒有猿人。我們只講舊大陸也是只在舊大陸的非洲地區或者是西部地區。

著名的一張圖,莫氏線劃分。

哈佛大學的一位人類學家Movius在1930年代,根據舊石器時代的阿舍利手斧分布畫了這張圖:。人類最先進的地區在舊石器時代就是舊大陸西部區域。阿舍利手斧大約175萬年前開始出現於東北非,到20萬年前為止,在這一百多萬年時間裡始終佔據人類進化的先進區域,看來就是印度半島以西的歐洲南部、整個非洲與西亞。

東亞地區在當時屬於落後地區。為什麼東亞落後?因為地緣。不是我們人種不行導致落後,是我們距離非洲太遠;並且中間還隔了一個青藏高原,普通人翻不過去。青藏高原的隆起定型是千萬年之前的事情,青藏高原還在繼續生長,我們要研究宏觀人類起源,其實地理、地質、古氣候學都要涉及,假如不知道青藏高原隆起是這麼一個年代,那你會說人是可以從這兒穿過來的,但是實際上你要知道這時間限定,並且每年生長的速度是多高。這些知識在100多年前都是沒有的。

東亞的落後明顯是地緣因素。當然還有氣候因素。假如不是因為氣候,東亞幾十萬年前都有人類甚至是現代人在東亞,他們一直就地進化就可以了,但是氣侯把每一個不同地區的人類一次次都殺死了,只有非洲赤道地區的現代人才活了下來。

(待續,同題專題片點擊 :原文鏈接)

推薦閱讀:

數碼攝影講座 【主講 黃本培】
范老師洗滌講座(第十四講)
誰有JT叔叔《兒童學莊子》的講座稿或書或網址?
探索門命學2016年6月講座記錄:干支符號學之丙丁火實戰篇6  楊璞整理
劉心武紅學講座惹風波

TAG:中國 | 視野 | 講座 | 宏觀 | 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