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中國分久必合

從世界史上來看,中國確實是特立獨行——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從東周末年周王室衰落,戰國七雄爭衡天下到秦王掃六合;從東漢末年三國鼎立到晉武帝一統天下;從南北對立,征戰數百年到隋唐雄霸人類古文明頂峰;從紛紛五代亂離間到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徹底終結了中國古代史上合久必分的魔咒。近代軍閥割據稱霸最終還是漸漸走向統一。

反觀歐洲、中亞歷史,雖然曾經有強大的羅馬帝國、波斯帝國,但都是曇花一現,在暴力征服之下有過短暫的統一,一旦中央集權衰落,被征服的人民很快就各回各家了。

中國為什麼能始終走在統一的主旋律上呢?我覺得有如下幾個原因:

第一、文化的向心力

從秦始皇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之後,中國文化的多元發展就被限定在一個大的基調之下。中國廣袤的疆域雖然有不同的語言、傳統(說十里不同俗也真的不過分),但是我們有統一的文字,梁啟超先生濃厚的口音並不阻礙國民理解他的觀點。歐洲雖然有幾十種語言,但他們的區別並不大於我國各地的方言差異,不能走向統一很大的原因就是沒有溝通的媒介——統一的文字。

另外,秦漢幾百年的統一已經形成了人民對統一王朝的認同感。

第二、農耕傳統

我們不出海打漁、不逐水草而居,守著幾畝薄田,靠天吃飯。從最初的刀耕火種就奠定了國人安土重遷的傳統。雖然在戰亂年代經常被迫進行大遷徙,但遷徙之後我們又定居下來,將民族文化傳播出去。歷史上無數的少數民族都被漢族同化,放棄游牧轉向農耕,也轉向了大一統。

第三、利於統一的地理環境

看一下中國地圖,你就會認同:這樣的地理環境下,能不統一嗎?大山大海大沙漠勾勒出了中國的輪廓。這個輪廓就是阻擋外敵入侵的天然屏障,它的範圍內,曾經有多少地方割據、有多少蕞爾小國,最終都統一在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里。

第四、爭強好勝的民族傳統

人對權利的慾望是無限的。每個民族都想盡辦法擴大自己的疆域,尤其是有了秦始皇這個榜樣之後,在每個分裂時期,統治者們都已一統天下為己任。一山不容二虎,文韜武略的亂世雄主彼此斗得水火不容,目的就是要站在權利頂峰。

統一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

推薦閱讀:

鄭永年:中國該如何逃離「腐敗陷阱?」
中國酒令:雅俗共賞的花樣文化
中國書法用筆「六法」之二
孫錫良:5000年中國「最壞的盛世」!
中國宗教生態的多元通和模式

TAG: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