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揭秘普洱茶勐海味(上)

勐海,傣語地名,意為勇敢者居 住的地方,位於雲南省最南端,隸屬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總面 積 5511 平方公里,總人口 33.72 萬人。 世居著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 族等少數民族。這裡四季如春,風景秀美,物種豐富,生態環境堪稱完美。

據查,勐海種茶歷史可以追溯 到三國時期,距今已有1700 多年。 民間有「武侯遺種」之說。相傳,三 國時期,諸葛亮南征(公元 225 年) 到勐海縣境內的南糯山,許多士卒無 緣無故昏睡不起,百治無效。諸葛亮 探視後,即將一手杖植於土中,手杖 隨之發芽長葉,蔚然成樹,諸葛亮取其葉煨水煮湯,令人給病人服用,昏 睡士卒即刻清醒恢復正常。據說,這 些樹木就是茶樹。後來,每到清明節、 鬼神節、潑水節,當地少數民族都要 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紀念諸葛亮。

勐海境內樹齡 1800 余年的野生 型茶王樹和樹齡 800 余年的栽培型茶 王樹,是研究茶樹種源、茶葉生產歷 史狀況的活化石,茶學界將這兩株茶 樹和瀾滄縣發現的邦崴千年過渡型大 茶樹同稱「三大古茶樹王」。值得一 提的是,樹齡 1800 余年的巴達野生型茶王樹與「武侯遺種」歷史時間恰好吻合——這充分說明,勐海早在 1800 多年前就已種茶,勐海是世界茶樹的發祥地之一,是普洱茶的故鄉。

「高山雲霧出名茶」,茶乃嬌貴之物,茶樹的生長對自然環境亦極為挑剔,勐海在茶葉歷史與茶葉貿易中不可替代的地位,並非諸葛孔明先生一根手杖便可成就的,更重要的是,得益於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氣候條件。

勐海縣地處橫斷山系縱谷區南段、瀾滄江西海岸,屬於怒山山脈向南延伸的雨脈部,山脈、丘陵、平壩相互交錯,溝谷縱橫,崇山獨特的地貌系統培養孕育出了座座茶山。此外,勐海境內土壤主要有磚紅壤、磚紅壤性紅壤、紅壤、黃壤等類型,這些類型的土壤極宜茶樹生長,具有良好的發展茶樹種植的土壤條件。

勐海屬南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夏秋季多陰雨天氣,冬春季多晴朗天氣,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熱量充足,雨量充沛。從光輻射的季節分布看,春多於夏,夏多於秋,秋多於冬,這既有利於茶樹越冬的養分積累,也有利於夏秋季茶樹的生長發育和品質的提高;從降雨的時間分布看,5 ~ 10月的降水量佔全年降水量的 85.81%,雨熱同期,降雨有效性高,完美配合茶樹生長發育對水分的需要。

「多霧」是勐海氣候的顯著特點,也是成就勐海茶味的重要因素。每日,自午夜起,水霧便悄然而生,從平壩、山谷間生騰出萬縷雲煙,茫茫霧海籠罩了整個勐海;而到正午時分,隨著陽光的照射,茫茫濃霧又慢慢地消失無蹤。「多情」的霧氣不但減少了茶樹蒸騰作用對水分的消耗,還能夠以 0.2 ~ 0.4毫米的霧露水增加地表水,提高空氣的濕度。正因有了濃霧的滋潤,普洱茶的原料大葉茶得以枝繁葉茂,勐海的茶葉才具有了獨特而神秘的茶味。

勐海的生態環境良好,群山綠茵覆蓋,山間泉水奔流,水源純凈,空氣清潔,為大葉茶種植天堂般的「凈土」,因此勐海茶正可謂「集天地之靈氣,汲日月之精華」,冰清玉潔,毫無鉛華,盡顯茶的本真。

在歷史上,勐海就是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驛站,是滇藏茶馬古道的源頭。

茶馬古道是我國古代可與絲綢之路相媲美的商路網路,它處於中國西南部的橫斷山區與青藏高原之間,為我國西南地區各民族之間以及我國與鄰國之間互通有無提供了經濟、文化交流的紐帶,而那些行走在茶馬古道之上,風餐露宿穿梭於峽谷河流之間、帶著神秘色彩的馬幫,則成為了我國西南地區歷史上一道別緻的風景線。

勐海居住著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等 25個民族,勐海的「茶文化」也因此呈現出多彩的民族文化交織輝映的特徵。從發現野生茶到馴化種植,乃至到日常祭祀、家居生活,世代居住於勐海的各個少數民族的文化,已在歲月恆久中與普洱茶水乳交融,密不可分。

布朗族一生中離不開茶,一位精通土罐茶泡製且深諳茶藝、茶禮的布朗族老人岩刀說:「我們布朗族走親串戚少不了茶;看望病人要帶上茶;青年男女求婚要用茶,定婚不得少於兩包茶;婚禮更是不能沒有茶;不管窮富人家,在給女兒的嫁妝中,茶樹 是必不能少的;建蓋房屋、立生基定四柱不能缺茶。家家火塘邊除了長煙鍋、土煙筒,就是土茶罐。

老曼峨位於布朗山鄉,這裡是中國布朗族最大的聚居地。布朗族是古濮人的後裔,據《華陽國志》記載,居住在中國西南部的古濮人早在商周時即已種茶,作為勐海布朗山最早定居的少數民族,遠古的茶香在布朗人血脈里世代流淌。高低錯落於大山之間的寨子上方,金碧輝煌的寺院中矗立著一塊古老的石碑——這塊石碑已有將近1400年的歷史了,它表明布朗族在唐朝時就已定居在這裡。

拉祜族古語說:「不得茶喝頭會疼!」

每到採茶季節,拉祜寨子里年輕的姑娘們熟練地穿梭在壯碩古茶樹 間,飛快地爬上樹頂,雙手像蜂鳥一樣從嫩葉上掠過,頭上裝飾的綵線絨 花在一片青翠中若隱若現。很快,一 籮還帶著晨露的茶芽就摘完了——這 一幕風景,已經上演了不知多少世代。

「可以一日不吃飯,但不可一日不飲茶」。「火焯茶」大概算得上拉祜族最喜愛的飲茶方法:火塘邊,先燒水,然後抓一把大葉茶放在瓢內,隨後揀火塘中的灼燃火炭放入瓢中,快速搖動,使瓢中的茶葉烤得發出香味時,把火炭揀掉,再將茶葉放入茶壺衝上沸水,幾分鐘過後,一杯釅香濃郁的焯茶就泡好了。「烤茶」和火焯茶算是一脈相承,也是拉祜族一種古老而普遍的飲茶方法:先將小土陶罐放在火塘上烤熱後,放入茶葉進行抖烤,待茶色焦黃時,即沖入開水煮制;如茶汁過濃,可加入開水使之濃淡適宜。與火結緣之後,茶葉一改翩翩君子的溫婉作風,也變得「剛烈」起來,這兩種泡茶方式,都浸透著這個「獵虎的民族」果斷剛硬的性格,茶水香氣濃郁,味道濃烈,舉起杯子來猛喝一口,一股衝勁直奔顱腦。

與茶結緣的哈尼人有一整套開闢茶園、選擇茶種、培育茶苗、茶園管理、採摘揉制、烹茶飲茶、以茶祭神的茶道體系。這個茶道體系蘊含著豐富的立身處世的義理大道,以及深刻的祀神悅祖的宗教內涵。哈尼人的幾個最重大節日都和茶息息相關:最重要的節日「嘎湯帕節」期間,連續三天的慶祝活動絕對少不了用最好的普洱茶招待親戚朋友;四月「茶王節」期間,適逢茶樹發新葉,在採摘最嫩最好的葉片炒製成茶之前,通常要先祭拜茶樹、祭拜茶王、祭拜祖先。哈尼人相信萬物有靈,因而無論到哪裡,吃飯前都以滴三滴茶水,表示對各神的崇敬,以祈求平安無事。

傣族與普洱茶同樣有著千絲萬縷的歷史情結。在傣族人的生活中,無論生養婚娶、飲食起居、往來應答、歲時節令、占卜禁忌、喪葬祭祀、信仰崇拜,都離不開普洱茶。傳統上傣族聚居于山間平地,竹林、溪水、稻田,一派詩意棲居的景象,似乎與長於山地的茶有所距離,但在勐海,各民族在千百年的長期和諧共存中,文化早 已彼此交融,無論是布朗族、拉祜族 還是哈尼族的茶文化,同樣植根在傣 族人的日常生活中。「竹筒香茶」是傣族人最普遍的一種茶飲,與拉祜族 的竹筒茶在製作上有異曲同工之妙:先用晒乾的春茶放入剛砍回的香竹筒內,放在火塘的三腳架上烘烤,6 ~ 7 分鐘後,竹筒內茶葉軟化,用木棒將竹筒內茶葉舂壓後再次裝進茶葉,這 樣邊裝、邊烤、邊舂,直至竹筒內茶葉填滿舂緊為止;待茶烤乾後,剖開 竹筒取出圓柱型的茶葉,掰少許茶葉放入碗中,沖入沸水約五分鐘即可飲用。這種竹筒茶,既有竹子的清香,又有茶葉的芳香,非常可口。


推薦閱讀:

普洱茶之台地茶與大樹茶、古樹茶之分
普洱茶的泡法怎樣泡生茶和熟茶的方法
熟普洱的存放年限問題 恆溫恆濕條件下可以存放多久 希望有實踐證明?
我是剛剛喝普洱的新人,剛接觸普洱就喝生茶可以嗎?怎麼樣能提高自己的品茶能力呢?
你買的普洱茶是曬青的還是烘青的?

TAG:普洱茶 | 普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