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心學涵養實記》世人受苦不冤枉

陽明先生在〈答以乘憲副〉里說:「心學沒有在世間獲得大澄清與大明白,已經很久了。舊有的觀念與舊有的積習障礙遮蔽著人身,反覆纏繞在他們的心頭,一旦忽然聽見我的學說,未有人不會立刻非難丶詆毀與質疑。然而,良知昭然不昧,萬古如一日的存在,只要肯持平自己的心量,更改自己面對議題的氣息,而拿我的學說來反省與反觀,同樣未有人不會因此洞然明白。然而,不能立刻就此發憤立志去勇脫窠臼,依舊在那裡依違觀望於舊說與新說間,如此舊有的觀念與舊有的積習就會再度牽滯蔽塞人了。」為了解釋這個現象,他講一個很有趣的故事:過去有個村子裡,有十戶人家,他們都把自己的百畝良田給荒廢了,只因為他們每天都要去市場做稻米的轉賣生意,靠著轉賣的生意,爭取差價,過著過一天是一天的生活。隔壁村子有農夫過來勸告他們說:「你們這樣早晚轉賣稻米,對精神的消耗沒有止盡,卻不能有什麽盈餘,何不耕田三年,這樣能剩餘一年的糧食,累積下去,光耕田就能因盈餘而致富了。」十家裡有兩家人聽進去了,就捨棄稻米的轉賣生意,認真開始耕田,其他八家的人,爭相過來阻止他們這種不合群的狀態,家裡的老人或兒童都交相指責說:「我們早上到晚上都不轉賣米,沒有進帳,餐餐都沒有著落,早晚都吃不飽了,哪裡還能等待秋天的時候有糧食可吃呢?」其中一人只管耕田,不顧他人的指責,最終成為富有的人,還有一人被說得動搖,再度拋棄良田,回來做稻米的買賣生意,最後一輩子過著貧困與飢餓的生活。陽明先生因此說:「現在整個天下的人,每天都在市場做著稻米買賣,忽然出現有人不想做買賣,而想來耕田,這乍看全然是個傻事,難道他還奢望免於世人的非難嗎?要緊處卻在人只要看清目標,就要深信不疑,既然知道耕田是根本,就不要再管他人的非難,這樣最終纏能有成就。」這裡買賣是個譬喻,用來指稱世人都在做著不究竟的事情。人要有定見,不受流言的左右,這需要大智慧。世人普遍習慣於昏沈,絕不是沒有原因。首先是世人通常智慧未開,不曉得什麽比較根本,常受不住暫時性的困難,與唾手可得的誘惑,就立刻屈服於能馬上拿到的好處,而不肯放長線釣大魚,卻反而失去徹底解決困境的機會,一輩子受苦。最詭異的現象在於,能讓人掙脫困境的東西,都會呈現出不起眼或無利益的假象,並且還會讓你剛開始受苦,你只有帶著堅強的意志撐過去,纏會最終品味到本相。再者是世人容易受輿論的影響,耳根子很軟,人家說東就做東,人家說西就做西,跟著人潮浮浮沈沈,大家這樣會淹死,你就跟著淹死了。人的昏沈與清醒,背後就是心性的蒙蔽與張開,世人常不知道什麽是心性,不過世人都很相信自己的直覺,常會說要「順著直覺去做」,不過,昏沈的人,順著那受蒙蔽的心性的直覺的牽引,往往把自己搞得糊裡糊塗,遍體鱗傷後,卻依舊不知道這來自於愚痴。這就是菁英當然會很罕見的原因,心性的菁英尤其如此。在合群與不合群間,我們要有智慧去選擇,有選擇性的合群,有選擇性的不合群,這能做出選擇的精神機制,就是心性。認識心性要吃苦,然而,這比起昏沈的人一輩子吃苦,最後不知道自己怎麽死來說,因心性而吃苦,實在是太幸福了。這點尤其是在面對死亡的時候,你這一生到底有沒有做過工夫,就在那一刻里見真章。敝人已經看過太多的人,這輩子不知道正確的養生觀念,最後生病住進醫院裡,這個至親過來說你該吃這個,他基於親情就認真吃這個,那個長官過來說你該吃這個,他基於感恩就認真吃那個,最後再來某個居士,告訴你吃這個會有大福報,他基於信仰就再認真改吃這個,吃完後就去陰間享福了。請牢記:世人一生會不斷受苦,絕不是沒有原因,更絕對不冤枉。


推薦閱讀:

立志究竟立在哪兒? | 陽明學金句
不要在女孩子面前脫褲子
薛侃錄:回到「一」的人生!|每天學習陽明學
王陽明:心越簡單,人越高明
忙裡偷閒:我們有這麼忙嗎? | 成語心解

TAG:心學 | 涵養 | 陽明心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