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茶都會有農藥殘留嗎?聽專家給你科普春茶知識

進入春天后,國內不少茶場進入春茶開採期。隨之而來,網上出現一篇文章,指出春茶中含過量農藥,一喝就中毒。而夏秋季的茶葉更是可怕,連茶農自己都不喝。文章還指出,中國茶葉98%有農殘。喝茶真的等於「服毒」?這是真的嗎?現在的茶葉到底還能不能喝了?一起來聽聽專家的解答。

誤區:

春茶中含過量農藥 真相:受病蟲害影響小基本不用藥

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茶葉學會學術交流部主任劉栩表示,春茶一般指由越冬後茶樹第一輪萌發的芽葉採制而成的茶葉。此時氣溫大多低於20℃,沒有蟲害,打了農藥反而增加成本。試問,茶農怎麼可能會把錢往水裡扔。所以,春茶裡面一般不含農藥。

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陳宗懋院士說,我國很多茶區尤其是名優綠茶區,春茶生產期間因氣溫較低,受病蟲害的影響非常小,因此基本不用藥。茶樹的主要蟲害如茶小綠葉蟬、茶尺蠖等在6月中下旬到9月份發病率較高;而茶樹常見病如茶輪斑病、茶雲紋葉枯病、茶炭疽病等則會出現在潮濕多雨的季節,因這些病對茶葉的產量影響不大,茶農也不會用農藥。以現在市場上價格比較高的明前茶(清明節前採摘的茶葉)為例,除了口感好、營養成分高外,還較少受病蟲害影響,農藥污染小,特別是早期的春茶,更是一年中綠茶品質最佳的。

誤區:

夏秋茶農殘嚴重 真相:有農藥殘留不等於有毒

陳宗懋說,6月中下旬到9月,隨著溫度升高、降雨量充沛,茶葉病蟲害較為集中,才會較多地使用農藥,這時恰好是一些地區夏秋茶採摘的季節,為此,可以說夏秋茶相對於春茶的農藥使用量大。

不過,即使用藥,大多數茶園使用的農藥種類和量也是按照國家標準來的。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最大農藥殘留限量》對茶葉的農藥殘留有嚴格的規定。2016版限量標準規定了48項農藥在茶葉中的限量要求,比2014版新增了20項,而且對一些農藥限量要求也變得更嚴格了。例如,一種名為「滅多威」的農藥限量標準,由2014版的每千克3毫克,降為2016版的每千克0.2毫克。

「在茶園中使用農藥是正常的農業措施,問題是農藥的品種、劑量和安全間隔期,只要按照規定採摘的茶葉,經加工製成的茶葉產品都是安全的。」陳宗懋說。

據介紹,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茶葉生產就全面停用高毒高殘留農藥,使用的是低毒低殘留農藥;以前用水溶性較高的農藥,現在普遍用水溶性低或基本不溶於水的脂溶性農藥,在茶湯中的浸出率極低。「我們只喝茶湯不吃茶葉,因此在茶園中推薦使用水溶解度低的農藥,就是希望這些農藥能夠把茶園中的有害生物殺死,即使在茶葉中會留下少量的農藥,但它們在泡茶過程中仍然會留在茶葉中而不會進入茶湯里,因此對飲用者來講是絕對安全的。」陳宗懋說,國家對茶葉的農殘監管從未鬆懈,事實上現在的茶葉比以往更安全了。「有農藥殘留不等於有毒,只有高於標準的殘留才會對健康有風險,只要殘留量在限值之內,就是安全的。」

誤區:

洗茶可以洗掉農殘 真相:僅洗掉表面污物和營養物質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喝茶前洗茶的習慣,這其中不乏「出於安全的考慮」:一是茶葉有農藥和重金屬殘留;二是茶葉在生長、加工、儲運和銷售過程中存在污染,所以洗乾淨了才能喝得放心。

對此,浙江大學茶葉研究所副所長、國家茶葉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國家一級評茶師龔淑英教授表示,從常見的洗茶手法來看,人們洗茶並不像洗衣服那樣進行揉搓,其實就是把茶葉用熱水涮一遍,在這個涮的過程中即便能除掉污染物也只能涮掉茶葉表面的污染物。但為此卻會洗掉茶葉的一些營養成分,令其口感大打折扣。

據她介紹,茶葉在由鮮葉製成成品茶的過程中,幾乎都要經過一個揉捻或理條塑形的工續,在這一過程中,茶鮮葉內的蛋白質、氨基酸、多酚類等部分營養物質會隨著茶葉的汁液外溢,茶葉乾燥加工後,這些營養物質會以結晶態的形式附著於茶條表面,這些物質大多屬水溶性物質,一旦與熱水接觸,在短短的幾秒鐘之內便會大量溶解於水,也就是說,短短几秒的洗茶過程卻洗掉了很多茶葉精華。

「其實茶葉大多來自山區且雨水充沛的地區,採茶期間,下雨天多,對茶鮮葉有沖洗的作用。特別是生態環境好的地區出產的茶葉,或者大品牌茶廠出產的茶葉質量更有保障,飲用前無需洗茶。」

誤區:

茶葉越新鮮越好? 真相:春茶應放置一段時間再喝

我們經常聽到「茶貴新」的說法,是不是茶葉越新鮮就越好呢?龔淑英說,並非如此。剛採摘下來的春茶過於新鮮,不經氧化的多酚類物質和醛類物質含量較多,對胃腸黏膜有強烈地刺激作用,容易讓飲用者產生腸胃不適。再者,新茶中的咖啡因、活性生物鹼以及多種芳香物含量也較高,易使神經系統興奮,飲用者如飲新茶過量,更易產生四肢無力、冷汗淋漓和失眠等「茶醉」現象,神經衰弱、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尤應高度警惕。因此,春茶買回來後最好放置一周到半個月,待茶中的多酚類物質等適度轉化,對胃腸的刺激降低以後再喝,這個時候茶葉的口感會更醇厚、回甘會更好、更養胃。

誤區:

茶葉都應放冰箱保存? 真相:有些常溫存放口感更好

茶葉貯藏保鮮的四大影響因素是溫度、濕度、氧氣和光線,因此,理想的茶葉貯藏保鮮條件是低溫、低濕、絕氧和避光。龔淑英說,一般茶葉商品均有包裝,茶葉購買回來後,不要拆封,可直接放到冰箱內冷藏,如果保存妥當,兩年內基本跟新茶口感差別不大。而有些茶、則在一段時間的常溫存放後,口感會更好,如白茶、普洱茶、武夷岩茶,只要保管得當,陳茶同樣香氣馥郁,滋味醇厚。

此外,冰箱貯藏茶葉時,一要防止冰箱中異味污染茶葉;二是茶葉含水量要低,必須是乾燥的且要密封。存放茶葉的容器一定要乾淨無味,不與其他食物混放,以免串味而損害茶葉的香氣。茶葉從冰箱取出後,不要馬上拆封,待茶葉溫度回升到與環境溫度相同時再打開品飲。

誤區:

只有明前茶才好喝? 真相:不同春茶各有特色

不少消費者熱衷於購買明前茶,西安六如茶文化研究院院長林治說,其實消費者的這個觀念並不準確。「春茶不只是明前茶,還有雨前茶和穀雨茶。消費者其實應該理智買茶,並不是說明前茶就一定是最好的。有的茶例如大紅袍,本身生長最好的時間就不在明前。」

明前茶,是指春分後清明前採摘的茶葉,也就是短短的15天內採制的茶葉,才能被稱為明前茶。林治說:「清明前的天氣,一般雨水多,日照少,因此茶葉所含有的氨基酸很高,茶葉鮮嫩可口。但因為茶樹發芽有限,明前的綠茶,產量並不高。」

雨前茶和穀雨茶也可以成為消費者購買春茶的選擇。雨前茶生長時,氣溫慢慢升高,這個時候採摘的嫩芽同樣具有豐富的內含物質。因為天氣驟暖,雨前茶產量也比明前茶要多一些,泡起來口感也更濃郁些。穀雨時節的茶,耐泡度高,沖泡到第四泡,依舊有比較好的茶味。

不同綠茶的採摘時間是不同的,像西湖龍井的採摘時間是3月下旬,那麼市面上早在3月初就上市的雨前龍井就得小心了。同時,廠家產地不同,地理和天氣條件不同,則春茶上市的時間也不同。四川盆地的茶葉2月下旬就已上市,而高山上的茶葉則上市時間晚。

現在有不少逐利的商家,為了早點採摘春茶,施打催熟劑,加速春茶提前成熟。這樣的茶葉,十分可怕。那要如何鑒別茶葉呢?單單從外形是看不出來的,要從產茶時間和廠家所在地來鑒別。

今年春茶產量低,價格貴,您可以少量購置,嘗個鮮即可,不需要過於追捧春茶。

微信號:peoplevision《人民眼光》欄目是人民網與《國家人文歷史》雜誌社共同創辦的新聞評論欄目。我們秉持「人民眼光,決定價值」的理念,聚焦經濟、文化、法制、民生等領域熱點,專註報道真相、傳遞價值、輿論引導和傳播服務。
推薦閱讀:

塔里木寒武紀蒸發岩研究發現硫同位素異常事件
提升科學素養,然後繼續站隊?——來自氣候變暖議題的證據
這貨是美人魚原型,只因為它會抱著孩子去水面餵奶
人有翅膀能飛嗎?

TAG:科普 | 知識 | 農藥 | 農藥殘留 | 專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