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學基礎

幼兒教育學基礎

緒論

一、幼兒教育學(概念):幼兒教育學是一門研究3——6歲幼兒教育規律和幼兒機構的教育工作規律的科學,它是從人們教育幼兒的實踐中總結提煉出來的教育理論。

二、案例分析:

情景一:父母帶孩子逛商場,孩子看中了一件玩具,而父母認為不適合他,不給他買。於是孩子往地上一躺,哭鬧起來,父母怎麼勸告都無效,場面難以收拾??孩子為什麼變的這麼任性?是孩子生性犟脾氣、不聽話嗎?對這樣任性的孩子該怎麼辦?如果父母遷就順從,要啥買啥,或者打罵威脅,強令其順從就能解決問題嗎?你對這個案例子怎麼看?

——幼兒的任性乃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是家庭教育方式一貫不當造成的惡果。父母不從根本上改變「溺愛」、「專橫」等不正確的教養態度和教育方式,孩子的任性是難以糾正過來的,孩子個性健康發展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教養方式影響孩子的個性。

第一章 幼兒教育的產生和發展

第一節幼兒教育的概念和意義

一、廣義的教育(概念15頁):這裡的教育包括了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範圍很廣,一般稱為廣的教育。

二、學校的獨特結構和功能,使其成為近代以來教育活動中的核心部分,在各種教育中起著(示範)和(主導)的作用。

三、幼兒教育(概念):對3-6歲年齡階段的幼兒所實施的教育就稱為幼兒教育。從廣義上說,凡是能夠影響幼兒身體成長和認知、情感、性格等心理各方面發展的活動都是幼兒教育,而狹義的幼兒教育則指幼兒園教育。

幼兒教育學是教育學的一個分支,它專門研究3-6歲幼兒的教育,探索其特點和規律。

四、幼兒教育的意義:(簡答和論述)

(一)促進生長發育,提高身體素質;

(二)開發大腦潛力,促進智力發展;

(三)發展個性,促進人格的健康發展;

(四)培育美感,促進想像力、創造性的發展;

總而言之,幼兒教育擔負著促進幼兒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重任。

五、敏感期(概念)幼兒期是語言、形狀知覺、音感等發展的敏感期。我們把這個階段稱為敏感期。

第二節幼兒教育事業的產生和發展

一、1、學校誕生時間:幼兒教育機構首先在歐洲誕生,最值得一提的是由英國空想社會主義

者歐文於1816年創辦的幼兒學校,最初出現的幼兒教育機構多由一些慈善家、工業家舉辦,實質上不過的慈善性質的社會福利機構而已。

2、德國幼兒教育家福祿貝爾被世界譽為「幼兒之父」,是他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個幼兒園。

3、(遊戲)是幼兒的主要活動,幼兒通過他特製的玩具-——(「恩物」)來學習。

4、我國幼兒教育機構:我國自己創辦的第一所幼兒教育機構,是1903年湖北武昌創辦的湖北幼稚園。當時的這些幼兒教育機構完全抄襲日本,顯示出半封建半殖民地教育的特點。

5、幼兒園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尖銳抨擊的三種大病:一是外國病,二是花錢病,三是富貴病

6、1989年6月,國家教委制定發布了《幼兒園管理條例》,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經國務院批准頒發的第一個幼兒教育法規。

二、幼兒教育思想的發展

(一)德國福祿貝爾

1、幼兒自我發展的原理:福祿貝爾認為,幼兒的行為是其內在生命形式的表現,命令式的、強制的、干涉的教育方法對幼兒的發展是無效的,而必須尊重幼兒的自主性,重視幼兒的自我活動。

2、遊戲理論:福祿貝爾是第一個闡明遊戲教育價值的人,他認為幼兒是通過遊戲將內在的精神活動表現出來的;他強調遊戲對幼兒人格發展、智慧發展有重要意義。

3、協調原理:讓孩子和周圍的環境、社會、自然結合,協調一致。

4、親子教育:他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為母親們開辦的「講習會」,後來還專門寫了一本《母親之歌與愛撫之歌》

(二)義大利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簡介

瑪麗亞〃蒙台梭利是20世紀享譽全球的幼兒教育家。她所創立的、獨特的幼兒教育方法,風靡了整個西方世界,深刻地影響著世界各國,特別是歐美髮達國家的教育水平和社會發展。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特點在於十分重視兒童的早期教育,她為此從事了半個多世紀的教育實驗與研究;她的教育方法——從智力訓練、感覺訓練到運動訓練,從尊重自由到建立意志,從平民教育到貴族教育,為西方工業化社會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幾代優秀的人才基礎。《西方教育史》稱她是"20世紀贏得歐洲和世界承認的最偉大的科學與進步的教育家。」為表彰蒙台梭利對於幼兒教育和世界和平的特殊貢獻。1950年她被提名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賈米〃托里斯〃博佳曾經熱烈地宣布:「瑪麗亞〃蒙台梭利已經成為我們期望教育和世界和平的偉大象徵。」

蒙台梭利出生於義大利安科納省的希亞拉瓦萊鎮。是義大利歷史上第一位學醫的女性和第一位女醫學博士。1907年蒙台梭利在羅馬貧民區建立「兒童之家」。招收3—6歲的兒童加以教育,她運用自己獨創

的方法進行教學,結果出現了驚人的效果:那些「普通的、貧寒的」兒童,幾年後,心智發生了巨大的轉變,被培養成了一個個聰明自信、有教養的、生機勃勃的少年英才;蒙台梭利嶄新的、具有巨大教育魅力的教學方法,轟動了整個歐洲,「關於這些奇妙兒童的報道,像野火一樣迅速蔓延」。人們仿照蒙台梭利的模式建立了許多新的「兒童之家」。1909年,蒙台梭利寫成了《運用於兒童之家的科學教育方法》一書,1912年這部著作在美國出版,同時很快被譯成2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流傳;100多個國家引進了蒙台梭利的方法,歐洲、美國還出現了蒙台梭利運動,1913年--1915年,蒙台梭利學校已遍布世界各大洲。到四十年代,僅僅美國就有2000多所。蒙台梭利在世界範圍內引起了一場幼兒教育的革命。

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一種全面提升兒童素質,發展兒童潛能的教育方法。她巧妙地利用兒童自身的成長要求,在不損害兒童的自由與快樂的前提下,實現教育的目的。蒙台梭利認為兒童存在著與生俱來的「內在生命力」,這種生命力是積極的、不斷發展的,具有無窮的力量;而教育的任務是激發和促進兒童的「內在潛力」的發展;兒童不是成人進行灌注的容器,也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泥和蠟,教師和父母必須認真研究、觀察兒童,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在兒童自由與自發的活動中,幫助兒童獲得身心發展。據此,蒙台梭利為學前兒童創造設計出一整套有效引導兒童迅速成長的訓練方法。

蒙台梭利把幼兒的學習活動稱為「工作」,她認為:工作使兒童肌肉和肢體動作協調,手腦並用,促進身心協調發展;通過兒童自由選擇作業,獨立操作,專心致志,從而磨練了意志,增強了自制力、勇

氣和自信心,培養了獨立自主精神,並且受到了嚴格的紀律訓練;同時也滿足了自己的心理需要。蒙氏教法非常好地解決了孩子的紀律問題。通過兒童連續完成手頭分級推進的工作,兒童完善了自己,磨練了自己。隨著能力的增長,兒童滿足其願望的自由度也增加了,兒童的紀律與自由意識也獲得了共同成長。

蒙台梭利非常重視兒童的早期智力開發,但反對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教育,蒙台梭利學校主張以自我教育為主,在教育活動中,兒童是主體,是中心;主張從日常生活的訓練入手,配合良好的學習環境,豐富的教具,讓兒童自發地主動學習,獨立思考,自我發現,自我教育和成長。教師和家長只是兒童活動的觀察者和指導員。這種教師不教,孩子自己探索的教育模式比灌輸式教育,其效果要好得多。蒙台梭利班的孩子在6歲前不但輕鬆、愉快地掌握了閱讀,計算的基本能力,還掌握了相當多的自然知識,而且更重要的是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蒙台梭利還有一個重要的發現,即兒童智力發展的「敏感期」問題,這對兒童的早期教育具有重要意義,蒙氏發現兒童在6歲之前的不同階段對語言動作、細節、程序、書寫、閱讀等會分別表現出強烈的敏感,這段時間相關的學習十分容易、迅速,是教育的絕好機會,但這一段時間過後,這種強烈的興趣會消失。抓住時機,進行教育,就可以奠定孩子一生的發展基礎

被譽為20世紀初的「幼兒園改革家」的蒙台梭利於1907年在羅馬貧民區創辦了一所「幼兒之家」

蒙台梭利教育理論的要點是:

1、幼兒自我學習的法則:每個兒童都是一個遵循自身內部法則的生物體,都有各自不同的需要和發展進程表。

2、重視教育環境的作用

有準備的幼兒教育環境的特點?(簡答)

(1)一個自由發展的環境;

(2)一個有秩序的環境;

(3)一個生氣勃勃的環境;

(4)一個愉快的環境。

3、教師的作用:教師是一個環境的創設者、觀察者、指導者。

對蒙台梭利教育的缺點和貢獻(簡答):缺點:(1)偏重智能而較忽視幼兒情感的陶冶;(2)其感覺教育教具脫離幼兒的實際生活,過於狹隘、呆板,操作法過於機械等等;

貢獻:重視幼兒身心發展特點、重視幼兒的自主性和自我學習,重視環境的作用,以及她對教師作用的觀點等等,無論在蒙台梭利時代還是在今天,都具有不衰的生命力。

(三)陶行知

陶行知的解放兒童的創造力包括哪幾方面?(簡答)

①解放兒童的頭腦②解放兒童的雙手③解放兒童的嘴④解放兒童的空間⑤解放兒童的時間

(四)陳鶴琴

他於1923年創辦了我國最早的幼兒教育實驗中心——南京鼓樓幼稚園,創立了「活教育」理論。他先後在江西和上海創辦省立、國立實驗幼師和幼專,為我國幼兒教育資格培訓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課程的結構:健康活動、社會活動、科學活動、藝術活動、文學活動等五項,稱為「五指活動」。

第二章 我國幼兒園教育的目標、任務和原則

第一節 幼兒園教育的目標

一、我國的教育目的?(簡答)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規定,我國的教育目的是: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我國幼兒園教育的目標是「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

二、幼兒園教育目標的結構?(簡答)

●教育目的。它是我國各級各類教育的總目標,是金字塔的頂端。

●幼兒園教育的目標,即幼兒教育階段目標。《幼兒園工作規程》所表述的幼兒園保育、教育目標就屬於這一層次。

●各個幼兒園具體的教育目標。

三、制定幼兒園具體教育目標時應注意的問題?(簡答)

1、教育目標分解的方法要恰當;

2、教育目標的涵蓋面要全面;

3、教育目標要有連續性和一致性

第二節 幼兒園的任務

一、幼兒園的雙重任務:(一)幼兒園對幼兒實施保育和教育;(二)幼兒園為家長工作、學習提供便利條件。

二、幼兒教育的原則有哪些(簡答和論述):

幼兒園教育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教育的一般原則,另一部分是幼兒園教育的特殊原則。 教育的一般原則:

(一)尊重兒童的人格尊嚴和合法權益的原則。

1、尊重兒童的人格尊嚴;

2、保障兒童的合法權利。

(二)促進兒童全面發展的原則。

1、兒童的發展是整體的發展而不是片面的發展;

2、兒童的發展應是協調的發展;

3、兒童的發展是有個性的發展。

(三)面向全體,重視個別差異的原則。

1、教育要促進每個兒童的發展;

2、教育要促進每個兒童在原有基礎上的發展;

3、多種組織形式促進兒童的發展。

(四)充分利用兒童、家庭、社會的教育資源的原則。

幼兒園教育的原則:

(一)保教結合的原則。1、保育和教育是幼兒園兩大方面的工作;2、保育和教育工作互相聯繫、互相滲透。3、保育和教育是在同一過程中實現的。

(二)以遊戲為基本活動的原則。

(三)教育的活動性和活動的多樣性原則。1、教育的活動性;2、教育活動的多樣性。

(四)發揮一日活動整體教育功能的原則。

第三章 幼兒園全面發展教育

第一節 全面發展教育與幼兒的發展

一、幼兒園全面發展教育的含義?(59頁簡答)

幼兒園全面發展教育是指以幼兒身心發展的現實與可能為前提,以促進幼兒在體、智、德、美諸方面和諧發展為宗旨,並以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實施的、著眼於培養幼兒基本素質的教育。全面發展並不意味著個體在各方面齊頭並進地、平均地發展,可以允許幼兒個體在某方面突出一些。

第二節 幼兒體育

二、幼兒體育的目標:促進幼兒身體正常發育和機能協調發展,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培養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和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

三、幼兒園體育的內容:

1、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2、發展幼兒的基本動作;基本動作主要是走、跑、跳、平衡、投擲、鑽爬、攀登等

3、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

4、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幼兒園體育應以增強(幼兒體質)為核心全面的綜合的為幼兒有一個強壯、健康的身體創造條件。(填空、選擇和判斷)

第三節 幼兒智育

四、幼兒智育(概念):是有目的、有計劃地讓幼兒獲得粗淺的知識技能,發展智力,增進對周圍事物的求知興趣、學習「如何學習」,並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教育過程。

幼兒智育的目標: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發展幼兒智力,培養正確運用多種感官和運用語言的基本技能能力,以及初步的動手能力。

五、幼兒智育的內容:

1、發展幼兒的智力;

2、引導幼兒獲得粗淺的知識;

3、培養幼兒求知的興趣和慾望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四節 幼兒德育

六、幼兒德育的內容:

幼兒品德教育內容主要包括發展幼兒的(社會性)與發展幼兒(個性)兩個方面

1、發展幼兒的社會性①培養愛的情感②形成必要的社會行為規範③學習人際交往的技能和

能力

2、發展幼兒個性

幼兒德育要培養幼兒的良好品質。如良好的性格,有自信心、主動性、獨立性,誠實、勇

敢、意志堅強等等。

七、幼兒德育的途徑:

1、(日常生活)是實施幼兒德育最基本的途徑;

2、專門的德育活動是實施幼兒德育的有效手段;

3、利用遊戲培養幼兒良好的道德行為;

八、幼兒德育必須從情感入手,重點放在道德行為的形成上,具體應注意什麼?(74頁簡答和論述 論述時要擴充)

(1)由近到遠,由具體到抽象

(2)直觀、形象,切忌說教,切忌空談

(3)注意個別差異

第四章 教師和幼兒

第一節幼兒教師

一、幼兒教師必備的素質(92頁)

(一)幼兒教師的思想品德與職業道德素質

沒有正確的的政治觀點就等於沒有靈魂。對於一個幼兒教師來說,忠誠於社會主義教育事業,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思想品德素質,是幼兒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原則。熱愛幼兒,把自己的身心奉獻給幼教事業,是幼兒教師社會主義服務感、道德責任感、為人民服務的理想和信念最實際、最集中的體現。

(二)健康的身心素質

沒有健康的身體不可能搞好幼兒教育工作,這是沒有異議的。要搞好幼兒教育工作,為人師表,教師的情感、個性、性格、行為方式等心理素質也是同樣重要的。

(三)幼兒教師的能力素質

作為幼兒教師,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任務是促進幼兒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因此有效地、高質量地與幼兒相互作用的知識、技能和能力就成為老師必備的素質。正如思想家盧梭所說的一樣,「熱心可以補才能的不足,而才能不能補熱心。」

二、幼兒教師必備的能力

(一)觀察力

幼兒教師的觀察力(概念):(93頁)主要是指對幼兒直覺的、原樣的、不加任何操作的

自然觀察力,表現在隨機的觀察和有計劃的觀察中。

在隨機觀察時,觀察能力的高低表現為教師能否敏感地捕捉到幼兒發出的動作、表情或語

言等各方面的信息並且快速的作出正確的判斷和反應。(93頁)

有計劃的觀察要求預先有擬定的觀察項目,教師根據觀察內容選擇最有代表性的場景,列

出最能反映問題本質的觀察要點,然後按計划進行觀察。既可觀察幼兒的發展水平的差異,也可觀察幼兒的個體發展的獨特性。(94頁)

(二)溝通的能力

教師的溝通能力主要包括(教師與幼兒)、(教師與家長)、和(促進幼兒之間)相互溝通

的能力。

教師和幼兒的溝通方式有(非言語的)和(言語)的兩種。

非語言溝通的途徑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的

三、案例分析題:一位教師曾有這樣的體會:「過去手工課,我總是讓全班幼兒按我的示範要求統一做。我的注意力集中在大喊不會做的幼兒身上,幫了這個幫那個,忙的什麼也沒仔細看。後來嘗試觀察幼兒的操作,從幼兒的小肌肉入手,發現幼兒的差異很大。積累了一定的資料後,經過進一步的分析、比較,我將全班幼兒平分為5等,布置任務時,按幼兒的不同水平提出要求,基本做到任務難度略高於幼兒現有水平。總之,哪個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我心中有數了。」你對這個案例如何理解?(94頁)

答:這個例子充分說明了,發展型教育必須從觀察開始。它還說明,對幼兒現有狀況的了

解,有助於把握不可見的幼兒發展的「下一步」,這是促進幼兒發展最有意義、然而又最困難的課題之一。教育既要促進幼兒發展,但又不能操之過急,拔苗助長。如何把握這個「度」?解決這個難題最可行的辦法,對老師來說,就是對幼兒長期地、深入地觀察。正如前蘇聯教育家阿莫什維力所說的那樣,「唯一的尺度就是我們教育的直覺。它是建立在對每一個人的深入研究的基礎上的。」每個幼兒的現有水平和「下一步」都不同,只有觀察才能去發現這些差異,讓教育建立在幼兒發展可能性的科學基礎上。

四、 在幼兒園中言語溝通方面存在什麼問題?(簡答、論述96頁)

⑴教師習慣了自己講幼兒聽,總認為自己講的是有價值的,而對幼兒的見聞、感受、提

問等缺乏共鳴,所以很少有雙向的交談;

⑵ 談話多在集體活動時,以教師提問、幼兒回答的形式進行,個別交談很少。

⑶教師對幼兒的談話中,批評、否定多於表揚、肯定;指導、命令多於情感、經驗的交

流和分享。

⑷教師以為幼兒理解了自己的話,其實幼兒並沒有理解;教師以為自己理解了幼兒的話,

其實並沒有理解

⑸教師缺乏與幼兒言語溝通的技能技巧或必要的傾聽的耐心。比如幼兒口齒不清、談話

內容含糊、語法錯誤多時,常打斷他們。

⑹對幼兒不能一視同仁,很少與那些認為不乖巧,調皮、不漂亮的幼兒交談

師幼互動中情感的升華

不知你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沒有:一個小女孩初學小提琴,琴聲如同鋸木頭,父母不願聽。孩子一氣

之下跑到幽靜的樹林中學練。突然,她聽到一位老人的讚許。老人說:「我的耳聾了,什麼也聽不見,只感覺你拉得不錯!」小女孩受到鼓勵,於是每天都到樹林里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鼓勵說:「謝謝,拉得不錯!」

終於,家長驚異地發現了女兒優美的琴聲,忙問是什麼老師指點。這時女孩才知道,林中的老人是著

名的器樂教授,而且她的耳朵從未聾過。??而恰恰是這位老人的裝聾,給了孩子動力和自信,引領這位小女孩走向自信,走向成功。

我想:這個傳奇故事蘊含著豐富的所謂「無為」教育的哲理。「無為」教育,即作為被教育的孩子,在沒有意識到被教育的狀態下,不知不覺地受到教育,使得孩子順其自然地發展。在深受感動之餘,您是否想到了我們的幼教事業?剛入園的小班孩子正如初學琴的孩子,什麼都不懂,往往會與老師的要求發生衝突。試想:如果老師成了故事中的家長,孩子的發展會怎樣?如果孩子幸運地遇到那位「藝者」,那又該是什麼樣的景象呢!

《綱要》指出,生命的成長需要寬鬆和諧的氛圍,只有在和諧的氛圍里,生命的潛能才能得到充分挖掘,孩子們的表現力、創造力才會源源不斷地流淌。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和學習,幼兒才能思維敏捷,想像豐富,活潑開朗,充滿自信和創造。在這種理念的指引下,細緻觀察、耐心傾聽孩子們內心的想法,理解他們的感受,同樣也會給我們的教學經歷增添了七彩陽光。

用孩子的眼睛去看

觀察是教師的基本技能,是了解幼兒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我總是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從他們最細微的動作中洞察幼兒的需要。

關註:老師,我也要抱抱!

那是我做老師的時候,在一次遊戲中,我和孩子們約法三章:誰在活動中表現得好,我就和他抱一抱、親一親。孩子們都顯得非常活躍,被老師抱過、親過之後,他們欣喜若狂,互相炫耀: 「老師抱了我兩次」、「我和老師親了三下」。仔細觀察沒有受到這種待遇的濤濤不開心了。濤濤是個小調皮,沒有一分鐘的停歇。你讓他學做操,他偏坐著不動;你讓他坐好,他就往遊戲角里鑽。一次我在上音樂課學律動時,他甚至趴著睡大覺。看著幼稚的他,有時也挺沒辦法的。

今天他的不開心有點出乎意料,因為在平時的日子裡,他從不關注老師對小朋友的態度。於是我輕聲走到他的身邊,安慰他一番,並告訴他該怎麼做,老師和小朋友都會喜歡他的。還沒等我說完,只見他靈活地轉身撲進我的懷裡,把我抱得緊緊地??

幼兒園的孩子都非常喜歡老師的擁抱、撫摸式的問候。教師柔和的語氣、親切的眼神、愉悅的表情都能給孩子「母親」般的慰藉,讓孩子感受「老師像媽媽」一樣的愛和溫暖。有專家曾說過:「給孩子吃十次肯德基,還不如給孩子一個深情的擁抱。」我們幼兒園小班的老師抱孩子是經常的事情,有的老師經常和我說今年的孩子適應的真快,我說不是,孩子適應的快的真正原因是:老師的呵護縮短了孩子的分離焦慮的時間。有些家長就經常告訴我,我孩子連周末都想上幼兒園,因為他說老師比父母喜歡他。每當聽到這裡我都會感動。我記得我看大班的時候每天中午孩子起床我都會給女孩子梳頭,過些時候有個男孩的家長就來找我,陳老師我孩子說要留長發,當時我很吃驚,我說怎麼回事啊,家長說他要請老師幫他梳頭,我一下就笑了,從那以後我也輕輕的給男孩子梳理一下。孩子特高興,眼神中流露出那種天真的滿足感。 一個教育家說過,一個人的能力可以用愛來彌補,但是沒有愛的人,能力再強也不會做好事情的。

用孩子的耳朵去聽

傾聽是對人的一種尊重,能使幼兒學會以平等的心態建立關係,更有利於他們學會獨立思考。無論在課堂上、遊戲中,還是吃飯時,我總喜歡看著他們說話,用我的眼神告訴孩子我在認真聽讓孩子知道老師是尊重他們的,喜歡聽他們「聊天」。

聆聽:「喜歡吸血的是蚊子媽媽」

「陳老師,你的腳上有個蚊子」,細心的琳琳大聲叫了起來。孩子們循聲望過來,開始了一段交流: 「快拍死它,它是大壞蛋。」

「它喜歡吸我們的血,真是個壞傢伙。」

「我不怕蚊子,看見蚊子我就打死它。」

「我知道蚊子媽媽才咬人,是我的爸爸告訴我的。」「真滑稽,蚊子還會有爸爸媽媽之分,哈哈!」 就在這樣一片議論聲中,孩子們針對「吸血的是蚊子媽媽」而展開了話題。我請浩浩說說自己的理由。浩浩頭頭是道地講道:蚊子媽媽喜歡吸人和動物的血,蚊子爸爸吸食植物的汁液。別看蚊子的身子小小的,可他們的嘴巴像針一樣尖,能扎進人和動物的肉里吸血,而且它們身上還有許多病菌,被蚊子咬了不但很癢,還會生病!所以我們要消滅它。

真是了不起的浩浩,懂得那麼多知識,孩子們都聽得目瞪口呆,向浩浩投去了羨慕的眼光。通過這件事讓我覺得傾聽的重要性。有時老師認真地聽,會發現新的教育契機,使孩子學到課堂以外的知識。作為老師,我們沒理由苛求孩子站在我們的立場與高度,而要用孩子的眼光觀察世界,用孩子的心靈感知世界。

用孩子的心靈去體會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對生命的感悟。老師需要「像個孩子」一樣,走進孩子的心靈深處,以相同的生命情調細心體味孩子內心的酸甜苦辣;也要「像個父母」一樣,耐心感悟孩子心靈的喜怒哀樂,清楚孩子的所思所想,這樣才能體味孩子心靈的命脈,適時地給孩子提供支持和幫助。

體會:無聲的「語言」

在《春雨》製作活動中,我根據詩歌內容「小雨點,沙沙沙,落到花園裡、池塘里、田野里」, 為孩子們提供了相應的材料,並分成三組進行製作。在製作池塘時,幾個孩子正專註地用各種形狀的卡紙拼小魚的形狀,還不時傳來「陳老師快來看,我做的小魚多美!?陳老師,我做的小魚游得很快。」「我做的小魚用了很多圖形,三角形做的頭和尾巴,半圓形做的身體??」元元是班內年齡最小的孩子,我發現他做的小魚怎麼看也不像,這時他也開口說:「陳老師,我做得好嗎?」還沒等我回答,幾個孩子轉過視線,不約而同地說:「不像,太丑了。一點都不漂亮。」當時我沒有做任何回答。我想假如我用哄的辦法,會傷了其他孩子的自尊;如用批評的方法對待元元,或許對他的傷害會更大,更會抹殺了他的興趣。元元見我沒有任何回答,只是看了他們一眼,就繼續開始了自己的製作,不過粘貼的小魚稍稍有了改變,慢慢變得有點形象了。

《綱要》「組織與實施」部分指出:「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與反映,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我當時沒有作任何回答,只是採取了暫時的「無言」。我的沉默不代表就不管他們,而是給他們一個緩衝的過程,讓他們通過比較獲得自己的一些看法,習得一點自己的經驗。元元正是通過這樣的「無聲勝有聲」,而逐步調整自己的思想,逐步完善自己的製作。如果一味地跟隨老師的思想發展,孩子又能學到多少。哪些才是孩子真正的獲得實踐證明,老師在活動中角色的扮演相當重要,只有「持」與「助」用得恰當,才能更有助於孩子獲得成功。

不同年齡的孩子認知水平的發展有所不同,像元元這樣的孩子只有給予耐心的等待和關注,才能順應他們的發展。如果在活動中我終止元元繼續粘貼,讓他被動地聽從老師的建議,他可能會暫時勉強地接受老師的「幫助」,可最終可能會挫傷他的自信和積極性,甚至會增加他的抵觸情緒。老師那不經意的「一看」,給了元元百倍的信心,滿足了他當時的需要,讓他在欣賞別人的作品中自己去發現、比較、思考怎樣才會更好,這遠比老師的說教來得更有意義。

對於不同的兒童,技能性的教育目標不必刻意在一次活動中完成,而對孩子產生終生影響的個性,卻需要老師將它滲透在教學過程的點點滴滴之中。

四 要提高教師與幼兒的溝通質量,使教師從權威的地位轉到與幼兒平等的交流、共同分享的

地位,教師必須具備的技能?

引發交談的技能。

善於敏銳的抓住時機,創造氣氛,發現幼兒感興趣的話題,將幼兒自然的引入交談中;或者善於用多種方法引起幼兒對某個特定話題的興趣

傾聽的技能。

用恰當的言語或非言語方式熱情的接納和鼓勵幼兒談話、提問,讓幼兒產生「老師很喜歡聽我說」「老師覺得我的問題很有意思」的喜悅感和自信心,並相信老師是自己隨時得以交談的對象。

五 教師與家長的溝通

(1)了解家長的技能(97頁)

一般來說,教師需要了解家長的需求與希望、家長的性格類型、家長的教育觀念和方法、家長的職業、文化水平、待人接物習慣等,以確定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溝通策略。

第一類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和對幼兒園的工作都有正確的態度,溝通、合作都很容易; 第二類的家長很關心自己的孩子的教育,但對幼兒園的態度可能不大信任,甚至對教師可

能較多指責,因此面對這類家長時,教師會感到壓力,需要特別的冷靜、理智,嚴於責已。只要真心誠意地從孩子出發,就能找到與家長溝通的渠道;

第三類家長一般信任教師,而常把教育的責任全託付給幼兒園。對這種家長工作的重點是

讓他們關心孩子的教育,幫助他們找回對孩子教育的信心,輔以有效的方法指導,變消極為積極;

第四類家長常常讓教師困擾,自己不盡責任,可遇到問題就全怪罪教師。對這類家長特別

需要精心地、艱苦地、反覆地溝通,並要動員各方面的力量共同來做家長的工作。

(2)與家長交流的技巧(98頁)

告狀式:「我提醒過××好多次了,要他拿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時要先徵得小朋友同意,他就是不聽,每次都搶,所以常和別人發生糾紛。」

描述式:「××年齡小,每次看到小朋友玩玩具時,就想玩得很,記不得先要說什麼,拿過來就玩。小朋友不肯,就爭起來了。」

六 分組能力(102頁)

合理的分組表現出三個特點:有層次、有特色、有變化。

有層次,指教師分組時縱向地考慮幼兒的水平差異。

有特色,指各組各有特點。

有變化,指分組是動態的,不是一勞永逸的。

第二節 幼兒和教師的相互關係(105頁)

一、 兒童觀

兒童觀是指兒童的認識、看法以及與此有關的一系列觀念之總和。

在歐洲古代和我國漫長的封建社會中,認為兒童僅僅是父母的隸屬,他們是帶著罪惡來到人世的。在那個時代,兒童自身的特點和價值是完全被忽視的,更談不上有獨立的人格。因此,他們可以隨便被殺掉或拋棄,打罵、體罰兒童是那時教育的特點。

文藝復興運動後,兒童觀開始出現了大轉折。著名的如17世紀英國教育家洛克提出的「白板論」兒童觀,即認為兒童不是生而有罪,而是一塊純真無瑕的白板,因此有巨大可塑性的存在。18世紀法國盧梭確立的「自然論」的兒童觀,即認為兒童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白板」,而是有自己內在規律的自然的存在。美國教育學家杜威的兒童中心教育,對全界產生了重大影響。

現代兒童觀認為:兒童是與成人平等的、獨立的、發展中的個體,社會應當保障他們的生存和發展,應當尊重他們的人格尊嚴和權利,尊重他們的發展特點和規律,尊重他們的能力和個性,應當為他們創造參與社會生活的機會。

第三節 幼兒和教師的相互作用

一 、活動是幼兒發展的基礎和源泉(108頁)

活動(概念):幼兒是在與環境積極地相互作用過程中實現自身的發展的,這一相互作用過程就是活動。

幼兒的活動可大致分為內部活動和外部活動兩類。

幼兒的實踐活動(外部活動)大致分為兩類,一是操作實際物體的活動;二是人際交往活動。

(1) 實物操作活動對幼兒發展有極其重要的意義(110頁)

A幼兒在實物操作活動中發展自我意識

B幼兒在實物操作活動中發展思維能力

C實物操作活動是獲取知識的重要源泉。

(2) 人際交往活動的作用表現在:(111頁)

A讓幼兒體驗社會角色

B是幼兒重要的信息源

C是幼兒實際的社會生活

二 、教師「教」的活動(114)

「教」的活動主要通過兩個途徑進行,一是直接地「教」,二是間接地「教」

(1)所謂直接「教」的方式(概念),指教師按照教育目的,直接地把教育的內容傳遞給幼兒。比較適宜的:

對幼兒進行優秀文化傳統的教育,使幼兒能在短時間內獲得人類用漫長時間創造的大量精

神財富。如給幼兒講古今中外的故事、講科學家的發現、教幼兒念詩歌、文學作品等。 規定必要的行為規範、行動規則,講解必要的社會生活常識等,這些東西不需要幼兒自己

去嘗試,或不適合幼兒去嘗試,甚至嘗試是危險的。如教幼兒遵守交通規則,紅燈不能過馬路,告訴幼兒不能喝生水、不能跟陌生人走等安全、衛生常識。

教給幼兒必需的知識或概念,讓幼兒能高效率地獲得比較系統地有條理的知識,如講解哺

乳動物的概念、生活習性,講解數的加減計算方法等。

某些技能、技巧,需要教師用同種方法介紹給全體幼兒。如工具、物品的使用方法、畫畫

塗色的技巧等。

傳遞必要的信息,如告訴幼兒一些他們能理解的國家大事、新聞消息、周圍環境中發生的

有關事情等。

直接「教」的優點:教師直接「教」的時候,教育內容、方法、步驟等都按照教育目標進行了精心準備。因此,這種方式清楚明確、系統有序、省時經濟,而且教師操作起來有一定的模式可循,即使是新教師,也能較快地掌握操作方法。

直接「教」的缺點:

由於幼兒缺乏知識和經驗,對言語的理解能力又有限,因此對「教」的內容不容易真正掌

握。

教師與幼兒之間難以雙向交流,容易成為教師向幼兒單向灌輸和說教。

幼兒自主學習的機會少,其主動性、創造性難以得到發揮。

(3) 所謂間接「教(概念),是指教師不是把教育要求直接講幼兒聽,而是通過環境中適當

的中介,比如利用環境中的玩具、榜樣、幼兒關心的現象或事件的作用等,迂迴地達到教育目的。

三 、 幼兒「學」的活動

1、接受學習(118頁)

在教師使用直接「教」的方式時,與之相應的幼兒的學習方式主要是「接受學習」。

所謂「接受學習」(概念),是指學習者主要通過教師的言語講授獲得知識、技能、概念等的學習方式。

2、發現學習

在教師間接「教」的時候,幼兒的學習方式主要是發現學習。

發現學習(概念),即幼兒通過動手操作,親自實踐,與人交往等去發現自己原來不知道的東西,從而獲得各種直接經驗、體驗以及思維方法的學習方式。

非智力因素主要有:(120頁)

主動性

好奇心

自信心

堅持性

第五章 幼兒園環境

第一節 幼兒園環境概述

一段時期以來幼兒園的教育在經歷了致力於教育教學研究之後,開始了人本主義的觀點,回歸教育的本體,更致力於孩子學習的研究。另外,終身教育理念的確立,要求一個健全的

社會人,必須具備自我學習的能力。為此幼兒教育上也開始提出了要讓孩子學會自主學習。

什麼是自主學習呢?它是指在一定的環境中,學習者按自己的想法和意願,根據自己的喜好、自己的水平、自己的行為方式,獨立的接觸事物,獲得信息取的經驗,提升認識,自主地發

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學習的性質是由環境決定的,什麼樣的環境就有什麼樣的學習,幼兒

自主學習的骨架特徵,就是選擇性。自主學習中孩子需要一個可以讓他們進行選擇的環境,

來培養和表現主體的獨立性和主動性。試想一統的環境,連選擇都談不上哪來的獨立自由。

但是幼兒園是一個教育機構不可能像弄堂的遊戲那樣來等待「無心插柳」的收穫,因此,這

個可選擇的環境是有「一定」的界限的,是由教師提供的,確切的說是老師根據孩子的需要

創設的它包括可選擇的外在環境和可選擇的內在環境,前者指的是孩子們的學習內容和學習

材料的可選擇性,而可選擇的內在環境,是指學習時機和學習方式的可選擇性,孩子可以選

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時機,適合自己的發展進程,選擇自己的視角和思維方式進行學習。

可選擇的外在環境的創設,需要的是老師對孩子的了解,而可選擇的內在環境的營造,需

要的是老師對孩子的理解。所以可選擇的環境雖然是老師創造的,卻是給孩子用的,不是擺

事和花架子。孩子能否自由學習,可選擇的環境是關鍵。

那麼什麼樣的環境才是孩子可選的環境呢?

(一)可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

我們發現,孩子的學習狀態,並不在於內容的深淺,而在於這個內容是不是孩子喜歡的,

是否能激起孩子熱情的,可否引發孩子探索和認識的興趣,能不能使之成為孩子當前的需要,因此,在自主學習中,我們盡量從孩子中,從孩子的問題和矛盾衝突中,確定孩子的學習內

容。

例如還有小班的可愛的小刺蝟。

在一次戶外活動中,我們在沙地里發現了一隻小刺蝟,孩子們特別喜歡,就把它帶到

班裡飼養起來了。看著孩子們的興趣點在小刺蝟身上,小班的馬老師決定開展一些關於小

刺蝟的系列活動。和孩子們一起了解一些關於小刺蝟特點和生活習性的知識。她首先讓孩

子們對小刺蝟進行觀察,通過觀察孩子們知道了它有一張突出的臉。是一種性格非常孤僻

的動物,喜安靜,怕光、怕熱、怕驚四條腿,還有小尾巴。渾身長滿鋼針是的刺,當遇到

敵害時渾身攢成球。身上長滿了硬刺最初的時候是毛,然後變硬成了刺,它是保護自己的

武器,有時候從樹上摔下來,它還可以起到彈性墊子的作用呢。它的眼睛很小,小小的圓

耳朵,!而且視力不好,只能看清楚距離地面約3厘米高度內的東西。在餵養中知道了刺

蝟是雜食性動物,在野外靠吃鳥鳥蛋以及草根、果、瓜還有糧食等植物為生。另外,毛毛蟲、甲蟲、蝸牛、蚯蚓等小動物也是它的食物。通過了解還知道它白天睡大覺,晚上才出

來找吃的。這個階段孩子們還搜集了很多關於小刺蝟的信息,有的是問問爺爺奶奶的,有

的是爸爸媽媽上網幫著查的,有時還不停的為了一些信息而爭執,這樣老師就把有爭執的

信息用紅筆勾上。然後老師又讓孩子們觀看了關於小刺蝟生活習性的錄象,孩子們在觀看

中鞏固和印證了自己的猜測和爭執以及得來的信息是不是真實。那麼我說這個課程對於小

班孩子其實有點深,但孩子感興趣,我們學習的也比較輕鬆。因為孩子們非常喜歡小刺蝟

經常學小刺蝟在地上爬,那麼馬老師又預設了,好玩的小刺蝟的健康健康活動,在活動中

因為小刺蝟是益獸,老師就設計了讓他們為一些動物送食物的環節,這樣又鞏固了小班科

學認知領域的一些常識性的東西,而且孩子們在練習手膝著地爬行及側身滾的動作,發展

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在玩中有了愉悅的情緒體驗,後來她們又開展了一次手工活動,用橡

皮泥,土豆,紅薯,蘿蔔,火柴,還有牙籤等製作小刺蝟,孩子在整個系列活動中都保持

著,濃厚的興趣。

小班健康活動:可愛的小刺蝟

玉田開發區幼兒園 馬國麗

活動由來:

在一次戶外活動中,我們在沙地里發現了一隻小刺蝟,孩子們特別喜歡,就把

它帶到班裡飼養起來了。看著孩子們的興趣點在小刺蝟身上,我決定開展一些關於

小刺蝟的系列活動。和孩子們一起了解一些關於小刺蝟特點和生活習性的知識,知

道活動中我們還編了一些關於小刺蝟的兒歌。活動進行中孩子們增長了知識,也更

加喜歡小刺蝟了。可是不幸的是在一個星期天小刺蝟突然不見了,孩子們非常傷心。

想想孩子們對小刺蝟的一舉一動那麼感興趣,於是,我就設計了《可愛的小刺蝟》

這節健康活動課。讓孩子們從心裡釋放對小刺蝟的懷念之情,同時也鍛煉了身體。

活動準備:

1、 刺蝟頭飾每人一個,蘿蔔、骨頭、魚卡片若干。

2、 鋪著地毯的活動場地。

3、 小白兔、小貓、小狗頭飾各一個,錄音機及節奏歡快的音樂,錄好的小廣播。

活動目標:

1、練習手膝著地爬行及側身滾的動作,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

2、培養幼兒的愛心,能夠主動幫助有困難的人,體驗幫助別人是件高興的事。

3、體驗遊戲的樂趣,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活動過程:

1、 師:小朋友,前些天我們班飼養的小刺蝟不見了,它去哪了呢?(冬眠)你們想不想

小刺蝟?小刺蝟怎麼爬?(讓幼兒隨意嘗試手膝著地爬。)

2、 你們想不想也當小刺蝟?

今天,老師就和你們玩一個小刺蝟的遊戲。(師戴上刺蝟媽媽頭飾)

瞧瞧我是誰?(刺蝟媽媽)

你們來當刺蝟寶寶和媽媽一起做個運動,好嗎?把我們以前編的刺蝟兒歌也說出來。我

們邊說邊做(根據兒歌內容請你們隨意做小刺蝟的動作)。

小刺蝟,你真棒,

遇到敵人不緊張。

骨碌一下蜷成團,

嚇跑兇惡的大灰狼。

兒歌反覆幾次,每次都有新動作。

3、 好了,小刺蝟都累了,我們休息一會兒,聽聽今天的廣播有什麼新聞。

放錄音:小紅帽廣播站開始廣播,各位小朋友好,昨天夜裡小貓、小狗和小白兔的家

慘遭大灰狼的破壞,還搶走了它們愛吃的東西。警方正在捉拿可惡的大灰狼,請小朋友伸

出援助之手,快去幫幫小貓、小狗和小白兔吧!

師:孩子們,小貓、小狗和小白兔沒有了吃的東西,多可憐哪,怎麼辦呢?(啟發幼兒說

出幫助他們)

怎麼幫助?(送吃的)

我們要送些什麼吃的呢?(送它們愛吃的東西。)

想想小貓愛吃什麼?(魚)

小狗愛吃什麼?(骨頭)

小白兔愛吃什麼?(蘿蔔)

好了,媽媽都已經準備好了你們快去送吧!怎麼送呢?(背著食物爬著送去,用手拿著,

打著滾兒送去,這樣特別快,裝口袋裡??)

教師和幼兒一起給隨音樂給小動物送食物(幼兒手膝著地爬,也可側身滾,自選食

物卡片給相應的小動物送去)。

4、 活動結束:

孩子們你們把好吃的都給小貓、小狗和小白兔送去了嗎?你們高興不高興?幼兒歡呼。

我們再到外面看看,誰還需要幫助。(邊說兒歌邊排隊走出活動室。)

小刺蝟,你真棒,

一個一個快跟上。

遵守秩序不擁擠,

我們個個了不起。

類似這樣的學習內容和主題還很多,他們要麼是孩子們在一種矛盾逼迫下的產物,要麼是孩子玩耍的核心,要麼是孩子生活周圍事件引發的熱點。在學習這些內容時孩子為了解決矛盾而學習,為了享受玩耍而學習,為了滿足好奇融合社會而學習,這時的學習已經成為了孩子的生存需要,這樣的學習應該是孩子自己的學習了。

儘管類似這樣的教學活動的組織形式,不在我們教師準備好的環境下進行,我們要善於捕捉這樣的教育契機,要「以一顆敏感的心,聆聽、發現和追隨孩子的學習興趣。促進主題的開展,因為這些來自於孩子的主題已經很大程度得體現了讓孩子自主的選擇「學什麼」的教育理念。

一、幼兒園環境的含義

廣義的幼兒園環境是指幼兒園教育賴以進行的一切條件的總和。它包括幼兒園的內部小環境,又包括園外的家庭、社會、自然、文化等大環境。狹義的幼兒園環境是指在幼兒園中,對幼兒身心發展產生影響的物質與精神的要素的總和。

好的材料、玩具除了安全、衛生、美觀、耐用之外,應有變換性、多功能性,即一種材料或玩具可以用多種方式去擺弄它,去玩它,這對於保持材料、玩具的新鮮性,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是很有意義的。另外,材料、玩具應當是經濟的,有的昂貴的玩具玩法固定,又容易損壞,其實並沒有太大的發展價值。而水、沙、粘土等自然材料以及各種廢舊物資如果加以有效利用,是非常符合幼兒特點及活動需要的。因為我們現在所處的環境是農村,所以這裡我給大家講的也是接近我們周圍生活的一些東西。

讓鄉土材料在區域活動中大放光彩

區域活動,是教師根據教育的目標和幼兒的發展水平,有目的地創設活動環境,投放活動材料,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意願和能力以操作擺弄為主的方式進行個別化的自主學習的活動。它是教師從幼兒的興趣出發,為使幼兒進行高效學習,獲得最佳發展而精心設計的環境;它可以讓幼兒自由地進出各個區域開展遊戲活動;它有著相對寬鬆的活動氣氛,靈活多樣的活動形式,能滿足幼兒發展的不同需要。新《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身心發展的經驗。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以遊戲為基本活動,保教並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而區域活動正符合這一要求。

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社會、心理條件的綜合,是兒童發展的資源。皮亞傑認知結構理論明確指出:兒童的發展是通過自身感知操作而得來的。根據上述理論,我們認識到,要使幼兒得到發展,一要創設環境,二要引導幼兒主動活動。我園離農村很近,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對幼兒充滿誘惑,因此,充分利用農村的鄉土材料,來進一步提高幼兒教育質量和幼兒素質顯得尤為重要。各種資料圖片(利用農村資源的)

二、幼兒園環境的特點

環境的教育性

環境的可控性

第二節 幼兒環境創設的原則(139頁)

一、環境與教育目標的一致性則

環境與教育目標的一致性原則是指環境的創設要體現環境的教育性。即環境設計的目標要符合幼兒全面發展的需要,與幼兒園教育目標相一致。

二、發展適宜性原則

發展適宜性原則是指幼兒園環境創設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徵及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促進每個幼兒全面、和諧地發展。

三、幼兒參與性原則

幼兒參與性原則是指環境的創設過程是幼兒與教師共同合作、共同參與的過程。

環境創設過程本身的教育意義主要體現在:

(1) 培養幼兒的主體精神,發展幼兒的主體意識。(2)培養幼兒的責任感。(3)培養幼兒

的合作精神。

正確的觀念:幼兒的參與是權利,不是「幫忙」。幼兒在參與中發展,克服「幼兒無能的思想」。

四、開放性原則

開放性原則是指創設幼兒園環境時應把大、小環境有機結合,形成開放的幼兒教育系統。

五、經濟性原則

經濟性原則是指創設幼兒園環境應考慮不同地區、不同條件園所的實際情況,做到因地制宜、因陋就簡。

教師控制環境的作用是指教師能利用環境來激發和保持幼兒的活動積極性,能幫助幼兒利用環境的條件來發展自己。

第六章 幼兒園與家庭、社區的合作

第一節幼兒為什麼要與家庭、社區合作(157頁)

一、幼兒的教育離不開家庭

(一)家庭是幼兒成長最自然的生態環境。

(二)家庭是人的第一個學校

(三)家長是幼兒園重要的教育力量

家長的參與極有利於幼兒的發展。

家長是教師最好的合作者,沒有誰比父母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因此家長是教師了解幼兒的最好的信息源。

家長與教師的配合使教育計劃的可行性、幼兒園課程的適宜性、教育的連續性和有效性等等都能更好地得到保證。

家長本身是幼兒園寶貴的教育資源。

二、社區(概念)由居住在一定區域範圍的人們所結成的文化生活共同體。在城市以街道委員會為基礎,在農村以鄉、村為依託。

三、幼兒園教育需要社區的配合

幼兒園與社區合作的意思是,幼兒園與其所處的社區、與幼兒家庭所處的社區密切結合,共同為幼兒的健康成長服務。

1、社區環境的教育性

充分利用社會環境中富有教育意義的自然和人文景觀、革命歷史文物、遺迹等,不僅是擴大教育的空間,更是其教育內容的豐富和深化。

2、社區資源對幼兒園教育的意義

社區作為一個生產功能、生活功能、文化功能兼備的社會小區,能為幼兒園提供教育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財力、教育場所等等多方面的支持。

3、社區文化對幼兒園教育的意義

一般來說,文化和文明程度高的社區,幼兒園的園風、教育質量也不錯。

第二節幼兒園怎樣與家庭、社區合作

一、家園合作的主要內容

1、鼓勵和引導家長直接或間接地參與幼兒園教育,同心協力培養幼兒

2、幼兒園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

家園合作的方法

1、家長直接參与方面。家長開放日、「爸爸、媽媽老師」制度、親子遊戲、夏令營活動

2、家長間接參與方面。家訪、家園聯繫簿、個別談話、家長專欄、家長委員會、家長座談會、

家長學校

二、幼兒園怎樣與社區合作(論述)(164頁)

(一)與社區資源共享,發展以幼兒園為核心的社區幼兒教育

(二)為社區精神文明的發展服務,共創幼兒發展的良好社會環境

(三)幼兒園與社區結合的問題

第七章 幼兒園課程

第一節 幼兒園課程概述

一、課程的概念(177頁)

課程系指在學校的教師指導之下出現的學習者學習活動的總體。從這一課程意義上來說,課程不僅包括課表上所指定的教師有計劃組織的各學科的教學活動,還包括學生自動自發和有計劃組織的所有課外活動,甚至包括課間10分鐘活動。在幼兒園,課程就不再是傳統的「六科」學習活動,而應包括各類遊戲活動和日常生活活動。

幼兒園課程(概念)是實現幼兒園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幫助幼兒獲得有益的學習經驗,以促進其身心全面各諧發展的各種活動的總和。

課程的基本要素通常是指(目標)、(內容)、(組織)與(評價)

二、幼兒園課程的特點

(一)幼兒園課程融合於一日生活之中

幼兒園課程融合在一日生活的各種活動與環節之中,包括集體活動、小組活動、自選活動、轉換過渡與收拾整理、進餐、盥洗、午睡以及入(離)園等等。

案例一:離園時,李老師發覺奇奇的衣服挺彆扭,仔細一瞧,原來是紐扣錯位了。在李老師的指導下,奇奇笨拙地解開了一個又一個紐扣,準備重扣。正在這時,奇奇媽媽出現在活動室門口。顯然,她已看到了一切,臉上寫滿了不高興。只見她快步上前,動手要幫奇奇扣紐扣。李老師一把拉住她說:「瞧這衣服模樣,就知道肯定是奇奇自己穿的。奇奇能夠獨立穿衣,這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啊!讓他再練習一下,相信他會有進步的,你說對嗎?」奇奇媽媽聽了李老師的話,似乎悟出了什麼,臉慢慢由陰轉晴,笑眯眯地對奇奇說:「乖孩子,慢慢扣,媽媽等著你!」

[評:紐扣錯位的故事告訴我們,教育應該如何做才能不錯位。孩子能做的事,教師不要代替,

家長也不要包辦。這個道理,光老師知道不行,家長也要明白。學校教育既不像古希臘學者柏拉圖所說的那麼「無能」,但也絕不像17—18世紀的理性主義者愛爾維修等人所認為的那麼「萬能」。因此,學校和家庭必須通力合作,才能為孩子營造一個順利成長的環境,才能更有利於孩子的全面發展。]

案例二:取鞋

午睡起床時,燁燁發現小床邊的鞋子不知怎的到了床底下。為了拿到鞋,燁燁趴在地板上,用手伸進床底下去拿,但夠不著,將身體挪近床沿後再試,還是夠不著。在一邊仔細觀察的王老師提示他,能不能找樣東西來幫忙。燁燁便找來一根繩子,一試,發現繩子是軟的,無法夠到鞋子。他不甘心,索性坐下來,一隻手臂勾住床側的檔板,一條腿伸到床底下勾鞋還是不行。於是,他的腳如鐘擺在床底下晃動,雖然碰到了鞋子,卻依然弄不出來。於是,燁燁乾脆拿起老師做衛生的笤帚,慢慢地移動鞋子,他終於拿到了鞋子。站在一旁多時的王老師伸出大拇指,微笑著對燁燁說:「你真棒!」

[評:取鞋的故事不由得讓人重新審視教和學的問題。王老師對孩子的密切關注、適時提示、耐心期待和熱情鼓勵給教師的「教」賦予了新的內容和意義。建構主義認為,意義學習發生於真實的學習任務之中,即學習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中通過自己解決問題來建構知識的。燁燁的取鞋過程給我們的啟示是:幼兒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是學習活動的主體。]

(二)遊戲是幼兒園課程的基本形式

如果幼兒園用上課來代替幼兒遊戲的話,幼兒園課程就會「小學化」,幼兒園課程也就不成其為幼兒園課程了。

(三)以幼兒的直接經驗為基礎

第二節 幼兒園課程目標(181頁)

幼兒園課程目標的作用(簡答)

(一)制定教育教學計劃的依據

(二)引導教育教學過程的方向

(三)評價教育教學效果的標準

第三節 幼兒園課程內容

選擇與確定幼兒園課程內容的原則(186頁簡答)

(一)滿足幼兒全面發展的整體需要,有效地發揮各領域的教育作用

(二)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是幼兒必要的和有效的學習內容。

例如:對小班的幼兒而言,由於他們自我照顧能力有限,情感上還很依賴成人的關懷,

同時又開始發展自我意識,因此,在內容生活上就著重以常規生活和多種自選遊戲活動來促進幼兒自理能力的發展,幫助幼兒建立安全感和自信心,而不應該側重學科知識的學習。如果時機不成熟而勉強讓幼兒學習,會讓他們感到在學習上有挫折感導致產生消極的學習興趣。(小班的教具)

小班的課程:彩紙飄飄

活動背景:撕紙是小班孩子比較初級的手工活動。讓不太有目的的撕紙活動,在一個遊戲的情景中進行,是這個活動的設計思想。

活動在想像的情景中開始,在玩耍中撕紙,利用已有的環境積累有關色彩和數的經驗,是一個體現整和意識的活動。當然活動是以本班孩子原有經驗為前提的,如果你的孩子已經


推薦閱讀:

教育名家|中國教育界的徐霞客——黃炎培
陳鶴琴、陶行知思想之異同
國家的形成:中央政府基礎教育投入的政治影響
教育熱點|德育教材當中如何體現生活性
熟記教育學知識點口訣

TAG:教育 | 幼兒教育 | 幼兒 | 教育學 | 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