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叫最美的十字架

9月10日。教師節。這一天,關於什麼是好老師的討論驟然升溫。一個社會主流共識是:好老師要有道德情操,引領幫助學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別是引導和幫助青少年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顆扣子」。

必須承認,每個充滿劇烈轉型時代,即使面對著功利、自私、冷漠的襲擾,都會出現道德情操超乎尋常的人。而這往往與金錢、地位、身份、年齡、性別無關。

此刻,處於媒體聚光燈中心的往往是被譽為最美的中國鄉村教師。

在同一片初秋的藍天下,僅僅因為城鄉之隔,同為祖國花朵的孩子們卻開啟了不同的第一課。

一個特殊的群體尖銳地闖入人們的眼帘。這便是6600多萬留守兒童。

一位鄉村教師寫道:遊走在村中,兒童拖著瘦弱的身軀劈柴,舉著沉重的農具耕地,翻著崎嶇的山路行走的畫面始終是大山深處難以消逝的風景。他發出一聲嘆息:「同一片藍天,同一個世界,城市兒童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山區兒童卻歷經痛苦,飽經風霜,過著食不果腹的飢餓生活,何談教育?」

全國婦聯最近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6-11歲和12-14歲的農村留守兒童在校比例分別為96.49%和96.07%,表明他們絕大部分正在學校接受義務教育,農村留守學齡兒童義務教育總體狀況良好,但部分中西部地區的農村留守兒童受教育狀況相對較差。而單獨居住的留守兒童占所有留守兒童的3.37%,雖然這個比例不大,但由於農村留守兒童基數大,由此對應的單獨居住的農村留守兒童高達205.7萬。

他們最後的屏障是800多萬鄉村教師。

很多人的堅守藉助媒體的傳播感動了中國。

在像超人一樣奉獻之後,他們會定期出現在電視熒屏上,接受隆重的表彰,然後,鮮花掌聲散去,他們重回那些貧寒鄉村,繼續他們的崇高。

我曾經問一個最美鄉村教師:你願意自己的孩子繼續呆在大山,接過你的教鞭嗎?

她不假思索地回答:不願意。因為這裡太苦了。

感謝她背負著巨大榮譽的壓力說真話,這比金子還要可貴。

少數人堅守背後是更多人的逃離。由於城鄉經濟和收入水平的差距巨大,造成農村教師、主要是骨幹教師的大量流失,城鄉之間的教育差距隨之進一步擴大。大城市、中心城市、縣城、鄉鎮之間以及不同地區之間的收入差距和工作、生活條件懸殊,一般縣城的教師比鄉鎮教師的收入高出三分之一或一半,造成教師逐級向上流動,中西部城市的教師向東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流動,縣城的向中心城市、鄉鎮的向縣城流動,而流出的都是骨幹教師。

不排除堅守者有不少通過無私奉獻、燭照別人獲得了快樂。他們也配得上媒體的褒獎、社會的肯定。

但這是一份少數派報告。假如連體面的生活都難以為繼,起碼的教學條件都難以保障,我深深懷疑其示範作用能在今天這個時代感召多少人去含辛茹苦地當好大一棵樹?

我擔心最美終會變成一個沉重的道德十字架,讓難得的高尚成為這些人的墓志銘。

甚至,這些最美會成為一些地區部門掩飾自己忽視教育、懶政惰政的華麗外衣。

為了讓崇高和奉獻繼續,必須有一個前提:讓所有最美的鄉村教師活得體面而有尊嚴,讓鄉村的孩子有更寬敞明亮堅固的教室。

也就是說,鄉村教育缺乏最美的教師,更缺乏最美的制度。

比表彰更重要的是這樣一些進步:國家從2013年開始,對在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義務教育鄉、村學校和教學點工作的教師給予生活補助,並按照「以崗定補,在崗享受,離崗取消」的原則,重點向條件艱苦的老少邊窮地區傾斜,向村小學和教學點傾斜。隨著國家和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還可以加大補助力度,提高補助標準。此外,對長期任教的鄉村教師,應建立獎勵機制。建議仿照各地施行多年的獎教金制度,國家和地方設立「鄉村教育貢獻獎」,對鄉村教師按照連續從教時間,實行一次性獎勵,通過更加完善的獎勵補助政策吸引優秀教師到鄉村學校(教學點)長期任教。此外,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教研培訓機構應強調「重心下移,陣地前移」,通過送教上門、支教走教等方式,強化交流互動,擴大進修培訓覆蓋面。

這是政府自覺責任擔當。儘管有些遲到,但卻相當關鍵。畢竟,在中國這個快速賓士的列車背後,拖著長長的教育總體投入不足、發展不平衡的沉重陰影。

當然,這場補課是個漫長而艱巨的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界共同的努力。

比如,在習慣性為最美鄉村教師鼓掌流淚之餘,面對即將到來的這個寒冬,將家中多餘的羽絨服捐給他們,給他們「多一克溫暖」。

每一個最美都是時代璀璨的燭火,比全力呵護更重要的是找到讓星火可以燎原的可能。


推薦閱讀:

一點資訊【2014年,22本「中國最美的書」】
這是我看過最美的LUO體
這100家小而美的店鋪,你準備和誰去
唯美的心情短語、經典好句
絕美的頂級內衣大片

TAG:最美 | 十字架 | 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