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死亡、疾病和患難
前言
如何面對死亡、疾病和患難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的快速發展,新型城市教會日益復興的背後,教會中老齡肢體的需求和關懷出現了短板的不足,其中更為嚴重的是農村教會的委縮在牧養上的缺乏更為明顯,尤其是留守的老人、婦孺在餵養和供應上的缺失出現斷層的格局。再加上世俗化浪潮的衝擊,這些長輩在面臨死亡、疾病和患難等諸多問題不能得到有效的幫扶,導致軟弱、不信的情況常有發生,這是一個非棘手又是城市教會應該去嘗試幫扶的可能。
ME對象分析
我在前面論述的兩遍文章,主要是針對主內青年肢體在情緒上的波動(如何面對怒氣、慮郁和恐懼),和與非基督徒相處時所面臨的福音挑戰(如何面對挑戰、突破和更新)作出簡昜的輔導,接下來,主要是對年老肢體在死亡、疾病和患難上作出一些嘗試性的探討。而青年肢體也應去思考此類問題,或許可以幫助自己遠在家鄉的父母,在信心和盼望上不至失落,顯出火熱與剛強,直到與主相見的日子。
一、為何如此恐懼、懷疑與不安?
每個人都有生病的經歷,大多數人會選擇吃藥或就醫來緩解疼痛,在主內有些特殊又難以形容的現象一直困擾著整個家庭。在我的觀察中發現,他們對這類問題諸多的看法,就是罪帶來的懲罰。在家庭面對患難上依舊有這樣的說詞,在勸勉的過程中或多或少有認罪的審查,有人在回想,有人生出懷疑。筆者並非認為這樣有什麼不好,其中最為擔心的是,兩口子常常以此用來攻擊對方的不是,顯得自己的清潔。其中子女家庭不幸的遭遇,對於傳統的家庭文化來說,一直牽掛著老人的心臟,常常有代禱的需求。要論到如何面對死亡,無論是信的還是不信的,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只要你對死亡有多一分鐘的思考,恐懼的實現籠罩著難以磨滅的陰影。
這一連串事件的背後的真實動機,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去面對的現實。人對不幸的遭遇都懷著怨恨,後悔和無奈,那為何會有這種情形?首先,身體的健康比任何東西很重要,一有疾病就開始來認罪,清點自己的行為,健康的時卻顯得怠慢。其次,家裡的平安很重要,即使子女所做的被自己看到是違背神的(有不信的),自己睜一眼閉一眼不願多說,只要可以賺錢就行了,沒有什麼可禁止的。一些老人看家庭的份量比自己的信仰強,多是操碎了心。最後,就是對死亡的恐懼,活著才是顯出神的恩典,對不治之症就多有埋怨。這些「很重要」正是引發恐懼、懷疑和不安的真正原因,一種對生有著強烈的慾望,接下來我們看看它們是如何發生的,又產生什麼樣的後果。
二、它們是如何反應?
作為基督徒,我們不得不說傳統文化的影響根深蒂固。如果你在證道時直接說要坦然面對死亡,安息主懷甚好等等。有的老人則很不高興,特別是農村裡面,他們會說你這是詛咒他們。他們情緒上的波動對死是忌諱的,滿臉愁苦的樣子。有些個別脾氣就上來了,會罵狗血淋頭,這小子真不會說話。而面對生病,則就軟了,祈求幫助代禱,什麼性格都沒了,有說自己得罪神,有說撒旦的工作,較少則說是神在試驗,前者的看法普遍較多。
有一次,一位家庭的兒子(非基督徒)出了大事,手下的工人手被割了,自己賭博又輸了一百萬。當這位大娘找到我的時候,我發現首先就是要求代禱,然後就說自己一直沒有信,又重複著自己不信的話,又說邪靈附體等等,一幅焦頭爛額的表現。當我去她家的時候,她一直說,我怎麼辦哦,我怎麼辦哦……通過她家弟兄所說,因這事飯不做天天躺在床上,一天到晚就嘰咕咕嚕的。又當我的面罵她少操點心,簡直神經錯亂,被邪靈所附。這些反應太多而又常見,有一個普遍的說法,信主了,你怎麼就是不明白!
三、我們為何有這些反應?
人到終年所關注的地方發生了焦點的轉移,從前是拚命掙錢現在是拚命治病,從前是一個唯物主義者現在有強烈的宗教情懷,從前關心子女的成長現在關心子女的家庭,這意味著某一種缺失,或某一種重建,彌補內心的空虛和不安。
有一種普世的觀念,人惡有惡報善有善報。當人遭遇重大疾病或患難之時,從前是搞迷信,現在將那種行為轉移到信仰的層次做出相同的反應。從聖經的角度來說,詛咒的確與人的敗壞有著密切的關聯,而神的審判中有公義也有更大的憐憫。其中人對苦難的遭遇更多的體現是信心的試金石,火煉中得榮耀。如果沒有這方面的認識,人的反應就是對身體過重的擔憂和對家庭無比的重視,導致對死亡的恐懼,對疾病產生後的懷疑,以及患難後的不信或抱怨的加增。
四、它們產生什麼後果?
死亡是人類最平等的結局,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 (羅3:23),又論到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希9:27)。這意味著死亡的終結是神的作為,任何人都難逃神公義的審判。對死亡不能坦誠相待,就被稱為一生因怕死而為奴僕的人(來2:15),正如埃德加·安德魯斯(Edgar Andrews)教授所言:「不確定性會滋生出恐懼,而恐懼會帶來精神的捆綁,給生命投下無法逃脫的陰影,竊走人持久的平安和喜樂。」
疾病的發生,一種可能是照顧欠佳,免疫力下降或被傳染。另一個就是產生重大的疾病,或遭患難留下的遺症。這多半痛苦難耐,過分的擔心,尋找著被痊癒的可能,久病不愈就會產生焦慮和絕望,太多的掛慮,就會生出懷疑和對神的不信。
患難在聖經有著大量的論述,本身不一定就是罪帶來的懲罰。正如聖經所說,有火煉的試驗臨到你們,不要以為奇怪(似乎是遭遇非常的事),倒要歡喜;因為你們是與基督一同受苦,使你們在祂榮耀顯現的時候,也可以歡喜快樂。而大多數人,不是過分的對罪惡審查,就是發出喋喋不休的抱怨,缺乏耐心等候神在你身上奇妙的作為。
五、聯想上帝,學會如何交託
大多數基督徒,一旦有不幸的事情發生,就熱心尋求神的幫助。其中最為擔心的是,很多的做法和方式並不討神的喜悅,人的動機體現人的忠誠,人的一切都不能逃避上帝的鑒查。死亡的背後是一種順服,也是一種讚美。這似乎難以被人所理解,大衛兒子的死訊息可以讓我們明白一件事,順服並接受神的管教,這是因罪帶來刑罰。約伯可以說是神的火煉,「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
在疾病上,若是管教,痛心的悔改吧。若是來之撒旦的攻擊或驕傲自大,接受火煉並存謙卑的心伏在神的面光當中吧。另一些人則是一生下來就有病症,神是來造益我們的——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羅8:28)。
要論到患難的儀題,古往今來,其中最為重要的是為福音的緣故而遭受的苦楚,被人戲弄、鞭打、捆鎖、監禁各等的磨鍊,被石頭打死,被鋸鋸死,受試探,被刀殺,披著綿羊、山羊的皮各處奔跑,受窮乏、患難、苦害」(來11:35-37)。聖經教導我們不要奇怪,你們若為基督的名受辱罵,便是有福的。若為作基督徒受苦,卻不要羞恥,倒要因這名歸榮耀給神。所以那照神旨意受苦的人要一心為善,將自己靈魂交與那信實的造化之主(彼前4:14-19)。
六、峰迴路轉,願被主掌管
當我們明白一切都有神的美意,就當心存順服願被主掌管。我們常常過分的憐愛自己,以錯誤的方式回應神的作為,神卻依舊憐憫並扭轉我們。如今我們借著真道的聖化,在死亡上坦誠相待,如詩人所說,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詩篇90:10)。在神的日曆上寫有每個人的死期,沒有人能夠取消或拖延這一由神所定的日子。「無人有權力掌管生命,將生命留住,也無人有權力掌管死期。」(傳8:8)
疾病極大彰顯神的智慧,神的默許蘊藏著詛咒和祝福。它是一把雙刃的利劍,為要得著並改變我們,神加給我們暫時的苦痛,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要祝福我們,使我們的心、意、靈魂和良心獲得永恆更大的益處(萊爾)。
苦難是信心的試金石,為要使我們在逆境中得勝。至高者是萬有的主宰,祂必以足夠的美善和安慰使我們剛強裝膽,雖然因苦難隨之而來的恐懼,不要以肉眼看虛實,以信心仰望創始成終的基督,一切都掌管在祂的手中。正如聖經所說,主雖然以艱難給你當餅,以困苦給你當水,你的教師卻不再隱藏,你眼必看見你的教師(賽30:20)。
七、學會算數恩典,一切歸於恩典
在此,我們感謝神的護理下,我們的性命得以在未得救之前被主保全。感謝上帝的恩典,我們被召成為祂的兒女。當我們仔細地反思自己的生活時,正如牛頓所說,充滿著「危險,試煉和網羅」。還有懷疑和懼怕、試探和誘惑、跌倒和失敗、妥協和膽怯,甚至有時,我們也會陷入任何一種「纏累我們的罪」(來12:1)。每當此時,我們又是何等感恩,稱頌神的良善和憐憫。正如保羅所說,「在我裡頭,就是我肉體之中,沒有良善」(羅7:18)。不管我們信主多久,同保羅一樣,我們必須承認,我們一直蒙受著神的保守,而這保守是絕對的、真實的,又是肉眼所見,理當感謝稱頌上主。
痛苦和折磨常常麻痹我們的雙眼,絲毫沒有看見任何益處。事實上,大多數人活著好象他們永不會死,也不作任何預備。疾病則能提醒他們喜歡忘記這個事實。許多人在健康的時候選擇忘記神,也不理會與祂的關係如何。疾病能提醒他們,他們有一天必須見神。許多人只想今世的幸福,別的一概不睬。長久的疾病能改變他們的價值觀。我們生性驕傲,無一例外。我們的心裡都小看不如自己的人,疾病卻能顯露我們的軟弱。它臨到眾人,不分貧富、有名無名,它對所有的人一視同仁。疾病有助於我們省察自己的信心。它促使我們反省,我們的信心真實與否——即它是否建立在堅固的根基之上(萊爾)。
患難的背後有著上帝無限的恩典,上帝有權柄掌管一切災禍,也可以隨他的心意使其變大、減弱或變小。他有權柄管火,可以帶走難以忍受的熱量。當雅各逃避他哥哥以掃的追殺時,有過一個多麼美好的夜間露宿之地:他以地為床,以石為枕,高天是他的華蓋,夜色是他的幔子(創28:11)。約瑟被賣於埃及為奴,從前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許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創50:20)。
八、活出尊貴--坦然面對
既然我們已更加清楚死亡不是一種結束,而是新的開始,是「一個進入喜樂的旅程(巴刻)」。神使我們脫離這至今的苦楚,給我們穿上永恆的長袍難道有害嗎(湯姆華森)?既然我們應當為主而活並為主而死,我們就當將我們何時離世的決定交付給神,且同時既熱切地期待死亡,也經常默想永世。而且,在將今世與永世比較時,我們就當輕看今世,並因罪的捆綁,渴慕在神喜悅的時候離世(加爾文)。
在鍾馬田去世前的三天,他在一張小紙片上顫抖地寫下了留給他妻子貝唐和家人的文字:「不要為我禱告求醫治。不要拖延我儘早進入到那榮耀里。」如果我們對於歸回天家很不情願,這一定不榮耀我們在天上的父。若我們對死亡心懷感恩,我們也就真正是「死得其所」了。
總結歡歡喜喜盼望神的榮耀
我們既因信稱義,就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神相和。我們又藉著他,因信得進入現在所站的這恩典中,並且歡歡喜喜盼望神的榮耀。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恥,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羅馬書 5:1-5)
推薦閱讀:
※我想給這個世界留些什麼<二>
※面對死亡,誰才能真正坦然的說再見?
※[轉載]優雅地離去:當佛教大師面對死亡【轉載】
※努力,讓你離死亡遠一點
※面對死亡我們能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