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李國衡 > 論文 「骨錯縫筋出槽」的理論及其臨床運用

「骨錯縫筋出槽」的理論及其臨床運用

摘要:「骨錯縫」和「筋出槽」,是臨床上所常見的兩種損傷。一般可分為兩種情況:一是指骨節之間,由於不同的損傷,使正常的解剖結構,發生了微小錯縫。在X線攝片上目前還不能得到反映。二是比較嚴重,骨縫發生參差不齊或半脫位,在X線攝片上可以顯示。至於「筋出槽」是指損傷時,肌腱等軟組織發生滑脫或解剖位置有所變化,影響活動功能。

一、文獻有關「骨錯縫,筋出槽」的論述

「骨縫」這一名稱,《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或因跌扑閃失,以致骨縫開錯,氣血郁滯,為腫為痛,宜用按摩法,按其經絡,以通鬱閉之氣;摩其壅聚,以散瘀結之腫,其患可愈。」這裡明確指出「骨錯縫」是外傷所引起的。應採用按摩等手法治療,以通氣散瘀,使骨節得到合縫而痊癒。

《傷科補要》第十五則背脊骨傷中述: 「若骨縫疊出,俯仰不能,疼痛難忍,腰筋僵。」採用攀索疊磚方法治療。背部的肋脊關節和腰椎的小關節確是「骨錯縫」的好發部位。 「若手掌著地,只能傷腕,若手指著地,其指翻貼於臂者,腕縫必開。」臨床表現為關節活動限制,當手法治療後能立即得到改善。又如二十三則中關於足背受傷,載有「輕者僅傷筋肉易治,重則骨縫參差難治,先以手輕輕搓摩,令其骨合筋舒。」這種骨縫參差也屬於「骨錯縫」的範疇,只是錯縫嚴重而參差不齊,在X線攝片中可以顯示。

「筋出槽」的病名,《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中謂:「……筋之弛,縱,卷,攣,翻,轉,離,合。」其中翻、轉、離均指筋傷之後失去了原來的位置。書中還有「筋歪」「筋走」病名的記載。筋的位置存在有槽和無槽的不同。有槽的稱為「筋出槽」,無槽的稱為筋扭、筋翻、或泛指「傷筋」。

二、我所關於「骨錯縫」認識和研究

已故傷科魏指薪老中醫,將脫位分為脫、扭、滑、錯四種。脫是指關節脫位或半脫位;扭是指關節輕微移位;滑是指習慣性脫位,錯是骨錯縫。現在看來扭和錯只是「骨錯縫」的輕重差別。

三、 「骨錯縫、筋出槽」的辨證施治

「骨錯縫」在脊柱與四肢骨節中,都有可能發生,常見的有幾個部位:

(一)胸背部小關節「骨錯縫」

在臨床上以肋骨橫突關節的2~7部位錯縫為多見。當骨錯縫發生後,局部突然疼痛,有明顯壓痛點,並沿病變相應的肋骨向前胸放射,伴有輕度腫脹,旋轉活動有不同程度限制,呼吸不暢。

在治療上,手法前後應作局部按摩以使氣血通暢。

(二)腰椎小關節「骨錯縫」

在臨床上又稱為「腰椎小關節紊亂症」或「腰椎小關節滑膜嵌頓」。

常見的部位為腰椎5與骶椎1之間。疼痛可向臀部及大腿後側放射,病變部位的骶棘肌可有輕重不等的肌肉痙攣。

手法治療,尤其「背法」是有效方法。

(三)骶髂關節「骨錯縫」

本病由下列幾種損傷暴力所造成:

腹直肌如強烈的收縮,髂骨的關節面可在骶骨上向前扭轉;股後肌收縮,可使髂骨的關節面向後扭轉亦即作反時針方向旋轉。暴力施於骶骨下部,可使骶骨的關節面向前旋轉,亦即髂骨相對的在相反的方向旋轉;暴力若旋於骶骨上部,可使骶骨關節面向後旋轉,亦即髂骨向前旋轉。

治療手法有三個步驟。

(四)肱二頭肌長頭「筋出槽」

此為急性損傷,肩部出現劇烈疼痛,不能活動,動則疼痛加重,並向下臂放射。

四、討論

如前所述「骨錯縫、筋出槽」,是中醫骨傷科特有的診斷病名,也是我們的祖先長期以來在臨床實踐中所觀察到的病理改變。損傷以後局部組織出血固然是一個重要因素,但關節與軟組織失去正常解剖位置更是一個重要原因。採用手法時局部發出「格答」聲音,癥狀大都立即得到改善而腫脹並沒有改變。

「骨錯縫、筋出槽」兩者之間有密切關連的,筋的損傷可使骨縫處於交鎖位,反過來骨縫錯位也可使筋損傷,所以《醫宗金鑒》對於「骨錯縫」的治療,首先要用治筋肉損傷的按摩法,筋舒後骨節就能夠合縫。這就是中醫所說的筋柔才能骨正,骨正才能筋柔的理論,在對本病的診斷和治療上具有指導意義。


推薦閱讀:

悟道四聖心源『祖氣理論』———善醫行黃元御醫學思想讀書心得
國醫周水金講《中醫基礎理論》第十六講(文字)
經濟學理論研究的四個基本層次
【101期-分裂主義】我國分裂主義理論研究的現狀及其發展(下)
玉匣記全文:理論吉凶日篇 二十八宿值日吉凶歌

TAG:論文 | 理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