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探《內經》奧秘,尋中醫之根系列(九)

讀《內經》,體悟中醫的三焦

《靈樞·營衛生會》說:「營出於中焦,衛出於上焦。上焦出於胃上口,並咽以上,貫膈而布胸中,走腋,循太陰之分而行,還注手陽明,上至舌,下注足陽明,常與營俱行於陽二十五度,行於陰亦二十五度一周也。」;「中焦亦並胃口,出上焦之後,此所受氣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於肺脈,乃化而為血,以奉生身,莫貴於此,故讀得行於經隧,命曰營氣。」;「下焦者,別迴腸,注於膀胱而滲入焉」,故水谷者,常並居於胃中,成糟粕,而俱下於大腸,而成下焦,滲而俱下,濟泌別汁,循下焦而滲入膀胱焉。黃帝曰:善,余聞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此之謂也

《靈樞·五癃津液別第三十六》

水谷皆入於胃,其味有五,各注其海,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氣,以溫分肉,充皮膚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為液,……天寒則腠理閉,氣濕不行,,水下流於膀胱,則為溺與氣。

五穀之津液,和合而為膏者,內滲入於骨空,補益腦髓,而下流於陰股。陰陽不和,則使液溢下流於陰,髓液皆減而下,下過度則虛,虛故腰背痛而脛酸。陰陽氣道不通,四海閉塞,三焦不瀉,津液不化,水谷並行於腸胃之中,別於迴腸,留於下焦,不得滲膀胱,則下焦脹,水溢則為水脹,此津液五別之逆順也。

《靈樞·決氣》說:「上焦開發,宣五穀味,熏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是謂氣……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

——————————-從以上可以看出:1,三焦出氣,以溫分肉,充皮膚為其津;三焦不瀉,津液不化……——三焦是出氣溫分肉的氣源。而且三焦之氣必須順瀉,人體機能才正常。

2,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從中焦觀三焦,三焦自身也必須受氣,才能取汁生化。

3,「下焦者,……濟泌別汁,循下焦而滲入膀胱焉——從下焦觀三焦,下焦與膀胱有區別。三焦不是「三焦的實質是整個胸腹腔」。也就是說,不包含其中的臟器,

上焦應該指胸腔膜及其空間。中焦應該指腹腔膜及其空間。下焦應該指盆腔膜及其空間,而且三腔膜自身必須得到氣的給養

普遍的說法是:「三焦的功能除上中下三焦對應的臟腑功能之外,還有胸腹腔的功能。」這話檫著一個邊,就是說人體器官必須在腔膜保持適當的內環境時,臟腑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動,也才能發揮相應的功能。所以三焦的功能與對應的臟腑功能不等同,而是因果關係。

「營出於中焦,衛出於上焦。」——中焦、上焦出氣是營衛二氣的起點及本源。

4,三焦主氣,與少陽相火是兩個體系,,通過心包合二為一,「循太陰之分而行,……行於陽二十五度,行於陰亦二十五度一周」。即「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和合,精神乃治」

5,少陽相火起於春木肝,《素問·四氣調神大論》逆春氣,則少陽不生,,夏為寒變,奉長者少;逆夏氣,則太陽不長,,逆之則傷心,奉收者少。逆秋氣,則太陰不收,,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逆冬氣,則少陰不藏腎氣獨沉,,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素問·五運行大論》「故風寒在下,燥熱在上,濕氣在中,火遊行其間,寒暑六入,故令虛而生化也」。

這種句子讀著,不是明明白白敘述人體氣化的分布?

推薦閱讀:

中醫古書 刺灸心法
中醫針灸謹記4不宜7注意
中醫歌訣——十四經穴記憶口訣
中醫五味理論
羅元愷-中醫瑰寶苑

TAG:中醫 | 內經 | 奧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