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素問直解95】在線收聽

火氣炎灼而熱,故火郁之發,太虛如火曛而翳。日月之大明不彰,其時炎火行,大暑至,山澤之間如燔如燎。山澤燔燎,則材木之在山澤者,津汁外流。上天下地猶廣廈也。火發煙騰。故廣廈騰煙而土塊之在廣廈者,如霜鹵之外浮矣。止水乃減,水因熱涸也。蔓草焦黃,火烈如焚也。惑,眩亂也。火亢地赤,民心不寧。眩亂之言,見於風俗。故風行惑言而濕化乃後。後,愆期也。火熱傷氣,故民病少氣,火氣外越,故瘡瘍癰腫。濕化乃後,則濕氣內逆,濕氣內逆,濕氣內逆則脅腹胸背,面首四肢 憤臚脹。 火濕之氣,郁於內外,則瘍痱嘔逆。火風之氣,淫於內外,則螈 骨痛。節乃有動,火氣下行,則注下。 火氣流經則溫瘧。火流中土則腹中暴痛。火動也血則血溢流注。火耗其精則精液乃少。精血皆胸則目赤心熱,甚則心氣自病,鬱悶懊 則善暴死,此火亢濕逆,風火併行而有如是之病也。火氣欲發,則刻終大溫。 一氣主六十日八十七刻半。如火欲發於四氣,則三氣之刻數將終。即有大溫之氣,敷佈於外,若汗濡玄府,此其火郁乃發之候也。四之氣少陽相火。故其氣四,原其火郁之時,火性至動,歸復則靜。復猶伏也。動復則靜,乃陽極反陰之義。陽極反陰則濕令乃化乃成。濕令化成,則光華欲發而水凝之,山川呈色而冰雪之。 焰陽之火,歸於午澤,此火氣怫鬱之先兆。惟其郁之,是以發之。 有怫之應而後報也,皆觀其報而乃發也。木發無時,水隨火也,謹候其時,病可與期失時反歲,五氣不行,生化收藏政無恆也。 總結上文郁發之意。言當謹候其時也。報猶發也。上文雲,怫之先兆,乃有怫之應而後發也。皆觀其郁之極而乃發也。上文火郁發於四氣,金郁發於五氣,適當其時。木氣無常,則木發無時也。又土濕發於四氣之火,水之郁複發於二火前後,是水隨火也。故當謹候其郁發之時。則民病可與相期。若失時反歲,五氣不行,則生化收藏之政,無有恆也。是必謹候其時,庶民病可期而生化收藏有恆政矣。 帝曰∶水發而雹雪,土發而飄驟,木發而毀折,金髮而清明。火發而曛昧,何氣使然? 舉上文郁發太過之氣,問何氣使然。 岐伯曰∶氣有多少,發有微甚,微者當其氣,甚者兼其下。微其下氣而見可知也。 見,如字。多,太過也。少,不及也。五運之氣,有太過不及,則其發也,有微有甚。微者當其氣,得其本位之氣也。甚者兼其下,兼得下時之氣也。兼下者,時未至而氣先至也。故微其下氣而見於氣交之先,則微甚可知也。 帝曰∶善。五氣之發不當位者何也? 土金水木火五氣之發,有愆期而不當位者,何也? 岐伯曰∶命其差。 差,不及也。運氣失郁後復,故令其差。命,命也。先郁,故令其差也。 帝曰∶差有數乎? 數。如字。不及而差,有度數乎? 岐伯曰∶後皆三十度而有奇也。 奇,音箕。後,不及也。一歲三百六十五度。三十度而有奇,約一月也。 帝曰∶氣至而先後者何? 非郁復之氣,氣至而先後者何? 帝伯曰∶運太過則其至先。運不及則其至後,此候之常也。 運氣太過,其至先,運氣不及,其至後。上文六十歲中,言之詳矣。此乃候之常也。 帝曰∶當時而至者何也? 不先不後,謂之當時。 岐伯曰∶非太遇,非不及,則至當時。非是者眚也。 至當其時,謂之平氣,非是者眚也。亦候之常也。 帝曰∶善。氣有非時而化者,何也? 非時而化,非其時而化其氣也。上文論運氣之太遇不及。此舉時氣之非時以問。 岐伯曰∶太遇者,當其時,不及者,歸其已勝也。 太過者當其時,如春溫夏熱,秋涼冬寒,至不愆期也。不及者歸其已勝,如春時雨濕,木勝土也。冬時溫熱,水勝火也。皆歸其已勝之氣也。 帝曰∶四時之氣,至有蚤晏。高下左右,其候何如? 春夏秋冬四時之氣,積候而成,而氣至有早晚。如西北地高,氣至晏,東南地下,氣至早,東南居左,氣至早,西北居右,氣至晏。早晏高下左右,其候何知。 岐伯曰∶行有逆順,至有遲速,故太過者,化先天,不及者,化後天。 遲,猶晏也。速,猶早也。氣行有逆順。則至因有遲速,順行則速,速主太過,故太過者,氣化先天時而至;逆行則遲,遲主不及,故不及者,氣化後天時而至。知行之逆順,至之遲速,則知高下左右之早晏矣。 帝曰∶願聞其行,何謂也? 其行有逆順,何謂也? 岐伯曰∶春氣西行,夏氣北行,秋氣東行,冬氣南行。故春氣始於下,秋氣始於上,夏氣始於中,冬氣始於標。春氣始於左,秋氣始於右,冬氣始於後,夏氣始於前。此四時正化之常。故至高之地,冬氣常在,至下之地,春氣常在。必謹察之。 春氣發於冬,故春氣從東西行。夏氣發於南,故夏氣從南北行。秋氣發於西,故秋氣從西東行。冬氣發於北。故冬氣從北南行。此四時之應於四方也。春氣自下而升,故春氣始於下,秋氣從上而降。故秋氣始於上,夏火之氣從中而佈於外。故夏氣始於中。冬藏之氣,從表而歸於內,故冬氣始於標。標猶表也。此四時之應於上下內外也。又四方之位,左東右西,前南後北。故春氣始於左,秋氣始於右,冬氣始於後,夏氣始於前,此四時之應於左右前後也。凡此皆四時正化之常。如是而行則順,不如是則逆。故西北至高之地,冬氣常在而多寒。東南至下之地。春氣常在而多溫,必謹察之,而四方之高下左右,逆順遲速,從可知矣。 帝曰∶善,五運六氣之應見。六化之正,六變之紀,何如? 帝曰∶善下舊本誤有「黃帝問曰」四字,今刪去。運氣相應,微見於外,其中更有化變之正紀,帝故問之。 岐伯曰∶夫六氣正紀,有化有變,有勝有復,有用有病,不同其候。帝欲何乎? 舊本岐伯下誤有對字,今刪去。五運合六氣,有化有變,有勝有復,有用有病,不同其候。皆六氣之正紀,帝欲何問。 帝曰∶願盡聞之。岐伯曰,請遂言之。夫氣之所至也,厥陰所至為和平,少陰所至為暄,太陰所至為埃,少陰所至為炎暑,陽明所至為清勁,太陽所至為寒霧。時化之常也。 夫六氣之所也,厥陰為風,主初之氣,故厥陰所至為和平。和平,舒遲也。少陰為熱,主二之氣,故少陰所至為暄,暄,溫熱也。太陰為濕,主三之氣,故太陰所至為埃溽,埃,猶土也,溽,濕熱也。少陽為火,主四之氣,故少陽所至,為炎暑,炎暑,火氣也。陽明為清,主五之氣,故陽明所至,為清勁,秋末冬初,清且勁也。太陽為寒,主終之氣,故太陽所至為寒 ,寒 ,結為霜雪也。比六時氣化之常也。 厥陰所至為風府,為璺啟。少陰所至為火府,為舒榮。太陰所至為雨府,為員盈。 少陽所至為熱府,為行出。陽明所至為司殺府,為庚蒼。太陽所至為寒府,為歸藏。司化之常也。 璺,音向。藏,如字,余同。上文言時化,化之徵於時也。此言司化,化之主乎內也。厥陰主風故厥明所至為風府,為璺啟。璺,剖也,啟,開也。少陰主火,故少陰所至為火府,為舒榮。舒,舒展也。榮,榮華也。太陰主濕,故太陰所至為雨府,為員盈。員,周也,盈,滿也。少陽主熱,故少陽所至為熱府,為行出。行出,見於外也。陽明主收,故陽明所至為司殺府,為庚蒼。庚,更也,蒼,老也。太陽主寒,故太陽所至為寒府,為歸藏。歸藏,內歸藏密也。此六氣司化之常也。 厥陰所至為生,為風搖,少陰所至為榮,為形見。太陰所至為化,為雲雨。少陽所至為長,為蕃鮮。陽明所至為收,為霧露。太陽所至為藏,為周密,氣化之常也。 此言氣化,化之有其氣也。厥陰為春,故厥陰所至為生,為風搖。風搖,風之搖動也。少陰主初春,故少陰所至為榮,為形見。形見,形之現於外也。太陰主長夏,故太陰所至為化,為雲雨。雲雨,濕化也。 少陽主初秋,故少陽所至為長,為蕃鮮。蕃,盛也,鮮,艷也。陽明主深秋,故陽明所至為收,為霧露。霧露清寒也。太陽主冬,故太陽所至為藏,為周密。周密,周致深密也。此六氣氣化之常也。 厥陰所至為風生,終為肅。少陰所至為熱生,中為寒。太陰所至為濕生,終為注雨。 少陽所至為火生,終為蒸溽。陽明所至為燥生,終為涼。太陽所致為寒生,中為溫,德化之常也。 此言德化,化之有其德也。生,猶本也。終,猶極也。厥陰之氣本於風,故所至為風生,終則為肅。肅,清肅也。少陰之氣本於熱,故所至為熱生,中則為寒。寒,少陰之標陰也。太陰之氣本於濕,故所至為濕生,終為注雨。注雨,濕之淫溢也。少陽之氣本於火,故所至為火生,終為蒸溽。蒸溽,熱極汗流也。陽明之氣本於燥,故所至為燥生,終為涼。涼,金之清切也。太陽之氣本於寒,故所至為寒生,中為溫。溫,太陽之標陽也。少陰太陽兼稟水火陰陽之氣,故不曰終而曰中。此六氣始終,為六氣德化之常也。 厥陰所至為毛化,少陰所至為羽化,太陰所至為保化;少陽所至為羽化;陽明所至為介化;太陽所至為鱗化,德化之常也。 此亦言德化之常而有萬物生成之德也,毛蟲屬木,故厥陰所至為毛化。羽蟲屬火,故少陰少陽所至皆為羽化。 蟲屬土,故太陰所至為 化。介蟲屬金,故陽明所至為介化,鱗蟲屬水,故太陽所至為鱗化,此諸蟲孕育,為六氣德化之常也。 厥陰所至為生化,少陰所至為榮化,太陰所至為濡化,少陽所至為茂化,陽明所至為堅化,太陽所至為藏化,布政之常也。 此言六氣之化而為布政之常也。上文雲,厥陰所至為生,故厥陰所至為生化,少陰所至為榮,故少陰為榮化。太陰所至為雲雨,故太陰為濡化。少陽所至為蕃鮮,故少陽為茂化。陽明所至為收,故陽明為堅化。太陽所至為藏,故太陽為藏化。此六氣之化而為布政之常,承上文已悉之意而復言之,以明時化司化氣化德化。皆為布政之常,而六氣之應見,以為六化之正者有如此。 厥陰所至為飄怒,大涼。少陰所至為大暄,寒。太陰所至為雷霆驟注,烈風。少陽所至為飄風燔燎,霜凝。陽明所至為散落,溫。太陽所至為寒雪冰雹,白埃。氣變之常也。
推薦閱讀:

【類經202】在線收聽
【三字經講解1——人之初】在線收聽
【類經162】在線收聽
【類經156】在線收聽
【類經163】在線收聽

TAG:黃帝 | 素問 | 在線收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