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行健--2000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祖籍中國江蘇泰州!
高行健高行健(1940年1月4日- ),祖籍中國江蘇泰州,生於江西贛州,劇作家、小說家、畫家、導演,1980年代末前往歐洲,現為法籍華人。2000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理由是「其作品的普遍價值,刻骨銘心的洞察力和語言的豐富機智,為中文小說和藝術戲劇開闢了新的道路。」 他也是個翻譯家,尤著於翻譯塞繆爾.貝克特和尤金.伊歐涅斯柯的作品。童年 高行健出生於江西贛州,父親是一名銀行職員,母親是基督教青年會成員,做過抗日劇團的演員。在母親的影響下,高行健對戲劇、寫作產生了興趣,從小就有塗鴉的愛好。 少年1950年,高行健全家搬到了南京。 1952年,高行健就讀於南京市第十中學,以前這所中學是一個教會學校(金陵大學附屬中學),能夠接觸到許多的西方翻譯來的著作。另外高行健師從畫家鄆宗嬴先生學畫素描、水彩、油畫以及泥塑。對這段時光,高行健回憶到:「我的底子是在那打下的。我的中學生活完全像是生活在夢裡」。文學生涯 1957年,高行健高中畢業,聽從母親的建議,沒有報考中央美術學院,而考入了北京外國語學院。1962年,高行健從法語系畢業後,在中國國際書店從事翻譯工作。 1970年,被下放到農村勞動,期間曾到安徽寧國縣港口中學任教。 1975年,返回北京,任《中國建設》雜誌社法文組組長。 1977年,在中國作協對外聯絡委員會工作。1979年5月,作為全程翻譯,陪同巴金等中國作家訪問巴黎,回國後高行健發表了《巴金在巴黎》。 1980年,任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編劇。 1982年,與劉會遠共同創作的劇作《絕對信號》,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首演 1983年,《車站》,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首演,但由於當時的「清除精神污染運動」,很快被禁演。 1985年,在北京與雕塑家尹光中舉辦泥塑繪畫展,開始受到海內外媒體的關注,這也是到目前為止,高行健在大陸舉辦的唯一一次畫展。同年,應邀赴歐洲五國(德國、法國、英國、奧地利、丹麥)訪問八個月,在柏林文化之家舉辦了個人畫展,獲得了超乎意料的成功,賣畫獲「巨款」四萬馬克,從此高行健開始了以畫養文生涯,獲得了更多寫作上的自由。 1986年《彼岸》被禁演。以下略去某某。。。1990年,劇作《逃亡》在《今天》第一期發表,同年在瑞典皇家劇院首演,由此更加觸怒了中國政府,高行健被開除工職、黨籍,在北京的住房被查封。高行健則宣布,不願再回不自由的中國大陸。 1992年,榮獲法國政府頒發的「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 1997年,高行健加入法國國籍。 1999年,高行健的畫作在巴黎參加羅浮宮第十九屆國際古董與藝術雙年展。 2000年,因小說《靈山》、《一個人的聖經》等著作,高行健成為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文作家。瑞典科學院對高行健作如下評價:「具普遍價值、刻骨銘心的洞察力和語言的豐富機智,為中文小說藝術和戲劇開闢了新的道路」。 2002年2月25日,法國總統希拉克親自為高行健頒發「榮譽軍團騎士勳章」。大陸學者對高的作品多持負面態度,特別是高行健獲得諾貝爾獎,被大陸官方認為是一個政治陰謀。大陸作家朱大可說「高行健的獲獎,在中國文壇觸發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諾貝爾獎抵抗運動。」、「無論是餘華、蘇童和王朔中的任何一個,都比高行健更有『資格』代表中國當代文學的『水準』。」摘錄至此,默然……
高行健(1940~)法籍華人。劇作家、小說家。主要作品有劇作《絕對信號》、《野人》、《車站》;小說《靈山》、《一個人的聖經》等。2000年作品《靈山》獲諾貝爾文學獎 。獲獎理由:「其作品的普遍價值,刻骨銘心的洞察力和語言的豐富機智,為中文小說和藝術戲劇開闢了新的道路。」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高行健目前定居巴黎 (斯德哥爾摩綜合電)定居巴黎的中國作家高行健,昨日獲得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華人作家。 60歲的高行健是在中國早已享有盛名的小說家與劇作家。他於1940年出生於江西贛州,從小學傳統繪畫,並曾舉辦過畫展,在藝術領域是個多面手。 高行健發表過4本中短篇小說、16個劇本、3本文學戲劇藝術論。他的許多作品都翻譯 成多國文字,近十年來創作的劇本也在世界各地頻頻上演。小說創作也取得極高成就,尤其是在1989年出版的長篇小說《靈山》,其法文譯本,在法國文壇造成轟動。還譯成德、日、意、英等文字。 新加坡專門研究高行健的學者柯思仁昨日接受本報採訪時說:「在中國多位著名的當代作家中,高行健無疑的是最有資格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王蒙與北島等人,雖然也有他們的成就,但是他們對於中國的情意結太強,對於中國問題有很深的沉溺。」 現任南洋理工大學助理教授的柯思仁認為,高行健作品受西方荒謬劇場和存在主義、老莊思想和禪宗思想影響。哲學思想來源複雜,其作品反而呈現樸實風格,不論任何文化和思想背景的讀者,在讀了他的作品後都能產生很深感觸。 柯思仁還指出,高行健是個多元藝術家,他是劇作家、導演、小說家,同時他也以畫家的身分定居法國,他的畫以中國水墨為媒介,但畫中意境卻時時流露濃厚的禪宗思想。高行健的音樂造詣也很深,雖然他並沒有作曲,但是,他對音樂及繪畫的研究,對其作品也有一定的影響。 高行健在1987年12月31日,曾經以北京人民藝術劇作家的身分,和上海戲劇學院教授余秋雨,一同抵達我國參加為期四天的戲劇營活動。當年47歲的高行健對當時參加戲劇營的270名青年說,現代人不要把自己當作神,也不要把別人當作神,不要搞現代的造神運動。 由於作品在中國受批判,並且不能獲得演出,他在88年移居法國,成為多產的劇作家。1989年,出版首部長篇小說《靈山》,敘述自我放逐期間的見聞及心路歷程,並由個人引申到人類的內在世界。 根據中新社自斯德哥爾摩報道,瑞典文學院發表文告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法國華人作家高行健,以表彰「其作品的普遍價值、刻骨銘心的洞察力和語言的豐富機智,為中文小說藝術和戲劇開闢了新的道路」。他是迄今為止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華人作家。 中新社說,1940年生於江西贛州的高行健,從小受母親影響,很早就顯露出對戲劇和寫作的興趣。1962年他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學院法語系。高行健出國前曾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頗有才華的劇作家。他的話劇作品《絕對信號》和《野人》曾經十分轟動,而前者更是中國的第一部小劇場話劇。 瑞典文學院在授予高行健諾貝爾文學獎的新聞公報中稱,高行健的長篇巨著《靈山》是一部「無與倫比的罕見的文學傑作,也是一部朝聖小說」。小說是根據作者在中國南部和西南部偏遠地區漫遊中留下的印象寫成的。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高行健作品一覽 戲劇:《絕對信號》、《野人》、《車站》、《模仿者》、《躲雨》、《行路難》、《喀巴拉山》、《獨白》、《冥城》、《彼岸》、《逃亡》、《生死界》、《對話與反詰》、《夜遊神》、《山海經傳》小說及評論集《靈山》、《一個人的聖經》、《給我老爺買魚竿》、《有隻鴿子叫紅唇兒》、《沒有主義》、《現代小說技巧初探》、《高行健戲劇集》、《對一種現代戲劇的追求》
推薦閱讀:
※【中篇小說】《傾城之戀》(上)張愛玲 著
※《童話故事大全》有文學價值嗎?
※紀念楊絳:人間終留「我們仨」
TAG:中國 | 文學 | 江蘇 | 諾貝爾文學獎 | 泰州 | 高行健 | 祖籍 | 諾貝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