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我們才能拍出這樣的禁片

前天,金像獎那部敏感詞電影,閃現網路。

一向眼明手快的Sir當然在第一次時間下載,並看了。

看後,坦白說——

有點失望。

它當然有表達欲。

但過激的意識形態主宰了電影。

難以掩蓋在藝術層面的幼稚與粗糙。

就電影而言,最佳,確實當不起。

比如Sir今天要說的這部,題材絕對敏感,在絕大多數「保守」國家,一定會被禁。

但它寬廣而深厚。

歷久更彌新。

它就是——

《竊聽風暴》

2007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在當年拿下歐洲電影大獎包括但不限於——

德國電影獎7項

法國凱撒獎

英國電影學院獎

歐洲電影獎最佳影片等3項

IMDB8.5,爛番茄新鮮度93%。

幾乎贏得一切媒體壓倒性讚美。

連一貫高冷的《紐約客》都起立鼓掌:

如果說世上還有什麼公理可言,那就是奧斯卡把獎頒給了這部電影。

今年,剛好是《竊聽風暴》上映10周年。

10年後再看,更喜歡。

故事發生在1984年的東德。

了解歷史的毒友應該知道,這個年份意味著什麼。

當時的東德,近似喬治·奧威爾筆下的極權社會。

只不過《1984》里盯著你的是老大哥,東德是成千上萬的秘密警察

他們的標語是——

我們無處不在

只要發現有人有對抗組織,或是逃去西德的傾向,立即逮捕,審訊。

《竊聽風暴》的主角就是秘密警察中的佼佼者。

他對黨忠心耿耿,把不服統治的人,都稱之為——我們的敵人。

審起「敵人」來從不手軟。

尤其善用冷暴力。

先兩天兩夜不讓睡覺,折磨精神。

再以家人要挾,直擊要害。

軟硬兼施。

最終崩潰對方全部意志。

哭了

魏斯曼從不認為自己行為不人道。

相反——

忠於黨,就是最大光榮。

一次,魏斯曼接到一樁重要任務——

監聽東德著名劇作家德萊曼。

找到「污點」,扳倒他。

他很快就找出德萊曼小辮子(還不止一個)——

和一班獨立作家學者交往甚密,說的都是不和諧言論。

甚至還偷偷在西德雜誌發表異見。

隨便一條,都能為他扣上政治犯的帽子。

根據東德刑罰,絕對有辦法讓這些「愛說閑話」的人下半輩子都閉嘴。

就像《1984》最後被放出來的溫斯頓:

靈魂潔白如雪。一切都很好。他戰勝了自己。他熱愛老大哥。

此時,這部電影最大轉折出現了——

負責監聽的魏斯曼一次又一次放棄可以逮捕的機會。

一開始,他被德萊曼美麗的女友吸引。

漸漸的,他被德萊曼的生活感染。

被壓抑的人性開始復甦。

德萊曼和一位朋友聊天,提到劇作家貝爾托·布萊希特。

他隨手從德萊曼家順走一本布萊希特詩集。

結果——

停不下來。

九月的這一天,灑下藍色月光。

洋李樹下一片靜默。

輕擁著,沉默而蒼白的戀人。

依偎在我懷中,宛如美麗的夢。

夏夜晴空在我們之上。

一朵雲攫住了我的目光。

如此潔白,至高無上。

我再度仰望時,卻已不知去向。

不久,德萊曼的朋友因為思想問題被禁止從事藝術,上吊自殺。

德萊曼悲憤之下,彈起了他送給自己的《好人奏鳴曲》。

魏斯曼在監聽器旁邊,聽得流淚。

音樂,詩歌,打開他原本被封閉的人類情感。

還有性。

難忘片中這一段——

德萊曼女友克里斯蒂娜被畜生部長強姦後,回到家。

兩個人緊緊地擁抱在一起。

監聽器另一端,魏斯曼也模仿他們的姿勢,想像自己在擁抱一個人。

回家後,他給自己找了妓女。

發泄後,他對妓女說,能不能多待會。

坦白講,這句對Sir的震撼,比十萬噸炸藥更甚。

在那一刻,不論生理和心理,魏斯曼開始像人。

他開始學會分辨是非善惡。

而蘇醒的人性,高於一切政治。

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受用這一套。

比如東德博物館館長克納貝,就直接拒絕了導演借場地的需求。

他覺得電影是替秘密警察洗地。

理由是——

德國真的有過辛德勒,但從沒有魏斯曼那樣良心發現的秘密警察,一個也沒有。

果真如此?

說這話的東德博物館館長大概不知道,這部片的主創,也曾經歷過那個黑暗時代。

導演多納斯馬。

生於1973年的西德,父母是東德來的難民。

從小跟父母穿梭於東西德之間探望親戚,對白色恐怖下,人人如驚弓之鳥的狀態記憶猶新。

道具總監曾被秘密警察關押兩年。

拍攝前,堅持去多個博物館,弄來全套秘密警察使用過設備。

比如片尾那個專用拆信的蒸汽機。

1小時能拆600封信

扮演魏斯曼的德國演員烏爾里希·穆埃,本人就曾被妻子出賣。

關於他私生活記錄長達6年,密密麻麻,254頁紙。

在聽導演講完劇本,他當即決定,只收20%片酬。

但這些人把傷疤扒開,可不是為了向世界抱怨,哀嚎。

而是要反思,在極權統治下,一個人,如何被體制化。

從1961年到1989年,東德1800萬人,有近800萬人被秘密警察監視。

超過10萬條電話線路被長期監聽,甚至公廁里都裝有微型攝影機。

但——

比秘密警察更多的是線人。

而線人往往是自己同事,朋友和親人。

1989年柏林牆一倒,這些秘密檔案全部被公開。

朋友翻臉,親人反目,夫妻離婚。

鏡頭中,其實早已隱秘指出,極權對人性的扭曲。

冷色調,簡單分明的色塊。

堅硬的線條,暗示著秩序森嚴的監獄。

當我們進入到魏斯曼的私人空間時——

甚至出現象徵精神變態的魚眼鏡頭。

而當他的人性漸漸蘇醒。

機位從死板的平移長鏡頭,變成各種角度的微仰拍。

他終於從國家機器的零件,變為活人。

在導演看來,極權在今天依然存在。

但反抗極權,除了煽動恐懼與憤怒,也許還應該,喚醒人性深處的心智——

很多人都以為,我怕這部電影是希望他們走齣電影院的時候,心裡想:**主義真可怕;

其實這是次要的。

我更希望的是當人們看完之後,想的是原來人生這麼有趣,難以預料。

相比之下,Sir更喜歡這部片的另一個譯名——

《別人的生活》。

轟掉高牆,不能僅靠出位的姿態和言論。

過分激進,其實也是某種倒退。

無需驚駭恐慌的風暴。

在對別人生活真實的窺探中,我們足以照見自己的懦弱與善良,生長對自由的嚮往。

這就是Sir說的,「抓住人性深處那些幽幽顫動的光明與黑暗」的好電影。

這也是,藝術比政治偉大的原因。

最後,回復竊聽風暴,送上下載鏈接。


推薦閱讀:

這部豆瓣9.0高分的「禁片」,究竟打了誰的臉?
帶有暴力、血腥鏡頭的禁片是怎麼拍攝的?
給這部「禁片跪了,豆瓣第一高分的神劇我想給十分
中國:那些被列為禁片的電影
聊一聊「禁片導演」

TAG:禁片 | 才能 | 這樣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