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知識分子為什麼那麼軟弱

文章提交者:世紀嬰兒 加帖在 貓眼看人 【凱迪網路】 http://www.kdnet.nethttp://www.cat898.com/Infolook.asp?bclass=90&id=3906七十三、中國知識分子為什麼那麼軟弱     中國知識分子的軟弱性似乎已被無數次談及和討論。這些口水足以讓軟弱性更軟,當然也淹沒了真相。我這裡所說的知識分子當然主要指人文知識分子、作家等。這真相上可追溯到姜尚釣魚願者上鉤,下可聯想至王朔無知者無畏。在中國,學而優則仕,贏者通吃。就像現在的演而優則唱,唱而優則演,唱演優則主持,則上大學。春秋爭鳴當中的百家一天到晚想得,就是自己的學說能得到某個諸侯青睞,從而獲得成功。像儒家、法家都是這方面的典範,道家等到了漢朝初期卻成了國家意識形態。  也就是說,中國知識分子在那時候(周朝到漢朝)就在努力使自己受到統治者的尊重、重視、賞識、重用。「進則兼濟天下,退則獨善其身」,這種觀念影響了太多的知識分子。他們如過江之鯽,通過各種方式在經濟天下的名義下求得個人的名祿。即使像李白那樣的大詩人,也想著儒家所教唆的治國平天下。李白難道不知道自己更擅長什麼嗎。  更為嚴重的是,知識分子的個人精神始終不能獨立於現實的團體。知識分子被家(庭)、國(家)、天下(社稷)所包圍,被家族、師門、黨派、地方所牽扯,其精神上的焦慮感就像竹林那般卧聽皆是疾苦聲。雖然中國文化中也有很多用來使精神超脫的迷藥(如道家、禪宗、水墨藝術),但它們都只能作用一時,屬於暫時性麻醉用品。  在我們的歷史教科書中,幾乎看不到思想者反抗的記述,更難覓科學家的獨立探索精神。只有那些壯懷激烈的愛國英雄、清廉官員、忠臣諫客,充滿了教學大綱和考試試卷。彷彿中國的歷史就是一部以沸騰熱血代替冷靜思考、用還我河山覆蓋文化精脈、讓治亂更替掩蓋專制世襲的可歌可泣。 怪不得如今的皇帝戲如此之多,原來是歷史教育就留下的病根兒。   我們的學校也不進行哲學教育,只有馬列主義的獨門獨派。這直接導致了這些知識分子的新一代缺乏思想的方法論和自我支撐的思想習慣。於是,除去那些從思想及其相關專業畢業的知識分子外,其他的知識分子在把握思想遞進發展的能力上有了先天的缺陷。    具體來說,當代影視作品的編導大多也是知識分子。他們的人文視野可說是並未出古代之右,尤其是那些以知識分子為主題的作品。我們連文革尚且不能徹底反思,遑論當下與未來。影視文化的娛樂性越來越強,這一點也和學校教育一樣,強烈地影響到下一代知識分子的成長。  以前是政治性的軟弱,現在是政治和經濟上雙重的軟弱。以前主是依附於權勢,現在還要依附於商人。只有依附於權勢、當局,知識分子們才覺得自己的知識、思想有了可施展的時空。達濟天下、報效祖國的觀念一直就是科學知識分子和人文知識分子所共有的歷史遺產。  在歷史上,中國文人鄙視很多下九流的文化,也包括小說。他們覺得小說只能供人消遣,而非經濟天下所必需的利器,也不是依附權勢的手段。其實,小說當中恰恰可以寄寓個人的獨特思想。原因正在於其消遣性,面向的是非具體的大眾(讀者)。文學為知識分子提供了一個獨立的天地,使得那些經久部息的精神得以薪盡火傳。可是,到了如今的影視文學,這樣的傳統卻沒了。  從先賢的榜樣來看,歷史上不為家國天下、只為真理而行而人物實在寥若晨星,亦自周朝到今日更沒有被重視和廣泛傳揚。於是,那種獨立天地的精神就一直不能射入到民族的血液當中。在我們中華民族看來,這樣的精神似乎並不對民族的進化有多大的好處。我們總是以民族的角度來衡量一個人物和事件的價值,從而就只能養育出軟弱的知識階層分子來。
推薦閱讀:

100萬在中國和美國都能買啥房?
中國GDP五年內仍可能回到8%
陳百祥怒斥香港廢青:香港人就系中國人,該中國管!
中國的外匯儲備

TAG:中國 | 知識 | 軟弱 | 知識分子 | 中國知識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