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今日指揮大師】伯恩斯坦

美國最傑出的音樂指揮大師倫納德·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1918年8月25日出生在馬薩諸塞州的勞倫斯。伯恩斯坦17歲考入哈佛大學學習音樂,他是一位集指揮家、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理論家於一身的藝術大師,其藝術造詣舉世推崇。

▲ 馬勒第五交響曲(維也納愛樂)

1943年11月13日,布魯諾·瓦爾特生病,瓦爾特打電話給助理指揮伯恩斯坦通知改由他指揮,並召他至寓所指點他即將上演的幾個曲目的要點,翌日,伯恩斯坦在紐約交響樂團完成了舒曼、瓦格納、施特勞斯等作品(當時的曲目有《唐吉訶德》、舒曼《曼富雷》序曲與華格納的名歌手序曲)的演出。第二天《紐約時報》在頭版刊登消息報道此事。在此之前伯恩斯坦已有包括第一號交響曲《耶利米》、芭蕾舞劇《自由想像》、音樂劇《夜生活》在內的作品面世。

1959年,伯恩斯坦被聘為世界上最重要的交響樂團之一——紐約愛樂樂團的常任指揮,成為該團歷史上第一位在美國土生土長並由美國訓練而成的指揮。伯恩斯坦率領樂團幾度赴歐、亞、非各地巡迴演出。他指揮的曲目以闡釋匹茲堡、馬勒、拉威爾、西貝柳斯、斯特拉文斯基的早期作品見長。行家評論「他的每次演出,都有如一首新作問世」。伯恩斯坦的三大音樂劇《鎮上》、《康狄德》、《西部故事》,堪稱經典之作,在百老匯久演不衰。1969年,伯恩斯坦因為對世界音樂作出了傑出貢獻而被美國政府授予「桂冠指揮」稱號。

他在紐愛的功績到底「偉大」到什麼程度呢?紐愛一向以難以駕馭聞名,有「狂馬」的名號,偏偏伯老似乎很懂馴馬術,紐愛這匹在舞台上狂舞的野馬,到這位在指揮台上狂飆的伯恩斯坦手中,真的服貼下來,發酵出難能可貴十二年,號稱紐愛的黃金歲月。十二年後伯佬辭職,紐愛的水準下滑,歷任梅塔、布列茲都無法有所作為,直到現任的馬索上任後才有所改觀,足見伯佬厲害的程度。

他後來轉至歐洲發展,希望多花點時間作曲,不過顯然事與願違。他在歐洲最重要的功績是與維也納愛樂保持長久良好的關係。維也納愛樂個個技藝高超,團員音樂素養普遍一流,對於指揮他們可是精挑細選,看不上眼的指揮他們可是會扯後腿。在這種情況下能和樂團保持良好關係已屬不易,更別說是要教給他們東西了。當伯恩斯坦第一次與這個天王樂團合作排練時,一曲奏畢,團員和他都心知肚明,「我們的關係將是長久且甜美的」。伯恩斯坦是極少數可以再給這個超級樂團東西的指揮,因此維也納愛樂頒給伯恩斯坦「榮譽副同志」的殊榮。

▲ 格什溫《一個美國人在巴黎》(紐約愛樂)

當年自紐愛退休並轉往歐洲發展時,他認為交響樂團正面臨著危機:從莫札特到馬勒是交響樂團不斷進化提升的全盛時期,當時交響樂團泉源旺盛,但可是詣詣清水,源頭不繼,優秀作品奇缺。他相信給當代音樂的管弦樂曲目加磚添瓦,是自己這個作曲家可以有所作為的。同時他還深感當代音樂作品中,人們找不到生活中的音樂洪流。

伯恩斯坦的一些音樂喜劇和芭蕾音樂作品一上演就一炮而紅。《西城故事》之所以別具意義,就在於它把百老匯音樂劇帶進音樂廳聖殿,他的嚴肅作品相形之下未免黯然失色。其中有一部份原因是其中的宗教因素。儘管他本人沒有太強烈的宗教立場,但是作品的情感本質卻是偏向猶太教,且痕迹十分明顯。他一共寫作了三首交響曲《耶利米》、《焦慮的年代》與《凱迪希》,一首彌撒曲以及《齊切斯特詩篇》。他常說,作曲對他來說沒有問題,樂思來時一如黃河決堤,但是棄之者至少十倍於保存者。

他的最主要事業還是指揮。曲目範圍廣大,上自巴洛克,下至梅湘,各家都有涉獵,不過嚴格說來他適合詮釋浪漫派作品。話雖是這麼說,但是他的海頓交響曲卻有著極高的評價。他的浪漫天性導致在詮釋莫札特、貝多芬、舒曼、舒伯特與布拉姆斯時碰到不少風格方面的問題,但是他的《英雄》、舒曼第二號交響曲可說是他相當優異的演出。馬勒大概是他最能認同的作曲家,因為馬勒也指揮。伯恩斯坦指揮的馬勒九首交響曲可說是樂壇的奇葩,整部錄音具有強烈的精神力,壓迫得令人喘不過氣來。

▲ 貝多芬第九交響曲(這是為紀念柏林牆倒塌於1989聖誕節前東柏林舉行的一場歷史性演出,由巴伐利亞交響樂團、德累斯頓國家管弦樂團、列寧格勒基洛夫劇院交響樂團、倫敦交響樂團、紐約愛樂和巴黎管弦樂團等聯合演出。)

伯恩斯坦後期音樂漸趨極端,結構越來越不平衡,尤其是在終樂章時表現的特別明顯。例如艾爾加《謎語變奏曲》第九變奏:三分多鐘搞成六分多鐘;布拉姆斯第四號第四樂章:八分多鐘被他拉大到十一分鐘;最誇張的當屬柴可夫斯基第六號第四樂章,十分鐘的慢版被他玩成十七分鐘。他這種詮釋法很明顯的只顧及到自己的情感見解,完全置結構於不顧,受到許多指揮同行譴責,說他是自我沉溺,但是在樂壇上卻是獨具一格。至少我們無法否認他對於德奧曲目的深邃見解,我們無法說對錯與否,只能說喜不喜歡罷了。

他的歌劇指揮也是一絕,在已經錄音的歌劇中包括《費黛里奧》、《法斯塔夫》、《玫瑰騎士》、《卡門》等等,最具紀念意義的應屬他唯一一次與巴伐利亞歌劇院合作的《崔斯坦與依索德》;當然他也錄製了自己的作品,就像布列頓一樣。他得天獨厚,年輕時在SONY的錄音到了DG幾乎是全部重新來過一遍,而且悉數改采現場錄音。他非常明白自己的魅力所在,一旦離開現場他就沒有情感的傾訴對象,也許就根本無法指揮了。他的唱片錄製數量與銷售量應可名列唱片排行前五名,而且質量均優,相當難得。

伯恩斯坦可以說是美國音樂史上永遠難忘的一個名字,他多才多藝,博學多聞,其天份與稟賦應受到最高的讚揚,就在伯恩斯坦逝世前5天,當他因肺部感染而住進醫院時,不少美國報紙就刊載消息稱,伯恩斯坦退出表演舞台將意味著「美國音樂史上最激動人心的篇章結束了」。不過當時誰也沒有想到這位音樂大師會如此快的謝世。 1990年10月14日,伯恩斯坦因心臟病突發與世長辭,享年72歲。他是繼卡拉揚之後,世界樂壇隕落的又一顆巨星。國際輿論認為,「他所留下的空白是難以填補的」。


推薦閱讀:

職場新人,幹活到底應該聽誰的指揮|晉陞系列(乾貨)
著名指揮家馬澤爾小提琴獨奏《鄉間騎士間奏曲》
此人曾指揮德軍俘虜蘇軍66.5萬人,其上級希特勒都膽戰心驚
許耀桐:攻堅克難打硬戰的總指揮部
林彪元帥一生指揮的10大經典戰役 原來林總這麼牛X啊!!

TAG:大師 | 指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