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生西法師入行論講義96課

我們繼續學習《入行論》。

現在學習的是思維無常而鞭策精進的內容。決定無常其實很重要,對於死亡無常,我們在相續中要有決定的認知。當然,從無常本身來講,無論決定與不決定,死亡一定會降臨在每個眾生身上。但是,從認知的角度來講,決定無常與我們的修行有很大關係。雖然死亡無常本身是一種現象,每個眾生都要面對,如果我們首先將這個認識在相續中決定下來,那麼對待萬事萬物和佛法的態度會不一樣。能夠認知無常,我們就會精進。沒有認知無常,我們就會認為自己時間很長,會有以後再修行或者不想修行的心態。這樣的話,最後感受痛苦,受到傷害的,就是我們自己。所以,決定無常對於修行人能不能如理如法地修持是很關鍵的。寂天菩薩就通過一步步地引導,使我們對於「決定無常」有決定的了知。

前面第一個頌詞講了,一切眾生只要有生,就一定有死。第二個「漸次殺吾類」頌詞,使我們了知身邊的眾生逐漸都在死亡的事實,警醒我們總有一天死亡也會降臨在自己身上,而不應該猶如牛見屠夫一樣,每天看到眾生死亡,還樂於睡眠,無動於衷。下面學習第三個頌詞:

通道遍封已,死神正凝望,

此時汝何能,貪食復耽眠?

生存的通道已經完全被封死之後,死神正在一個一個凝望著它要殺的對象。這個時候,愚痴的眾生你怎麼還能夠放心地貪食與耽著睡眠呢?事態已經非常危急,我們應該馬上想出應對的策略,怎麼還做與應對死亡到來無關的瑣事呢?這是不應該的。

「通道遍封已」,還是用前面的比喻,即將宰殺的牛被屠夫關在牛圈當中,所有能夠逃跑的通道全都封死了。這個時候,牛圈裡所有的牛就只有被宰殺的命運。屠夫每天宰殺牛之前,都會對著牛圈掃視一圈,最後鎖定一個,然後把這個牛拖出去宰殺。同樣,六道當中的眾生,所有存活的通道都被封死了,哪個眾生生而不死呢?就像屠夫每天殺牛之前都會掃視一圈一樣,死神也是在即將殺害的眾生上面,每天都要巡視一圈。死神的目光每天都在凝望著我們,最後鎖定某一個眾生——張三、李四、或者我們自己。總而言之,第一,我們一定會死亡;第二,死神每天在凝望著它殺害的對象。我們如果是一個正常人,應該能了知事態非常危急,不應該像牛一樣坐視不理,貪食耽眠,做一些沒有意義的事情。那麼,與牛不同的是,我們能作出應對死亡的方案。雖然死亡不能避免,但在它到來之前,我們可以做一些準備。因此,首先我們要承認死亡的存在;第二,每天再再觀修決定死亡,加深死亡存在的確定性;第三,對於死亡及後世,我們要做一些準備,必須修持善法。

作為修行人,都有不同的習氣,有不同的耽著對境。有些人對穿著、住所等方面興趣不大,但是對食物很耽著。在《開啟修心門扉》中,一些噶當派大德也講過這個問題,眾生對男女衣食之類的貪著非常強烈。有些出家人對男女方面的貪著,出家之後,可以逐漸地淡忘掉或者壓制住;穿著方面,十幾、二十年穿一件僧衣,對衣服方面耽著也不大;但是對食物的貪著,尤其是他比較喜歡的,斷掉就比較困難。還有些人對睡眠非常貪著,其它方面可以放得開,但是他覺得睡覺是人生最大的樂事,可以睡很長時間。

總之,頌詞所講的貪食耽眠只是一種表示。並不是說,我不貪食耽眠,頌詞就不是在說我。其實,只要我們有貪執的東西,比如感情、名譽、後世的果報等,寂天菩薩就告訴我們,死亡都要來了,還貪執這些沒用的事情幹嘛?沒有必要!我們應該認認真真地把這個問題思考清楚,該修的法要修,該斷除的執著要斷。

所以這很重要,我們應該了知死神每天都在凝望著我們,眾生是無路可逃的,有了危機感才能夠精進。很多時候死神和我們都是擦肩而過,所以非常危急。很多佛經的教授、各大德的注釋以及上師的講記中,都在講我們每天都經歷很多死亡的因緣,現在很多,古代也很多。比如,有的時候坐在車上,車速很快,在高速公路或者一些山區的路上,死亡很容易發生。這個頌詞主要是說,我們每一天都在和死神面對面,警醒我們死亡很容易到來,以此了知決定無常。

丑二(思維迅速死亡而勸勉)分二:一、略說;二、廣說。

寅一、略說:

上一個科判是決定死亡,但還要進一步思維,不單單會死亡,而且死亡有可能很迅速就到來了,所以「思維死亡迅速而勸勉」。

如果我們只是思維決定死亡,不思維死亡迅速,有時還會抱著一絲僥倖的心理:我會死亡我是相信的,但是,現在或者近期死亡還不會到來,可能自己能活到七八十歲,或者八九十歲,等真正接近死亡的時候再精進行持善法不就行了嘛,現在我可以好好地享受!

而這個科判所攝的內容,就是讓我們認清死亡很快就會到來,尤其是死期不定。修法有兩個步驟,第一,必須要確定決定死亡;第二,不單單決定死亡,而且死亡很快就會到來。所以,我們必須要思維迅速死亡。

《廣論》和其他很多教言都是這樣講的。法王如意寶在《文殊大圓滿》的前行,修無常的教言當中,也是通過三個步驟來介紹思維死亡的竅訣,第一是決定要死亡,第二是死期不定,第三是死亡的時候唯有正法才有利益。只有把這三個修法都思維圓滿了,才能夠鞭策我們現在就精進地修持。

下面我們看頌詞是怎樣講死亡迅速的修法的。

死亡速臨故,及時應集資,

屆時方斷懶,遲矣有何用?

死亡很快就會到來的緣故,現在就應該認認真真地積累資糧,死亡到來的時候才斷除懶惰,就已經遲了,能有什麼用呢?

「死亡速臨」,我們一定要去觀修,因為死亡速臨、死期不定的修法,作用很大。我們通過分別念,沒辦法確定到底死亡什麼時候到來。我們當然是巴不得死亡永遠不來,即便要來也要幾十年之後再來,但是死亡的到來,是不是以我們的意願而轉移呢?絕對不可能。很多大德都提到,死期不定的修法是很有力量的。

修法的前提是確定死亡決定會到來,接著思維死期不定,死亡迅速就會到來。死亡是明年還是下個月,或者今天晚上到來,我們確定不了。既然我們確定不了,現在就要開始修。如果現在確定了修法,一個小時之後死亡到來,我就修持了一個小時;明天到來,我就修持了一天;明年到來,我修持了一年;幾十年到來,我每天都保持這種危機意識,那麼幾十年都能夠保持修法的狀態。因為死期不定的緣故,所以每天都要抓緊時間修行,及時積累資糧。

以前講死期不定的時候講過,明天死亡到底來不來?有可能來,有可能不來,各有百分之五十。既然有可能不來,為什麼要想「一定要來」呢?因為,死亡雖然可能不來,但是如果把注意力放在「它可能不來」上,今天基本上就不會修法了,因為確定它不會來了;明天也是有可能來有可能不來,如果確定它不來,明天又空耗一天;日日年年,最後死亡到來的時候,還在想今天不會死,這樣一直不會有修法的意樂。

反過來講,雖然今天或者明天死亡的可能性只有百分之五十,但如果我們確定了明天死亡就會到來,今天再不修行的話,就沒有時間修行了,通過無常的鞭策,今天就會認認真真地修行。到了明天又這樣想,又是一天精進修行。每天這樣想,每天都會精進。雖然都是百分之五十的可能性,但是如果我們想「不死」的話,就會懶惰;如果想「可能死」,就會精進。

思維死亡主要就是幫助我們精進修法,如果沒有絲毫無常的鞭策,想要自覺地精進修行,比較困難。眾生天生都有惰性,如果沒有鞭策,就不會自主地、歡喜地投入到修法當中。而有了無常的鞭策,我們就會想,死的時候只有正法才有利益,我多一分鐘修行就多一分把握,所以我們要思維死亡不定。死亡不定的修法,在內心生起了強烈的感受之後,我們修行正法的決心,就會非常的猛烈。在《大圓滿前行》當中也是講過,思維必死無疑之後,要思維死期不定。

但只是思維死期不定還不夠,還要必須進一步地想,死的時候,有沒有東西抵擋死神,有什麼資糧在死亡的時候可以有用。單單思維死亡、死期不定又有什麼用呢?關鍵還要思維死亡的時候,什麼才有利益。親朋、好友、錢財、地位、虛名,以及其他東西,對我們的死亡有利嗎?沒有利益!什麼才有利益呢?正法!善因才有利益,解脫的資糧才有利益。既然錢財地位對我們的死亡都沒有利益,我就不應該把注意力放在這上面,而應該放在死亡時有用的善法上面。

這樣思維之後,就會把最多的時間放在修行正法上面,發菩提心,觀修空性等,到了死亡的時候,這些東西就真正有用了。「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既然只有業隨身,惡業又沒有利益,那就讓善業隨身,往生極樂世界的業隨身,成佛的業隨身,這方面的業隨身才真正有利益。思維死期不定力量很大的原因就在這個地方。

總之,「死亡速臨故」,死亡很快就會到來的,「及時應積資」。死亡的時候只有善法才有利益的緣故,所以現在就應該積累資糧。

如果把法王如意寶開示死亡無常的三個步驟思維的很清楚,基本上思維無常的脈絡就打通了,關要就抓住了,其他的死亡無常的修法都是圍繞這三點服務的。

首先通過很多方面來確定自己一定會死亡。顯現上佛也會涅槃,阿羅漢也涅槃,皇帝會死亡,天人、大臣、富翁、明星都會死亡……由諸多方面確定會死亡。決定死亡可以通過很多理論來證成,同時要通過很多修法,使我們內心生起決定。第二,死期不定,也要通過大量理證、教證、公案來說明。如果對死期不定生起了定解,就會覺得死期也不知何時會降臨,也許下一剎那,也許明天,時間不多了。第三,既然死亡會來,死期不定,那死時到底什麼有用?對錢財、名譽一一觀察抉擇,都沒有用,只有善法才有用。由於時間有限,因此要將注意力從沒有利益的事情轉移到修法上面。這時意樂就轉變到修法上了,對修法產生了強烈的慾望。三個步驟貫通下來,思維死亡無常的脈絡就打通了。為什麼觀修無常能夠鞭策精進呢?因為思想上有了大轉變,行為也就隨之大轉變。

「屆時方斷懶」,等到死亡的時候才斷除懶惰,寂天菩薩說「遲矣有何用」,已經太遲了,沒有用。為什麼說「遲矣沒有用」呢?雖說臨死的時候悔悟也可以,反正比不悔悟要好,但是我們在一世當中,生存了幾十年,一直都沒關心過死亡,也沒有關心過真正的佛法。也許我們是佛弟子,但只是名義上的。我們信佛,好像也在學習,但是流於表面,沒有做一些實際的因果取捨。平時沒有認認真真去修行,在世的這幾十年,基本上在迷亂中度過,造了很重的罪業,累積了很深的習氣。在這樣狀態當中,臨死的時候還能不能想得起修法,是一個大問號。很多人到了臨死的狀態,基本上想不起來要修法了。即便是想得起來,想要斷懶積資,但由於對死亡的恐懼、病痛的折磨,自己心識也很迷亂,即便想修法,也沒辦法安住。退一步說,即便臨死的時候,修善法的心很強烈,保證有質量的觀修,但是時間已沒有了,在短時間當中沒有辦法累積起強大的善念來面對死亡。

生時已經處於漫漫黑夜,死時想要通過串習力突然想起修善法,或者突然生起很強烈地往生極樂世界的正知正念,又能得人助念,所有因緣到那個時候都具足,雖然不是沒有可能,但可能性很低。歷史上也有這種情況,但能不能發生在我們身上,誰也不敢保證。我們不能拿自己的利益去賭博,孤注一擲把自己的寶押在最後死的時候:既遇到殊勝的上師加持,自己也很清醒,也發願往生極樂世界,所有助緣全部具足,只念了十聲佛號就往生極樂世界了,世出世間都抓住了,一方面在世的時候好好享受了,一方面死亡之後往生極樂世界。每個人都會這樣想,但是這個事情會不會發生在我們身上,佛都不敢保證。所以,還是不要像賭博一樣,把後世的安樂完全押在臨死的時候。

有人或許想,我有錢,那個時候可以辦超度。但是真正來講,在世的時候可以把握住自己的財富,還可以寫遺書,比如,我的錢三分之一用來給我辦超度,三分之一去做善事,三分之一留給其他的親屬,等等。但是死亡的時候,親屬不一定會遵照遺囑去辦事。很多事例是,親屬當著病人面前就開始爭吵,開始分錢了,這種情況很多。所以,這個錢不能保證為自己去辦超度的。因此不要太有賭博的心態,有錢可以超度,這只是理想狀態,事情一旦發生了轉變,就不好說了。自己都不在世了,哪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呢?還不如現在有時間去自主修行,不要把所有的希望押在錢上面,押在臨終的時候能夠碰到好的因緣上面。

現在把身心控制好,念佛修菩提心,這些方面做好了,那個時候錢有沒有都無所謂。「遲矣有何用」,到時候才去斷懶,把希望放在親人身上,我的錢幫我超度,我的親人可以幫我超度,這些都不好說的。不如現在把這個問題認識清楚,好好修行,認真完成上師規定的念誦聞思任務。聽一堂課就可以累積無量的善根,思維並和別人探討,也可以累積無量的善根,這都是可以幫助我們的。每個星期修學的內容要保證,這是最基本的。如果在這種學修體制下,我們都沒辦法學習,那單獨靠自己的力量做一些善法取捨,其實很多人都很困難的。

寅二、廣說:

未肇或始作,或唯半成時,

死神突然至,嗚呼吾命休!

「未肇」就是還未開始做,「肇」就是做的意思。「或唯半成時」,或者做了一半的時候。「死神突然至」,死神可能突然不期而至。「嗚呼吾命休」,那個時候我們只會大呼,「嗚呼哀哉,吾命休矣!」最後就死去了。這個頌詞告訴我們,不應該有太多計劃而不付諸實施。世人也說,計劃沒有變化快。雖然有計劃,但計劃不一定就能按照預期去實施的。這個頌詞告訴我們,很多時間段都有可能死亡的情況。

「未肇」就是只停留在計劃階段,謀劃做某個事情,世間法或者修習佛法。雖然已經計划了,但還沒開始做,「死神突然至」。比如世間上的人要去發展、做投資,修行人計劃開始修行,死神有可能突然就來了。很多人剛剛把計劃制定好,還沒開始施行就死了。這個情況高僧大德當中有,世間的偉人也有,一般的老百姓、一般的修行人身上也有,多的不得了。有的「或始作」,剛剛開始,死亡就到來了。「或唯半成時」,或者事情作了一半,死亡到來了。死亡可以在任何階段來,死期的確是不定的。

一般的人在死亡面前,完全是不堪一擊的。再有權有勢,再有能力,都會死亡。總統、將軍、大企業家、修行者,都沒有辦法阻止死亡。死亡一天一天、一秒一秒地接近我們,而回擊它的方法幾乎沒有。即使修長壽法,由於既沒有禪定力又沒有菩提心,只是念幾句咒語就可以長壽,這是很困難的。現代醫學也是如此,在短時間內可能有點作用,但真正死亡到來的時候,也沒有辦法的。傳統的醫學也沒有辦法,儀軌也沒有辦法,什麼都沒有辦法。《大圓滿前行》當中講,藥師佛親臨都沒辦法挽回必然發生的死亡。因此,每天都在增加死亡的可能性,每天都在減少不死的可能性,每個時間段當中都有可能要面臨死亡。

頌詞提到了,不要只製作很多計劃不去做。對於修行,想到了就應該去作。上師在講義當中,經常告訴我們怎麼樣修行,怎麼樣發菩提心等等,講了很多的要點竅決。如果以自力去看大藏經或者其他的論著,可能根本找不到下手的地方。依止上師很關鍵的地方,就是上師可以告訴我們從哪個地方下手,哪些是我們現在要做的事情。以最迅捷的方式幫助我們選擇一條修行的道路,只要沿著這條道路去走就可以了,省去了自己通過分別念去抉擇,避免了把時間浪費在選擇上面。

現在我們依止了上師,也學習了很多修行的方法,盡量在生起想要修行的心的時候,就去投入。早一天投入,從時間上講,成功的把握性就大一些。不要拖延時間,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後天。今天要做的事情,今天就應該做。尤其是積累資糧方面不應該拖延,其他方面的如世間的瑣事,尤其是惡業就盡量往後拖延。善法方面絕對不能拖延,尤其是聞思修、佛法正見,一定要投入很多精力去做才行。

看下面的頌詞:

因憂眼紅腫,面頰淚雙垂,

親友已絕望,吾見閻魔使,

憶罪懷憂苦,聞聲懼墮獄,

狂亂穢覆身,屆時復何如?

因為非常憂慮死亡,導致雙眼紅腫,面頰上也流滿了眼淚。圍繞在身邊的親友,對我活下去已經絕望了,自己躺在病床上也見到了死主閻魔派來的使者。回憶一生所造的罪業,內心充滿了憂傷。聽到閻魔死者打打殺殺的聲音,我非常害怕墮地獄。那個時候意亂神迷,心識狂亂,導致大小便失禁,覆在身體上面。這時將怎麼辦呢?

如果不行持善法,怎樣去抵擋到來的死亡?沒辦法。所以要認認真真修行。

頌詞所提到的場景,是我們臨死的時候可能出現的情況。當中描繪的情景讓人覺得很恐怖、很害怕。這麼迷亂,憂傷,恐怖,而且是一籌莫展,誰都不願意遇到。但是這個情況,很容易在我們身上發生,如果不積累資糧,沒有任何準備的話,到時候就會這樣手忙腳亂。活著的時候,我們總覺得有時間,認為死亡到來的時候應該可以從容面對。由於我們不知道死亡到來會是什麼樣子,寂天菩薩就讓我們觀想思維死亡的那一刻會遇到的情況。如果不修法,臨死的時候這種情況出現在我們身上是很可怕的。

「因憂眼紅腫,面頰淚雙垂」。因為很害怕死去而憂慮,每個人都貪生怕死,對這個活了幾十年的世間充滿了留戀,看著身邊的親朋好友還在世間活的好好的,而自己馬上就要離開他們到後世去了,自己就非常的憂傷。因為內心很憂愁導致雙眼紅腫,面頰上面流滿了眼淚。為了挽回自己的生命,親友們投入了很多人力、物力、財力,請了最好的醫生,用了最好的葯,但病危通知書已經下來了,醫生已經說沒有希望了,親友也逐漸絕望了,都是用充滿絕望的眼神來看著圍繞著自己,在自己躺著的床邊,說著最後的話語。

「因憂眼紅腫,面頰淚雙垂」,可以理解成為自己當時的情況。「親友已絕望」,說明了周圍親友的狀況。還有一種解釋的方式,是把這三句連在一起,都解釋成親友,親友因為憂慮和我永遠分開,眼哭得紅腫起來,他們已經絕望了。兩種解釋都可以。

「吾見閻魔使」,自己躺在床上的時候,逐漸和中陰後世的情況接軌。一般來講,在現世幾乎見不到閻魔使,見到閻魔使是一個轉折,表示逐漸靠近死亡、靠近後世。神識開始迷亂,看到了牛頭馬面、黑白無常,看到了拿鐵鏈的這些獄卒,準備鎖住我的頭把我拉到中陰去。這樣的情況,就是自己的業力導致的。由於死亡的時候有特殊的業力,我們看到了閻魔使,其他親友是看不到的。

「憶罪懷憂苦」,這個「憂苦」和前面的「憂苦」不一樣。第一句當中有一個「因憂眼紅腫」,這裡是「憶罪懷憂苦」。前面的「憂」是擔憂去世、擔憂失去親友,擔憂失去世間的一切。後面「懷憂苦」的「憂」是擔憂自己後世,以及對死亡的恐怖。

看見閻魔使,自己馬上就死了,開始回憶自己一生的所作所為。中陰教法中講,一個人死亡的時候,他一生的經歷就像電影一樣顯現出來。不單單是佛教這麼描述,我也看過一些世間的有一些報道,當死亡到來的時候,有時還不是真正死亡只是感覺自己要死,有時是遇到危急關頭,腦海自然而然就開始浮現一生的所作所為,就像我們看電視按了快進鍵一樣,在腦海當中閃現自己一生的經歷。這個時候「憶罪」,想到自己一生造了這麼多罪業,像演電影一樣一幕幕地出現在自己腦海中。自己也學習了《入行論》,也遇到了善知識,有大把的時間可以使用,卻都被浪費掉了,該修的善法沒有修,承諾的五加行也沒有修完,咒語沒有念,沒有好好聞思,戒律也沒好好守持,該祈禱的也沒有祈禱……就這樣,錯過了很多在自己死亡的時候有用的法,還造了很多死亡的時候會畏懼的罪業。

「聞聲懼墮獄」,在死的時候,(前面「吾見閻魔使」是自己的眼根看到很多牛頭馬面。)耳根聽到很多恐怖的聲音。聽到這樣的聲音,很害怕墮到地獄當中,因為極度恐懼,自己的心識也陷於狂亂。

很多描繪死亡的教言中,講到人在去世時,雙手抓虛空、抓臉,胡言亂語,大小便失禁,身體上覆蓋了很多不凈糞等等。到那個時候,自己就要去世了,身體在痛苦,心也非常恐怖,生理上大小便失禁,在極度的慌亂中,你又會想到什麼善法呢?這是很困難的。所以,完全把賭注壓在最後死亡的時候,很有可能是這種情況。

這兩個頌詞所描繪的情景,應該作為我們打坐時候一個主要的觀修內容。我們對死亡的印象是比較模糊抽象的,只有通過觀修,對死亡的狀態才會有比較清楚地認知。如果不修行的話,死亡大致是這樣的,自己也很不願意麵對,想到這種情況自己就很難以呼吸,而且死了之後,非常可能墮入惡趣中去。如果打坐的時候觀想我們在臨死時出現的情況,那麼起定後,恢復到現在的意識當中,一下子就能想到如果不修法的話,以後就會這個樣子,所以現在就應該精進。精進的信心一下子就生起來。

通過思維死時的情況,讓我們現在開始精進,如果現在不精進就會出現頌詞描繪的情況。如果精進了,就會出現另外一種景象,自己也不會因為死亡的到來,而對世間戀戀不捨。頌詞前兩句就是因為我們戀戀不捨,以致「因憂眼紅腫,面頰淚雙垂」,這是對世間留戀的一種相。親友絕望,自己更難受,捨不得親友,心中對親友也很執著。如果通過修行,早早了知死亡無常,親友沒什麼幫助,自己就會提前做準備,也不會因為留戀世間、離開親友而悲傷,也不會見到閻魔使,也不會「憶罪懷憂苦」。因為在一生當中,修持了善法,對上師三寶有信心,取捨因果、修菩提心、修空正見,累積了很多放生、供燈的資糧,一生都在善法當中度過的,「憶善」而不是「憶罪」了。在憶善法的高興心態中,聽聞到極樂世界裡聖眾奏響妙樂的聲音,聞到檀香的味道,見到阿彌陀佛來人間,這時就可以清靜地去世了,這是另外一番景象。

現在不精進就會出現恐懼憂愁的景象,因此,我們要思維死期不定。如果不修法,我們是沒辦法應對死亡的,與其這樣不如好好精進。世間上也是講,「早知今日,何必當初?」。這句話最好不要用在我們身上,不要在死亡的時候才去說這句「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現在就應該為了避免這種情況而認認真真聞思修,依照上師指導的方法盡量多地累積資糧。因為善法對死亡,死後有很大的幫助。

通過思維死期不定來促使我們精進,這就是今天所學的內容。

推薦閱讀:

聖嚴法師:人間佛教的人間凈土
海濤法師咒語全集[全集]-搜狗視頻
法華經今解(方便品二之七)~悟顯法師 講述
首愚法師《准提族的一顆明星》(16)
《讓你重新認識佛教——對佛教徒的幾點忠告》 法師輔導文字版

TAG: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