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別 不執著 是智慧?(一)----與網友的對答
末法凡夫(我的網名之一)與網友的對答實錄:
2011-01-17 16:23:30 來自: 長安後生(很努力的追求著,活著。)請問凈空法師說的 不分別 不執著 是智慧。該怎麼結合實際生活工作去理解?2011-01-17 20:06:25清風撫雲 (人生好似一個圓規,不停地畫著圈.)比如你買彩票,就當是做慈善,別想著中五百萬。中了,算是驚喜,沒中也不會感到失望。
2011-01-18 02:06:49 末法凡夫
末學直言:這僅僅是一種生活態度。學人切勿以為:只要做得到某一種生活狀態就是開悟,比如:「活在當下」、「不分別」、「不執著」、「不迎不拒」等等。因為這些都是妄心的事,無關真心。「無住生心」這一句的正理,是說:「永無所住的真心,分分秒秒出生一切妄心」。這是在說真心的大用(六祖云:「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誤會者往往解說為:「你要不執著一切法,一切都無所住;但是,卻又不是木石瓦礫,而是有分別性。這樣做,就能證得真心。這個"離念靈知心",就是真心。」
這種說法,看上去很高深,乃至需要打坐入定等法才能感知。其實卻不知所云,自相矛盾,毫無理路可言。本質是落在意識心上,與佛之教導迥然不同。學人若受籠罩,難免錯路,斷卻法身慧命,永劫難尋個入處。正是為了辯破這一類毀壞佛法的邪見,末學不得不在此嘮叨饒舌。若是救得一二學人,是為末學之願。
2011-01-18 02:09:41 末法凡夫既要修學,又不能用心,不能去分別、思維、整理?卻不知當如何學?古來真悟祖師,苦參幾十年,難道都是隨便參參?末學以為,這一類說法已經流行太廣了。卻都是落在「看破放下不執著」、「一念不生」、「離念靈知」等等。這種看法的本質,是以為:只要這樣做,意識心就會轉變為真心。智慧深利一點的,能知這個覺知心無論怎樣的污染或是清凈,都不可能變成真心。可是,他們還會認為:「一念不生,真心就會自然顯現出來!」。這是第二種落處。兩種做法,都會或多會少的「以定為禪」,試圖以「一念不生」、「不分別」來找到真心。六祖大師說:「不斷百日想」。南嶽懷讓以:「磨磚不能成鏡」來開始馬祖道一。末學奇怪的是:為什麼這麼多學禪的人居然視而不見?諸位學人!末學可以說:無論您休心還是休學,二者俱休,或者俱不休。都不是關鍵。關鍵在於:「必須分清真心妄心」,以免無揀擇眼而跟隨未悟言悟者,以免自己錯悟而不自知;古來禪風,悟者都要揀擇諸方,看其人是否真悟?落在何處?以免魚目混珠,斷卻學人法身慧命。若無有能力辨別真妄,必然落在斷常坑中!何以故?以生滅之心認為 真常不壞;或是否定真心的恆常不滅。這樣的人,無論讀過多少經典,參過多少公案,所說多麼玄妙難懂,都是徒勞。關鍵之二在於:「必須用這個能知能覺的妄心(意識心),去尋找那個永遠不分別六塵,永遠不會起心動念的真心。」。這個過程,就是超凡入聖的過程。
如果不用心苦參而悟,除非是悟後菩薩再來。示現「禪不在定」「禪不在坐卧」「禪不在語言文字」等等。或者是無量劫以來,久行菩薩道,福德很深厚,前五度早已具足圓滿(這就是所謂「上上根人」)。除上述兩種,沒有不用心苦參而悟的。古人參禪,銷魂蝕骨,生死置之度外。如今末法。一個個貢高我慢:「你只要放得下,放下再放下,連「放下」也要方下。所謂「歇即菩提」「只在當下」。要敢於承當!」。殊不知這一「承當」,承當的就是地獄業!大妄語中,「非果謂果,未悟言悟」首當其衝!世間法中的「世紀巨騙」與之相比,果報輕重如一滴比之滄海。不用妄心去證,難道用真心「自己證自己」?一者,真心根本不會「證」,你真的開悟了,他還是那個他,不會知道開悟這回事。二者,如果已經能運用真心了,肯定是悟後菩薩,何用在證?真心雖然遠離思維,雖然是「離心意識參」。可是,證悟一定要用妄心。甚至說「證悟的就是妄心」。雖然所證的目標是真心。可是,有「證悟」這回事的一定是妄心。真心永遠與「開悟」這件事無關。
(南嶽衡山 磨鏡台)
2011-01-18 02:10:44 末法凡夫末學一般不拈禪宗公案,是因未悟者說禪,常令學禪人情 解,猶如「買櫝還珠」,令祖師意落於淺薄。如今長篇大論情 解公案乃至「打機鋒」助人「開悟」者,猶如過江之鯽。但是,若因緣巧合,末學也會稍加引用,以示正知見。公案之中,也不乏此一類:「葯山惟儼禪師坐次。 僧問:「兀兀地思量甚麼?」 師曰:「思量個不思量底。」 曰:「不思量底如何思量?」 師曰:「非思量。」...」這裡,會思量的,是覺知心;不思量的,是真心。「思量個不思量底」,就是用會思量的覺知心去尋找那個不會思量的真心。而真心,卻永遠是「非思量」。這是禪師直接指示方法。若依師兄之意:「不可以思維心找如來藏」。那麼用哪個心找如來藏?師兄若答:「以真心去找」,能用真心之人,必定早已了知真心。已然開悟,何須再找?其次,這樣來說,真心就是「能找之心」了。既是能找者,必定起心動念,必定有取捨,必定變易乃至壞滅。有何「真」可言?所以,不可能「以 真心 找真心」。既然不以真心去找,一定是以 妄 心去找。參禪如是,一切修行莫不如是。凡夫如是,諸佛菩薩亦復如是:菩薩若不用妄 心去 度生,就一定要用真心 去度生。真心無說無示,如何度生?諸佛(法 身)從不說法。云何弘揚佛法?是故必是八識心王和合運作。方有種種無漏有為法出生、顯示,方能令眾生得以開示悟入。若是阿羅漢,已經滅盡一切虛妄,唯余真心獨存,再無一法出生、顯示。則無可能度生。《維摩詰經》開示:「不盡有為,不住無為」,是菩薩法。如上道理不違經教,不違祖師說,不違事實。可是,祖師又說:「離心意識參」。這可能就是很多學人不敢用心的原因(末學當年也是這樣,不敢深細思維佛經,「舍識用根」:一眼看過去,有口無心誦一遍,就怕深細思維。後來才知道,三藏十二部不是冤家,凡夫位正好鑽「故紙堆」,有疑問不怕,先存著;就怕誤解之後再亂說一氣)。接著說說「離心意識參」:參,不是想。不是如宣化上人所說:「研究「念佛是誰?誰在念佛?」這句話的來龍去脈。」這是以思維代替參,是「用心意識」。虛雲老和尚開示:「什麼叫做話頭?頭,就是未說話之前。如念《阿彌陀佛》是句話,未念之前就是話頭。所謂話頭就是一念末生之際。一念才生,已是話尾。」這個「一念未生之際」的話頭上,就是「離心意識」。看話頭之後,才能參話頭。無論是看還是參,都是在話頭上,都是「一念未生之際」,都是「離心意識」。而不是「研究」「思維」的「用心意識」。所以,參的時候,雖然是離心意識;卻又是運用這個能知能覺的意識心,不可稍離。一但不用這個意識心。就落入晦暗、無記之中。哪裡來的開悟?哪裡來的一念相應?這一點,虛老又有話說:「這一念未生之際叫做不生;不掉舉、不昏沉、不著靜;不落空(請注意這四個「不」,哪一個不是在說覺知心的狀態?真心如如不動,哪裡會有昏沉、掉舉可言?),叫做不滅。時時刻刻單單的的,一念迥光返照這不生不滅,就叫做看話頭,或照顧話頭。」上述兩種偏見:一者以為參禪不用妄心;二者以為參禪就是思維、研究。是為最常見的兩種禪病。宗門一切禪和子,請遠離此二端。
(虛雲老和尚法相)
2011-01-18 02:13:08 末法凡夫《大慧普覺禪師語錄》(南宋圓悟克勤禪師弟子):「老龐云:但願空諸所有,切勿實諸所無。只了得這兩句,一生參學事畢。今時有一種剃頭外道,自眼不明。只管教人死猲狙地休去歇去;若如此休歇,到千佛出世,也休歇不得,轉使心頭迷悶耳。又教人隨緣管帶忘情默照;照來照去、帶來帶去,轉加迷悶,無有了期,殊失祖師方便,錯指示人。教人一向虛生浪死,更教人是事莫管,但只恁么歇去,歇得來情念不生,到恁么時,不是冥然無知,直是惺惺歷歷,這般底更是毒害,瞎卻人眼,不是小事。」龐蘊居士說:「空諸所有」的同時,切勿「實諸所無」。這就是說:在五蘊十八界生滅法上,要空掉一切法,不能執著於這個見聞覺知心常住不滅(有我罪非輕)。可是,切勿將「諸所無」(一切法空)當做究竟了義,當做實相。因為還有一個「真我」永不斷滅。如果實證這個意旨,「一生參學事畢」。可是,現在有一種「剃頭外道」(祖師罵人夠狠!),只管教人「休去歇去」(這和現在的「大師」們一樣啊!大家聽聞「看破放下不執著」「不著相」等等,耳朵都聽起繭子了。卻還是不厭煩。不知落在未證實相的斷滅論中。)........(待續)
推薦閱讀:
※「母親去世了,我卻哭不出來,是不是太冷血?」兩萬網友跟帖評論,字字戳心
※病危外婆「逼婚」廣告遭上萬網友抵制
※蔣欣現身機場,身穿的喇叭褲亮了,網友:實在太顯瘦了給我來一打
※【媒目】網友評總理夫人:嫁得好也幹得好
※澳門拒梁國雄入境 三地網友齊贊:澳門警方幹得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