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離騷》解讀與探究

請選中您要保存的內容,粘貼到此文本框

《離騷》解讀與探究

預習提示

屈原(約前339-約前278),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上世紀中,曾被推舉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廣泛尊崇。

屈原的作品,一般認為有25篇,即《離騷》1篇,《天問》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遠遊》《卜居》《漁父》各1篇。《史記·屈原列傳》載,還有《招魂》1篇。

《離騷》是一首偉大的抒情長詩,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熱情以至整個生命所熔鑄而成的宏偉詩篇,其中閃耀著鮮明的個性光輝,是屈原全部創作的重點,歷來以其可與日月爭輝的光芒照耀詩壇。它有著豐富的內容,浪漫的想像,強烈的感情,自成一格的寫作手法,思想和藝術魅力並重,令無數人為之傾倒。

關於《離騷》的創作緣由,司馬遷在《史記·屈原列傳》中引劉安《離騷傳》說:「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又說:「屈原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可見,屈原的「憂愁幽思」和怨憤,是和楚國的政治現實緊密聯繫在一起的。《離騷》就是他根據楚國的政治現實和自己的不平遭遇,「發憤以抒情」而創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詩。由於其中曲折盡情地抒寫了詩人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歷程的形象記錄,稱它為詩人的自敘傳。

關於《離騷》的含義,古來說法不一。司馬遷釋「騷」為「憂」,曰:「離騷者,猶離憂也。」但是「離」是什麼意思呢?司馬遷未作說明,班固認為:「離,猶遭也;騷,憂也。明已遭憂作辭也。」(《〈離騷〉贊序》)王逸《楚辭章句》則與之相反,認為「離,別也;騷,愁也。」「離騷」是排解憂愁。近世學者,則有人據《大招》「伏羲駕辯,楚勞商只」及王逸注「駕辯、勞商,皆曲名也」,認為「勞商」與「離騷」均系雙聲字,「離騷」即「勞商」之轉音,因而推論《離騷》本為楚國古樂曲名。其含義相當於今語的「牢騷」(游國恩《楚辭論文集》)。儘管對「離騷」的含意有不同說法,一時難下定論,但仍可這樣明確地概括:這是屈原在政治上遭受嚴重挫折以後,面臨個人的厄運與國家的厄運,對於過去和未來的思考,是一個崇高而痛苦的靈魂的自傳。

〈離騷〉全詩共三百七十三句,兩千四百七十六字。課文節選的這部分52句,主要敘述作者因「蕙纕」「攬茝」,潔身自好、堅持正道而受到周圍眾人的猜疑和造謠中傷,君主也疏遠了他,他一方面表明誓死決不就此退縮,和蠅營狗苟的小人們同流合污,一方面敘寫自己在「進與退」中的艱難選擇,否決退隱獨善的閃念,表明決不變心的愛國熱情。這部分也是作者最集中表白自己的心志,感情表達最直接、強烈的段落。

學習本課文應當採用的方法是:

1.先讀懂,後欣賞。這首詩古奧難懂,應當先掃除語言文字障礙,弄懂詩句本意,然後再欣賞詩句。本書注釋較為詳細,而且句句有翻譯,這對讀懂詩作是一大幫助。欣賞之點,一是藝術手法,二是詩人的可感可觸的藝術形象,三是詩人內在的深厚的思想感情。

2.先課文,後延伸。這首詩具有豐富深厚的內涵,光從字面去讀,僅就本課而論不可能獲得更多的感受和思想,應當擴大閱讀的背景,多了解有關屈原和《離騷》的介紹、評論。讀全詩,也是一種延伸拓展。

3.先朗讀,後背誦。學這首詩不能滿足於單純的默讀,而應該有聲地讀,大聲地讀,在朗讀中體會字句含義,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在熟讀之後,獲得了良好的語感再背誦,也就水到渠成。

課文解讀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我長聲嘆息而掩面哭泣啊,哀憐人民生活痛苦多災多難。①太息:嘆息。②民生:百姓的生活。一作「人生」,民生多艱,指人生遭際艱難。)[這兩個句子以「哀」字為中心,前面描寫哀痛的情狀,盡現哀痛之深,後面寫哀痛的原因,形象地概括了詩人憂國憂民的博大情懷,給我們塑造了一位「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詩人形象。]余雖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我只崇尚美德而約束自己啊,可早上進諫而晚上即遭貶黜。①雖:唯。②好:hào,愛慕、崇尚。③修姱:修潔而美好。姱,kuā。④鞿羈:jījī,喻指束縛、約束。鞿,馬韁繩。羈,馬籠頭。⑤謇:jiǎn,古楚語的句首語氣詞,無實在意義。⑥誶:suì,諫諍。⑦替:廢棄、貶黜。)[這兩句上是因,下是果。「朝誶而夕替」,早上還與君王共商國寔,進諫諍言,夕暮卻突然身遭廢棄。由「誶」而「替」,說明地位變化之劇,從「朝」而「夕」,說明變化之速。屈原品性高潔,才智非凡,又能嚴格約束自己,本該因此深得君王信任,為什麼反而因此獲罪,頃刻間雁落雲端?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打擊,屈原能承受得住嗎,他會有何作為?「朝誶夕替」四個字激起疑竇,開啟下篇。]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既因為我用香蕙作佩帶而貶黜我啊,又因為我採集白芷而再次給我加上罪名。①蕙纕:「纕蕙」的倒文,即以蕙草做佩帶。蕙,香草名,也叫「薰草」,俗名「佩蘭」。纕,xiānɡ,佩帶,這裡用作動詞。②申:重複,再三。③攬:採集。④茝:chǎi,香草名,即白芷。蕙纕、攬茝比喻修養高尚的德行,也比喻屈原推行的「美政」。)[申述自己被貶的罪名。以一「替」字承上,說明自己遭受廢棄的罪名竟然是因為「蕙纕」「攬茝」,竟然是因為自己「好修姱以鞿羈」,竟然是因為自己追求美政,竟然是因為自己擁有了太多的美德。一個荒唐的罪名,暴露了楚懷王不分賢愚忠奸的愚昧。詩用對偶的形式,節奏鮮明。用香草「蕙」「茝」比喻高潔的品德,比喻他心目中的美政,用「蕙纕」「攬茝」比喻自己對高尚美德和美好政治理想的嚮往和追求,形象生動。]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只要是為這些心裡喜愛的東西啊,我即使九死一生也還是不後悔。①所善:所愛好的東西。指上句「好修姱」「蕙纕」「攬茝」。②九:極言多。)[表白自己雖遭重壓,但不改其追求理想、恪守節操的堅定態度。「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是《離騷》中的名句,「雖……猶」,假設關係的連詞,「九死」,數字誇張,極言其為美好理想、為正義事業,義無反顧,至死不渝的決心。]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怨我那君王實在荒唐啊,他始終不能把人心體察。①靈修:神仙,這裡指楚懷王。②浩蕩:荒唐,胡塗,沒有準則。③不察夫民心:指分不清誰忠誰奸、誰賢誰愚。民心,人心。)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謂余以善淫(那班女人嫉妒我秀美的蛾眉啊,造謠誹謗我好做淫蕩的事情。①眾女:喻指許多小人。②蛾眉:像蠶蛾一樣細而長的秀美的眉毛,這是將自己比喻成美女,暗示自己有傑出的才能和高尚的德行。③謠:造謠,誹謗。④諑:用讒言誣陷。⑤善淫:善於以淫蕩之姿取媚於人。淫,淫蕩。)[這四句說明自己遭受貶斥的原因,一是楚懷王昏庸胡塗,「終不察夫民心」,二是朝中小人嫉妒而進讒言。賞析這幾句詩,要懂得《離騷》常用的表現手法。《離騷》一詩,詩人除了自我形象出現外,又常將自己幻化為一個美麗而遭逢不幸的女子,她有愛美的天性,喜歡用芳潔的東西修飾自己,還親手栽培了許多芬芳的草木。起初與丈夫(「靈修」也可理解為丈夫)締結了婚約,兩情依依,後來因受到眾女的嫉妒和讒毀,丈夫「二三其德」,她終於被狠心的丈夫拋棄。這一條「美人香草」式的寓意伏線和詩人的政治抒情疊合在一起,造成《離騷》全詩特有的寫實與虛擬二重世界相互交融、迷離惝恍的藝術效果,給全詩增添了綽約的風姿和芳菲的情韻。]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世俗本來是適合於投機取巧啊,違背規矩恣意胡為。①固:本來。②時俗:世俗。③工巧:善長於取巧。工,善於,擅長。④偭:miǎn,背向,「面」的反義詞,引申為違背。⑤規矩:圓曰規,方曰矩,喻指國家法度。⑥錯:通「措」,施政的舉措、措施。「偭規矩」與「改錯」二者同義反覆。)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違背準繩而隨順歪門邪道啊,競相把苟合取悅奉作法度。①背:違反。②繩墨:木匠劃直線用的工具,俗稱墨斗,比喻準繩、準則。③周容:苟合取容。④度:法度、準則。)[這四句揭露楚朝政的黑暗。由群小控制的楚國朝政風氣敗壞,人們的行為沒有準則、尺度,一味投機取巧,鑽營逢迎。詩人巧用比喻揭露這些小人的乖戾。「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言今世工匠,自以為乖巧,背棄規矩,更造方圓,必失堅固、敗材木,以喻佞臣巧於言語,背違先聖之法,隨心所欲,恣意妄為,必亂政治、危君國。「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言百工不循繩墨之直道,隨從曲木,屋必傾危而不可居,以喻人臣不修仁義,背棄忠直,隨從枉佞,苟合於世,以求容媚,以為常法,國必傾危。屈原以工匠造屋設喻,表達他深感楚國大廈將傾的憂慮。]鬱邑余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煩悶憂鬱我潦倒失意啊,在這個時世我孤獨走投無路。①忳:tún,憂悶。②鬱邑:通「鬱悒」,憂愁苦悶。「忳」與「鬱邑」同義反覆,用以強調憂悶之深切。③侘傺:chàchì,失意的樣子。④窮困:路阻塞不通,引申為走投無路的意思。⑤時:時世。)[面對污濁的、看不到希望的環境,詩人爆發出痛苦而無奈的浩嘆:「忳鬱邑余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清代朱驥在《離騷辨》中說:「此句無限神情,在『獨』字、『也』字內,蓋大夫遙想從前一片婆心,滿腔熱血,不意今日到此地位。」這一句是整首詩中最長的詩句,作者似乎欲藉此將胸中塊壘盡情傾吐出。]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我寧願突然死去煙消雲散啊,也不願隨波逐流,取這種世俗的媚態。①溘死:突然死去。溘,kè,突然、忽然。②流亡:形體消亡,即死。③此態:指上面所說的「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這兩句寫詩人雖然為自己的遭際悲憤萬端,卻不會因此而改變節操和志向。前面寫「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那是表明他願為美好的理想獻身;「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這是聲明他絕不與朝廷小人同流合污。]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雄鷹與凡鳥不能同群啊,自古以來原本就是這樣的。①鷙鳥:鷙與鳥。鷙,zhì,兇猛的鳥,指鷹、雕等。鳥,這裡是泛指一般的鳥。②不群:不與凡鳥為伍,特立獨行。③固然:本來如此。)何方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哪有方枘和圓鑿能夠相合的啊?哪有道不同而能夠相安?①方:即方枘、榫頭。②圜:yuán,通「圓」,圓鑿,受榫頭的穿孔。③周:合。④孰:何。⑤異道:不同道。)[「鷙鳥……異道而相安」四句,詩人用比喻進一步指出自己和群小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鷙」喻自己,「鳥」喻小人,「鷙」執志剛厲,特處不群,不可與凡鳥比翼齊飛。用以喻屈原執分守節,不隨俗人。「方」喻自己,「圓」喻小人。方者,正也,端方正直。屈原正道直行,方正廉潔。哪有圜鑿受方枘而能合者?用以喻忠貞之人與奸佞圓滑之人不相為謀。「自前世而固然」,說明了屈原的精神源泉。歷代聖哲給屈原極大鼓舞,他承繼並恢宏先聖遺德,「志潔,行廉」,「濯淖汙泥,蟬蛻濁穢,浮游塵埃,泥而不滓」,而與日月爭輝。]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受著委屈而壓抑著心志啊,忍受著責罵和侮辱。①尤:責罵。②攘:忍受。③詬:侮辱。)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保持清白而獻身正道啊,本來是古代聖賢所推重的。①伏:守、保持。②死直:死於直道。③厚:嘉許、推重。)[在對自己之所以不見容於朝廷的原因有了清醒的認識後,詩人「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雖然抑鬱難平,但情緒趨向平穩,因而再一次堅定地表白自己的信念:「伏清白以死直」。「固前聖之所厚」照應上文「自前世而固然」,屈原的精神來源於前人,前世的明君賢臣就是引導他追求進步政治理想的榜樣。]

第一段28句,內容為述懷,揭示「朝誶而夕替」的原因,表達「九死其猶未悔」的意志。這一段可分兩層,「謠諑謂余以善淫」以上是第一層,以下是第二層。第一層抒寫詩人面對「朝誶夕替」這驟然而來的政治打擊的心情和態度。詩人一方面怨靈修之浩蕩,同時又堅決表示「九死未悔」。第二層寫詩人對「時俗工巧」,即朝中小人的態度,詩人凜然聲明:寧死也不忍為此態也。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乎吾將反(我反思選擇道路時沒有看清啊,久久佇立而想返回。①相道:觀察、選擇道路。②察:清楚、明白。③延:久久。④佇:久立。⑤反:通「返」,返回。)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掉轉我的車子返回原路呀,趁著迷路還不算走遠。①朕:第一人稱代詞,自秦始皇起專用做皇帝的自稱。②復路:返回到原路。③及:趁著。④行迷:走迷了道路。)[讀這四句詩,首先要注意「悔」字,「悔」字承上文又開啟下文。上云:「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因此,讀者不能不問:既「未悔」,為什麼又「悔」呢?悔什麼?原來這裡的「悔」不是「後悔」的意思,而是「反思」的意思,詩人「悔」(反思)自己當初未曾審察明白事君之道,因此憤然離開了朝廷,但是又欲罷不忍,欲去不能,於是長久地站立原地,猶豫彷徨,徘徊不前。他苦苦思索:路在何方?最後似乎又萌生了一個念頭:趁著在迷失的道路上走得還不遠,掉轉我的車頭踏上歸途,重返朝廷去吧。]余馬於蘭皋兮,馳椒丘止息(趕著我的馬車緩緩走在長著蘭草的水邊高地啊,又疾馳到長著椒樹的山岡暫且休息。①步:緩行。②余馬:我的馬車,即上節的「朕車」。古代車馬相連。③蘭皋:長著蘭草的水邊高地。④馳:馬快跑。⑤椒丘:長著椒樹的山岡。⑥且:暫且。⑦焉:於彼,在那裡。⑧止息:停下來休息。)[這兩句承「回朕車以復路」,寫屈原意欲回朝廷「進仕」。詩人緩緩地趕著馬車到達蘭皋,又登上椒丘,然後駐轡下車,稍事休息。他在幹什麼?他在觀望,他在等待。「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希望有機會重回朝廷。蘭皋、椒丘,寫詩人身處逆境,但仍然是沒有蘭草的山崗車兒不經過,不長香椒的山丘不駐足,人窮志不窮,正如唐代呂延濟說:「行止依蘭椒,不忘芳香以自潔也。」]不入以離兮,退將復修吾初服(欲入朝廷不被接納反受指責啊,我於是退出來重新整理當初的衣服。①進:進身於君主之前,即進仕。②不入:不被君王所用。③離:通「罹」,遭受。④尤:過失、指責。⑤退:離去。⑥初服:指未出仕前的服飾,比喻原先的志向。)[這是寫屈原再次入朝受挫。愚蠢的楚王「不知忠臣之分」,奸佞的小人容不下方正之人,屈原「進不入」而且又遭受新的詆毀誣陷,報國無門請纓無路,終於拿定了主意:「退將復修吾初服」。雖然不得不退出仕途,但是仍然不改初衷。這是碰壁之後的退讓;這是不計功利得失的倔強。]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裁剪荷葉做上衣啊,綴縫荷花花瓣做下裙。①芰荷:荷葉。芰,jì。②芙蓉:荷花。③裳:古人穿的遮蔽下體的衣裙。古人以上衣為衣,以下裙為裳。)[言自己因為「進不入」,於是裁製芰荷,集合芙蓉,以為衣裳,用被服香潔比喻自己修身養性,品德愈益高潔。從此句起對「初服」進行具體申述。]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不了解我也就罷了啊,只要我心靈確實芳香。①不吾知:即「不知吾」的倒裝。②亦已兮:也就算了吧。已,止,罷了。③苟:只要。④信:確實。⑤芳:芳香美好。)[「芳」承「芰荷」「芙蓉」,言君王不了解我,進仕無望,那就算了吧。不在位不謀其政,再不想朝政之事,只求內心確實高潔。]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再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再加長我長長的佩帶。①高:用做動詞,使動用法。下句「長」與此用法同。②岌岌:高聳的樣子。③陸離:修長的樣子。)[言自己雖懷德不用,但仍要高我之冠,長我之佩,尊我之威儀,整我之服飾,以示我鶴立雞群,鷙鳥不群,與眾人相異。]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因為我的芳香和光澤雜糅在一起啊,所以惟獨我光明純潔的品質還沒有虧損。①芳:香草的芳香。②澤:佩玉的潤澤。③昭質:光明純潔的本質。)[言我外有芬芳之德,內有玉澤之質,二美雜會,兼於一身,而不得施用,故唯有保明其身,無有虧損而已。所謂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制芰荷以為衣兮,……唯昭質其猶未虧」,這裡八句,緊扣「初服」二字從各方面寫自己衣飾的高潔。作者繁複地描述種種衣飾,意在表明他修身之嚴。]忽反顧以游目兮,將往觀乎四荒(忽然回頭放眼遠眺啊,將去觀望荒遠的地方。①反顧:回頭看。②游目:放眼觀看。③四荒:四面荒遠的地方,形容極其曠遠。荒,遠。)[「將往觀乎四荒」,寫屈原既在楚國不能伸志,於是也萌生過出走他國的念頭,但就在此時,又忽然反顧游目,翹首以待,求懷王回心轉意。此句和前文「回朕車以復路」相應,表明屈原內心的矛盾衝突,他在進仕與退隱,出走他國與留在楚國的問題上展開了激烈的思想交鋒,而鬥爭的結果是:雖遭貶棄,幽愁憂憤,但仍然「眷顧楚國,繫心懷王,不忘欲反」。]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佩戴上繽紛的服飾啊,菲菲芳香更加顯彰。①佩:用如名詞,指佩戴的香草和飾玉。②繽紛:繁多。③繁飾:眾多裝飾品。④芳菲菲:形容服飾品芳香濃烈。⑤彌章:更加明顯。章,通「彰」。)[詩人整飾儀容,佩玉繽紛而眾盛,喻自己將更加砥礪意志,品格更高尚,思想更精純,赤心更忠誠,不以替廢而改其行。]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人生各有各的樂趣和愛好啊,我獨愛美並且習以為常。①民:人。②好修:愛好美,比喻修身養性。③以為常:認為是常規。)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即使被肢解我還是不會變心啊,難道我的志向可以因受挫而改變?①體解:分解人的肢體。古代酷刑之一。②懲:受創而改變。)[最後四句,作者再次重申自己「獨好修以為常」。「獨」字表現出作者認定自己的原則是正確的並甘願為之付出一切的自覺態度,帶有一點自豪的味道。「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詩人堅持真理,堅守節操,獲罪群小,深知後果,但美政之願,存君興國之志,至死不渝。詩人的自知之明、自謀之熟、自勉之嚴、自決之勇,令人感慨萬分。]

第二段24句,寫詩人「悔相道」,也就是反思從政之道。這一段也分兩層,「唯昭質其猶未虧」以上為第一層,以下為第二層。第一層寫詩人在進仕,還是退隱,積極入世還是消極避世這個問題上矛盾重重,最後詩人「進不入以離尤」,於是「退將復修吾初服」。第二層寫詩人是在出走他國,以伸其志,還是留在楚國,以報其國這個問題上的激烈鬥爭,詩人「將往觀乎四荒」,打算出走之時,終因眷戀楚國,繫心懷王,於是又「忽反顧以游目」,並寫下誓言:「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愛國忠君之心不渝。總之,這一段詩人圍繞進與退、走與留展開激烈鬥爭,進行艱難選擇,從中表現出詩人追求理想、堅持真理,忠貞愛國而九死未悔的精神和品德。

特色鑒賞

《離騷》是一篇具有深刻現實性的積極浪漫主義作品。它發展了我國古代人民口頭創作——神話的浪漫主義傳統,成為我國文學浪漫主義的直接源頭。《離騷》塑造了一個純潔高大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由於理想的崇高,人格的峻潔,感情的強烈,這個形象就遠遠地超出於流俗和現實之上。《離騷》又自始至終貫串著詩人以理想改造現實的頑強鬥爭精神,當殘酷的現實終於使理想破滅時,他更表示了以身殉理想的堅決意志。這些都表現了《離騷》這首長詩的浪漫主義的精神實質。同時,《離騷》又大量地採用了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這突出地表現在詩人馳騁想像,糅合神話傳說、歷史人物和自然形象而編織出來的幻想境界。如關於神遊一段的描寫,詩人朝發蒼悟,夕至縣圃,他以望舒、飛廉、鸞皇、鳳鳥、飄風、雲霓為侍從儀仗,上叩天閽,下求佚女,想像豐富奇特,境界恍惚迷離,場面宏偉壯麗,有力地表現了詩人追求理想的精神。此外,詩人也常常用誇張的手法突出事物的特徵。例如關於詩人品格的描寫:「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芳與澤其雜糅兮,惟昭質其猶未虧」「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詩人以花草冠佩象徵品德,已經富有優美的想像,而這種集中的誇張的描寫,更把詩人的品格刻劃得異常的崇高,具有了浪漫主義的特質。

《離騷》的另一藝術特色是比興手法的廣泛運用。它「依詩取興,引類比喻」,繼承了《詩經》的比興傳統,而又進一步發展了它。《詩經》的比興大都比較單純,用以起興和比喻的事物還是獨立存在的客體;《離騷》的比興卻與其所表現的內容合而為一,具有象徵的性質。如上述以香草象徵詩人的高潔便是。其次,《詩經》中的比興往往只是一首詩中的片斷,《離騷》則在長篇巨制中以系統的一個接一個的比興表現了它的內容。如詩人自比為女子,由此出發,他以男女關係比君臣關係;以眾女妒美比群小嫉賢;以求媒比求通楚王的人;以婚約比君臣遇合。其他方面亦多用比喻,如以駕車馬比治理國家,以規矩繩墨比國家法度等。比興手法的運用,使全詩顯得生動形象,豐富多采。

問題探究

課文表現了屈原偉大的愛國精神。他關心人民疾苦,「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他關心國家命運,因此怨恨楚王昏庸,「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乎民心」。他雖然「朝誶而夕替」,無端被懷王廢棄,但沒有灰心,「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幻想再返朝廷效力,只是在「進不入以離尤」,一切努力失敗之後,才產生「退將復修吾初服」的念頭。特別是他雖然在一再遇挫的情況下,也萌生過出走他國的念頭,「將往觀乎四荒」,但是,由於他「眷顧楚國,繫心懷王」,因此又「忽回顧以游目」,其」忠君愛國之情,耿耿如斯!

課文還集中表現了屈原敢于堅持真理的精神。他在政治上遭受巨大打擊的時候,毅然表示:「苟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他極力反對朝中奸佞之臣的恣意妄為,蠅營狗苟,因此受到嫉妒和詆毀,對此,屈原大義凜然:「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更難能可貴的是,屈原在被迫離開政壇之後,仍然不改初衷,「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以為常。雖體解吾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兩千三百多年前的屈原,用他那卓越的人格力量和悲壯的精神情懷,用他那強烈的、為理想為志向堅貞不屈的犧牲精神,用他那對祖國對人民無限熱愛的赤子之心,為中華文化平添了一種深沉而剛烈的精神,為中國文人平添了那種「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強大勇氣和歷史責任感。

屈原的精神,就是我們的民族魂。

請你課外閱讀《離騷》,摘錄其中的名句,並在每個名句前或後,用簡潔的語言說說你的理解。

探究思路:

所謂名句是相對而言,主要是選摘一些你感觸最深,受啟發最深的詩句,並反覆吟誦,力求爛熟於心。下面的詩句可供參考:

屈原身披香草鮮花,具有美麗的華彩: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屈原勤勉修行,自強不息:汩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

屈原赤膽忠心,胸懷熾烈:指九天以為正兮,夫唯靈修之故也。

屈原嫉惡如仇,鄙視群小:唯夫黨人之偷樂兮,路幽昧以險隘。

屈原修身潔行,孤標獨立:不吾知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屈原為實現理想,不懼個人危難: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

屈原剛正不阿,一身正氣: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

屈原嫉惡如仇,不同流合污: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

屈原潔身自好,自我完善: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

屈原堅持真理,獻身理想: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屈原憂國憂民,熱愛祖國: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屈原追求高尚,只爭朝夕: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屈原對真理孜孜以求,勇於探索: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對現實有著清醒的認識:世溷濁而嫉賢兮,好蔽美而稱惡。

屈原,其生也貴,其智也慧,其修也勤,其求也篤。熟讀背誦《離騷》中的這些閃光的詩句,並化為自己的精神力量,我們將會終身受用無窮。

訓練提高

1.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屈原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他開創的騷體詩六言為主,但又長短參差,形式自由,多用「兮」字,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

B.我國文學史上素以「風騷」並稱。「風」指「國風」,代指《詩經》;「騷」指《離騷》,代指楚辭。

C.我國詩歌發展史上有兩大優秀傳統,其中現實主義的源頭是《詩經》,浪漫主義則始於楚辭。

D.「楚辭」有兩個含義,一是指屈原創製的一種詩歌體裁,另一個是指劉向輯錄的屈原作品集。

2.下列加點字的字形字音全有錯誤的一項是( )

A.鞿羈(Jī) 朝誶(zuì) 攬茝(chǎi)

B.謠諑(zhuó) 侘傺(chì) 鷙鳥(zhì)

C.攘垢(ɡòu) 相道(xiānɡ) 芰荷(zī)

D.繽紛(bīn 岌岌(jí) 修姱(kuān)

3.下列對加點詞語的解釋全不正確的一項是( )

①謇朝誶而夕替(替代)。 ②偭(違背)規矩而改錯。 ③寧溘(忽然)死以流亡兮。④步余馬於皋(水邊的高地)兮。 ⑤唯昭(清楚明白)質其猶未虧。 ⑥又申(說明)之以攬茝。⑦忍尤而攘(排斥)詬。⑧苟余情其信(確實)芳。⑨長余佩之陸離(修長的樣子)。

A.①⑤⑥⑦ B。①②③④ C。④⑤⑦⑨ D。②③⑥⑧

4.對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長聲嘆息而掩面哭泣啊,哀傷人生是多麼艱難。

B.忳鬱邑余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憂鬱愁苦我失意潦倒啊,在這個時世只有我貧窮困苦。

C.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鷙鳥卓爾獨立不能同群啊,都這樣自古代直到如今。

D.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堅守清白而站直了死去啊,這本來就被古代聖賢所推重。

5.比較加點詞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

A.①終不察夫民心 B. ③不吾知其亦已兮

②悔相道之不察兮 ④佩繽紛其繁飾兮

C. ① 雖九死其猶未悔 D. ①余獨好修以為常

②悔相道之不察兮 ②退將復修吾初服

6.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與現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

A.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

B.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

C.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

D.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

E.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

7.默寫出課文中與下面詩句意境相似的詩句:

A.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杜甫) 。

B.人生今世不得意,明朝散發弄扁舟。(李白) 。

C.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 。

D.水清石出魚可數,林深無人鳥相呼。(蘇軾) 。

8.《離騷》的句式長短不一,又多用對偶手法,呈現出錯落中見整齊,在整齊中又富於變化的特點。請具體說說下列詩句是如何構成對偶的。

(1)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攬茝。

(2)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

(3)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

(4)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

(5)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答:

9.《離騷》多用比興手法,正如東漢王逸所說的「善鳥香草以配忠貞,惡禽臭物以比讒佞,靈修美人以媲於君」。請從詩中找出一些例子來,並簡要分析它們各自的寓意。

答:

10.詩人採用了哪些意象描寫自己?體會這些意象的含意。

答:

11.近世學者認為,《離騷》就是古代楚國的樂曲,因此它的音樂性的特徵也特別突出。請具體說說這首詩運用了哪些手段來增強音樂性?

答:

解析與答案

1.解析:這是一道文學常識題,主要涉及楚辭的知識。

楚辭是戰國時代以屈原為代表的楚國人創作的詩歌,是繼《詩經》以後出現的一種新詩體。因屈原所作《離騷》是楚辭的代表作,所以又稱「騷體詩」。「楚辭」的代表作家除屈原外,還有宋玉、景差、唐勒等。

「楚辭」與《詩經》是中國詩歌的兩大源頭。兩者比較,藝術上有很多區別:體制上,《詩經》多四言句,楚辭多長短句;章法上,《詩經》多同一章節的反覆,楚辭章法多變,很少反覆;字數上,《詩經》篇幅較短,楚辭字數多、篇章長,如最長的《離騷》有373句;風格上,《詩經》質樸無華,楚辭絢麗多彩;創作方法上,《詩經》多現實主義篇章,楚辭多想像誇張,常將神話、傳說、山水神鬼納入詩中,構成浪漫主義畫卷。總之,楚辭這種詩體擴大了詩歌的表現力,開創了新的藝術形式。西漢劉向將屈原、宋玉和西漢文人的擬作彙集一冊,取名《楚辭》。

答案:D

2.解析:A項誶,念suì。C項「垢」應為「詬」,「相」念xiànɡ,芰念jì。

答案:C。

3.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常見的多義詞,要求根據語境確定它在句中的意義。①「替」在句中「廢棄」的意思,成語有「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替」與「興」反義。文中「朝誶」與「夕替」也構成相對的關係。⑤昭,本義日明,光亮、光明,成語有「昭然若揭」;引申清楚明白,成語有「聲名昭彰」。句中作「質」的定語,用本義,當釋為「光明聖潔」。⑥申,一般義是「陳述、表白」,這裡是特殊義,重複、再三。⑦攘,排斥、排除。但在句中「忍尤攘詬」只能理解是同義反覆,故「攘」也只能釋它的反義,表「接受」的意思,這在訓詁學上稱「反訓」,即從詞的反義釋詞。

答案:A。

4.解析:A項「民生」也可釋為「人生」。B項「窮困」與上句「侘傺」(失意潦倒)照應,故知不能釋為「經濟上的貧窮」,當理解是「政治上的不得志」。C項「鷙」和「鳥」並列,是一個並列片語,不能將「鷙鳥」看成是一個詞。D「死直」是「為直而死」,「直」形容詞活用為名詞,「死」一般動詞活用為為動用法。

答案:A。

5.解析:A項①動詞,審察,仔細看;②形容詞,清楚、明白。B項①②都是助詞,用於句中前後兩個節拍之間,起舒緩語氣的作用。C項①後悔、反悔;②綜觀全段,「悔」當是「追悔、反思」的意思。詩人前面說「不悔」,後面又說「悔」,看起來矛盾,實際不矛盾,因為「悔」前後意義不同。D項①形容詞用如名詞,作「好」的賓語,表「美好的品德」;②動詞,整飾。

答案:B。

6.解析:浩蕩,今義形容水勢很盛,而在句中是「荒唐、胡塗」。改錯,今義改正錯誤,而在句中「錯」通「措」,「改錯」與「偭規矩」同義,更改、違背施政舉措。雜糅,混雜糅合在一起,古今字面意思相同,但現在用作貶義,而在句中用作褒義。繽紛,繁多,古今意義相同。流亡,今義流浪、逃亡,而句中是「形體消亡」,與「死」同義。

答案:D。

7.解析:這是一道在消化理解基礎上的背記題,做此類練習,也可看出屈原對後世的重大影響。A杜甫詩句,表現了對國難和人民疾苦的關心。B李白詩句,表現失志歸隱的思想。C項也是李白詩句,表示不與腐朽勢力同流合污。D蘇東坡詩句,反映了知音不遇的孤獨寂寞。

答案:A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B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C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D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8.解析:此題旨在注意這首詩句式上的特點,並通過這樣的分析,進一步掌握對偶修辭格。

答案:(1)一個完整詩句里上、下句構成對偶。(2)兩個完整詩句的上、下句分別構成對偶,這種對偶形式也叫錯綜對。(3)一個完整詩句里上、下句構成對偶。(4)上、下句內部各自構成對偶,上、下句之間也構成對偶。(5)一個完整詩句里上、下句構成對偶。

9.解析:比興,是《離騷》在創作手法上的一個很重要的特點,本題旨在對其有初步認識。

答案:「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靈修」本意是神仙,這裡指君王。 「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以「蛾眉」(即美貌)比擬自己的美德,以「眾女」肆意造謠中傷比擬朝臣對自己的造謠中傷。 「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鷙」指鷹、雕一類兇猛的鳥,「鳥」指一般的鳥,這裡分別比擬詩人自己和周圍群小。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所寫的衣著佩飾都比擬詩人的美德。 「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比擬詩人的品德更加高潔。

10.解析:課文中描寫自己意象的詩句有:「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攬茝」,「眾女嫉余娥眉兮」,「鷙鳥之不群兮」,「步余馬於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退將復修吾初服」,「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分析這些詩句的意象,是理解詩歌意蘊的重要途徑。

答案:蕙纕,攬茞:象徵詩人追求高尚的節操。娥眉:詩人自比美女,用以表示自己品德和情操的高尚。同時也把自己和楚懷王的關係比喻為痴心女子和負心郎。鷙鳥:鷙,兇猛的鳥,作者自喻。鳥,凡鳥,比喻朝中庸人。「不群」的鷙鳥,象徵著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君子。退將復修吾初服:喻詩人當初的志向。

詩人還用自己愛好奇偉瑰麗的香蕙芳芷比喻自己理想的崇高美好,在被廢棄後的惡劣環境中詩人仍讓自己的馬緩行在長滿蘭草的水邊高地,疾馳在長滿椒樹的山岡,依舊以荷花、荷葉為衣,表現了詩人無論「進」還是「退」,清白的操守和報國的理想始終不變,九死未悔。

11.解析:詩歌的音樂性主要體現在節奏和韻律,分析時要緊緊抓住這兩點。

答案:①押韻。根據上古音韻系統,《離騷》是隔句用韻的。如「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既替余 以蕙兮,又申之以攬茝」里,「替」「茝」是韻腳;「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里,「錯」「度」是韻腳。②在句中普遍使用「兮」字。「兮」字是語助詞,沒有實在意義。在這首詩里,一般是兩句合起來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兮」用在上下句中間,增加了停頓,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③大量使用對偶句。但在整齊中又有變化。④多用雙聲疊韻聯綿詞及疊音詞。如「鞿羈」「鬱邑」「侘傺」「陸離」等是雙聲詞,「岌岌」「菲菲」等是疊音詞。
推薦閱讀:

楚辭畫圖之作 |《離騷全圖》
《離騷》教學實錄
[轉載]《離騷》(節選)教案
文徵明小楷《離騷經》
《離騷經》

TAG:解讀 | 離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