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 這份5000字的手機攝影指南,幫你春節拍出好照片!
譚小熊,歷史專業大一學生,少數派簽約作者,手機攝影愛好者,潑辣修圖/潑辣有圖資深用戶
本文作者我選擇手機攝影以及不買相機的理由
從開始接觸手機攝影到現在已經幾年了。幾年以來,我一直選擇用手機來拍照,而且目前在我可預見的未來裡面,我都覺得我不會入手一台相機,其中原因主要有三個。
一是手機的便攜性。相對於相機來說,手機是比較小而且非常日常的一個設備,現在大家每天都會帶手機出門,手機不離身,而我也是這樣的,所以用手機拍照就會比較方便和及時,能夠捕捉多更多意外的瞬間。但對於相機來說,由於它本身就有一定的分量,而且是一個額外的設備,所以我可能很難堅持每天都帶相機出門,這樣我就沒有購買它的必要了。
第二個原因則是軟體。使用手機來拍攝的優勢在於,一張照片的前期和後期可以結合得非常緊湊。眾所周知,現在手機的應用商店裡,攝影門類下的 App 數量可以說是非常龐大的,其中也不乏優質的,例如功能比較強大的潑辣修圖等等。所以就是在前後期結合得這麼緊湊的環境下,使用手機可以有著非常便捷和流暢的捕捉靈感、進行創作的體驗。
最後一個原因是硬體。雖然目前來說手機的硬體條件是肯定比不過相機,但是隨著手機攝像頭的不斷升級,我可以說的是,手機的鏡頭對我來說已經夠用了。我們不能脫離自身需求去談什麼樣的設備最好,也就是說,對於我個人拍攝需求而言,儘管手機不是最好的,但是它是適合我的。這就是我覺得我沒有必要去入手一台相機的理由。
我拍攝的內容
我的照片主要是風景和建築一類的,其他類型的照片我也會有所涉獵,而人像是我不拍的內容。這裡不拍攝人像的意思並不是我不拍人,我拍攝街景或者建築也很喜歡有一個人來點綴場景,但是我不會專門對著一個模特來拍攝那種肖像類的照片。這主要是因為兩個原因:次要原因是,手機鏡頭的焦距是比較短的,光圈也不夠大,同時畫幅也不夠大,所以硬體條件上來說,手機拍人像的效果可能沒有那麼好;主要原因是,對於男生來說,目前還沒有男生找我拍人像,而女生的話,如果我去拍別的女生,我女朋友應該會生氣,所以我就沒有拍人像了。(笑)
拍攝時要留意和觀察的方面:角度
我不推薦大家一打開相機就「咔嚓」把照片拍下來(相信也很少有人會這麼做)。那麼當我們打開相機,對著手機的屏幕,看著我們面前的景色,我們要觀察和留意什麼呢?
第一個是角度。眾所周知,我們手機的鏡頭其實是一個廣角鏡頭,它的透視效果決定了邊緣的畸變,也就是說,你拍到的照片,邊緣會拉伸,而中間是會壓縮的。那麼在這樣的前提下,你機位的變動和俯視仰視角度的變動,都會對照片最終的效果產生比較大的影響。比如,對於這座燈塔,我當時繞著它走了一圈,找到了五個不同的角度去拍攝,這五張照片是我在同一天同一個時段內拍攝的。
所以我們在按下快門之前,不妨試試多走動一下,多調整一下角度,觀察一下哪個角度拍出的照片會更加美觀。當然,無論你怎麼調整角度,一般來說基本的原則是盡量保持水平線是正的,而不是扭扭歪歪的。當然在這裡也許有人會說可以在後期再去調整傾斜。但事實是,後期的傾斜工具對於微調來說,效果會比較好,而如果你完全依靠後期來而挽救畫面的傾斜角度,這樣會犧牲掉大量的畫面,所以效果就不太好。
那麼我拍建築的方式是控制兩個平面,一是手機的平面,二是我所拍攝主體所在的平面,使這兩個平面保持平行,這樣出來的照片就比較能達到「橫平豎直」的效果。
但是,也不是說傾斜就不行,我自己的照片也有很多視角是傾斜的。只是說平行的情況會多一點,而傾斜的情況會少一點。此外,這裡有一個小技巧,由於建築通常都是比較高大的,我們在地上拍可能始終不夠高,那麼這個時候我們試著可以把手機舉高,使兩個平面盡量平行,這樣畸變的效果就不會那麼強烈。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尋找不同角度,也能夠使畫面更加簡潔。換種角度思考,大家可以把尋找角度的過程當成是做減法。在拍攝時,我的思路是,我看著畫面里存在的景物,然後我會想:我怎樣才能把這個電線杆或者這個垃圾桶消失掉,我怎樣才能使這些影響畫面的東西消失。所以這也是我們需要尋找新的機位和新的角度的收穫。 比如下面這個建築,很路人的拍法就是這樣隨手一拍。
但如果要考究一點我們可以挑選局部來拍,把它的下面和背後多餘的物體都排除在外:
所以我拍到的照片是這樣的:
再比如下面這張廣州塔的照片,畫面比較簡介,但事實上由於廣州塔坐落在廣州的CBD,有比較多的高樓大廈,我尋找了很久才找到了能拍出這樣的畫面的機位:
除了角度,我們也可以試一下把機位放低。我們平時站著,看到的東西都是千篇一律的,所以如果我們把視角放低,可能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如果是剛下過雨地面有水的時候,或者本來就有水體,我們可以把機位放低來拍攝倒影效果。當然,不只是水面能做到這種效果,任何可以反射的物體,例如玻璃、瓷磚等,都是可以的,只要把鏡頭盡量往反射面上靠,就能夠拍到倒影的效果。
拍攝時要留意和觀察的方面:光影
光是一張照片中非常關鍵的因素,同時,保證足夠的進光量,也可以使手機拍攝的照片畫質比較好。
這張照片是 iPhone7 發布時,蘋果在官網上放出的 iPhone7 的拍攝樣張。大家可以看到,這張照片的光影層次十分豐富,原因就是曝光控制得非常好。
那麼用 iPhone 拍照時,我們點按屏幕,會出現一個方框,這個方框控制兩個因素,一個是對焦,另外一個則是曝光。而控制曝光則是通過點按,我們點暗的地方,照片就會變亮;我們點亮的地方,照片就會相應地變暗。像這張照片,拍攝時攝影師點的地方大概是夕陽的部分,也就是照片中最亮的地方,所以這張照片整體是偏暗的。那讓我們來設想一下,如果當時把方框定在了模特身上,會出現怎樣的效果?在真實環境中,模特本身跟夕陽比起來,肯定是模特的亮度要暗的。那麼為了對焦到模特,iPhone 就會提亮整個畫面,而後面的夕陽本來已經非常亮了,所以最終的效果應該就是,模特當然很清楚,可是天空,包括後面的建築都會變得慘白,就沒有了現在這種韻味了。
iPhone 還有另一種控制曝光的方法是通過長按屏幕,iPhone 會鎖定對焦和曝光,同時也會出現一個方框和滑桿,通過滑桿,可以基於你鎖定的部分,再調整曝光。
而值得注意的是,iPhone 拍攝時對焦和曝光是綁定在一起的,所以你想改變曝光的時候,你會同樣的改變焦點。而在一般情況下,對焦的優先順序是高於曝光的。我的方法是,先把焦點定好,把方框定在你想要對焦的物體上,如果這個時候對曝光不滿意的話,再通過滑桿來調節曝光。如果這個時候效果還是不好的話,那我們還可以通過後期重新調整光效,但是後期是調整不了焦點的。
平時我自己拍照的話,我也會特別留意光影的關係。我個人非常喜歡明和暗的強烈對比,這是一種非常戲劇性的效果。你也可以在我的照片里看到這種風格。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攝影中有一種說法叫黃金時間。就是在日落和日出的那一個小時內,自然光會特別柔和,所以是拍出來的照片很好看。這是真的。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要因為有這樣的一種說法,我們就刻板地認為,只有黃昏或者日出時候才能拍照,平時拍的照片都不好看。像我拍的這種光影對比比較強烈的照片,一般都是在正午陽光比較強烈的時候才能拍到的。所以還是希望大家無論什麼時段都可以多拍攝一些照片,這樣也有利於技術的提高。
拍攝時還要留意和觀察的其他方面
當然,少不了的還有構圖。在 iPhone 的相機設置里,我們可以打開「網格」的選項。打開以後,拍照界面就會出現九宮格,利於我們構圖。當你不知道怎麼構圖的時候,用三分法是最簡單的,也是最常用的。通常來說,用三分法拍攝的照片,會比物體正直地在中間的照片要更耐看。
除此之外,我們還要注意物體的移動。除了擺拍之外,我們一般在大街上拍攝時,還是會存在很多變動的因素的。有時候行人很多,畫面就會很雜亂,那麼你就要等行人離開;有時候沒有人,整個景色顯得比較單調和空曠,你希望有一個人來入鏡,那麼你也要等。小到等一輛飛機、等一片雲彩,大到等一場天氣,其實攝影就是一個等待的過程。下面這張照片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我拍攝這張照片時,是先發現這裡的燈光很特別,然後大概等待了五分鐘,才有人經過。
藉助奇特的模式拍出獨特的照片
除了普通的攝影,現在我們拍照也可以有一些新奇的「姿勢」。
比如說現在雙攝 iPhone 可以使用 Focos 這款 App。它能夠非常細膩地用演算法模擬出很逼真的大光圈淺景深效果,在合適的環境下甚至能拍出媲美單反相機的效果。 而除了雙攝的 iPhone,現在很多手機都有「人像模式」,也可以達到類似的效果。
除此之外,在 iOS 11 上,iPhone 拍攝的 Live Photo 可以轉化為長曝光效果的靜態照片,以後直接通過 iPhone 的鏡頭,就可以拍攝絲綢瀑布和燈軌等長曝光照片了。要注意的是,拍攝長曝光照片一定要使用三腳架等能夠固定鏡頭的配件工具,因為即使是非常輕微的抖動都會使長曝光的照片變得畫面模糊不清。
道具和配件的運用
除了上面提到的三角架,平時我們拍攝時常用的配件還有外置鏡頭。現在外置鏡頭非常普遍了,淘寶上不出一百塊就能有一套,如果想要效果好一點的,還可以了解國外廠商製作的,不過價格會比較貴。以前我有過一套廣角、魚眼、微距合一的外置鏡頭,非常好用。但要注意的是,選購外置鏡頭時,盡量不要購買那些,利用某款手機建模製作的,因為那隻能適配於那款手機,而現在手機產品更新迭代的速度比較快,因此性價比問題就顯得比較重要了。
除了配件,我們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小物品來充當攝影的道具。比如我之前購買的一個三稜鏡,當陽光透過它時,可以折射出彩色的光芒,打到模特上可以有獨特的韻味。
還有這張照片,當時地面上有一束細長的光線,為了配合它,我把一個益力多的罐子放在它的前面,這樣就構建了一幅比較有創意的畫面。
提高前期拍攝水平的技巧
想要快速提高前期拍攝水平可以通過三多:多觀察,多思考和多拍。
其中,多觀察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觀察生活,只有當你靜下心來去體驗和觀察生活,你才能看到生活中美麗的事物,你才知道,生活中平凡的事物也是值得拍攝的,這樣能鍛煉你發現美的能力。在我交通工具上通勤或旅行的過程中,即使我坐在座位上不掏出手機來拍攝窗外的風景,我也會看著它們,看著各個部分,腦海里想像出來這些部分在我的鏡頭中拍出來是什麼樣子的,比如有一座山,我要截取哪個局部,我要拍攝它的山脊還是山峰……所以,以後走在路上,還是不要低頭玩手機了,一來是不安全,二來是因此會錯失很多美好。
多觀察的第二個方面是多觀察別人拍得好的作品。大家可以在一些社交平台或是網站上,例如 Unsplash 和潑辣有圖,看到大量的優秀作品,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學習到別人作品的優點,我們可以知道怎樣的畫面才是好看的,它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你下次的取景和拍攝。
而第二多是多思考,這種思考是和多觀察別人的好作品結合起來的,我們觀察別人的作品,不只是簡單地看,我們還要想——這張照片,如果是我來拍,我拍得出來嗎?這張照片,它的機位是在哪裡,曝光對在了哪裡,對焦對在了哪裡,是俯拍還是仰拍……我們要善於思考,試著還原一下攝影師拍攝時的場景。
最後一個則是最重要的,多拍。其實,肉眼看事物的效果和鏡頭下事物的效果還是挺不一樣的,有的時候我們看起來覺得不起眼的東西,在鏡頭裡或許是另一番風味。而察覺這種差別的「敏感度」,只能通過多拍來培養。勤能補拙這句話在攝影界中是很適用的。
創意化和藝術化一張照片
其實對於手機攝影,我一直有一種想法。
對於相機來說,由於它的像素比較高,所以拍出來的照片,即使是針對局部裁剪、放大都可以保持清晰度,因此就有了能夠重構畫面的能力。而手機攝影是沒有這種能力的,一般快門按下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了,即使裁剪也只是比較小範圍的。所以手機攝影要靠創意突圍。
所以很多時候我也會把這種思路運用到後期當中——怎樣才能使原本平凡的畫面變得有趣、富有創意?我的實踐就是觀察我以前的照片,發現類似的光影關係和物體輪廓,然後把兩張看似毫無關係的照片巧妙結合。下面就是例子:
這兩張照片背後的故事是:我原本只有照片的一半,也就是玉龍雪山的照片,而為了配合它,我又特地請我同學拍攝了上體的部分,然後將兩張照片拼接到一起。
上面這張照片是我去北京旅遊時,在故宮拍攝的,而右邊是我在廣州拍攝的一座大樓。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類似的拼接照片,我就不一一贅述了。
而除了這種兩個物體進行創意拼接,我們也可以對同一個畫面拼接,比如下面這張照片,是我在高二的時候拍攝的,我在不同的天氣對著同一個畫面拍攝了三張照片,然後再把它們拼接在一起。
除此之外,還可以玩一下雙重曝光,這張照片就是將我的自拍,和我在地鐵里拍的軌道合成得到的。
再比如這張照片,這張照片乍一看像是一張長曝光的照片,但其實不是,它原本是一張普通的藍天白雲的照片,但是我通過液化工具把一片片的雲朵變成了絮狀(在手機上就可以操作),就完全改變了畫面的風格。
所以大家可以多進行一些類似於這樣的操作,無論對於後期技術水平的提高還是創新思維的培養都是很有益的。
我手機攝影幾年來的收穫
這個問題,大家也可以思考一下。接觸攝影這麼久以來,你收穫了什麼?有人說,我收穫了一個愛好;有人說,我收穫了一項技能;有人說,我收穫了很多攝影時難忘的經歷;有人說,我收穫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對我而言,攝影是我的審美和世界觀的延續,它改變了我觀察世界的方式。我還記得我剛入大學的時候,因為我們的宿舍是挺舊的,然後一些師兄師姐,有時我同學也會抱怨說,我們住的宿舍很破、很舊,多不好看云云。但是我看了,也住了那麼久,我會覺得,其實還好。平時我還會對著它們拍照,發到朋友圈,然後也會有同學來留言說,原來我們的宿舍也可以是挺好看的。
所以我想我收穫的是觀察事物的方式吧,也就是一種發現美的能力。而且在整個過程中,我其實也為手機攝影這件事投入了很多,我熱愛過它,有一段時間也厭倦過它,但是無論如何,我都為它而活過——這就是我覺得最重要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