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致信環球網:一個在日中國人眼中的日本大災真相
2011年3月11日星期五下午2:46分,人們和往常一樣過著平靜的生活。要說不一樣的話,就是到了周末下午,工作在各行各業的人們都期望把這一天的工作順利完成,下班後和朋友們度過一個愉快周末。這種並不算大的、一點小小的計劃和期待,往往是多數工薪階層周末出勤時的一種精神鼓舞。可以想像不少人會為了周末更開心,工作時的熱情也會高於往常。然而,就在這周末期望放鬆一下的時候,一個不幸的、讓人類歷史永遠銘記的天災、人禍同時向日本列島襲來。
這一天,我在家整理多年來的收藏,對每一件藏品進行拍照,作最後一次甄別,將價值不大的藏品加以淘汰。邊干著活邊看著「洋畫(西方電影)」,記得是洋畫剛結束,正準備稍稍休息一下的時候,腳跟開始搖晃了起來。據多年的經驗,感到這次搖晃不同以往,加上已經拍完的幾幅畫框正好放在房門口,擋住了自己的出路,本能的意識到不妙,立刻將其移開的同時,房屋搖晃的聲音大了起來,很有力量,不容分說,我馬上破門而出來到停車場空地。
大約是十餘秒鐘之後,眼前出現的是地動山搖的光景。看到所有的房屋、電線杆在急劇地擺動,我視覺前方好幾間房頂上的瓦嘩嘩往下掉,停車場的車一起搖擺得幾乎要翻過來,地低下發出嘎嘎的響聲和房屋搖動產生的嘎嘎聲混在一起,腳下地皮晃動得讓人感到頭暈。這時候剛放學回家的一群小學生路過這裡,感到地震後全體就地爬了下來,看得出他們是在按老師教的方法避難。
震動持續了兩分多鐘,我趕快回到家裡一看,門口一米多高的白石觀音立像倒下來擋住了入口,柜子上的瓷器掉下來四、五件,破得已經不能再修補,書架上的東西也都垮了下來,金魚缸的水被晃出來灑了一地。所有的被害就是這麼多,心想下次可得注意了,好多瓷器因為搬家時間不長,還沒有來得及上架,算是萬幸。正想著,下一波、接著又一波的強烈餘震接連不斷地襲來,每隔兩三分鐘就震一次。為了了解地震情況,我習慣地打開電視,但幾乎沒法持續看下去,一會兒外出避難,一會兒進屋看電視,來回折騰了一個下午。
晚上,附近的超市很早就提前閉店了,可能是貨架上的東西掉下太多沒法營業的緣故。我家還好,水電、煤氣都能使用,生活上沒有太多不便。只是白天受了較大的驚嚇,加上頻繁的強烈餘震,幾個晚上都沒能睡得安穩。據統計幾天來六、七級以上的餘震有7次,五級以上的餘震有226次,五級以下的餘震不計其數,應該是數千次。就這樣,好幾個晚上可以說是在警覺與恐懼中度過。後來乾脆就不管了,較大的餘震來時也照樣睡覺,不再理會,因為實在是太困了。有時候剛一入睡,手機就發出大聲地震警報,說是幾秒鐘之後將有強烈餘震,要求做好防護準備,我只好趕緊穿好衣服並打開電視,等待。結果等了好一會,沒有任何感覺,只看到電視上的字幕告知,剛才的地震是2.8級,這麼點震級誰能感覺得到阿,讓人哭笑不得,再次鑽進被窩。相反在沒有任何警報的時候,房屋的搖晃會讓你從驚夢中醒來。當初我只知道發生了8.8級的特大地震,電視上及時發出了海嘯警報,但除了房屋搖晃的畫面以外,沒有任何實際影像資料,這一點和往常不大一樣。我的住地距9級震中直線距離大約有三百公里左右,居然震度能達到五強,周圍不少地區是六弱,多少預感到震中地區情況會不妙。由於已經習慣了日本的地震,最初我沒有把這次地震災情估計得很糟。總體來說日本房屋的防震性較好,就算是倒塌,那些木房也不會像磚牆那樣倒得一塌糊塗,還是會有不少逃生機會的。至於海嘯,我想前幾天已經有過一次先兆性地震,強度也不小,這次人們多少會有所警覺。隨著地震區域受災情況不斷傳來,尤其是海嘯的映像放送,核電站發生故障等,這才明確意識到發生了遠超出我們想像的巨大災難。幾天後,日本氣象廳將地震級別由8.8級提升為9.0級,似乎也是在災情逐漸明朗之後作出的修改。那麼,在這次特大災難中日本政府、媒體、自衛隊、消防隊以及相關部門是如何表現的呢?災情是否得到及時把握?二次災難是否得到及時控制?災民們是否得到了很好的救助?救援物資是否充足?中央及地方政府在賑災中是怎樣起到指揮、調動、調控作用的呢?了解這個多震國家的救災措施及實戰過程,對我們會有很大的參考價值。我想他們常年防災救災的豐富經驗,應該有不少東西值得我們借鑒。
正如大家通過各種報道所知道的那樣,這次地震造成的損失和傷亡在日本乃至人類歷史上都是罕見的,正因為如此,日本政府的所作所為必然受到世界各國的關注。基於上述想法,我特意儘可能留意了賑災中的各種報道,整天守在電視旁通過多個頻道關注事態進展,一有空就出去買來報紙閱覽。結果這次賑災過程中日本政府、自衛隊等有關方面的表現,尤其是核電站高層面對事故的態度和處理能力,不論從哪個方面來看,都不得不讓人大失所望。
一周時間過去了,海嘯之後的大海恢復了平靜,像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一樣,被衝垮的房屋殘骸、各種物品及屍體零散地、一動不動地飄浮在海面,看到這種景象我的喉嚨哽住了。說實話,我平生第一次產生了憎恨大海的念頭,這時候的大海給我的印象是無情、兇殘和厚顏無恥。
一周時間過去了,當我逐漸冷靜下來,腦海里浮現出這次災難發生後的每一個場面,地震、海嘯、火災、核遺漏事故、逃離、救援、避難、二次災難的發生等等,這裡有自然災害也有人自為禍,不能都怪地震、怪大海。至今我們人類還沒法阻止自然災害的發生,所能做到的只是預防和儘可能減少自然災害發生後所帶來的損失,減少或避免人為災難。從學習借鑒和吸取教訓的角度,我將這次災難發生後自己所經歷的、收看到的事實加以了整理,發現這次人禍大於天災,許多方面值得反省。低估災情,行動遲緩地震剛發生時,雖然不少人感到了強烈震感,真正立刻產生危機感的人恐怕不會太多,因為幾乎每個人都經歷過多次地震,大多數地震都是有驚無險。最初媒體在報道這次地震時和往常沒有太大區別,只是和地方台連線,從地方台那裡了解第一手情況。然而這次情況不同以往,由於通訊手段和交通、電力等問題,地方台也不可能像以往那樣提供現場資料,最多只是將當地辦公室搖晃的影像傳出(大多數記錄詳細而有價值的影像都是後來災民們提供的)。這樣一來,電視畫面上常常出現的都是表示地震強度的地圖和海嘯警報圖,有關當地的真實情況,尤其是海嘯造成的毀壞現狀無從得知。
第二天才逐漸傳來海嘯的有關消息,震情相當嚴重已經得到一定程度的共識,但嚴重到什麼程度仍然沒有可靠信息來源。包括核電站在內,報道稱已經自動停機了,在普通日本人看來這就意味著已經安全了,不少人將懸著的心又放了下來,他們堅信日本的技術是可靠的,是世界一流的。
隨著受災信息的不斷增多,得知核電站備用柴油發電機全部損壞,不能有效冷卻燃料棒,如果不及時解決將會發生不堪設想的後果。可能是基於這個原因,在地震發生第二天,菅直人首相才乘坐直升飛機到福島第一核電站第一號爐作了短暫視察,順便看了一下其他地區的災情就返回到首相官邸。此後再也沒有中央級領導人深入受災現場了解情況,更談不上現場指揮。有網民說「上面不來人更好,來了反而會添亂」。這與2008年四川大地震時,溫總理在地震後兩小時趕到千里之外的災區現場了解災情形成鮮明對照。
在菅直人視察後的當天,也就是地震發生第二天晚上,官房長官記者會見時強調正在盡全力搶救,情況正在得到改善。其實那時候1號爐已經爆炸了,可能是從這個時候起,日本政府才開始重視起來。也正是一號爐的爆炸,世界各國都緊張了起來。從網上的消息來看,遠離日本的美國、歐洲、中國、俄羅斯、韓國比日本當事國還要緊張,這種現象到底是諸外國過於神經質呢?還是日本人過於麻木呢?一時找不到答案。有個日本朋友和我談到此事,他說「你們中國人好像太怕輻射了,其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日本人已經受過兩次輻射了,就那麼回事。」我不知道他是想安慰我還是真這麼想。後來事態的發展和他們應對事態的速度,好像災難不是發生在這個國家似的,該急的不急,該做的不做,也許他們真像我這位日本朋友所認為的「沒有什麼大不了」。最開始,當備用柴油發電機不能工作後,由於高溫的蒸發,冷卻燃料棒的水位即開始下降,不久燃料棒便開始露出水面。這時急需要有效補充冷卻水,如果不及時補充冷卻用水,燃料棒裸露過多,溫度將會繼續上升,直到燃料棒溶解,釋放出大量水蒸氣和核輻射物質,爐內壓力增大,最終燃料爐會爆裂或爆炸,後果不堪設想。正是在補充冷卻水這一重要環節,東京電力和日本政府處理的極其不及時,不得力,失去了不少寶貴時間才出現了目前這樣的惡果。從報道上我們知道事故發生後,因為沒有給水,一、二、三號爐水位下降,燃料棒都有不同程度的裸露,東京電力注水失敗,又請求調動自衛隊的水泵車,官房長官稱正在趕往現場。是否及時趕到現場?是否進行了有效注水?後來都沒有報道。只知道在這期間,燃料棒的裸露長度漸漸達到170cm,二號爐內溫度達到2700度。第二天一號爐氫氣爆炸,第四天三號爐氫氣爆炸,第五天二號爐爐體爆炸,接著是四號爐兩處火災。按理,自衛隊不論從本洲那個地點出發趕到現場都用不了24小時,如果及時趕到現場並進行了有效處理的話,絕沒有這一連串的爆炸。
第四天三號爐的爆炸原因同一號爐一樣,都是因為燃料棒裸露後與水蒸氣接觸,產生了大量氫氣,當這些氫氣與空氣中的氧相遇就發生了爆炸。這兩次爆炸的直接原因都與沒有及時補充冷卻水有關。根據政府的發表,爆炸只是毀壞了建築物的最外層結構,就算是有核輻射遺漏也只是隨著水蒸氣少量外漏,不會造成大的核污染。其理論根據是儲存燃料棒的爐體沒有受到損傷,這期間對核污染的避難範圍從三公里擴大到了十公里。
事態遠不是日本政府宣布的那麼樂觀。最外層的建築物被炸,雖然爐體完好,但是儲存在爐體上方的大量使用過的燃料棒因此而直接暴露於空氣中,溫度仍然繼續上升,核污染的程度遠遠超出政府的發表是可想而知的。此外,二號爐內的燃料棒溫度從2700度繼續上升,受到一號、三號爐爆炸的影響,外層建築已經受損,雖然不會發生氫氣爆炸,但是降溫措施沒有得到很好解決,最壞的結果終於發生了。由於壓力過大,二號爐體受損,遺漏出大量核放射物質,這其中包括半衰期為30年的銫。很快遠離第一核電站230公里的東京就檢測出微量銫和放射性碘。在一連串的嚴重核泄漏判明之後,日本政府才遲遲將避難範圍逐漸擴大到20、30公里。古人云「禍不單行,福無雙降」,四號爐本來只有使用過的燃料棒放在冷卻室,應該沒有大的危險。不知怎麼回事,這時突然出現了不明原因的火災,而且儲存燃料棒的池子溫度上升,和其他爐一樣也有核污染物遺漏的危險。每天在關注事態發展的我儘管在核問題上是個門外漢,不論是專家的解說還是媒體的評論,都認為在整個搶險過程中,沒有抓住要害,沒有從根本上去解決問題,只是頭痛醫頭腳疼醫腳,處理問題的速度趕不上事態發展的速度,總是在新問題出現後慢慢應對。當時我在想,這麼下去二次災害範圍擴大,很可能會殃及首都圈。要知道僅首都圈就居住著近3000萬人,占日本人口的四分之一。
他們似乎也明白關鍵在於降溫,只是找不到最好的解決辦法。算是急中生「智」,調動自衛隊用兩架直升飛機進行空投海水,從準備到實施共花了兩天時間。電視上大家都看到了,第一投的水還算集中,但投偏了,第二投叫「天女散花」,第三和第四投沒有什麼區別。再這麼投下去,恐怕連他們自己也會難為情。於是改變了主意,採用警察、自衛隊和消防署的特種消防車往裡面噴水,這一項目的實施也準備了兩天時間。警察的消防車不中用,壓力不夠,水噴不上去,只能打在牆上,還是自衛隊和東京消防署的特種車起了作用。第一天由自衛隊注入30噸,第二天由消防隊注入50噸。新聞發言人暗示是因為噴了水的緣故,事態暫時沒有繼續惡化。
真的是因為噴了水事態才沒有惡化嗎?由於現場沒有人核實,故不得而知。我們知道噴水的目的是要解決堆放燃料棒水池的溫度問題,幾米長的燃料棒幾乎全部裸露在外,高溫是導致核輻射泄漏危險的主要原因。據專家說,儲存燃料棒的池子大約可容納1200多噸水,兩天來補充的八十噸水連十分之一都不到,和空投海水一樣只能起到自我安慰的作用。為此至少浪費了四天時間,在如此緊急的時刻,四天時間意味著什麼則不言而喻。
其他救災方面情況又怎樣呢?我看了近一周的報道,一開始就有人提醒必須及時往災區運送救災物資,可是時間過去了一周,災區的現狀仍然是缺乏食品、棉被、藥品、汽油、取暖用的煤油、停電停水仍未得到解決。因為沒有葯,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患者病情加重,有的在避難期間死亡,有的在醫院裡死亡。因為沒有水,廁所不能沖洗,衛生狀況惡化,多數人穿的還是地震當天的衣服,沒法換洗。這次地震中心是日本的東北部,夜間氣溫常在零下,地震之後下起了雪,不少人在沒有任何取暖設備的情況下,睡在公民館等避難所冰涼的地板上。老年人和嬰幼兒更是困難,不像以往那樣有尿不濕可用,也沒有老年人的專用廁所。災區的通信正好是一周的時候,我好不容易才與幾個災區朋友掛通電話,恐怕這是得到解決的最快一項。總之,災區的情況比我們想像的要糟糕得多,加上核輻射問題,災民們的現狀可以說已經到了極限。難怪災民直接對電視台記者發牢騷「官房長官盡說漂亮話,不可信」。
往災區運送物資緩慢,可能是因為道路問題沒有得到及時解決,但這決不是理由。一周來,我們沒有看到一輛直升機為災區補給救災物資,到底問題出在哪裡?耐人深思。要說救災物資並不是一點也沒有運到,少量的已經運到了離災區還有幾十公里的地方,司機將物資卸下後就走了,不願意繼續往前運。就這樣近在咫尺的物資,災民們沒法到手。還有屬於捐贈的救災物資被放在捐贈地,遲遲沒有運出。據接受採訪的人說「這些物資什麼都有,即使運到災區也會給災民添亂,所以正在進行分類、整理、捆包,得知道那個災區需要什麼就運什麼。況且,現在還不知道這些物資由誰來接收,上面也沒有任何指示。」聽了這位被採訪者的話,我的頭都大了起來,等這批物救援資送到災民手上,將是何年何月?按中國網民的話說,就是她腦袋裡進水了。措施無力,坐失良機上面曾提到行動遲緩,其中有不少是屬於措施無力所至。措施無力的典型例子就是他們搞得所謂空投海水,浪費了兩天時間。當然往爐內噴水降溫看起來是一種有效措施,其實也是無力的措施。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噴水的目的是要降低存放燃料棒池子的溫度,而不是只要把水灑在了牆上就算完成任務,那麼水是否進入了池子是很關鍵的,然而官方的回答是「沒法確認」。沒法確認還要一個勁的往裡噴,如此關鍵時刻,採取這種無的放矢的做法,實在讓人難以理解,不用說是思維嚴謹的日本人了。據美國報道說,池子已經被炸壞,這邊在補水,反面在漏水,水根本就沒有有效儲存起來。從噴水後放射線濃度沒有明顯變化可以支持美國的觀點。
如果國人看了他們第一天噴三十噸水時的做法,不知會有什麼感想。當天準備了八台大型消防車,一輛車往裡噴幾分到十來分鐘的水後,趕快撤退,換另一輛,如此輪迴。幾個小時噴了三十噸,似乎已經不少了,然而池子實在是太大了,就算只有這一個池子需要注水,將一個1200噸的池子噴滿就需要四十天,可見這麼做是沒有動腦子的結果。所以說措施無力,坐失良機。
措施無力還表現在對策和方案單調。本來降溫是應急措施,通電才是根本措施,否則還是會像現在這樣按了這個葫蘆又起來了那個瓢,顧此失彼。從通電的進展來看,遠遠遲於補水,據報道,還得等到震後十多天之後,才有可能接上電源(註:這篇文章發出之前,已經是第十一天,還沒有完全接上)。不論日本政府是怎麼想的,至少他們在解決電源問題上沒有採取積極的切實可行的措施,不然怎麼也不會拖這麼晚,因為東北電力就在附近。
當然,投入的人力不足,也是導致搶險救災進展緩慢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在處理核電站問題上,大量職工避難,只有極少數人堅持工作,這就是國內網民提到的「50勇士」,他們的英雄行為可贊,但僅靠他們處理核電站內部發生的故障,人手是遠遠不夠的。姑息隱瞞,釀成大禍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上層在事故發生後,對事故的嚴重程度一方面估計不足,以保住爐心和整個電站為前提處理事故,採取的是姑息保守方針,不是從根本上防止核泄漏,沒有從如何阻止最壞結果的發生著手。美國曾提出派專家協助解決,因為美國有這方面的教訓,提出有效控制核泄漏的前提是最終廢掉核電站。日本方面哪裡捨得呀,不用說,馬上就拒絕了美國的提議,自信可以既保住核電站,又能控制事故,就像人們看到的那樣,結果是雞飛蛋打。
另一方面存在隱瞞事實真相的嫌疑。幾天來,日本政府遮遮掩掩,許多實事沒有向外界公布,包括大家關心的核輻射問題,是在媒體和國民多次追問下,才吞吞吐吐地說「目前的核輻射對身體不會立刻產生影響」。這方面從官房長官早期會見時的回答可以看得很清楚,為此西方國家包括日本的盟國美國在內,並沒有相信他們的報道。不得已美國動用了自己的無人偵察機、衛星進行觀測,派出核部隊專家收集有關方面的信息。根據美國自己的觀測結果,將前去援助的航空母艦部隊外撤,對在日美軍限制進入80公里範圍之內。這和日本實施的30公里範圍避難相差50十公里,難道是美國人不如日本人抗輻射?奇怪的是美國人只撤退,卻不公布所測核輻射數據。
由於事態不斷惡化,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從日本方面得不到足夠信息,不得不派專家到日本獨自調查。國際原子能機構事務局長天野會見菅直人首相時,將國際社會的擔憂直言不諱的提了出來,菅直人當面承諾「不包不瞞」。就在天野到達日本的當天,日本核安全院將事故級別由四級提高到了五級,這是出於為了避免國際社會批評不得不按照標準進行的再次評估。遺憾的是國際原子能機構無功而返,日本方面沒有提供他們希望獲取的關鍵性數據。
如此重大的事故,不是想瞞就能瞞得住的。官房長官在會見時強調最多的是「大家要沉著冷靜,事故正在得到有效控制」,可是往往是他話音剛落,現場就傳來爆炸事實。一個日本人和我逗趣地說「爐子冷不下來,我們怎麼能冷靜」。總之,從官房長官的會見看出,他們害怕引起恐慌,在儘可能地捂蓋子。可是越是這樣人們越是恐慌,總覺得還有更多實事沒有公開。信息遲滯,指揮不力事故發生後,現場的有關情況向上反映到東京電力高層,然後由他們向官房長官彙報,再由官房長官向菅直人彙報。經過這層層彙報之後,由菅直人主持召開會議,研討對策。據了解這種對策會議有時開到天亮,仍然沒有結果。上面沒有結果,現場工作人員也不敢亂來。國民和現場工作人員火急火燎,菅直人也累得夠嗆,就是根本問題得不到解決,時間就這樣一天天毫無作為的消磨過去了。
我們可以假設一下,如果現場的有關情報直接彙報到由菅直人為首的、有東京電力等專家參與的「對策總部」,去掉東京電力高層的環節,那麼信息的傳達就會快得多,制定決策也會及時得多,也就不會出現官房長官會見時的內容與現場不一致的現象。
在指揮上,菅直人作為首相幾乎調動不了自衛隊和地方應急力量,他只能向有關方面提出請求,協力援助。不用說菅直人沒有這種危機應對能力,就算是有,他在日本繁瑣的法律、條條框框面前也會是無能為力,指揮能力受到極大限制。有個小小的例子可以說明這一點。日本厚生省規定與放射物質接觸的工作人員每小時所能接受的射線量,只能在100毫西弗,然而這次事故現場的射線量遠遠大於此規定。如果按規定工作,每個工作人員只能作業幾分鐘乃至十幾分鐘就得撤離。就算是沒有完成任務撤離出現場也是合法的,督戰的長官也沒法強求,包括菅首相在內。為了延長現場作業時間,厚生省零時改變法律,將接受射線的標準提高了一點五倍,改為250毫西弗。這種臨戰改變法律的做法,自然要受到現場工作人員的抵觸。這一點我們國人是很難理解的,在如此重大事件面前,還有時間講多少毫西弗的問題,你們說這是不是腦袋裡進水了啊?!貪生怕死,人禍擴大說日本人怕死,我們國人恐怕沒有幾個人能夠相信,如果不是通過這次救災看到了他們自衛隊、消防隊、還有中央特種核部隊的表現,我也不敢在此大膽寫出來。
首先,東京電力高層在事故發生後第三天,在出現連續氫氣爆炸,核輻射危險增大之後,曾向菅首相提出放棄搶險,全部交給自衛隊和美軍來處理。事實上在提出這個要求時,原本有數千人職工的核電站,事發之後已銳減到300人左右,這個人數僅僅只能維持最低限度的運營,不用說是搶險了,最終只剩下50位真正的英雄在那裡挺著。其餘幾千人當中有不少是按要求避難的,也有的是放棄崗位逃離現場的。當然他們也是受災的、無辜的,我們不忍心責備他們,他們應該受到厚生省條例和勞動保護法的保護。後來補充了自衛隊員,共180人在現場堅守。
自衛隊被派到了現場,出發前大家表示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安全,可以為國捐軀。然而到了現場,發現輻射能太強,他們隨身攜帶的輻射強度報警器一響,一個個跑的比兔子還快。後來空投海水時,本來是決定之後馬上行動的,由於上空的輻射太強而終止,拖到了第二天,加強了直升機底部的防護才再次出發。當然,為了自身安全(如果完全不考慮包括首都圈在內周邊居民安全的話),他們或許有理由拖延,那就別在出發前說「為國為民捐軀」的大話。
更窩囊的是所謂中央特種核部隊,由北澤國防部長調遣,這支部隊是為核戰爭準備的精銳部隊。可是一到現場也和自衛隊犯同樣的毛病,說核輻射太強,立刻退了出來。為此國防部長還埋怨東京電力高層:「他們說裡面安全,我才派出了部隊,早知道這樣,我是不會派的」。簡直就是一派胡言,在我看來這個國防部長應該罷免。當國家面臨危機的時候,精銳部隊都不敢上,還要發牢騷,實在是悲哀。
消防隊的表現比上述所謂的軍隊要強得多,至少他們在往裡面噴水時堅守的時間長,這一下可感動了不少人,待「完成任務後」消防隊長會見時,眼淚汪汪的連話也說不出來。當然,這並不是說消防隊當時沒有恐核症,頭兩天只噴出30噸和50噸水就是因為害拍輻射才半途而廢的。後來連續作業幾個小時是因為他們採用了更好的設備,進行了遠距離無人操作。前面也說過,誰也沒敢近距離核實他們是否有效地將水注入了燃料池。官房長官會見時說,注水后里面升起了像水蒸氣樣的白煙,可以推理是注入到了燃料池內。這是毫無科學根據的說法,爐子和燃料池周圍溫度極高,水注到外面照樣會有白煙。
災區百姓的救災物資長時間不能充分補充,除了前面所說的一些組織工作上的問題外,最大的問題還是恐核症。不少司機不願意接近核輻射災區,將貨物運到外圍就卸貨、掉頭走人。有的司機聽說是往核輻射災區送,乾脆就撂挑子不去。
在核電站附近有一家較大的醫院,爆炸發生後有的醫護人員脫崗而逃,造成醫護人員嚴重不足,加上缺乏藥品,一個星期後院內還有近300名患者得不到有效治療,也沒有被轉移,院內死亡急劇增多。只有少數醫護工作人員在那裡堅持,這些人才是最可敬可愛的人。遺憾的是這種人似乎少了點。難怪東京都知事看到日本目前的現狀,放出狂言,說這次災難是「天罰」。隔岸觀火,捐助微薄在遇到危難和災情時,日本人的原則首先是自救,就是說能跑的就先跑,這樣可以避免你救我我救你最後都沒有救出來。原則上講這是對的,也是酷的,更是無情的。我們可以對那場戰爭稍加回憶,當日本剛一宣布投降,蘇聯紅軍大軍壓境,不久我國東北從日本人手裡解放後,殘留下不少日本婦女和兒童。其中不少兒童是其親生父母為了逃生而拋下的,這有史料為證。由於當時逃離中國的交通工具有限,作為弱者的婦女自然也大量的被留在了中國東北。
這次災情發生後,至少是在一周以內的報道中,我沒有看到多少互救、互助的感動,大多是自顧自,包括親人之間也是先顧自己。最讓人不可思議的是一個壯漢對採訪者說,他和他妻子、女兒手牽手一起逃跑,最後只有他活了下來,妻子和女兒都被水沖走了。我們無法責備這位壯漢,我想作為受災者本人應該比我們更痛苦。2008年我國四川大地震的時候,我正在北京,那一幕幕動人的互救場面,把我的淚都流幹了。一個日本人在成都某小旅館入住,當餘震襲來時,他還和在日本一樣若無其事地洗臉、刮鬍子,突然被一個年輕女子把她硬拽到了安全地帶。這麼一個小小的互救行為,讓他感動不已。他說「這要是在日本,小地震誰都不會跑,大地震來臨大家都只會各跑各,不會有人來拽你一起跑。」
一周以來的報道中,社會捐贈少得可憐,電視字幕上僅看到松下公司拿出3億日元,以及電視募捐倡議,還有幾個藝人像做廣告似的說了幾句慰問災民的話。這麼點舉動與如此大的災難極不相稱。對於核輻射的恐懼,使我逃到了名古屋避難,看到火車站附近有很多人在為災區募捐,他們齊聲喊著「求求大家為災區捐款,拜託了!」那聲音撕裂著每一個善良人的心。然而從車站出來的人群若無其事地從募捐者面前走過,我沒有看到一個人往募捐箱里扔錢,頓時有種心寒和難受。有的網民說得好,在天災面前我們首先都是人,於是我禁不住把錢包里的所有零錢都放了進去。當然,日本有很多種募捐方式,或許不少人已經以別的方式捐了錢,不必再次捐贈。如此大的人流,如此富裕的國家,此時,我多麼希望看到有人慷慨解囊啊。結語:日本政府將此次地震命名為「東北關東大地震」,我覺得有斟酌的餘地,單從範圍上來講,地震區域涉及到整個東日本,似乎「東日本大地震」的命名更為妥當。
這次災情不同於以往的是災害的多重性。
第一是地震,如果只是震級強一些,對日本這樣防震設施較好的國家來說,不會傷及筋骨。
第二是海嘯,這次海嘯為百年不遇,有人說是千年一遇,總之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像和防備範圍,是造成這次大災大難的主要禍首。
第三是火災,在海嘯來的同時和退去之後,引發了多處、大面積的火災。由於燃油的作用,這次火災面積史無前例。最為慘重的要算氣仙市,成了一片火海,連續燒了兩天。當時有個解說員說「只能任其燒下去了,無法救助」。
第四是核輻射,由於二號爐燃料棒的溶解,溫度高到2700度以上,半衰期達三十年的銫(熔點為600多度)被溶解,遺漏到空氣中,這給日本及世界帶來的污染將是長期的。據知,銫很輕,可以隨風遠達700公里半徑,如此小小的國家,這方圓七百公里的概念意味著這次核輻射將殃及三分之一的日本國土。
第五是人禍,我把人禍列為這次災害之首。上文提到的多處問題其實都是人禍所至。嚴格的講,這次人禍不少應該追溯到許多建築物當初的設計。這次有一個參與核電站建築的專家說,曾指出用於冷卻燃料棒而備用的柴油發電機不能應對大的地震、海嘯所帶來的毀滅性打擊,應該還要有其他備用電源。比如從更遠一點的發電站鋪設電纜,緊急情況時更為可靠。遺憾的是東京電力方面對此建議不以為然,認為不至於有那麼大的災難。看到現在的情形,他不無悲哀的嘆氣道「人禍啊!」
此外,這次發生大火的市原市油料加工場,我想大家都看到了,那一排排巨大而密集的油罐,一旦著火,就是毀滅性的。這在設計上就算沒有問題,也至少是在設計當初沒有危機意識。正因為有了這麼些隱患,再加上上文提到的指揮調動不力、信息交通受阻、危機意識低下、勇氣與能力欠缺、互救互助精神不夠等等,才一發不可收拾,終成千年遺恨。既然已經都發生了,只有集中全國的智慧面向未來才是世界各國希望看到的。往後除了重建家園,還有一個極大的困難就是要消除核輻射帶來的危害。目前日本政府所持態度令我這個旁人甚為擔憂。對於核污染日本政府和以往處理其他危機一樣,採取雙重標準。原本日本迄今不存在放射線污染的數值標準,這次事故發生後,厚生省臨時制定了「暫定標準」。相關機構對可能被污染地區(包括東京圈)的牛奶、菠菜、水源等進行的檢測發現均已超標。對此,官房長官和媒體解說都似乎是在為污染開脫,稱「暫定標準」是相對嚴格的數值,即使吃了超標農作物也不至於馬上影響健康,「只是相當於做了一次CT掃描」。試問,居住在被污染地區的居民,有誰經得起這天天「掃描」?
讓我們回想一下他們前些年為了阻止中國蔬菜進口日本,提高農藥標準時的情形,對於微量農藥的恐怖宣傳幾乎讓吃過中國進口蔬菜的人惶惶不可終日。我們暫且不說微量農藥和微量核輻射哪個對人體影響更大,至少不能說「即使吃了核污染農作物也不會馬上得病」。這好像是在鼓勵日本國民去吃被核輻射污染過的農作物,既然如此,又有什麼必要制定核污染標準呢?不如放開吃好了。日本政府以這種態度對待核輻射問題,其實又將製造一個危害國民健康、醫療費用暴升的「人禍」。
楚人
於名古屋避難
2011年3月21日
推薦閱讀:
※為什麼對日本持負面看法的知乎用戶越來越多?
※【鑒賞】流落日本的中國古代造像
※為什麼中國很少有美國那種house或日本的一戶建?大家基本都住樓房?
※大胃王木下祐華的是怎麼吃那麼多的?
※日本配樂在國際上處於什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