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不能有的十種心
來源:中國佛教網
我們念大悲咒,在求生極樂的前提下,如果你希望提高自己的往生品位,甚至超越凡聖同居土,那麼你就應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把這十種心作為自己努力的目標。
用這十種心來衡量自己的行為,看看自己的所作所為是不是跟這十種心背道而馳。
當然了,這個標準是很高的,剛開始做不到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不必灰心。更不必用來苛求其他人。
我們借用宗鏡錄中延壽大師的話,來看看凡夫的心是什麼樣的。
延壽大師在宗鏡錄裡面也說了十種心,當然是不太好的心了,大家看看自己有沒有這些心。出自:
乾隆大藏經此土著述第1595部宗鏡錄一百卷
宋慧日永明寺主智覺禪師延壽集
一若其心念念專貪瞋痴。攝之不還。拔之不出。日增月甚。起上品十惡如五扇提羅者。此發地獄之心。行火塗道。
1、地獄之心。
如果有的人時刻想的都是貪嗔痴,怎麼勸都改不了,他的惡行日夜增長,做上品的十惡,意思就是很嚴重的十惡,就好比五扇提羅那五位比丘,他們這就是發的地獄心。
五扇提羅末學沒有找到具體的出處,丁福保佛學詞典裡面說了這個故事:
昔五比丘懶惰懈怠,不修經書。時世谷貴,為人所輕,不供養之。
五人議云:夫人生計隨其行儀,人命至重,不可守死。各共乞求辦具繩床,坐曠野中,掃灑莊嚴,依次而坐。外形似禪,內思邪濁,見者謂聖,因此招供,飽足有餘。
有一女人名曰提韋,聞之喜供,提韋有十頃園林,令住終身。
(中略)
提韋真心供養福盡命終生化樂天,其五比丘專行巧偽邪濁心,福盡命終生於地獄。
經八千劫償其施主,雖復為人,諸根闇鈍,無男女根,名為石女。經爾所劫償施主已,
佛告匿王,時提韋者今皇后是,五比丘者隨從擔轝五人者是。
大概意思是說,以前有五位比丘,懶惰懈怠,不學習佛經。當時可能遇到饑荒,糧食非常珍貴,人們認為他們幾個沒有什麼道行,所以不願意供養他們。
這五位比丘就說:人命關天啊,性命重要啊,我們不能坐以待斃啊。於是就在曠野當中依次打坐,外表看上去好像在禪修,內心卻是邪思污穢,這樣一來,別人看到他們修行的表面工夫做得很好啊,以為他們是聖人,於是就供養他們,衣食無憂。
當時,有一位女人叫做提韋,聽說之後,很歡喜的供養他們,當時提韋有十頃園林,讓他們終生在裡面居住。
提韋供養的心是很真誠的,於是命終之後生到化樂天,也就是欲界第六層天,他化自在天。
而這五位比丘,因為裝腔作勢,用假修行欺騙世人,於是命終之後下了地獄。
這五位比丘從地獄出來之後,雖然投胎做人,但是呢,諸根愚鈍,而且沒有男女根,叫做石女。
他們經過很八千劫才償還所有的債務。
佛祖告訴波斯匿王,提韋就是現在的皇后,五比丘就是現在抬轎子的五位隨從。
這個故事給我們幾個啟發:
1 我們修行不要只做表面工夫,人前人後應當一個樣,應當讓自己遠離貪嗔痴,寧願死也不要去幹壞事。
2 你真心供養,即便對方沒有道行,你也是有功德的。
3 我們供養三寶,應當平等布施,對待所有的僧寶,都應當供養。不要說這個有道行,是高僧,我就供養,旁邊那個是個沙彌,我覺得沒什麼本事,我就不願意供養他。
二若其心念念欲多眷屬。如海吞流。如火焚薪。起中品十惡。如調達誘眾者。此發畜生心。行血塗道。
2、畜生心。
如果有人時刻想的就是希望有很多眷屬,有很多信眾追隨他,這個慾望非常強烈,做中等的十惡,就好象提婆達多誘惑眾人離開佛祖,去跟隨他修行。這種就是畜生心,來世可能要投胎做畜生。
三若其心念念欲得名聞。四遠八方。稱揚欽詠。內無實德。虛比賢聖。起下品十惡。如摩犍提者。此發鬼心。行刀塗道。
3、鬼心。
如果有人時刻想著希望名聞天下,讓世人都來讚歎他,而自己沒有對應的德行,只是虛比賢聖,這個可以說是以凡濫聖,沽名釣譽。這種叫做鬼心,估計來世要去餓鬼道。
這些人做了下品十惡。十惡就是跟十善相背離的:
殺生偷盜邪行
妄語兩舌惡口綺語
貪慾嗔恚邪見
上品就是程度深的,下品就是程度淺的,中品就是程度中等的。
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上品十惡就下地獄,中品十惡就做畜生,下品十惡就做餓鬼。
四若其心念念常欲勝彼。不耐下人。輕他珍已。如鴟高飛下視。而外揚仁義禮智信。起下品善心。行阿修羅道。
4、阿修羅道。
如果有些人,時刻想著要勝過別人,不甘居人下,輕視別人,認為自己了不起,好象鴟鳥飛得好高,俯視其他人一樣。這些人呢,內心雖然是這樣傲慢,但是還是能去弘揚仁義禮智信,生起下品善心,這種人估計來世要轉到阿修羅道。
五若其心念念。欣世間樂。安其嗅身。悅其痴心。此起中品善心。行於人道。
5、人道。
如果這個人時刻都是沉迷於世間的快樂,把那個臭皮囊當作寶,對那個愚痴之心覺得很愉快,生起中品善心,這種人以後會投胎做人。
六若其心念念知三惡苦多。人間苦樂相間天上純樂。為天上樂。折伏粗惡。此上品善心。行於天道。
6、天道。
如果這個人時刻都知道三惡道非常苦,人間有苦有樂,而天上就是純樂沒有苦,所以為了追求天上的快樂,為了以後能夠生天,於是讓自己不做惡,這是上品善心,以後能生天。
七若其心念念欲大威勢。身口意才有所作。一切弭從。此發欲界主心。行魔羅道。
7、欲界主心。
如果有人時刻想的都是權勢,希望自己一言一行,都能號令天下,沒有人不服從。這個叫做欲界主心,他化自在天的魔王波旬就是欲界主。這個是行魔羅道。
八若其心念念欲得利智辯聰。高才勇哲。鑒達六合。十方顒顒。此發世智心。行尼乾道。
8、世智心。
如果有人時刻想的是希望利智辯聰,意思就是能言善辯,死的都能說成活的,才高八斗,博古通今,無所不知,天下人都讚歎。這種叫做世智心,以後或投胎成為尼乾子這樣的外道。
比如戰國時期的公孫龍,就是喜歡干這些事情。
九若其心念念五塵六欲。外樂蓋微。三禪之樂。猶如石泉。其樂內重。此發梵心。行色無色道。
9、梵心。
初禪到四禪當中,三禪是最快樂的,這個大約是說這個人耽著於禪味,樂在其中,這種人發的是梵心,以後生到色界或者無色界。
十若其心念念知善惡輪環。凡夫耽湎。賢聖所訶。破惡由凈慧。凈慧由凈禪。凈禪由凈戒。尚此三法。如飢如渴。此發無漏心。行二乘道。
10、無漏心。
這個人心裡時刻知道善惡因果輪迴,凡夫沉迷於前面那些心,讓賢聖呵斥。要想消除煩惱就應當有凈慧,要想有凈慧就應當有凈禪,要想有凈禪,就應當持凈戒。他們推崇這三種法門,如饑似渴。他們發了無漏心,但是只顧自己解脫,所以叫做二乘道,也就是聲聞乘,緣覺乘。
前九種心是生死。如蠶自縛。後一種心是涅槃。如獐獨跳。雖得自脫。未具佛法。俱非。
延壽大師說:前面九種心都是生死輪迴之心,就好象蠶吐絲作繭自縛,不能解脫。
第十種心,能夠解脫,但是呢,就好象獐一樣,只能自己解脫,但是不能度化眾生,這個覺悟不圓滿。
所以這十種心都不正確。
對於我們精進群的師兄來說,我們修凈土法門,目的是為了去極樂世界更好的修行,以後可以成佛普度眾生,這個是我們的發心,這個心就跟延壽大師列舉的這十種心不一樣了。
這個心,你就可以理解為菩提心。
我們精進修行的過程中,就應當把延壽大師列舉的這十種心作為反面例子提醒自己,這些不是修行人應當具備的心;
應當用大悲十心作為正面例子來鼓勵自己,這些是值得追求的心,這些才是修行人應當具備的心。
推薦閱讀:
※終南山內如何才能蓋自己的房子?
※一代真仙,張三丰當年是怎樣修行的?
※婆媳關係中的修行
※為什麼學佛修行……
※我師父說丨人的生命與他人是息息相關的
TAG: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