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塔木德四講》摘錄

《塔木德四講》(商務印書館,2002)摘錄勒維納斯 著 關寶艷 譯p18人冒犯上帝之過錯在贖罪日能得到寬恕;人冒犯別人的過錯在贖罪日卻得不到寬恕,除非他事先讓別人息怒……(出自塔木德)贖罪日當然是在日曆上確定的一個日期;而寬恕──也就是對有罪靈魂的解放──要求在日曆上確定一個日期,因為,日曆上確定的日期應當用於懲罰事宜:為了這一懲罰能夠每天進行,也應當規定一個日子專門用於懲罰。猶太人的智慧……為了更高的善,寬恕既與懊悔分不開,也與懲罰、節制以及齋戒和約束分不開。P19我冒犯上帝的過錯得以寬恕不取決於上帝的善意!在某種意義上說,上帝是最傑出的他者,作為他者的他者,絕對的他者──然而我與這位上帝之間的擺平只取決於我。寬恕的工具掌握在我手中。反之,別人,我的兄弟,人,無限性不及絕對他者的他者,在某種意義上比上帝更他者:為了在贖罪日獲得寬恕,我必須事先爭取使他平息。而如果他拒絕諒解呢?一旦兩人對立起來,一切都是危險的。他人可以拒絕寬恕我,永遠將我置於不被寬恕的境地。這應該在神明的本質上蘊含著有意義的訓誡!P19-20把違犯教儀稱作「冒犯上帝的過錯」是否減輕了靈魂因違教所沾染的疾病的嚴重性呢?確切些說,也許無他人幫助僅在靈魂中自己康復的疾病是最深沉的。P20我要想不求助他人而抹去犯教的過錯,就需要我的整個人格,即回歸的道德行為,這是任何人都不能取代的。置身於上帝面前等同於這種自我總動員。我在最嚴酷的孤獨中獲得了寬恕。你們如何讓病入膏肓的道德意識自己找到向其心齋和清靜行為的必要支點呢?為了獲得內心的解脫,必須求助於修院的客觀秩序。為了讓受「損傷」的道德意識能觸及到心靈深處,能夠重新獲得無人能替它爭取的完整性,必須有一個規定在日曆表上的具體日子,必須舉行一個贖罪的莊重的儀式。P21禮儀起源於群體、律法和集體的戒律,絕不外在於意識,它制約著意識,允許意識屬於自己,也允許意識保持著清醒。P32人們可以寬恕許多德國人,但是,有一些德國人很難讓人寬恕。海德格爾就是難以讓人寬恕的。P42慾望的慾望刻畫的也許是西方人的生活狀況。他們贊同開放性的生活:他們強烈地渴望嘗試一切,渴望體驗一切,「急急忙忙地生活,迫不及待地感覺」。於利斯(Ulysse)的生活儘管不幸,在我們看來則是一種美好的生活,唐璜的生活雖然結局悲愴,在我們看來卻值得嚮往。在成為實質性的和單一的存在之前,應該富有,揮金如土,多姿多彩。阿瑪爾先生在今天早上何等自信地講到「走進歷史」這句話。喔,尤其是不要拒絕任何可能性!不要從生活的邊上溜過!應該滿懷激情地和鋌而走險地生活,……天真純屬否定的概念,幼稚和童蒙與這個概念參同。P43基督教、宣示了一種悲慘的人生和一種與魔鬼的鬥爭,而且也宣示了一個與這種內在的敵人相交織的社群。基督教的那些誘惑誘惑著我們,不論這些使基督教聖徒晝思夜想的誘惑是否被克制。我們常常憎惡受律法和禮儀制約的猶太教中的一片「平靜」。西方人反對有限的和過於明確的存在,願意親自品嘗一切並週遊世界。慾望不會使任何事物無可救藥。完成了整體的惡有摧毀一切的危險,但是,企求中的這個我仍然是局外的。他可以聽海妖西壬的歌聲,而不影響歸程。他可以觸及惡和認識惡而不屈服於惡,可以感悟惡而不去遭受惡,可以試驗惡而不去體驗惡,在安全可靠情況下經磨歷劫。P44慾望的慾望就是知的慾望。慾望的慾望就是知的慾望,重複一旦開始就不再停止。慾望的慾望是哲學,與不假檢驗便知一切的智慧相對抗。將惡與善連在一起,冒險地參與模糊的存在而不與惡同流合污,為此而置身於善惡之外,這就是知。P45無論如何,哲學可以定義為一種行對知的從屬關係。P46所有不以知為前提的行都被當做貶義詞:它是天真的。唯有哲學去掉了天真,在這裡其他任何東西都不能取代哲學。P47在西方的思想邏輯中,神啟也許顯得一無可取,似乎帶有任何理智都無法揭開的成分。因此,這些成分似乎建立在信仰主義的孤島上,或者說建立在對傳遞者的盲目信仰之上。P48如果你們接受《托拉》經,非常好;否則,這裡將是你們的墳墓。(出自塔木德)P51存在自認為遊離於善惡之外,從《托拉》那裡接受到的則是對這種自負的挑戰。P51-52如果你們不接受《托拉》,你們就走不出這裡,走不出這悲傷和死亡的地方,走不出這使所有壯麗的土地荒蕪的荒漠,你們就無法開創歷史,無法打破存在的禁錮。P54-55存在具有一種意義。存在的意義,創世的意義──就是《托拉》的實現。人間在那裡,是為了讓倫理的秩序有機會實現。以色列人接受《托拉》所採取的行動便是把一種意義賦予現實的行為。拒絕《托拉》,就是將存在引向虛無。P55人們在了解《托拉》經之前就接受了《托拉》經。P61猶太教徒執行先於理解!這裡所涉及的是一個天使的秘密而不是幼稚的意識。「我們去執行和我們去理解」是與邏輯秩序相反的,是天使般存在的秩序。P67自由與非自由的區別難道是終極區別嗎?《托拉》是我所依戀卻又不必進入的一種秩序,是超越存在和超越選擇的一種秩序。這種存在的問世處於自己-決斷的-我之前。不是通過一種在本體論脈絡鬆弛之存在的某一角落中開始的沒有結果的遊戲;而是通過其實體殘部施加在存在的一個點上的重量。這個重量名曰責任,對於創造物──我不是作者的存在──的責任。所謂個人開始於自由,所謂自由是第一因果性,所謂首要原因是個人,就是無視自我的這個秘密:一種與過去的關係,即既不為承擔過去復歸原初,也不是過去的簡單的結果。個人存在的形式,其自我性,是對存在外殼的破壞。獨置產生之處,存在的本質顛倒之處,就是世界上所有的苦難都傾壓之處。一點取代了整體。或者,更確切些說,這種苦難、這種迴避的不可能性運作著這種獨置本身。難道人們願意顛倒本末?難道世間把它所有的苦難都壓在我身上,是因為自我能自由的協調或不協調嗎?唯有自由的存在才對其所承擔世界的重量是敏感的嗎?P68無論如何,人們將意識到這種自由沒有任何一點空閑來承擔這份重量,因而也將意識到,在痛苦之中自由一下子就被壓扁或崩解。這種人質的條件(或無條件)是自由的基本形態──第一形態──而不是一種永遠美好的自由經驗的偶性。逃脫上帝的不可能性……是「天使的秘密」,是「我們去執行和我們去理解」。它作為我在我深處棲居,而我不僅在存在中是死亡的可能性,「不可能的可能性」,而且已經是犧牲的可能性,在存在的模糊中產生的一種意義,一種服從於「懂得獻身」的「能死」的產生。P76我們都是知識分子,在我們之間,也就是在人們完全可以講真話的人之間。人們把知識分子定義為屢射不中但至少瞄得很遠的人。拉比曾說,知識分子是拒絕國家利益的人,即講真話的人。以下是第三個定義:知識分子是人們與之說話而不必婉轉的人,是人們與之講真話的人。P81擺脫慾望的兩種方式……迦勒……恪守祖宗傳統、融入純屬以色列的民族歷史和流傳風俗、依從這塊安葬列祖列宗和生善制惡的土地。……約書亞的方式則是不同的。人們通過他的姓名的前兩個字母把神的理念嵌入他的本性。P90-91摩西讓我們出埃及,我們的歷史始於一種解脫的行為。他為我們劈開大海,戰勝了自然的力量,用嗎哪餵養我們。多麼神奇的食物:真正的奇蹟不在於嗎哪從天而降,而在於嗎哪正好符合我們需要的尺度。以嗎哪為食;不必存儲;救世主降臨的時代:人們再也沒有必要想明天。在這種意義上,人們達到了所有時代的終結。P91接受《托拉》經,就是在接受一種普遍正義的準則。猶太教的第一個教誨即:存在著一種道德的教誨和一些更為公正的事物。一種沒有人剝削人的社會、一種人人平等的社會、一種像基布茲首創者所追求的社會──因為,他們也為天國作梯,儘管他們中間大部分人對天國反感──這就是道德相對論本身的爭議。我們稱作《托拉》的律法提供出人類正義的所有準則。P101猶太法庭形成一個半圓圈,「目的是讓它的成員能夠相互看見」。P102我還不知道是否世界需要猶太人。但是,猶太人需要世界,這是肯定的。P107控制情慾當中存在著一種正義的基礎。正是在模稜兩可的秩序中,也在不時地對這一秩序──或者無秩序的控制中,建立起世界賴以存在的正義。P108經文說:「你的肚臍像一個酒杯……,」肚臍顯然意指猶太法庭,因為猶太法庭設在世界的肚臍里。P108-109這一世界肚臍的形象是何等美妙!創造物與其滋養之源的關係已被切斷,但是,使用正義之場所在創造的印跡中;正義活動使人想起這一天國的滋養。P111肚臍指的是猶太法庭。猶太法庭保護著全世界法庭的普遍含義是:它保護著世界。世界只有通過產生於猶太法庭的正義才繼續存在。P112-113把世界的命運掌握在手裡的這些猶太法庭的成員們,他們如何處理自己的過失和自身的惡習?他們是否像被召來受審的那些人一樣處在所有的誘惑之中呢?不是。在以色列做法官,必須是特殊的人:即使僅有一圈玫瑰花將他們與罪惡隔開,他們在那裡不留一點缺口。他們完全克制著自己的本能。P113玫瑰花圍繞在四周,就是一睹很薄的圍牆。為將法官與罪惡隔開,人們沒有必要築起一道石牆。在四周栽種上玫瑰花就足夠了。P114撒都該教派教徒,即……只遵循經文文字拒絕拉比注釋的猶太教徒。P115《托拉》為我們確認了由玫瑰花邊飾所象徵的一種與惡的關係。或者,假如你們希望一種甚少神學的語言,猶太教作為一種使人抵禦惡的同時又通過一個簡單的玫瑰花圍圈將人與惡隔開的易接受的文化,構想出人類的人性。P117玫瑰花圍圈,正是阻止我們的微不足道的禮儀的隔牆。阻止我們的完全不是聖保羅害怕的難以容忍的律法的約束,而是一個玫瑰花圍圈。遵循戒律的職責,對我們來說不是一種厄運,它帶來了天國的首批芬芳。P119種族的一個簡單事實不是防惡的一種保障,《塔木德》對此比任何人看得和講得都清楚,並以一種讓人勉強能夠容忍的過激語氣說:沒有戒律的猶太男人對世界是一個威脅。侵犯性的猶太人與沒有防衛的人民為敵!阻止這種暢通無阻升級的唯一障礙是:《托拉》經。P120以色列的優勢不在於它的種族,而在於教育它的戒律。猶太教帶給世界的東西,既不是出自內心的不難做到的大度,也不是無限的和前所未有的形而上的景觀,而是由戒律的實踐所引導的存在的方式。P121穿著粗暴的以掃的衣服的雅各難道不是承擔著他哥哥的責任?如何抗惡?讓一些人承擔另一些人的責任。人類在他們的終極本質上不僅是「為己者」,而且是「為他者」,並且這種「為他者」必須敏銳地進行反思。以色列本應教導,從我到我自己終極的存在,在於時時刻刻都為所有的他人負責,我是所有他人的人質。我能夠為非我所犯的過錯負責,也能夠承受不是我的苦難。P122為了使人道的世界──正義,法庭──成為可能,必須隨時有一個人為他人負責。負責任者!哲學家們著名的有限自由,就是對非我所犯之過錯的責任性。創造物有其處境。約伯檢查了自己的過去,覺得無懈可擊,他不懂得揭示其責任性。上主問約伯:「我創世之時,你在哪裡?」你是一個我。毫無疑問。起源,自由,毫無疑問。但是,你是自由的,但不是絕對的起源。你是在許多事物和許多人之後來到的。你不僅僅是自由的,你通過自由成為共通負責的。你對所有的人負責。你的自由也是博愛。P124拉夫?澤拉想讓烈火燒不著他。已經會接近成功之時,他坐在燒著的平底鍋的一邊,不讓火焰燒著他。可是有一天,當他的同事《塔木德》博士們盯著他時,火焰再次在他身邊燒起來,並且燒了他的大腿。由於他個子矮小,人們給他起了個外號,「火燒大腿的小矮人」。我認為當我們的同事們的眼睛盯著我們時,烈火總是在我們身邊再次燒起。我也認為塔木德博士們阻止過火焰再次燃燒起來的實踐:因為,不論仁慈的人是什麼樣的,從來都應當成為希特勒和希特勒分子預備和保持一個火辣辣的位子。沒有懲惡的地獄,世界上任何事都不會再有意義。P125在世界中面對所有他者的我們不是自由的,僅僅是他們的見證人。我們是他們的人質。作為他者人質之人對全人類都是必要的,因為沒有這樣的人,道德不會在任何地方發生。p125-126在等級中,任何人都沒有真正的位置。在猶太法庭上,秩序不是相對的。人們提醒前一行末尾的人:寧做獅尾,莫做狐頭。依照絕對的場所,所有的人都在世界上尋找著自己的位置。
推薦閱讀:

- 記憶文化和記憶娛樂 - 讀《改變你一生的心態》摘錄 中國記憶力訓練網首頁 記憶訓練|記...
摘錄 老子與孔子之「道」的差異
部分斷語摘錄
王亭之談斗數摘錄:巨門坐命六種情況
強國摘錄(107)

TAG: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