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治療高血壓病臨床研究進展水平

中醫藥治療高血壓病臨床研究進展水平

高血壓病是影響人類健康最常見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是全球範圍內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高血壓病不僅是獨立的心血管疾病,而且也是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險因素。降低血壓能有效控制心、腦血管病的發生,所以,有效控制血壓歷來備受關注。中醫藥從整體出發,調整陰陽平衡,治療高血壓病有獨特的療效與方法。筆者就近年來中醫藥專家治療本病的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概述如下。

1.病因病機認識

中醫學沒有「高血壓病」病名。因罹患者多以頭痛、頭暈為臨床表現,所以屬於中醫學「頭痛」、「眩暈」範疇。《黃帝內經》時期已經認識到「諸風掉眩,皆屬於肝」,奠定了「頭痛」、「眩暈」的辨證基礎,後世朱丹溪「無痰不作眩」及張景岳「無虛不作眩」的認識,對「頭痛」、「眩暈」的病機認識產生深遠影響。在此基礎上,近年來。老中醫藥專家又有新的認識與發展,表現在以下方面。

1.1陰陽失調、氣血紊亂曹氏 認為人過中年,由壯漸老,腎氣日虧,精氣漸衰,待至老年,肝腎兩虧;加之人們長期精神緊張,憂思鬱結,或恣食肥甘,嗜酒過度,或房勞及先天不足等先後天因素,使陰陽消長失調,出現肝腎陰虛、陰虛陽亢、肝火亢盛等。氣血功能逆亂,痰濁瘀血蘊於血脈,導致痰涎壅盛、瘀阻血脈等。病機根本為陰虛陽亢兼痰瘀互阻。陳氏認為高血壓病因主要分內因、外因。內因為精氣虛衰,稟賦陽盛陰虛;外因為情志、飲食、勞倦及房勞。病機為臟腑陰陽氣血失調,主要為肝腎陰陽平衡失調。病理因素主要為風、火、痰、瘀、虛。病位以肝腎為主,涉及脾、心。傅氏認為,原發性高血壓病機主要是由於風、痰、火三者作用於肝、腎,相互轉化,虛實演變,使氣機逆亂,陰陽失調。

1.2心虛立論、瘀血致眩郭氏等認識到,傳統觀念多以肝陽上亢、陰虛陽亢、肝腎陰虛、心腎兩虛、痰濁中阻、陰陽兩虛等證為著眼點和臨床治療的切人點來論治高血壓病。雖能改善癥狀,但難以鞏固或提高療效。近年來.隨著中醫藥對高血壓研究的不斷深入,逐漸認識到近30多年中醫以肝腎陰陽為辨證模式治療高血壓病,治療注重改善癥狀,已與中醫治病求本、治病防變的治療目標尚存有較大差距。而且課題組應用中西醫結合會有關虛證和血瘀證的全國標準對100例高血壓病門診患者進行臨床流行病學的中醫研究,結果發現.無論是高血壓的I期、Ⅱ期還是Ⅲ期患者,心虛證者都多於肝虛證、腎虛證,血瘀證也多於同期的氣虛、陰虛、陽虛證者。錢氏也認為老年高血壓病是一個長期的病理過程,其中血瘀為其主要病理因素之一。飲食不節,脾失健運。以致水谷不化精微,聚濕生痰,痰濁阻滯壅塞脈道,氣血運行不暢;或久病不愈,臟腑氣血虧虛。氣血運行不利,內生瘀血,阻滯脈絡。

1.3肝為核心、病及他臟 歐氏認為原發性高血壓在疾病的不同階段或多或少均涉及了肝氣、肝鬱、肝火、肝風、肝陽、肝陰、肝血等肝臟病理生理的諸多方面,尤其是肝陰和肝陽。肝臟病理變化對氣血的影響使這一病理過程涉及了血熱、血瘀、血虛、氣鬱、氣滯和氣虛甚或氣血兩虛等氣血的病理變化,同時肝臟病理變化對其相關臟腑的影響使這一病理過程不可避免地涉及了脾濕、心火、心脈瘀阻,脾虛、心氣虛和腎虛等臟腑虛實的病理變化。這樣原發性高血壓便呈現出以肝為病變核心,涉及心、脾、腎,以肝陰虛肝陽亢為病理基礎.涉及腎虛、脾虛、心氣虛和風、火、痰、瘀諸邪的病理特點,即原發性高血壓具有本虛標實,虛實夾雜,變化多端的特點。孫氏認為,高血壓病的發生雖與陰陽失調、氣血紊亂有關,但其病因病機關鍵在肝。肝為風木之臟。體陰而用陽,主升主動,無論是情志失和,飲食不節.還是久病體虛,最後都會影響到肝的陰陽失調。素體陽盛之人,肝陽偏亢,化火生風,風生火動,上擾清竅則為眩暈;或長期情志不遂,肝氣鬱結,郁久化火,肝陰耗傷,風陽易動,亦致眩暈;或肝氣橫逆犯脾,脾失健運則聚濕化痰,流於血脈則痰瘀互阻而見眩暈:或腎陰素虧,水不涵木,肝失所養,以致肝陰不足,肝陽上亢而眩暈;肝藏血,各種病理因素導致火盛灼血傷絡,則血瘀,也可發為頭痛眩暈。總之,高血壓病多以肝之陰虛陽亢為病理基礎,涉及心、腎、脾三臟和風、火、痰、瘀諸邪。

1.4氣虛生痰、清陽不升 王氏認為。現代人壓力大、負擔重,生活節奏快,步入中年後,臟腑功能漸虧,或肝腎虧虛,或氣血不足,加之情志失調,或嗜食肥甘厚味,肝脾失和,脾失健運,進一步加重肝腎、氣血虧虛,終致痰濁內生,脈絡瘀阻。氣虛生痰,痰濁內阻,清陽不升,濁陰不降,上擾清竅,故發為眩暈、頭痛之症。魏氏認為痰濁是現代人患高血壓病的主要病因.並且貫穿於高血壓病的全過程。

總之,正如張氏認為高血壓病起病緩慢、病程長、反覆發作、纏綿難愈,導致機體臟腑陰陽失調,氣血功能紊亂,病位涉及肝、脾、腎(實為五臟),病理因素主要為風、火、痰、瘀、虛,病程中各證候相互兼夾或轉化.病情複雜。

2.特色治療方法

2.1補益肝腎、調節陰陽 曹氏…認為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病的關鍵在於補益肝腎,調整陰陽平衡.臨床中多採用以下自擬方為基本方進行加減治療。自擬方藥物組成:稀薟草20g,夏枯草20g,杜仲12g,天麻12g,鉤藤(後下)15g,葛根20g,牛膝15g。方中杜仲、牛膝為君,《本草綱目》稱杜仲為「肝經氣分葯,潤肝燥,補肝虛」,《本草經疏》稱牛膝「走而能補,性善下行,故人肝腎」,二葯合用補益肝腎以治本;天麻、鉤藤平肝祛風,以制肝陽上逆之勢,為臣;稀薟草補肝腎,夏枯草降肝火,二葯合用既可補肝腎,又能制約君葯溫熱之性。共為佐葯;葛根善升發脾胃清陽之氣,可改善本病患者頸項強痛癥狀,為使葯。諸葯補肝腎之本,並治陰虛陽亢之標,甚合本病之病機。張氏認為平肝降逆.重鎮潛陽是急發之舉,根據多年的經驗自創「降壓飲I號方」。該方由黑芝麻、黃芩、夏枯草、天麻、葛根五味葯組成,方中黑芝麻甘平,調五臟、補肝腎,滋陰養血柔肝:黃芩苦寒,能清上焦之火,兼泄肝經之熱;夏枯草苦寒,清肝涼血,軟堅散結,利尿降壓;天麻息風止痙,平肝潛陽,可治肢體麻木,頭暈昏旋等症;葛根解肌生津。疏肝柔絡。全方葯簡意賅,補中有瀉,守中寓清,能調陰陽而趨平衡。

2.2佐金平木、而致和平何氏認為.佐金平木法治療高血壓病是針對「金衰不能制木」,即肺金功能低下,不能制約肝木,以致肝陽上亢或肝火上炎等而導致的一系列病證。但佐金不僅是清金,而是指採取各種方法輔佐、幫助、促進肺臟功能恢復正常。因此。佐金具有輔佐、幫助、促進之意,臨床所採用的清肺、宣肺、肅肺、潤肺等方法均為佐金法。平木也不僅是平肝.而是和平之意,「使肝木和平」。何氏臨證依據肝、肺兩髒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特點,結合高血壓病患者發病的實際情況,將清金制木發展為佐金平木法,具體從以下兩方面論治。一是宣降肺氣,清肝瀉火,臨證常選用炙瓜蔞皮、枇杷葉等宣降肺氣;桑葉、菊花、牡丹皮、梔子等清肝瀉火。二是清肺潤肺,平肝養肝,臨床常選用桑白皮、地骨皮、黃芩、南沙參、天冬、麥冬、沙參、百合等清肺潤肺:天麻、鉤藤、女貞子、墨旱蓮、沙苑子等平肝養肝。

2.3調整肝腎、活血化痰 田氏根據肝腎失調.痰瘀阻絡的病機關鍵,制定調整肝腎,活血化痰的基本治法,以此為依據創製補腎滌痰化瘀方治療高血壓病,藥用桑寄生、何首烏、菊花、石決明、益母草、生山楂、陳皮、半夏、茯苓、澤瀉、甘草。方中桑寄生,性平味甘苦,入肝、腎經,功擅補益肝腎,性緩氣和,可升可降,補而不滯,故為君葯;何首烏人肝腎經,補肝腎,益精血,又能收斂精氣,可助桑寄生補益肝腎之功。菊花清香宣散,可升可降,既能疏散風熱,又能清肝明目,石決明平肝潛陽,三味同為臣葯;益母草、生山楂活血行滯,牛膝引血下行,二陳湯加澤瀉祛濕化痰,共為佐使。諸葯合用,標本兼治,共奏補益肝腎,平肝潛陽之功。

2.4益氣化濁、平抑肝陽 王氏認為治療高血壓病既當著眼於補益肝腎、氣血,平抑肝陽,還需重視益氣化濁。氣屬陽,津液屬陰。無論痰濁,還是濕濁.終歸於病理的津液。要祛痰化濕,全賴於氣的升降出入運動和氣的氣化、濕煦、推動作用。所以凡治上虛者.猶當以兼補氣血為最。故在辨治高血壓病上體現了對益氣化濁之法的重視,標本兼治。自擬基礎方藥物組成:黃芪30g,党參20g,白朮15g,茯苓15g,法夏15g,天麻15g,石菖蒲12g。李東恆在《脾胃論》中說到「足太陰痰厥陰頭痛,非半夏不能療;眼黑頭眩,風虛內作。非天麻不能除」,故必用此二葯。方中重用「補藥之長」的黃芪、党參,與茯苓、白朮相伍健脾益氣以治生痰之源,與法夏、石菖蒲相配化痰除濕,氣得行則濕自化。

2.5辛開苦降、清熱祛濕 楊氏對於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屢以辛開苦降法診療之,效果顯著。以「小陷胸湯」合「半夏瀉心湯」化裁,均獲良效。其組方多以瓜蔞、黃連、黃芩、半夏為主,並根據臨床癥狀適當加減。半夏辛散溫燥主入脾胃而善祛脾胃濕痰:黃連苦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瓜蔞性寒,味甘:微苦,可利氣開郁,導痰濁下行而奏開胸散結之效。三者相伍,清熱滌痰、散結開痞之功益著。黃芩苦寒協黃連,能解熱生之濕也。瓜蔞導痰濁下行,佐以味苦燥濕之黃連、黃芩。可截生痰之源;黃連、黃芩瀉火滌熱,配以瓜蔞祛胸中之痰.以利氣散結。上四者相合,辛開苦降,清熱祛濕,則氣機得復,諸症可解。

3.展望

綜上所述。近年來,中醫藥治療高血壓病取得長足發展,臨床研究提出許多新的理論和觀點。本節著重論述名老中醫專家治療高血壓病的病因病機認識與特色療法,而對於專病專葯、辨證論治、針灸等未詳細討論。從近年來文獻分析看,筆者認為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1)中醫藥治療高血壓具有明顯的優勢與特色。不僅表現為療效突出,而且方法多樣,有辨證論治、專病單方、中藥外用、針灸等。而且中醫治療方法有創新,如佐金平木法、益氣化濁法、辛開苦降法等在治療高血壓中的運用。(2)對高血壓病病因病機認識.理論上有突破。在傳統肝腎陰虛,肝陽上亢認識基礎上.近年來。瘀血內阻、痰濁內盛日益得到重視。(3)理論認識上有新的突破。例如採用中西醫結合方法將高血壓研究與心、腦病理機制有機結合,為中醫藥研究高血壓指出新的思路與方法。(4)在中醫藥治療高血壓病研究中,值得一提的是要重視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的的研究與總結。尤其應對名老中醫治療高血壓病的經驗、方法進行實驗研究,以及用於高血壓病併發症的研究。

推薦閱讀:

中國老年高血壓共識2017最新發布!別再跟著美國跑啦~
別靠藥物治療高血壓,靠這些食療小偏方就夠了
慢性腎臟病高血壓診治:指南和爭議
糖尿病人的血壓應該控制到多少?
高血壓特效針灸組穴,好用!

TAG:醫藥 | 中醫 | 水平 | 臨床研究 | 治療 | 高血壓 | 血壓 | 研究 | 進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