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太極拳的歷史發展與傳承看太極拳為什麼再也經不起實戰?

近期,一條散打選手數秒擊敗太極拳師的話題刷爆網路。一時之間「花架子」「騙子」仿似成了太極拳極其傳承者的代名詞;那太極拳到底能不能經得起實戰?與其各執一詞,口舌之爭,我們不妨從太極拳的歷史發展與傳承中探求太極拳的實戰能力到底是怎樣的?

太極拳師在練習太極拳

關於太極拳的起源,歷來說法不一。近代武術史研究大家唐豪認為太極拳是明末清初河南省溫縣陳家溝人陳王廷閑時「造拳」,以抗倭名將戚繼光"拳經三十二勢"長拳,加上道教的「黃庭經」中的導引,吐納之術所創而成,此後世代相傳。所以現在陳氏也以「陳氏太極拳」是各家太極拳的始祖自稱。當然也有認為是「張三丰創拳說」的,這個說法源於民國初年許禹生所說,不過因為許禹生沒有相關確切的根據而不被史學界承認。

據歷史考證,中國武術在宋朝之前,主要是在軍隊間流行,所以武術也有「殺人技」之稱,而這個時候也是軍事武術發展的高峰;後來,宋室南遷,以岳飛,韓世忠為首的愛國將領的提議下大部分軍民,奮起習武,也由此開始軍事武術開始逐漸傳入民間。在傳入民間的過程中雖然「殺人」的技巧有些弱化,但其實戰能力依然不可小覷。至明中葉,戚繼光在福建整理全國武術用以抗倭。而以戚繼光整理的「拳經三十二勢」長拳演變而來的陳氏長拳其實戰能力自然不弱。此時的陳氏長拳共有七套:長拳一套共五路,分十三勢頭,二、三、四、五套路,炮捶一套,及老式洪拳一套。陳王廷創建了雙人推手和雙手沾桿的練習,此後,陳家溝形成了練拳的風氣。

清朝人在練習太極拳

清朝初期,朝廷明令嚴禁漢人習武。太極拳的發展雖一定程度受阻,但陳氏太極拳的傳承未斷,當然此時的傳承依然是神秘主義下的「傳內不傳外,傳男不傳女」。至清中期的陳家溝十四世陳長興講祖傳長拳一路,炮捶一套,精鍊改良,形成後來的太極拳的老架;另陳長興破除「傳內不傳外」的風俗,破例親自傳授曾偷師的楊露禪。

楊式太極拳創始人:楊露禪

楊露禪學成之後,開始在北京開館授徒。一次宴會中,無意中打敗挑戰的對手而成名。其後許多武術名家都遠道而來和楊露禪比武,皆非楊的對手,楊因此威震北京,世稱「楊無敵」。至於楊露禪此時的實戰能力,可見一斑。楊露禪成名之後,清朝的王宮貝勒慕名學習者不計其數,楊授拳時,鑒於王公大臣、貝勒貴族生活奢侈而體弱多病,又不耐艱苦的特點,將陳氏太極拳中的老架中的一些高難度動作,適度改動,讓拳架姿勢較為簡單,輕柔易練,適合穿長衫、留辮子的人練習,又有益於健身,老少皆宜。後來形成一種新的拳式,是為楊式太極拳。當然經楊露禪及其子孫改善的這種王宮貝勒拳,其實戰能力也大大減弱。而與慘敗於徐曉冬的雷公太極創始人的雷雷自稱是受業於楊式太極拳的四世孫。

60年代,切磋拳術的太極拳師

建國後,中國政府開展「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群眾性體育運動,為了便於太極拳的傳播推廣,對傳統太極拳又加簡化,以便於民眾健身,易學,適於工間、課間練習。所以1957年國家體委遍出了24式簡化太極拳,1959年又編出了88式太極拳。由於太極拳的套路短以及簡單易學,在六十年代初,得到蓬勃發展。

改革開放後練習太極拳的女人

文革中簡短的中斷幾年之後,七八十年代伴隨著氣功熱又興起的太極也開始了「神仙拳」「長生拳」,又隨著雷氏、孫氏這氏那氏的名號越來越多,太極拳圈也愈加烏煙瘴氣。現在的太極拳師實戰能力為零,以至被秒殺也就沒什麼奇怪了。

推薦閱讀:

【轉載】何同興——卓越書畫院理事長(搜狐:文化是一種傳承)
木匠爸爸鄭安全 :故鄉是我必須回去的地方
中國人傳承的虛偽文化
道教祖庭知多少,道教傳承中的祖庭介紹
索達吉堪布:金剛薩垛傳承(網路開示)

TAG:歷史 | 發展 | 傳承 | 太極拳 | 太極 | 實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