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 [轉] 凈空老法師:學佛師承的重要性
凈空老法師:學佛師承的重要性
在佛法裡面只有一個師道,師就代表一切,最重視師承的、最尊敬師道的是佛法。那我們要學,沒有老師這怎麼能成就!可是今天我們要找老師,到哪裡去找?已經找不到了。縱然你找到老師,說老實話,我們自己做學生的資格也沒有,這是實在的。那個好老師遇到你,不肯教你。我在南部遇到文學院幾個同學,我就問問他,你們學佛多久了?他說學了二、三年了,曾經看過什麼書?看了一大堆。這就是什麼?思想已經亂了。所以我就很坦白跟他說,你們如果到台中找李老師,那李老師點點頭,不錯,很好,很難得,好你回去!不教你了。為什麼不教你?你的思想已經亂了,不容易理出一個頭緒出來,沒法子教你。如果你找到李老師,你想跟他學佛,問學佛多久了?我現在剛剛想開始學佛。你看過什麼經沒有?我什麼都沒看過。好,你跟我學,為什麼?你是一張白紙,你沒有受過染污,你能夠接受。這是講我們今天做學生的資格都很難! 我所以幸運,比你們好一點的地方,就是我碰到老師,我發心學這個東西,沒有聽過經,自己看了一點,沒聽過經,沒有跟任何人學過,所以老師一看到我很歡喜。我的學佛就跟一個老師,自始至終聽他的教誨,一個人給我帶路,走的是一條路。你聽兩個人的兩條路,聽三個人的三條路,聽四個人就四條路,到底哪個路正確?無所適從!所以你們今天看東西,每家的東西都看,這個麻煩大了,這就是什麼?一開頭你們就錯了。在佛法、在我們中國過去教學不是如此的。一開頭一定是師承,師承裡面頂重要的根本老師,根本老師是啟蒙的老師。今天來講小學老師,你看從前的念書人中了狀元,他回家去拜老師第一個拜老師拜誰?拜他啟蒙的老師。而不是拜以後所教學指導的老師,不是拜這個。
老師怎麼找法?我常常在外頭勸別人,今天要想找老師,哪個是真正好老師,這我們不曉得。你要跟到一個邪師,那好了,這一輩子就錯了!他走錯,你也走錯了;你跟著一個好老師,那走對了。實在是遇不到老師的話就找古人,不找今人找古人,古人這是已經有成就的,你找一個這樣的老師,這種師承的方法,在古時候就有。譬如說蓮池大師,蕅益大師就是私淑蓮池大師,蕅益大師那個時候想求學,蓮池大師已經過去,不在人間了。但是他的著作在,所以他的修學就是依蓮池大師所有的著作為中心,接受他一個人的教育,依蓮池大師為老師。老師已經不在世了,蕅益大師的成就以及他的基礎,奠定在蓮池大師的《全集》上,他有幾十種的著作,是一個人寫的。你看這幾十種的經論是一個老師指導的,不是兩條路,是一個老師。必須要這樣子下上十年,至少得十年的工夫,有個一家做為基礎,你的根底深厚,就跟樹一樣有根、有本,然後才能夠生枝葉。枝葉是什麼?任何家的著作東西我都可以看,都可以聽,都可以參考,你就不會迷失方向。 我們今天怎麼樣?沒有根、沒有本,一開頭就要去參訪,到處去亂聽、亂看,看得頭腦一塌糊塗,滿腦袋的漿糊。你怎麼會開智慧?你怎麼會有受用?所以今天我奉勸諸位是學一家之言,譬如在佛法裡頭,蓮池大師的《全集》我們現在到處可以能夠找得到;蕅益大師的《全集》,這都是比較近一點的人。他們的文字還不太古,我們能夠看得懂、能夠受用,這是明朝末年的人,距離我們現在差不多是五百年的樣子。如果更近一點的這真正有成就的,清朝的灌頂法師,他的著作也有三十幾種,他是乾隆年間人。再晚近一點的像我們民國初年的,圓瑛法師有成就的,諦閑法師有成就的,他們都有《全集》在台灣流通。可是諸位要學什麼,就得學一家,我學諦閑法師的,就專門看《諦閑法師全集》,在這個《全集》上用十年工夫,要把別的都放下,跟著一個老師學,學十年,然後才看其他各家的東西,你才會有受用。你才會像《金剛經》所說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你所見、所聞一切明了,不被境界所轉,不會被人牽著鼻子走。可是古來註疏雖然著作很多,你要是統統都學很困難,不容易!要在他所有著作當中選一門,這一門為主修,其餘的做助修,正助雙修。香港過去的海仁和尚,我在香港講經去拜訪過他,他那時候已經九十多歲了,好像是前年圓寂的。我看他已經九十多歲,他是專攻蕅益大師的,而且在蕅益大師三十多種著作裡面,他是專門攻《楞嚴》。蕅益大師《楞嚴經》的註解,就是《楞嚴文句》他完全能夠背誦,在香港有「首楞嚴王」之稱,可見得人家造詣之深。他是不搞另外東西的,他就是搞一家的,一生受持一家。諸位你們要能體會到這個意思,從這個上面奠定自己的基礎、根基,你們會有成就,一定有成就。 千萬不要這個也不錯,那個也很好,好奇心!好奇心害死了自己,不老實。得老實守一家才管用!我比你們幸運,就是一開端我到台灣來就三個老師,我的哲學就是方東美先生一個人指導的,跟他一個人學的。一入到佛門就章嘉大師,章嘉大師死了之後,我就跟李炳南老師,我跟他十年,跟章嘉大師三年,領路的人一個人,不是那麼多,多就麻煩了!你們今天,章嘉大師已經不在了,李老師已經九十三歲,你現在找他已經不行。我那個時候去還算是很好,我跟他的時候他七十歲,現在九十三歲。九十三歲還在教書、還在講經,可是教學他已經不願意做了。所以今天頂重要的就是師法古人,師法前賢,你看看哪個人他的思想跟你比較接近,你對他很尊敬,他的著作你念起來很有興趣,你就選擇這一門,下十年工夫,把自己的基礎打好。 ----摘自《八識規矩頌》
古德的教學,實在講就是一門深入。幾十年前,我讀唐大圓的書,他講的話我記得,但是沒有把他當作金玉之言來看待。這一次再想想,他老人家的話,他在民國初年說的,對於中國的教育,他認真的做了一番批評。他說我們中國古時候的教育著重在根本智,根本智就是著重在讀誦,求根本智。西洋風氣侵入到中國之後,中國人迷失了自己,學習西洋的方法,他說西洋的方法所得的是知識,不是智慧。他講的很正確,是知識,西洋人沒有智慧。中國從小開始讀書就是叫你背書,背誦,而且背誦只背誦一種。背誦的目的是訓練根本智,並不是叫你理解經的經義,這個跟佛門的教學法觀念完全相同。佛門一入門,五年學戒,那是什麼戒?不是戒律,把五年學戒學戒律,那就錯了。是五年守老師的教誡,對於老師百分之百的依從,老師叫你念一本書,你這五年乖乖的就念下去,不求解義,沒有講解,就是叫你讀。實在講,他的用意就是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一入佛門,先用五年的時間奠定戒、定、慧三學的基礎,然後才開始學習,這樣學法的。 所以我這一次來了之後,以後到美國來的時間,縱然來,時間會縮短,會很少。我在新加坡告訴大家,那時候演培法師請我到他那裡去講演,演培是當代了不起的大德,我稱他作老師,我跟他學過。我勉勵新加坡的年輕人專心跟他學,用什麼態度學?如我過去跟李老師,拜李老師作老師的時候,李老師提出三個條件,第一個條件,就是只可以聽他一個人講經,任何法師、大德講經不準聽,只聽他一個人的。第二個條件,我要想看書,不管看什麼書,佛經、世間書,都要經過他同意,要向他報告,他要答應。他如果不同意,不準看。第三個條件更苛刻了,他說我從前所學的他不承認,一律作廢,從今天起,入我門來,從頭學起。這三個條件。如果三個條件不能接受,那就算了,不勉強。講經,隨便來聽,來者不拒,去者不留,那可以。做學生不行,做學生要遵守這三個條件。我想想還是答應了。所以我告訴大眾,希望大眾認真去親近演公法師。 我講完之後下台,演公拉著我的手,到他的客廳里說,我小時候做沙彌在觀宗寺,也是這三個條件,那個時候我們心裡不服,好像太專制了,以後是真正得到利益,才知道這個教學法的好處。現在諸位想想,用這三個條件能夠招學生嗎?一個都招不到,學生還要毀謗你,你有什麼了不起!法師多得很,你專制,我到別的地方聽去。這叫做師承。所以我學佛還沾到一點師承的邊緣,相當不容易! 所以學,換句話說,就是要專。在這個時代找不到老師,這是真的,李老師曾經給我們說過,沒有老師,找不到老師,怎麼辦?私淑古人,依古人做老師。譬如說我們依印光法師做老師,我們下定五年的決心,一般時間都是五年,李老師那時候要求我也是五年。我五年真正得到他的利益,我報他老人家的恩,我守他的戒條守十年,時間加一倍,我跟他十年才離開他。如果我們跟印光法師,依印光法師做師父,《印光法師文鈔》在,我這五年或者是到十年,我就念《文鈔》。除他老人家之外,我統統不看,統統不聽,你就是印光法師的學生,這個了不起! 實在講,這樣子五年下來,人心定了,心清凈了,只要你心定下來,心清凈下來,你的眼睛就放光了,彌陀光明你就會見到,光明遍照見到了。否則的話,我們這個心亂,亂修、雜修。今天跑這個道場,明天去看那個法師,搞得一塌糊塗。你們看看《文鈔》,看看《永思集》裡頭,有不少印光法師的學生,歸依的徒弟,偶爾到廟裡去看看師父。印光法師來,見到他一定把他大罵一場,問他你來干什麼?他說我來看師父。「師父已經見過了,還有什麼好看的。」罵回去。浪費時間,浪費精神,浪費錢財,不回家好好的念佛,到處亂跑。這是一個好老師!這是真正的善知識。這樣的善知識,今天我們佛門提到印光法師,沒有人不尊重的。有沒有人讚歎他的?沒有。為什麼?印光法師那個作風,信徒都跑光了,一個都沒有了。現在大家要信徒。印光法師不要信徒,印光法師要自己身心清凈,叫一切眾生各個身心清凈。清凈心裏面自然具足了戒定慧,三學增上!由此可知,我們自性清凈了,與佛光就相應。佛的光明,自性光明,這裡面也沒有界限,才真正證實了生佛平等,自他不二,圓滿自性遍照法界,才能入這個境界。 ----摘自凈空法師《往生論》1987/07 什麼叫師承
古時候的規矩比我們現在好,這是第一天跟諸位講的「師承」,這一點非常非常的重要。中國古代的師承,應用在傳統的文化,應用在佛法的修學是決定正確的,決定能夠達到教學的目標,我們佛門講「修行證果」,它確實能夠達到。可是師承在現代已經沒有了。我算是非常幸運,還沾到了一點的邊緣,大概從我以後就斷掉了、就沒有了。我還沾到一點邊緣,非常的幸運!
什麼叫師承?跟一個老師學。我年輕的時候喜歡哲學,遇到方東美先生,我對他非常尊敬,我想跟他學。那個時候我在工作,只希望在工作多餘的時間裡面去旁聽他的課。他在台灣大學教哲學,我想到學校聽他的課,寫了一封信請求他,我還寫了一篇文章送給他看。他回了我的信,要我到他家裡去見面、面談;談了以後,他不讓我到學校去。他告訴我,四十年前的學校跟現在不一樣了,現在學校跟四十年前比,那就變化太大了,先生不像先生,學生不像學生。他說你要到學校來聽課,你會大失所望。他講這一句話,就是涼水澆頭,沒指望!我聽了心裡很難過。到最後他老人家很慈悲,他說這樣好了,你每一個星期天到我家裡來,我給你上兩個小時課。所以我的哲學是在他家小客廳、小圓桌,一個老師一個學生這樣傳授的。當時我不明了,學了佛以後,才知道這叫師承。
他為什麼不讓我到學校去旁聽?他要防止污染,現在講環保。我到學校去,一定會認識很多老師,一定會認識很多同學,一接觸常常交談的時候,心裡就被污染了。所以他要單獨教,只聽他一個人的;換句話說,他一個人之外的,任何一個人我沒機會接觸。看的書,只有他一個人指導的,這是他對學生的愛護,真正得利益!聽兩個老師,你就會打妄想,他們兩個人講的不一樣,到底哪個對,哪個不對,麻煩就來了。三個老師講的,三叉路口;四個老師,十字街頭,無所適從,到最後決定一無所成。一個老師走一條路,這真正是慈悲。所以我對他非常非常感謝,學生對老師要百分之百的依從。
我從方先生那個地方知道佛法的好處,認識佛法了、相信佛法了。當我研究佛經的時候,算是運氣很好,看佛經一個月,就有一個朋友給我介紹認識了章嘉大師,這是密宗的大德,真正有學問、有道德。這個老人,那個時候大概六十一、二歲的樣子,我那時候二十六歲。章嘉大師也是跟方先生一樣,每一個星期給我兩個小時,他知道我讀經,每一個星期見一次面,提出問題他給我解答。他教給我一些修學的要領,我的佛學根基是章嘉大師奠定的。我跟他三年,一個老師。
三年之後章嘉大師圓寂了,我沒有法子,再去找一個老師。朱鏡宙老居士介紹我到台中,找李炳南老居士,我跟李老師十年。第一次跟李老師見面,他就問我:「你以前跟哪些人學?學了一些什麼東西?」我很單純,只跟一個,而李老師對章嘉大師非常佩服。雖然跟他一個人,也不行!李老師提出條件:你要想跟我學,從今天起,只可以聽我一個人講經說法;除我講經說法之外,任何法師、居士大德講經一律不準聽。第二個,你看書,無論看什麼書,不經過我的同意不準看。第三個條件就更苛刻,你以前跟章嘉大師學的,我不承認、否定,要在這個地方從頭學起。
我想像這個老師非常苛刻,很厲害,最後想一想還是接受他的條件,做他的學生。這樣他就告訴我,他說:「我這個三條有期限的,只有五年。」要我遵守五年。而且很客氣的告訴我,他說「我的能力可以教你五年」,這是師承。現在到哪裡去找這個老師?什麼學生肯接受這些條件?我沾到這個邊緣,我接受了。他提出來,我就接受了。接受之後大概到半年,真的得利益、得好處。所以才覺悟到,從前方老師、章嘉大師對待我都非常真誠慈悲,愛護備至,防止邪知邪見,讓我走一條正路。這個在李老師那個地方得到結果。
在李老師的會下,我深深感受到這個教學的好處、利益。他老人家要求我遵守五年,我延長了五年,我遵守十年,十年絕對不違背他的規矩。十年之後,的確比較成熟了,特別在講台上能夠表現得出來,得心應手,左右逢源!早年講經要準備,很充分的準備。十年之後,從來沒有預備了,從來沒有講稿了。所以現在要有人請我去講演,叫我寫講稿,我絕對不去,我沒有這個習慣,我沒有講稿,而且還習慣臨時出題目、臨時限時間。出個題目叫我講兩個小時、三個小時,我一定一分鐘、一秒鐘不會差,到時候我的東西講完了。講經也是的,從來也沒有準備,十年以後沒有了,這是得力於師承的邊緣。這種古老的教學方法,比現代科學的教學法高明多了!
我勸大家「一門深入」,一部《無量壽經》先念三千遍,用意何在?三千遍念下來,你的心定了。念經就是持戒,念到心清凈,心清凈自然開智慧,那個時候你聽經,一聽就開悟,就懂!如果你的心不清凈,妄想、雜念很多,諸佛菩薩來講經,你也不會開悟。道理在此地。 摘自凈空法師《認識佛教》第四集 1996/1/9 澳洲布里斯本 編號:17-013-0004
初學佛法一定要注意師承
我們今天修凈土。修凈土,凈門是清凈心。你今天親近很多法師,親近很多法門,回來想一想:我的心是不是一天比一天清凈?一月比一月清凈?果然清凈心現前,你修行功夫得力了;如果得不到清凈心,那你就錯了。特別是對初學,這個話我們在講席當中也講過不少次,諸位要記住才行,初學最重要的是師承。「師承」是什麼?跟一個老師學。一個老師,你走一條路,容易成就。兩個老師是兩條路,你到底走哪一條?三個老師,三叉路口。四個老師,十字街頭。老師愈多,就完了。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人都是一個老師,這個道理要懂,我們初學人要紮根。
古時候跟定一個老師跟多少年?一般是五年,紮根的教育。五年之後,你定慧有了一點基礎,你有能力辨別邪正,有能力辨別是非,有能力辨別真妄,有這種能力,佛家有個名詞叫得「法眼凈」。你有這個能力了,老師容許你離開,這個時候什麼法師都可以親近,什麼法門都可以聽、都可以學,對你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廣學多聞。廣學多聞的條件是你有能力辨別邪正是非,你沒有這個能力,不夠資格參學,你一參學就亂了,你不得其益,反受其害,現在許多道場都受了這個影響。
諸位同修真正要想修學,你一定跟一個法師。古人學五年,行;現在人學五年,不行!我跟李炳南老居士就學十年,加了一倍;然後看看別人東西,聽聽各家的言論,對我有利益,我不會受其害。如果你沒有這個基礎,那怎麼行?這一點非常重要。
如果你什麼都想學,什麼都想聽,什麼法師、仁波切、喇嘛都想親近,你是跟佛法結結緣,來生還要搞輪迴,決定沒有能力脫離三界。要放下!學一門,不要執著。學哪一門?門門都好。哪一個法師都好,哪一個喇嘛都好,哪一個仁波切都好,禪也好、凈也好,律也好、教也好,都好!關鍵就是「一門深入」,你才能得力。「法門平等,無有高下」,諸位要懂這個道理。
問:接著再請教老法師,我們一般世間講求博學多聞,在佛法中,四弘誓願裡面,也有一條是法門無量誓願學。但是歷代祖師又開示我們,必須要一門深入,專精修學。那麼這兩者,怎麼樣來融會貫通呢?
師父:這個是教學的方法、過程。換句話說,你求學、修行,目的在那裡?要先問問這個。如果你的目的是在了生死、出三界,那你就得一門深入,你才能辦得到。如果你的目的是在弘法利生,那你就必須要廣學多聞。你的知識常識不豐富,你應付不了廣大的群眾,你解決不了複雜的問題。所以你的目的在那裡?
雖然有這麼一個目標,可是修學過程還是要講求的。如果你要是不懂得這些原理、原則,你廣學多聞還是收不到效果。所以自古以來,我們中國儒家的教學、道家的教學、佛家的教學,他們都懂得這一些原理、原則。從什麼地方開始呢?從立志開始。志不立,等於你的人生沒有方向、沒有目標。船行在大海裡頭,到那裡去呢?不知道。你一生怎麼可能有成就?無論學什麼東西也沒有成就。所以一定要有個方向、有個目標。有了選擇之後,確定了,然後從那裡下手,你應該學些什麼東西?佛法裡面,這個目標是度眾生。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你的目標訂在這裡,這是大乘菩薩,大菩提心。度這個意思,就是幫助、協助。眾生是苦難的眾生,我要幫助他,我要協助他,幫助他離苦得樂,幫助他解決問題,這個志願大了,這就是菩薩心。
你要想幫助他,你自己必須要有智慧,要有能力。你沒有能力,自己度自己度不了,你怎麼能度得了別人呢?那麼要成就圓滿的智慧,先要把智慧的障礙去掉。智慧的障礙是什麼?煩惱。你煩惱沒有離開,你決定得不到智慧。所以一定是先斷煩惱,煩惱無盡誓願斷。斷煩惱的方法,一定要一門深入。所以這個修學階段,開端一定是一門深入,決定不能多,決定不能雜。多、雜,妄想斷不了。斷妄想是成就德行。孔老夫子教學—四科,第一個就是德行,第二才是言語,第三才是政事,就是訓練你辦事的能力、謀生的能力,第四才是文學,才是藝術。所以這個政事,就是我們今天講的職業的訓練,你在社會上有一技之長,你有謀生的能力。物質生活能過得去,這才把生活水平往上提高,過精神的生活。文藝是屬於精神生活。它有次序的、有程式的,不亂的。
德行就是斷煩惱,煩惱輕,智慧長,所以還是從一門深入。在佛法裡面,每一個宗派訓練人才,都是本著這一個原則。像天台家,他培養初學一定是叫你先念他的基本教材,三大部,三樣東西—《法華經文句》;《法華經玄義》,就是玄義,五重玄義;《摩訶止觀》,是修行的方法。這三樣東西都是智者大師做的,一定要能夠背過,然後再去研究。他在這一段期間當中,通常是五年,五年專精,紮根。根扎了之後,然後再廣學多聞。前面五年一定是一門深入,五年之後才廣學多聞,這是一門的。還有一些人覺得自己智慧淺、煩惱重,老師要求他五年,往往自動延長到十年、二十年都有。我們在《高僧傳》裡面都看到。真正那個基礎紮實之後,他才涉獵其他的經論,才做廣學多聞的工作,這才教化一切眾生。所以人家是先修了以後再說,不像現在。現在是沒修就說了,說了也不修。所以佛教的人才跟古大德,有很大的差距,這個原因在此地。那麼我們自己要想修學,要想有成就,必須要依照佛所講的原理、原則,我們才有成就。按著四弘誓願的順序,一定是先發大心,再斷煩惱,再學法門,然後念佛往生,就圓成佛道。
問:師父這一段的開示極為重要。把目前我們學佛最重要的原理原則、程式,都點出來了。也就是修學上,必須依照四弘誓願的程式來做,不可以顛倒。先發大願,然後必須一門深入,斷煩惱。然後才能夠學法門,學無量法門,而圓成佛道。不可以一下手,就搞博學多聞,這樣子就錯誤了。
再接下來請教老法師的這個問題,跟剛剛這個問題有一點連貫。就是說現在傳播工具很發達,我們要取得各種經論的資料非常容易。現在學佛在這種時代,需不需要多看多聽?或者是說,只要選定一位善知識的講演來聽就可以了?
師父:初學佛法,師承非常重要。在我們現代這個時代,大家已經疏忽了,也不談這個問題。而實在在這個時代,師承也見不到了。可是世法、佛法,自古以來,不但在中國,在外國也不例外,可以說凡是有成就的,都是有師承的。那麼我們在這個時代,也算相當幸運,還沾到一點邊緣。
所謂師承,就是承受一位老師的指導。你要說這種方法是誰創造的?我們在佛典裡面,釋迦牟尼佛就是最好的例子。他的學生,菩薩也好,羅漢也好,就聽他一個人的。一生都聽他一個人的,沒有聽別人講經說法。聽一個人的,走一條路子;聽兩個人的,是走兩條路子;聽三個人的,是三叉路口;聽四個人的,是十字街頭,你就無所適從。所以我過去年輕的時候,也在佛學院教過書,以後覺得不對,我就不敢再教佛學院,我也不敢辦佛學院。為什麼呢?我要造這個業,這個業造得很重。我對不起這些年輕人,找那麼多老師,開那麼多課程,各人講各人的,把這些學生那個頭腦搞得團團轉。真是搞的像一片稀爛的漿糊。學了三年,學了四年,畢業了,問他,什麼都不知道。充其量,只能懂得一點佛學常識、佛學皮毛,與修、與學都幫不上忙,所以我們才捨棄了辦佛學院的這個念頭。
我自己的修學,過去就跟李老師一個人學,非常有受用,進度非常的快。現在人常講,充滿了成就感。那個時候,我還沒有出家,以居士的身分,跟他老人家學習。我的進度是一個月學會一部經。李老師的標準,這一部要能上台去講解,才算學會。如果你不能夠上台講演,就不算學會。我一個月學一部,我跟他十五個月,一年三個月,我總共學了十三部經。這十三部,雖然我沒有上台,但是我很有把握,我決定能夠上得了台,我也決定能夠講的像個樣子,充滿了自信,真的是法喜充滿,那是佛學院里學不到。
以後我出家了,白聖法師找我到十普寺三藏學院教書。我在三藏學院開課,就拿台中所學的這些材料,我一個學期教一部經。你想想看,我學了十三部經,他們佛學院三年,六個學期,我才用一半,我還有七部經派不上用場。你就曉得這個效果是非常非常的顯著。所以跟一個人學,學一家之言,這是自古至今,修學的捷徑,成功的秘訣。很可惜,現在人不知道,一下手,這要聽,那要聽,聽的那個腦子裡頭亂七八糟,充滿了矛盾、疑惑,這不叫自找麻煩嗎?開不了智慧。正是清涼大師所說的增長邪見,他搞的是這一套,他不是增長智慧。跟一個人學,他走一條路子,心地清凈,清凈心生智慧,怎麼會相同呢?
我們今天只能把這個道理、事實真相說出來,不能要求任何人。聽眾聽到之後,你們自己去想想,你們覺得這個對不對?我是這個路上的過來人,我是這麼成就的。但是也許你問了,你還不錯,遇到好老師,我們到那裡去找好老師呢?其實這個問題不難解決,只要你有正知正見,當代找不到好老師,找古人。這個例子很多,作古人的私淑弟子。在中國第一個例子,就是孟子。孟子那個時候立志求學,他仰慕孔子。孔子已經過世,不在了,孔子的著作在,他就專念孔子的著作,一家之言,跟一個人走。如果有問題,有疑問了,就向孔子的學生,孔子學生在,向他們請教。專學孔子,他學成功了,學得很像。中國歷史上稱孔老夫子為至聖先師,孟子亞聖。這個叫私淑弟子,沒有接觸到本人,接觸他的遺教。往後在中國這個例子就很多,你看在歷史上,最有成就的,大家都熟知的,寫《史記》的司馬遷,這是漢朝的大文學家。他跟誰學的呢?他跟左丘明學的。諸位想想,左丘明跟孔老夫子同一個時代,他是漢朝,相差幾百年,那怎麼個學法呢?他學《左傳》,《左傳》是左丘明的著作,專念《左傳》,研究《左傳》,學習《左傳》,他學會了,成為一代文豪。跟一個人學,一家之言,他不雜。
那麼唐宋八大家—韓愈,這個了不起,唐宋八大家第一名。韓愈跟誰學的?韓愈學司馬遷,讀《史記》,專攻《史記》,專讀《史記》,他們相差也幾百年,他也成就了,一代大文豪。所以現代這個世間,我看看沒有人值得我佩服,我找不到老師,找古人。古人這些典籍在,你真肯下死功夫,你就是他的學生。他在不在身邊沒有關係,他的著作在,你在這上下功夫就行。
在我們佛門裡面,也有這個例子,藕益大師大家知道,這是我們凈土宗了不起的一位祖師,著作等身。他的老師是誰呢?蓮池大師。可是你要曉得,藕益大師學佛的時候,蓮池大師已經往生了。他怎麼學呢?《蓮池大師》的全集,現在也在,現在在台灣出版,數量也很多,很容易得到。藕益就專學蓮池,念他一個人的書,跟一個人學,他是蓮池的學生,他成就了。蓮池大師是凈土宗第七代祖師,他是第八代祖師。所以眼前我們找不到善知識,找古人。
我跟李炳老修學的時候,李老非常謙虛,非常客氣。他說我的智慧、德能沒有辦法幫助你,我還不敢以老師的身分自居。他勸我學印光大師,做印光大師的學生。印光大師不在了,《印光大師文鈔》在,只要專依《印光大師文鈔》學習,你就是印光大師嫡傳的學生。他是印祖的學生,他叫我也做印祖的學生,那這樣就變成同學了,這是老人家謙虛。老人家也說的是真心話,不是欺騙人的。用這種方法,那我們求老師就不難了。
我這些年來,在海外各個地方教人家,以什麼人為老師呢?以阿彌陀佛為老師,大家還有話說嗎?阿彌陀佛在那裡?《無量壽經》就是,你每一天念《無量壽經》,研究《無量壽經》,深解義趣,依照《無量壽經》教訓去做,你就是阿彌陀佛的學生。這個善知識是世、出世間第一善知識,一切諸佛都讚歎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這還有什麼話說?李老跟我介紹的是一代祖師,我跟你們介紹的是佛中之王,我們大家都是彌陀弟子,決定有成就。一個人學一家之言,一部經,一經通了,一切經都通了。特別是在我們初學,涉獵太多了,決定沒有好處。我們的時間、精力都分散掉了,不能集中。必須自己有成就,在古時候的成就,教下是大開圓解,在宗門是明心見性,然後你才可以廣學多聞。也就是煩惱真的斷了,見思煩惱斷了,塵沙煩惱斷了,無明煩惱斷了。煩惱障破了,所知障破了,你才有資格進入底下一個階段—法門無量誓願學。如果沒有這個能力,你一定要守住一門深入。自行化他,統統一門深入。講經,我就會講一部經,這個不丟人。人家請我講經,法師請你講,那個經我不會講,沒有講過,你另請高明,這個不算丟人,這是講的真實話。孔夫子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這是真智慧。決定不可以強不知以為知,那就錯了,對自己的損失太大了。
我教各位同學講經的原則,提供你們參考的資料,你們只要取十分之一就好,十分之九要捨得放下,你要是看到句句都好,一樣也不肯放下,那你的麻煩就大啦!所以要有膽量放下。佛法尚且要放下,何況非法呢?這個原理要懂!佛法大海,我們沒有辦法一口把它喝盡,要在佛法里成就,也只是在大海取一滴水而已,無量法門取一個法門,無量的經論取一部經論;一經通了,一切經都通了,世出世法都通了,你要問為什麼都通了?因為清凈、平等、覺。
你在一部經上不能得到真誠、清凈、平等、正覺,你就沒有通,通的標準就在此地。這才曉得如果你涉獵許多法門,要想得到清凈、平等,就很難。太難了!而且你所學的東西,都會變成世智辨聰。為什麼呢?因為你有分別、有妄想、有執著,而佛法的目的不為別的,就是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打掉。你要懂這個道理,然後你才曉得老師教誡的慈悲,他是真的想成就我們,而不是誤導我們。如果他勸你什麼都學,這個也好,那個也好,要你廣學多聞,那麼這個老師,有兩種可能:一種是魔,怕你成就,故意害你的,這樣搞讓你一生不能成就;另外一種是無知,他本身也不懂,所以誤導你;如果真正是善知識,他不會這麼教;你不能接受,他就不教你,你肯接受,他一定教導你,不會誤導你的,那才是真正善知識。
所以說佛法求的是什麼?求的是清凈、平等、覺。你們想想清凈、平等、覺,是修一個法門、一部經容易得到?還是修許多法門,許多經論容易得到?這種經驗我們都有,你們在此地短短三個月,這三個月的體驗當中,都有這樣的認識。你們過去在佛學院念四年,所學的課程樣樣都有,五花八門,回想四年學習的經驗,跟此地三個月一門深入比較,不就知道了。是三個月學一樣東西,有一點收穫,有一點心得,還是過去四年學那些東西有心得、有受用呢?兩相一比,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清凈心生智慧啊!《金剛經》上說得好:『信心清凈,則生實相。』實相就是正覺。心清凈,實相般若就現前哪!
由此可知,放下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個手段。諸佛菩薩沒有別的本事,就是他能放下;世間人放不下的,他都放下了,本事就在此地。放下見思煩惱,就是放下六道輪迴;放下貪、嗔、痴、慢,就是放下三惡道。跟你講:『放下三惡道。』『好!我要放下。』跟你講:『放下貪、嗔、痴。』就愁眉苦臉,覺得很難了。你不曉得三惡道從哪裡來的嗎?三惡道的業因就是貪、嗔、痴啊!果上我們沒有辦法放下,要從因上放下,因放下,果就沒有了。所以放下見思煩惱,就放下六道,六道就沒有了;放下塵沙無明,十法界就放下了。所以諸佛菩薩修的是什麼?就是修『看破、放下』!
凈空老法師開示:一門深入 長期熏修
1 佛在經裡面說,正法戒律成就,像法禪定成就,末法凈土成就。
2 我們生在末法,佛在經裡面給我們說得很明白:末法時期凈土成就。
3 佛法的修學,貴在一門深入,因此一定要非常慎重地去選擇法門。
4 我們選擇法門一定要能適合自己的根性,適合自己的程度,適合現前的生活環境,這樣修學起來很方便,又能有效果。
5 能夠選擇凈土法門,一門深入,就是上善之人,正是經中所講的諸上善人。
6 你能夠死心塌地選擇凈土法門,你就是上善,你就是有智慧。
7 上根利智,你才會選擇凈土法門。
8 凈土法門,十方一切諸佛都說之為難信之法,相信真的是不容易。
9 真正信了,必然是一門深入,不會再搞第二門。
10 學佛,一定要一門深入、長時熏修,才能成就。
11 通達佛法的人,決定是一門深入。
12 佛法裡頭,無論是解與行,都要一門深入。
13 既然是要一門深入,佛為什麼說那麼多經?佛說那麼多經,說老實話,不是為我說的,部部經都有個當機者,佛是為他說的。
14 你經看多了,佛在那個經上是這麼說的,這個經上又這樣說法,你就起了妄想分別執著,這個對你就有很大的傷害,所以學東西一定要一門深入。
15 真正的一門深入是:把妄想分別執著打掉。
16 我們必須選擇一部經,一個法門,契合自己根性,一門深入。
17 釋迦牟尼佛當年的學生個個都是一門深入,並不是一切法門都通達,沒這回事情的。
18 唯有一門深入才能做到「思盡還源」,這才能見得了性。
19 在所有的法門裡,最容易成就的,是在凈土宗五經一論里選擇一種,一門深入。
20 經只學一部,我就不夾雜第二部,為什麼?那個經有那個經的宗旨,有那個經的修行方法,我們要是學了,必定受影響。
21 我們在《印光法師文鈔》讀到,印光大師教初學的同修要「一門深入」,不要學雜了,不要多跑道場。這些話慈悲到極處,真實的利益,就像《無量壽經》所說的,「惠以眾生真實之利」。
22 學佛,縱然研究經教,也是得一門深入;學多了,我們的精神、力量就分散了,要想有成就很難。
23 佛法裡面求學的方法,最初都是一門深入,為什麼?一門深入,你的心才能清凈。
24 修清凈心,一門深入,一天比一天快樂,一天比一天幸福,這是佛法真正的利益。
25 經上講得很清楚,住真實慧,真實的智慧是什麼?就是那一句阿彌陀佛。
26 念佛的目的是求一心不亂,而理一心不亂就是根本智現前,所以博學多聞是要得理一心以後,沒有得理一心之前,一定要一門深入。
27 把理論、方法、境界搞得清清楚楚,爾後真正死心塌地一門深入,那你這一生就決定成就了。
28 自古以來,我們中國這些祖師大德,諸位看看《高僧傳》、《居士傳》,你就曉得,所有成就的人,一生都學一樣東西,一門深入。
29 我們修學,不但要求進步,還要求純一,正是所謂一門深入。要是搞多了,你就分了心,搞多了雖然是進,但是不精,結果怎麼樣?你的成就很有限!
30 讀經最好是一門深入,一部經,心專才容易念到功夫成片,念到一心不亂。你搞兩樣、三樣,決定是打閑岔,對於你修一心決定有障礙。
31 專修念佛的人,早晚課不要跟一般寺院課誦本一樣,又念經、又念贊、又念咒。
32 搞這麼多沒有用處,不如一門深入,專念《阿彌陀經》,專念阿彌陀佛。
33 古德叫我們「純一不雜」,真正是一門深入。專一才是精進,要懂這個道理,我們依照這一部《阿彌陀經》就夠了,你要是死心塌地,就在這一門深入。
34 我們常常念經,就能夠達到我們的心愿解行如佛無二。這一部經念得愈多愈好,愈熟愈好,一門深入,古人常說「一經通則一切經通」,可見得讀誦要抓住一部經才能成就。
35 想想古來大德,一門深入,年輕的時候,三、四十歲的時候就成就了!
36 我們今天搞了這麼多年,不是不用功,也是天天在干,搞得太多太雜了,所以不能成就。知道這個毛病,馬上就要回頭,再不回頭就晚了。
37 學東西一定要專,而且還要有耐心,決定不能操之過急。我們看看古今那些失敗的人,都是心太急了,正是古人所謂「欲速則不達」,結果失敗。
38 真正成就是要時間、是要耐心,是要禁得起考驗才能成功。
39 《阿彌陀經》,跟諸位說,是愈講愈有味道。除非你沒有聽,聽了之後會生歡喜心;聽了這部經,其他的經都可以不必去聽,別找這個麻煩,一門深入。
40 一本《阿彌陀經》,一句萬德洪名,於其他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放下,你就決定成功。
41 一門深入,我們為什麼選擇凈土法門?這是因為我們自己沒有智慧、沒有能力,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根性,不知道應該怎麼選擇。
42 凈土法門是釋迦牟尼佛、一切諸佛給我們這些糊塗人選擇的。我就學這個法門,再有什麼好法門我也不要,這樣才能成功!
43 我承認我自己不行,佛替我選擇的,我就依教奉行,這就對了。
44 決定不可以見異思遷,一定要曉得,選擇這一門,就一門深入,精進不懈,絕不回頭,我們這一生才決定成就。
45 我們看古來大德,可以說根性最利、最聰明的、最有智慧的,是一門深入,他一點都不羅嗦,一句佛號念到底,高增品位,他不打閑岔。
46 我們中國古來這些祖師大德們,許許多多都是諸佛菩薩示現的。我們從跡象上來觀察,自己一定要覺悟。真正覺悟了,無不是老實念佛,一門深入。
47 你今生能不能成就,就看你覺不覺悟。你果真覺悟,死心塌地一門深入,你就成功。
48 一門深入,一心執持名號,一生就能成就,何樂而不為之!
特別推薦:
凈空法師文集網 http://www.jkfswj.org彙集凈空老法師系列講經文字:包括認識佛教,落實四個根本,凈土五經;歷年無量壽經講記,大經解演義,大經科注;阿彌陀經講記;妄盡還原觀;學佛問答,法語菁華,素食利益,念佛堂,經文讀誦,祖師著作等文字內容;一門深入,長期熏修。【收藏網址,方便觀看】歡迎轉發,功德無量!阿彌陀佛!!!
凈空法師講經堂【視頻播放】 http://www.tudou.com/home/fj52889904 學佛視頻網 http://www.fxsp.org 凈空法師專集QQ空間 http://fotuojiaoyu.qzone.qq.com
聽凈空老法師全面系統的講經聞法!【收藏網址,方便觀看】操作很方便(滑鼠一點就完成),目錄簡單明確(11個系列)!包括:鍾茂森,蔡禮旭,胡小林, 劉素雲等大德老師演講!各位師兄請廣為利用宣傳;功德無量!有凈土大經解演義,凈土大經科注,妄盡還原觀等。歡迎轉發,功德無量!阿彌陀佛!!!
推薦閱讀:
※虛空藏菩薩經淺釋(六)--學佛網
※學佛遇到磨難如何處理?
※如何將念佛的種子種入八識心田--學佛網
※因果報應故事:《冥報記.冥報記輯書》--學佛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