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恢復健康的一些問題

當前恢復健康的一些問題

2009年09月9日 in 醫理 by elms

在了解如何恢復健康之前,先來說一下當前恢復健康所存在的問題,這些其實是現代醫學的困境,是世界性的醫療危機存在的問題,這個不是我說的,是93年所開的世界性醫療會議所說的,那次會議打算重新反思醫學的目的是什麼,如今十多年下來了,在醫學界和學術界有了一定的進步,但是在具體的醫療界和應用層與十年前相比並沒有更好的改善,尤其值得重視和關注的是,在像我們這樣的一些發展中國家當中,仍然在重複著發達國家已經走過的彎路,他們過去的教訓並沒有成為我們的經驗,這實在是讓人遺憾的一件事情。

當前存在的一些醫療問題主要有一下幾點:

一、是物理、化學層次的的醫學而不是生命層次的醫學

20世紀初,一種能特異性殺滅梅毒螺旋體的藥物「606」問世後,「製造對人體無害而又能殺死病原體」的「魔彈」理論,激發起醫學界尋找特異性治療藥物的熱情。20世紀中期,在磺胺藥物和青黴素成功地應用臨床以後,合成各種化學藥物、尋找能產生高效的具有廣譜殺菌作用的抗生素成為藥物研究的重要內容,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過去嚴重威脅人類生命的肺結核、肺炎、梅毒等許多感染性疾病突然之間變成了可治之症;另一方面,當1967年巴納德醫生成功地將一位婦女的心臟移植到一個54歲男性體內時,移植外科與當時的太空航行一樣受到公眾的關注。這時幾乎所有的生命現象都可以還原成機械的活動,熱力學的運 動,人就是自動化程度很高的機器,手臂運用槓桿原理與反饋控制,眼睛運用光學的透鏡原 理,耳朵運用聲波振動傳遞原理等等。隨醫學技術飛速發展而形成的「技術至善論」將人們鎖定在醫學「能做,必須做」的雄心勃勃的幻想中:人類可以消除一切病痛,人的所有器官都象機器的零件一樣損壞後可以更換。可這種幻想才過了短短一個世紀,我們就發現生命科學雖然包涵著物理學的各種原理,但生命絕不可能由這些原理以及還原論方法所窮盡,生命的內涵比我們已經的要更多。我們為自己的輕率和認識的膚淺所付出的代價是慘重的,肺結核捲土重來,美國40%的結核病人耐葯,而且是多元抗藥,什麼抗生素都沒用。過去用五萬個單位青黴素的病人現在要用一百萬個單位的青黴素,在歐洲、美洲、日本和國內等世界範圍的調查顯示,今天的人白細胞數目比過去減少了約三分之一,男性精子數也大致減少了三分之一,中國每八對夫婦可能有一個就不能生育。物理化學層次的醫學對人的影響就如同

化肥對於土地和農作物的影響,事實上我們發現藥物對人體的破壞就是從化肥對動植物破壞中受到啟示的,1962年卡遜發表《寂靜的春天》,揭示了以化學農藥為代表的對植物病蟲害的直接對抗和以化學肥料為代表的對植物的直接補充行為,隨之帶來了對人類及其生存環境的化學污染和生態破壞。這本書從農業生態危害反思現代醫學對人類身體的危害,人們發現近百年來大量使用的化學合成藥物療法,給人類帶來的傷害是巨大的和災難性的。人類本身受到大量的化學性物質污染,其結果造成了與原治療目的相反的反目的性效果。這個結果就是我們今天所處的這個物質數量極度豐富的時代,也有可能同時是物質質量極度匱乏的時代,我們今天所吃的一碗米飯也許還不如過去半碗米飯的營養成分,我們今天所吃的雞肉也有著比過去的雞更多的脂肪,更少的蛋白質,同時原來沒有現在普遍的抗生素——抗生素作為防止動物生病的手段通過生物鏈進入我們的體內,無論是牛奶、雞肉還是大閘蟹,一切都避無可避。刀耕火種輪耕休作的方式也許效率低下,但是它保持了成千上萬年來土地的活性,化肥也許可以造就畝產幾千斤,但是犧牲的是長久的利益;物理化學的醫療方法也是一樣,中醫或者別的自然療法也許治療周期長或者治療過程痛苦,但是它保持和促進了人體的活體和機體的自穩調節功能,手術或者抗生素固然很快,但是它造成了人對外援手段的依賴,從一時來看,它也許在短期內接觸了病人的痛苦,但是從長期來看它對生命體的自組織功能和自適應功能造成了破壞,不是一種高明的處理方法。

二、是生物的醫學而不是人類的醫學

美國人G.L.恩格爾早在1977年就對疾病醫學模式提出了批評。他指出:「今天,統治著西方醫學的疾病模型是生物醫學模型。這種模型已成為一種文化上的至上命令,即它現在已獲得教條的地位。它認為,疾病的一切行為現象,必須用物理和化學的原理來解釋,這是還原論的辦法。它認為,任何不能做如此解釋的,必須從疾病的範疇中清除出去,這是排外主義的辦法。它把敢於向生物醫學疾病模型這個終極提出疑問,並主張建立更為有用的模型的人,視為異端。」如今,時間過去了有40年,今天統治東方醫學的疾病模型也仍然是生物醫學模型,西方醫學的一些教訓我們不但沒有吸取,還引以為豪的重複別人犯過的錯誤。人是生物,但是人不僅僅是生物,生物醫學模型對疾病認識的片面性及局限性造成醫務工作者在防治疾病的過程中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注意疾病的生物因素方面,而忽視了疾病許多重要的心理因素與社會因素的主導中介作用。現代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多種學科的研究成果表明,對疾病表現形式的認識已由傳統的單因單果向多因單果以及多因多果的深層次的表現出來,正是基於上述認識,G.L.恩格爾提出了著名的「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他認為,應該由生物醫學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型實行轉變。既然心理和社會是人類特有的元素,自然可能是疾病的誘因,那麼也一定可能是疾病的治療手段,「心病還需心藥醫」,就是這個道理的某一個方面的體現。「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在這點上極大的拓展了疾病醫學的內涵,使其從純粹的生物醫學範疇擴展到生物、心理、社會範疇,重視了心理和社會因素在疾病治療中的重要作用。

三、是疾病醫學而不是健康醫學

疾病醫學以疾病為研究對象,以病因、病理、病位為目標對象,進行疾病分類學知識體系的構架。它致力於向微觀層次發展,期望能夠努力發現疾病和確診疾病,並致力於直接對抗性地消除病因、糾正病理、清除病灶,最終實現征服疾病和消滅疾病的目的。而健康醫學則是把人類的健康作為醫學主要研究方向的醫學,對此1993年一項名為《醫學的目的國際研究計劃》的報告有著深刻的認識。該報告指出:「當代世界性的醫療危機,根本上是由於主要針對疾病的技術統治醫學的長期結果。」。因為這種情況,WHO在1996年出爐的《迎接21世紀的挑戰》的報告中也明確提出:「21世紀的醫學,不應該繼續以疾病為主要研究領域,應該把人類的健康作為醫學的主要研究方向」。可令人遺憾的是今天我們的醫學基本上還是停留在疾病醫學的階段,人只有在生病以後才想到醫學,這種思路直接導致治病的方法也是以疾病為中心而不是以健康為中心,而按照這種思路治療的結果和療效也可想而知。此種醫學模式,忽視了人體的整體狀況,只注重單一病灶的局部問題。此種方法在治療單一病灶的同時並沒有充分考慮到人體本身的整體情況,而由此導致的相應副效應的危害可能大於疾病本身的危害。例如,有一名婦女,平時情緒急躁,食欲不振,眼睛乾澀,耳鳴,雙脅脹痛,經期腹痛,月經暗紅色,有血塊。西醫會認為這婦女有內科、五官科和婦科疾病,然後到各專科治療,各專科各有不同的治療方案和藥物,方案與藥物之間存在衝突是非常可能的,而中醫等健康醫學則認為這婦女只有一個病,即氣滯血凝,中醫以這種整體觀點看待疾病,沒有嚴格分科的特點,糾正了現代分科過細的缺點,盲人摸象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大象其實既不是柱子也不是牆更不是繩子,管中窺豹的話當然看不到全貌,又怎麼能治的好病呢?以疾病為目標,而不是以健康的完整的人體為目標,就容易犯這樣的錯誤。

四、是對抗(干預)醫學而不是生態醫學

對抗醫學做的是這樣一系列事情,首先找到確切的病原體,再研製一種殺死病原體的藥物,這也是一種典型的「戰爭模式」,有「敵人」,有「殺傷性武器」,有「戰場」,有「戰鬥」,把治療關係定格成對抗關係,藥物手冊里有 許多類藥物都以「抗××」命名,抗生素、抗寄生蟲葯、抗感染藥物、抗腫瘤葯、抗過敏葯、抗盆血葯,連維生素C都曾叫「抗壞血酸劑」。其實,維生素類是營養要素,是補充型的治療思路,而非對抗型思路。採用對抗醫學治療觀治療案例是抗生素的使用。從本世紀30年代發現磺胺以來,不斷發現並生產了大量的抗生素。這些抗生素以其顯著的對抗傳染病病因的效果在醫學舞台上輝煌了一段時間。但很快細菌、病毒就對這些抗生素產生了耐藥性,大量抗生素被淘汰。醫學界又不斷研究出新的抗生素以對付這些耐葯的細菌、病毒。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細菌、病毒的變異比研製新葯的速度還要快,迫使醫學不斷研究新的藥物,造成了醫療費用的上漲。同時針對病因的治療還加速病原體的變異而製造了新的病原體。如瘧疾原來用奎寧治療效果很好,但很快就出現了耐奎寧的瘧疾原蟲。醫學界又研究出青蒿素來對抗耐奎寧的瘧原蟲,效果很好,但現在又出現了耐青蒿素的瘧原蟲。這種耐青蒿素的瘧原蟲就是針對病因的治療所製造出來的新的病原體。另外,即使病原體對抗生素敏感、也不一定能治好疾病,如愛滋病患者死於細菌的感染,而感染細菌都是常見菌群。以上現象說明,針對病因的對抗治療方法出現危機。

另外,採用對抗方法治療容易產生兩種迷失,一是把病人當「敵人」,把疾病與生命混為一談,抗生素的攝入不僅殺死致病的細菌,作為代價,也殺死了正常的菌落,使體內菌群生態發生傾斜,同時抑制體內免疫功能,中間代謝物還可能引發免疫反應。二是確立了外在干預佔主導的治療觀念。儘管還原論方法將生命如同剝洋蔥式地一層一層地分析、描述,揭示出微觀世界的奧秘與過程,但並不等於被認知的生命過程是可以肆意干預的。在人類進化史上,優勢選擇與弱勢淘汰機制決定著人與自然的適應關係,自洽與平衡都來自非干預或較少干預的內在反饋調節。從本質上講,對生命的干預是有限的,也是無益的,因此,運用干預手段總是有條件的,階段性的和權宜的,而抗生素為代表的「抗××」模式誇大了干預的價值和功能。另一項臨床醫學奇蹟手術學也助長了這種觀念的傲氣,解決了消毒與麻醉兩大瓶頸問題的外科技術100年來發生了革命性的變革,手術摘割處置,器官移植,人工器官替代都為干預主義提供了有說服力的證據,似乎干預生命和疾病過程成為不需證明的公理,相反,那種維護自然平衡論者,主張有節制地干預的觀念被視為落後與保守。隨著人類對自然生態過分干預而出現災害性氣候,環境惡化,生命質量下降等眾多事件的降臨和討論,生態醫學傳統開始受到尊重,但在強大的對抗醫學和干預主義思潮面前仍然顯得弱小和蒼白。但是,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傳染病不再是健康的頭號敵人,大量功能性疾病、心因性疾病、生活方式異動性疾病的出現正在改變著人們的治療觀,自然療法、心理療法、行為療法以及葯禍、醫(葯)源性疾病所致的矯正性治療都沖刷著現代治療學的河床,動搖著對抗醫學的觀念根基。

推薦閱讀:

質量問題是投訴焦點,2017年度國內小型車投訴排行榜
膝蓋疼,不一定是膝關節有問題,原來是這麼回事
不要去追問:十個讓分手痛上加痛的問題|對方| 要問
55個育兒過程中常見問題的解答,讓你爽到爆!
風水之分房問題探討

TAG:健康 | 恢復 | 問題 | 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