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是感冒,還是川崎病?別傻傻分不清!

川崎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多發生在冬季, 其首發癥狀是發熱,伴有皮膚紅疹,所以常常會被誤診為感冒、麻疹或猩紅熱。但隨著病情進展、動態變化, 二者的差別會逐漸表現出來。一般的感冒發熱3 天后癥狀就會緩解,體溫也開始下降, 但川崎病持續高熱,體溫在38~40.5℃之間,發熱可持續≥5 天。川崎病發熱2 天左右時全身會出現各種大小不等的紅色斑疹,嘴唇發乾且有裂紋,口中黏膜發紅,舌頭上長出紅色的小疙瘩,十分像新鮮楊梅的「刺」,稱「楊梅舌」。如果患兒出現發熱,特別是持續高熱並伴有下述癥狀一項或幾項, 基層醫生要想到川崎病的可能,建議家長儘快帶孩子到上級醫院檢查確診。哪些癥狀強烈提示患兒存在川崎病?

  • 發熱是川崎病診斷的首要和必備條件。其特點為持續高熱,時間>5天(最新診斷標準對於滿足其他臨床表現的發熱>4天也可),對症治療後,體溫退而復升。經抗感染治療無效或效果不佳。

  • 皮疹多於發熱2~3天後出現,為向心性皮疹,呈紅色或深紅色斑丘疹,壓之褪色,無水皰或結痂。

  • 雙側眼球充血,但患兒無畏光、流淚等不適。

  • 口唇充血、乾燥、皸裂,可伴有楊梅舌。

  • 指(趾)端初期表現為硬腫,恢復期為自甲床與皮膚移行處膜樣脫皮。

  • 淺表淋巴結腫大,常見於單側頸部淋巴結無痛性腫大,嚴重者可伴有頸部活動受限。

  • 川崎病的分型診斷標準你能記住幾條?↓↓↓完全型川崎病的診斷①發熱≥5天(包括對治療有反應而發熱<5天的病例)。②雙側眼結膜充血(無滲出物)。③唇和口腔改變:口唇潮紅、皸裂、楊梅舌、口腔及咽部黏膜瀰漫性充血。④多形皮疹。⑤四肢末端改變:急性期掌跖發紅、指(趾)端硬腫,恢復期指(趾)端甲床及皮膚移行處膜樣脫皮。⑥頸部急性非化膿性淋巴結腫大,常為單側,直徑>1.5 cm。滿足上述6項中5項以上即可診斷。具備4項者,若二維超聲心動圖或冠狀動脈造影發現冠狀動脈瘤或冠狀動脈擴張者也可診斷。不完全型川崎病的診斷具有發熱≥5天,僅有完全型川崎病診斷中的2項或3項,但心臟彩超或冠狀動脈造影證明有冠狀動脈瘤(多見於<6個月嬰兒或>8歲兒童);或僅有完全型川崎病診斷中的4項臨床特徵,但可見冠狀動脈壁灰度增強(此種冠狀動脈擴張少見),同時除外其他發熱性疾病。川崎病發病後第1周是治療黃金期川崎病的治療目標是抗炎,保護冠狀動脈,防止冠狀動脈瘤形成以及預防心肌梗死,治療方法以內科治療為主。川崎病只要診斷明確、規範治療發生冠脈病變的幾率會降至2%~4%。隨著靜脈用免疫球蛋白+阿司匹林的廣泛應用,川崎病的嚴重併發症(冠狀動脈瘤)發病率由原來的>20%降至<5%,充分證明了該療法的有效性。靜脈用免疫球蛋白具有抗炎和保護冠狀動脈的作用,具體治療機制不清楚。Meta等大樣本隊列研究表明,靜脈用免疫球蛋白的最佳使用時間是發病後5~7天。國內學者通過臨床大樣本、多中心、回顧性分析發現,在病程5~10天使用靜脈用免疫球蛋白1 g/kg×2次效果最佳;但考慮經濟因素和大劑量靜脈用免疫球蛋白的潛在風險,在病程10天以內使用靜脈用免疫球蛋白1 g/kg×1次亦是不錯的選擇;而<5天內應用靜脈用免疫球蛋白則有增加靜脈用免疫球蛋白耐受的風險。治療川崎病首選藥物是最便宜、最常用的老葯——阿司匹林大劑量阿司匹林主要表現為抗炎作用,而小劑量則表現為抗血小板凝集作用。川崎病患兒可用腸溶片以減少阿司匹林對胃腸道的刺激。因此,川崎病急性期應該大劑量服用阿司匹林,如果過早減量會造成對炎性反應的控制不佳以及不能很好預防冠狀動脈瘤等併發症;而急性期過後據病情應減為小劑量,發揮其抗血小板凝集和其預防冠狀動脈血栓的作用。國內學者建議,開始用阿司匹林30~50 mg/(kg·日),熱退後3天炎性指標恢復正常即改為3~5 mg/(kg·日),同時加服雙嘧達莫3~5 mg/(kg·日)。無冠狀動脈損傷的患者應服用12周,已有冠狀動脈受累者應服用至冠狀動脈恢復正常。這樣可以減輕服用阿司匹林帶來的不良反應。

    看完記得分享哦

    推薦閱讀:

    半夜鼻塞,頭暈睡不著,但是第二天又會沒精神,有什麼好的辦法嗎?
    感冒藥購買實名制是不是笑話?|時事話題
    感冒之後耳鳴嚴重。什麼事都不想干。萬念俱灰了。該怎麼辦?
    易感冒吃什麼?12種食物提高免疫力
    1.關於蓮花清瘟膠囊 吃下去之後感覺喉嚨里有一種涼涼的感覺是因為啥?2.感覺有點上癮吃多了沒事吧?

    TAG:感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