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蕭灼基:貼近實踐 經世濟民
文丨特約評論員 洪寧
15日早上在去學校的路上,得知蕭灼基老師離世的消息,雖在兩個月前得知蕭老師因身體狀況不好再次住院,但總覺得他有著頑強的生命力,能夠度過難關,不想這次竟離開了我們。
這些年儘管他身體不好,語言交流困難,但他依然頭腦清晰,記憶力驚人,堅持用筆談與人交流。記得2015年9月底最後一次去看望他,他將新出版的《蕭灼基畫冊》贈送予我,並興緻勃勃地與我們合影留念。他詢問了學校和學院的發展近況,關心我及家人的情況,談到一些他對歷史及社會問題的看法。
畢業留校後開啟了我與蕭老師的交往。我被分配到創刊不久的《經濟科學》編輯部工作。《經濟科學》是由當時北大經濟系主任、著名經濟學家陳岱孫先生及北大經濟學系幾位知名教授,在改革開放初期共同創辦的綜合性經濟理論刊物,蕭老師是主創人之一,並任常務編委。
多年後他告我,雜誌的名稱還是採用了他的提議。創刊初期,編輯部沒有專職編輯,一切具體事務均由蕭老師主要承擔。「《經濟科學》編輯部工作條例」、「投稿要求」等一系列文稿都是他一手起草的,這些資料我仍保留至今。剛到《經濟科學》編輯部時,自己懵懵懂懂,一無所知,他不僅告訴我如何處理編輯部的日常工作,還帶我去拜訪期刊的聯絡單位,並在工作中指導我不斷提高編輯技能。
蕭老師對論文有著獨到的眼光,他認為:好文章題目至關重要,「讓人第一眼就想看下去」;文章的價值在於要有「新意」,有自己的獨到見解;文章要避免大話、官話、套話。
蕭老師有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他始終站在改革開放的前沿,參政議政、獻計獻策,傳承了「經世濟民」的理念。改革初期,面對我國日新月異的變化,國內許多學者的解讀和分析仍停留在計劃經濟僵化的研究範式中,但蕭老師敢為天下先,銳意創新,在經濟體制改革及金融證券領域提出並論證了一系列創新觀點。他提出的一些觀點及理論曾在學界引起激烈的反響,在一段時間裡,也被一些人視為學術界的「異端邪說」。但他堅持自己的學術理念,積极參与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理論界關於重大理論問題的討論,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奔走呼號,覺得自己「能夠置身其中,倍感振奮」。
當年,他擔任多個社會職務,有時一周要飛五個地方,幾乎沒有一個完整的節假日。但他不顧勞累,樂此不疲,每天堅持瀏覽最新信息,了解國內外實時動態,掌握最新經濟數據。蕭老師是一個「貼近實踐的經濟學家」,通過把理論研究緊密聯繫實踐,在擺脫舊體制的束縛中,走出了一條研究市場經濟的新路。
「俯首甘為孺子牛」。蕭老師滿腔熱忱關愛學生、不余遺力提攜後輩。無論多麼繁忙,學生的課從不耽誤。他鼓勵自己的學生勇於開拓、創新,從不束縛學生的思想。他希望自己的學生要有志向,努力成為各個領域的「大家」。
對於即將畢業或已經畢業的學生,他都以樸素卻深刻的話語寄望。記得他的一個博士生畢業多年後因事獲刑,他得知後不但不嫌棄,而且鼓勵他在獄中堅持讀書,建議他著書立說,早日回歸社會。蕭老師還親自為這位學生的新書寫序。
蕭老師曾對我說:「不管你多忙,只要有學生找你,你都不能說自己沒時間」。「如果讓我重新選擇,我還是願意做一名教師,因為我最適合做教師」。這些話我至今記憶猶新。在我眼裡,蕭老師是個充滿激情的經濟學家,他的活力、熱情、睿智、謙和,深深影響著一代又一代學子。他的道德文章永存我心:
燕園求學聆教誨,有幸同事尊前輩。
乘鶴君今翔天邊,清香縷縷後人佩。
(作者洪寧系北京大學《經濟科學》副主編)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