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那些旅遊時容易被忽略的風景和故事,帶你深入游廈門

小編一直覺得去旅行,除了風景,那裡的人和那座城的故事才是最具魅力的,所以總是會去尋找些什麼。不知道有多少人跟小編有同樣的想法,但若你有著同樣的想法的話,不妨在廈門旅行時注意下這些地方,小編將其簡單列出,或許能為你的廈門之旅增添一點樂趣,進一步了解廈門。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故事,在廈門這座古老的城市也不例外,它曾被多國佔領受傷,也因港口優勢獲得些什麼,總之在經歷了年代的洗禮和沖刷後,才成了現在看到的樣子,即便高樓林立,那些歷史的痕迹以建築或文化或道路名稱等形式還留在廈門城中。

中山路街景

刻有年份的老建築

廈門第八市叫八市,是公認最廈門的地方,鮮的海鮮、地道的小吃、廈門人必備的年貨都得到這兒買,自然也吸引了不少遊人來著感受廈門的市井風情。

街道兩旁可以看到不少三四層高的樓層,極具中西合璧特色的樓層,外牆的色彩已褪去,露出古樸懷舊的質感,這些樓叫「五腳記」,廣東人稱為「騎樓」。正如你所見它是個舶來品,是廈門曾被作為全國被打開的5個通商口岸之一留下的歷史印記。這當中你若仔細尋找,就能發現有的建築上竟留有19xx的字樣,這個數字就是當年建築時的年份,也代表著這棟建築有較早的歷史,如今還留著的已經很少了。所以找到它就是幸運的,一定要抬頭看,仔細找。

網圖,小編沒能找到有數字的騎樓建築

在這兒小編可以推薦給大家一個視角絕佳,既能看到建築數字,又能感受廈門老風情的地方——廈門八市內吉治百貨的樓頂。

這家店是廈門有名餡餅小吃「阿吉仔」的另一家門麵店,這裡面的餡餅會相比阿吉仔的老店價格更高些,當然包裝會相比而言更不錯。但最主要的是,在這裡能滿足廈門人和遊客對這座城市懷舊的共同幻想,有老廈門的花磚、照片、物件等等,並且在頂層保留了廈門老房子的樣子,上面的花草加泡茶桌椅就足夠讓廈門人想起曾在老房子的故事,而在頂層更能看到廈門八市的街景。對面就是小編說的其中一棟有年份的建築。

頂層向下看八市街景

隱於八市的教堂

竹樹堂全稱廈門市竹樹基督教堂,始建於1849年,次年落成並正式開堂禮拜聚會,迄今已有一百六十年的歷史,據說是廈門最早出現的教堂。現在看到的建築是1935年重建,以原街名命名為竹樹腳禮拜堂。這座教堂就在開禾路口八市入口處,可是一不注意就被忽略了。每周末早上教堂都有做禮拜,若是遇上想進去感受下也是可以的,但是要記得保持安靜不要打擾到其他人哦。

廈門最古老的電影院

思明電影院興建於1927年,是當時廈門市首家既能放映電影又能演齣戲曲的戲院,由於歸廈華僑常聚於此,因此又被當時稱為「華僑俱樂部」。這是一個有歷史味道的電影院,就像曾經的光合作用書店一樣,都是廈門這座城專屬的。

現在的思明電影院只是一個看電影的地方,80、90年代的廈門島最繁華地段就是思明區開禾路一帶,可以說思明電影院就是廈門最繁華商區地標。逛中山路時不要錯過它。

夜景

消失的鼓浪嶼家庭音樂會

鼓浪嶼是鋼琴島很多人都知道,但有個家庭音樂會的風俗現在來廈門的旅遊者知道的就比較少了。家庭音樂會是鼓浪嶼島上富有特色的傳統文化活動,原來家庭音樂會的概念是以家庭為背景,以親友為自然關係人,以音樂為關係紐帶結合起來的音樂組合。

曾經的樣子

在小編的接觸過的大多數廈門朋友中,若是鼓浪嶼原住民大多都會些西洋樂器,而許多廈門島內本地人也大都從小被家長要求學鋼琴。90年代,鼓浪嶼還沒這麼多遊客時,鼓浪嶼島上住著許多作家和音樂家,還沒有培訓班少年宮時,有條件的家庭孩子每周都要往返鼓浪嶼去跟老師學音樂。當時每周都能看到家庭音樂會,可以說一直以來廈門鼓浪嶼的音樂氛圍都很不錯。後來,鼓浪嶼成了旅遊勝地,很多人也就搬出了鼓浪嶼,家庭音樂會也一度消失。

現在家庭音樂會

不過現在,聽說家庭音樂會又以另一種形式開始了,時常在鼓浪嶼的音樂廳舉行,小朋友老人家年輕人都有,水準都不差,不收門票可以免費聽,旅遊者若想感受鼓浪嶼音樂氛圍,到鼓浪嶼音樂廳坐下聽聽。

消失漁船的記憶港灣

沙坡尾位於廈門思明區大學路,演武大橋旁,是廈門最早的港口。最早的廈門是由港口發展起來的,而沙坡尾是廈門港發源地最後的留存。最早以前的人去遠洋留學做生意都要從這個港口進出,在這兒也能買到新鮮的海鮮,漁民從這兒出海又回來。只可惜現在船塢被拖走,曾經的光景已經不再了,沙坡尾慢慢成為回憶。

曾經的光景

現在的沙坡尾依然很美,只是不再是廈門人記憶中的樣子。據說沙坡尾將成另一個曾厝垵或鼓浪嶼,小編是覺得可惜的,就講故事告訴你們,若是你來沙坡尾旅行,知道它的故事或許感受就會更深刻些吧。

現在的沙坡尾

若你願意探索,廈門還有許多值得注意的地方,單單一個八市就可以走一天呢。除了以上這些,廈門的很多路名都很有意思,曾經中國郵政發不過一本書專講解這些地名路名的,小編簡單整理放這兒給大家借鑒,不知當你走過這條路時,你會想起它們的故事嗎?

網圖

暗迷巷:在開元區開元路至大井腳巷/該巷以前多設賣粥攤點,故名。粥方言叫「暗迷」。

本部巷 :在思明區橋亭街至馬箭巷。/該巷 31 號為鄭成功部將洪旭故居,洪的兵部衙門稱本部堂,故以本部為巷名。前圓宮為其路段舊時俗稱。

八卦埕 :在開元區道平路至九條巷。/由八卦池填成,故名。

銃局巷 :在思明區待教巷至南義和街。/據說,鄭成功曾設銃藥局於此,故名。舊稱釣仔巷。

菜媽街 :在開元區故宮路至幸福路。/有說早年該地老婦信佛吃菜(素),因名。

出米岩:在開元區公園南路至公園西路。/原稱北門內。後有同安業巫者,將老家出米岩保生大帝移入該處土地祠,以招攬信眾,久之,遂稱出米岩。陳祠堂為其路段舊時俗稱。

打索埕巷:在開元區後海 巷至福茂宮街。/早年該處大埕曾為打繩場地故名。舊稱索仔埕。

打石市街:在思明區碧山路至關刀河巷。/該處原有明李逢年石刻題記,故舊名打石字,後音訛為今名。

電台山:在開元區工程機械廠後面小山嶺,即白鶴山。南臨文園路。/白鶴嶺又名電台山,早期電報局電台設此,故名。

二王街:在開元區開元路至後廳衙巷、土地公祖巷。/原稱二王宮,因名。風鼓咀、打石頂、二王石墓口(石墓圍、大墓圍)均其路段舊時俗稱。

曾姑娘巷

曾姑娘巷:在思明區自大同路至思明北路、局口街。/因曾姑娘祠得名。曾姑娘為封建時代的貞女。

鳳凰山莊:在開元區湖濱北路市政府大樓西北側山坡上。/為別墅群。地處山坡,建築平面形似鳳凰,故名。

光彩街:在開元區大同路至後廳衙巷。/早年棺材行業集中經營於此,舊稱棺材巷。後以方言近音加以雅化,因名。

夾舨寮:在開元區廈禾路至開元路。/「夾舨」即船,「寮」為廠坊。據考證,古代造船廠遺址在此,故名。帆寮街、豐裕巷、杉行角,均其舊稱或俗稱。

將軍祠路:在開元區廈路至文園路/清初,建施琅生祠坊於此,俗稱「將軍祠」。路因祠名。

局口街:在思明區思明西路至曾姑娘巷。/古時該處設有銃局,有局外、局內之分,局外稱局口。本廳口、太子巷、桂洲堆均其路段舊稱或俗稱。

龍船礁巷:在開元區蘆山路至海濱路。/早年為海,每逢端午節,有「劃龍船」的習俗,賽畢即將龍船覆在該處礁石上,因稱龍船礁,巷因礁名。俗稱帆礁。

棉襪巷:在思明區大同路至大中路。/舊時彈棉賣襪坊鋪集中於此,故名。舊時稱二十四崎腳。

配料館巷:在思明區南溪仔墘街至蜂巢山路。/清台灣駐廈專司配運木料的機關——「配料館」(又稱台灣公館)設此,巷因名。

沙坡尾:在思明區廈港避風塢西南岸。/位於廈港海沙坡的尾端,故名。舊時又稱廈港水仙宮。

走在廈門的街道上,那些建築和路名似乎都在向你訴說這座城市的故事,若覺得有用就留著吧。還有什麼想問的,歡迎大家可以留言詢問。


推薦閱讀:

叮你有一封石家莊中秋最全旅遊指南未查收!
吉林省制定並印發《吉林省旅遊產業壯大計劃》
百元風景年票只是看上去很美(旅遊漫筆)
(2)有錢也不能任性!出國旅遊可攜現金有限制(組圖)
鶯歌燕舞二三月 早春哪裡去賞花 -旅遊天氣-中國天氣網

TAG:旅遊 | 故事 | 廈門 | 風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