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我和父母
我和父母說課稿
目標要求
知識與能力
認識生命是父母賦予的,體會父母為養育自己付出的辛勞.知道孝敬父母,能夠尊重父母和長輩.
學會與父母平等溝通,學會換位思考,正確認識與父母之間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
過程與方法
通過活動展示在親子關係方面的各種表現,體會父母的關愛,正確認識與父母之間的矛盾.
通過活動,以實際行動回報父母的關愛.
通過活動,學會與父母溝通,學會換位思考,掌握化解與父母之間的衝突的方法,更好地改善親子關係.並通過活動把自己的所想所感與父母交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會愛,學會理解,學會感恩.要愛自己的父母,盡自己的所能孝敬父母和長輩.學會與父母溝通,掌握化解父母之間衝突的方法,更好的改善親子關係.
教學對象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與小學時相比,親子關係表現為如下特點: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感降低;父母對孩子的影響降低;孩子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尊重,認可,信任,甚至讚賞;家長往往認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財產,因而不能公平,平等地對待孩子;孩子與父母之間感情色彩減少;內心矛盾衝突強烈,其理性相對較差,感情,行為衝動較多;親子關係由簡單到複雜.
情感方面,初中生的身心就處在一種非平衡狀態,引起種種心理發展上的矛盾.他們往往認為自己的已經長大了,不願意父母再的把自己當成小孩子看待;而在父母的心目中,卻一般習慣於把自己的孩子看得比他們的實際年齡還要小些,還很不成熟,還需要呵護.這時,經常會使孩子感到父母過分把自己當成小孩子,過多干涉自己的的事,因而會產生種種不滿情緒,與父母發生衝突.
教學內容分析
報答養育之恩
這是從父母對孩子成長,進步的作用這一角度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父母不僅僅賦予我們生命,更重要的是父母在我們的一生中起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通過活動,讓學生體會父母對我們成長的重要性,讓學生在父母永恆而又無處不在的愛里,培育對父母的感激之情.享受愛,讀懂愛,更應回報愛.來自父母的恩情是世界上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可以從每天的日常生活放手,啟發,引導學生學會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當代社會道德的要求,同時,對長輩知恩圖報,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也是為人之道.
2."愛的衝突"
從中學生心理發展規律的角度看,在親子關係中出現在不和諧雖然是正常的現象,但任其自由發展將會破壞親子關係,破壞正常的親子溝通.對於大多數現代家庭來說,家長對自己的獨生子女一般都照顧得無微不至,對他們的未來傾注了全部的希望,盡自己的最大的努力使他們獲得較好的教育,以便將來在越來越激烈的社會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但是,由於更多地關注孩子的學習,而對他們的心理世界卻了解甚少,很少關心和了解他們的內心感受,造成雙方心理上的溝通發生困難,親子關係出現緊張,因此學會處理和化解這種"愛的衝突"十分重要.
化解衝突小錦囊
親子關係問題是父母與子女雙方共同的問題,要改善親子關係需要雙方的努力.從教育,引導學生入手,讓學生學會換位思考,掌握與父母溝通,交流的方法.
教學過程中,以設計活動為主,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受,進而改變自己,達到愛父母,感謝父母,孝敬父母的目的,形成和諧的親子關係,使學生心理健康,人格健全.
教學重點
報答養育之恩.
教學難點
化解衝突小錦囊.
教學過程設計
1.導入新課:
陳百強的《念親恩》來導入新課.利用歌曲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興趣,並同時利用歌曲來過渡到本節課的內容《我和父母》起到引導的作用,體會到父母的關愛.錄音散文《父親的愛》正確認識到父母之間的矛盾.設置問題;我們怎樣以實際行動表達對父母親的愛.要求學生回答自己將要以什麼方式表達對父母親的愛,回報父母親的養育之恩.
通過情景小劇場,親情對對碰,由學生來演繹親子之間的交往場景,提示由於某種原因看問題的立場,角度不同,認識便不同,認知中有彼此一致,也有偏差,儘管生活中部分子女與父母的認知有偏差,但要讓學生懂得父母的心,父母的愛,正確認識與父母之間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體會父母親對子女的關愛,學會換位思考,掌握化解與父母衝突的方法.並設置:親愛的爸爸媽媽,我想對你說……讓學生用最短的語言說出心裏面最想和父母親說的話,或建議,或看法,在活動體驗中學會孝敬父母和長輩.教師小結,由老師對本節課內容和學生的表現做一個小結,提出目標方面的要求並引出歌曲.
用《讓愛住在我家》作為本節課的結尾,使學生體會到,認識到:只要親子之間多些交流,溝通,增進理解,獻出我們的愛,就一定能使我們健康的成長.
推薦閱讀:
※在美國做父母的究竟欠了兒女們什麼?
※天下無不是之父母──淺談佛教的孝道觀
※孝敬父母:你及格嗎?!
※你在手機里存了哪些和父母有關的視頻?
※感恩從孝敬父母開始
TAG: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