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全世界最成功的穆斯林 | 譯論中國
回族:全世界最成功的穆斯林
本文原載於The Economist
編譯/一顆馬 & 臻一 & 伍豪
譯讀:T-Read | 譯讀小號二世:WinnieTheFool
信眾們從麥加朝聖歸來。李玉川在寧夏同心縣大清真寺外等待做禮拜,他稱自己的朝聖之旅為一種解放:「而我們的禮拜只是日常功修。」他84歲的朋友(圖右)竄起來,靈活地將自己的身體彎成了一個拱形。「穆民每天要做五次禮拜,所以我們既靈活變通又堅忍不拔。」他說道。中國穆斯林正需要如此。
中國對宗教的不寬容人盡皆知,而且實至名歸。無論是西藏喇嘛、遙遠西陲的新疆穆斯林還是浙江沿海的基督徒,被騷擾或逮捕的大有人在,他們的禮拜場所也被肆意破壞。在新疆,政府似乎直接把伊斯蘭教與恐怖主義相提並論。這裡的婦女被勒令不準戴面紗。政府部門的穆斯林員工在齋月也不得把齋。然而,在這種高壓氛圍中,回民的待遇卻是個可圈可點的例外。
中國有兩大穆斯林群體,新疆的維吾爾族與相對低調的回族。這兩個民族在中國人口中所佔比例甚微,但卻各有約1000萬人,相當於突尼西亞的總人口。但維吾爾族飽受苦難,回族卻蒸蒸日上。
北方民族大學退休教授馬平表示:寧夏(族民稱其為回族的發源地)的清真寺從1958年的1900座增加到4000座,增長了一倍多,還有不少正在興建。回族在經濟上非常成功,也很少成為伊斯蘭恐懼症的受害者。世上鮮有穆斯林少數族群能做到這一點。
回族的宗教習俗反映了多次席捲中國的伊斯蘭教浪潮。根據回族學者馬通的介紹,僅有一半回民信奉幾個世紀前傳到中國的遜尼派哈乃斐學派。在寧夏首府銀川南部的納家戶清真寺,入口懸掛著「古教正宗」和「道本古初」兩塊牌匾。另有五分之一回民恪守19世紀傳到中國的更加嚴苛的瓦哈比教條,(近年來,其中一些因赴麥加朝聖而接觸並轉奉了更加極端的薩拉菲派)。還有五分之一的人則分屬伊斯蘭教的三大蘇菲學派——深奧又神秘的伊斯蘭教分支,被堅定的薩拉菲派信徒貶為異端。回族的宗教多樣性讓他們更容易獲得中共的寬容,即所謂分而治之。
然而回族真正的成功秘訣在於他們與維吾爾族的不同之處。源於突厥的維吾爾族是另外一個族群:他們有自己的語言,接近土耳其語和烏茲別克語。他們有自己的家園:絕大部分生活在新疆。歧視的高牆將他們與漢人分隔開來。即便他們能在國企謀到一份差事,也只能從事著卑微的工作。
相比之下,如果說回族算是一個少數民族,那也只是因為他們戶口本上是這樣寫的,同時他們的祖先是來自波斯、蒙古各部、東南亞——他們幾個世紀前就來到中國傳教經商。累世通婚之後,回族的外貌語言都與漢族無異。他們遍布中國大江南北(見地圖);居住在寧夏的僅佔五分之一。與維吾爾人和藏人不同,他們走了一條同化融合的道路。
在同心縣新橋南清真寺,信眾們正在一起參加該寺歷史上一位重要鄉賢的誕辰紀念儀式。儀式始於阿訇的佈道,接下來人們再用阿拉伯語禱告吟唱。在這位鄉賢的孫子家中,信士們誦讀古蘭經經文,然而拜謁鄉賢的陵墓。但這個下午的結束方式卻非常特別,要朗讀由鄉賢的孫子馬金龍所書的18米長捲軸,其中既有八世紀中國古典詩歌的摘錄,也穿插有他自己精心創作的水墨畫。馬金龍先生既是這所清真寺的中堅力量,同時又是一位儒家學者。
回族的特點之一是與中國主流社會聯繫密切。一些最著名的歷史人物其實是回族,雖然鮮有中國人意識到這點。其中就有中國的哥倫布——鄭和,他在1400年前後指揮了數次遠航探險。近年來,江蘇省委書記和國家民宗委主任(譯者註:分別為回良玉與王正偉)也曾由回族人士擔任。
回漢關係並非一直一帆風順。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由回民發動的東干起義(譯者註:即所謂的「同治回變」)便是一場腥風血雨。但自1976年毛澤東逝世後,回漢雙方達成了和解。加州波莫納學院專家杜磊(Dru Gladney)稱,回族的一大優點便是他們具備周旋於中國政治體系灰色地帶的談判技巧。
有賴於這一點,回族隨後取得了經濟上的成功。絕大部分清真食品由回族生產,他們也正逐漸成為廣受歡迎的中間人,活躍於中國國企與中亞及波斯灣各國企業間。中國最大的阿拉伯語學校位於銀川市郊,是一所民辦高校,創辦者與一部分投資者也都是回族人士。大部分學生都被培訓為企業的口譯人員。
從教法管理上可以看出中國政府對回族的寬容程度:回族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實行伊斯蘭教法(沙里亞法)。沙里亞法並不被中國官方法律文本承認,但在納家戶清真大寺,掌教阿訇和當地鄉鎮法庭卻共享一間調解仲裁辦公室。幾乎每周,阿訇都要運用沙里亞法裁決家庭糾紛。只有阿訇調解失敗時,官方才會介入。
出乎意料的是,儘管歷經數個世紀的同化,回族並未喪失自己的信仰與身份。退休教授馬平稱,回民通常形成團結一致的小圈子並在相似的行業謀生;許多城市的餐館與計程車生意都由他們經營。但他表示,回族的宗教信仰「依然是最為重要的聯結紐帶」。回族保持著一種精巧的平衡。得益於同化,他們能泰然自若的踐行其宗教。但宗教同時也讓他們與眾不同。
此中關係頗為微妙,但也意味著回族更易因官方對宗教態度轉變而遭受傷害。迄今為止,大部分回民躲過了伊斯蘭恐懼症。但在社交媒體中偏見卻變得愈發尋常。「綠(伊斯蘭教中具有重大象徵意義的顏色)教分子」變成了被濫用的網路術語。至今政府依然寬容對待回族文化。但7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寧夏考察期間卻強調「堅決抵禦非法宗教滲透活動」——即便當地並不見得有這種跡象。這屆政府對眾多宗教團體的都變得愈發專制。回族可能就是下一個。
但回民所提供的經驗在很大程度上仍是正面的。儘管中央時不時暗示伊斯蘭教是一種威脅,然而回族就是最好的反證。從他們身上能夠看出,中國人和穆斯林這兩種身份可以同時並存。在銀川機場,一位朝覲歸來的哈吉正在等他的行李。他穿著綉著鮮紅中國國旗的白袍,國旗下方也縫有意為「中國赴麥加朝覲」的綠色阿拉伯文。這次朝聖之旅「是一段千載難逢的經歷,」他感慨道——接著便消失在入境大廳頭戴白色禮拜帽的人海,融入了成百上千高聲歡呼迎接他回家的穆斯林同胞之中。
原文地址:http://www.economist.com/news/china/21708274-choosing-assimilation-chinas-hui-have-become-one-worlds-most-successful-muslim
(一)
這是一個頻繁被和諧的公眾號
後台回復關鍵詞【和諧】
獲取反和諧手段
(二)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無法發布的文章
會通過小號二世發布
微信號:WinnieTheFool
(三)
我們用翻譯分享外面的風景
無論左中右
相信兼聽則明
推薦閱讀:
※我不是穆黑,我並沒有黑伊斯蘭,我只是不信教了而已
※回族的齋月和開齋節 ( 下 )
※青年歷史評論 | 回儒對話 ——明清之際中國回族伊斯蘭教本土化的探討及影響
※龜茲回族逸事[轉]
※回族的形成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