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秘密知多少(一)
金秋10月,故宮博物院迎來了它的90歲生日。北京故宮,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明、清兩代24位皇帝的皇家宮殿,數百年來,這座皇家宮殿發生了太多的故事和關於它的隱秘傳說。本周開始,京城傳奇給您揭秘故宮內的隱秘真相。今天,我們從皇帝家的飯菜開始說起吧。
誰負責皇帝的膳飲?
電視劇里,經常出現來自御膳房的燕窩粥、蓮子羹,但其實御膳房是內務府的一個下設機構,位於紫禁城東路、南三所西側。清宮膳食的管理機構主要是內務府和光祿寺,內務府專門負責皇宮吃穿住行,御膳房專管皇帝日常飲食,但要是舉辦宮廷宴席,光祿寺就得來幫忙。到乾隆二十四年,直接參与到皇帝皇后日常飲食的多達447人。清宮每年花在吃飯方面十分靡費。僅乾隆二十九年一年,宮中消費的黃醬就達5.6萬斤。光緒二十年(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壽,為了舉行慶宴,一次就從戶部預撥白銀23萬兩。
慈禧太后六十大壽賀禮
清宮的家宴是怎麼個玩兒法?
每年元旦、上元、端午、中秋、重陽、冬至、除夕、萬壽節(皇帝生日)一般都要在乾清宮舉行家宴。屆時,皇帝及其家屬聚集一堂,這是帝王家難得的一頓團圓飯。因平時皇帝和後宮成員分餐於各處,皇帝御膳由御膳房按時送到其所在的宮殿,后妃未經傳喚不得與皇帝共桌吃飯。乾隆四十四年除夕家宴是這樣的——
乾隆帝御宴桌稱「金龍大宴桌」,用黃鍛綉金龍鑲寶石的桌圍,食物從外擺起。東西兩邊的頭桌、二桌、三桌是陪宴桌,按照尊卑等級分別坐著妃、嬪、貴人、常在等13人。
皇帝和后妃應該是分開坐的
下午三點半,太監傳膳,然後皇帝升座、起祝奏樂。坐畢,總管、首領太監出殿,妃嬪等位入座,奏樂。隨後皇帝和妃嬪們進膳,接著送奶茶,這期間還請來了戲班在唱戲。最後,送的是果茶,茶畢,妃嬪等起座,奏樂,皇帝起座,家宴至此結束。這次宴會,光給皇帝的大宴桌擺的膳食、湯、酒都有109碗之多。
皇帝用的三件套
一頓飯上百個菜吃不完怎麼處理?
皇帝進膳前,要進行「嘗膳」,即每個菜碟和飯碗上,放有一個銀牌。太監要用它試一試飯菜,如果變色,說明有毒,然後,太監還要親口嘗試,確認無毒無害,才可端上。皇帝為了安全考慮,每道菜就吃一兩口,這樣即使有毒也不至於危及健康。至於皇帝一口都不嘗的菜,便直接傳旨撤下賞給妃嬪阿哥或大臣們。
太監們最開心的事是遇到皇帝臨時點菜,比如皇帝吃著吃著突然吩咐下頓飯要有羊肉,這時,便傳至光祿寺趕即備進羊300隻,實則只獻3小隻,其餘均由下面太監與光祿寺協商以原價的八折賣掉分了贓。有一次慈禧太后聽說了想追問此事,但內侍近臣回答說:「老祖宗吃用、奴才跟著也得吃點兒!」這事就敷衍過去了。
皇帝真的鐘情叫花雞和臭豆腐?
在電視劇里,很多皇帝微服私訪,都喜歡吃叫花雞和臭豆腐。這是真的嗎?小奇必須跟大家說,微服出訪都是編劇們的想像,歷史上皇帝從來不會獨自出宮的,要外出必定是先下公文、必定是前呼後擁的。至於說皇帝出宮開懷大吃地方時鮮青菜那倒是真的,叫花雞和臭豆腐則很多都是電視劇想像出來的情節。
末代皇帝溥儀年幼時,有一次撞見王府進貢醬肘子,便搶了一隻,大嚼一通,嚇得太監奔過去就奪。一場爭奪的結果,溥儀手中只剩一根「柺棒」。為啥溥儀偏偏就喜歡吃宮外的菜呢?這得從皇帝吃飯的規矩說起。皇帝要吃飯,由值班太監說聲「傳膳」,再由他把話傳至殿外太監,再傳至御膳房……太監們抬著大小七張膳桌,捧著幾十個朱漆盒直奔養心殿。來到大殿,再由小太監接過,置於裡面的東暖閣,才輪到皇帝動筷子。這時候菜都冷了,所以溥儀才喜歡吃外面的熱飯菜。
故宮展出的火鍋
皇帝能吃到肥牛火鍋和川菜嗎?
現代人鍾愛的肥牛火鍋和川菜,能夠在皇帝的膳食里找到嗎?
答案是:吃不到,雖然後人形容滿漢全席有「禽八珍」、「海八珍」、「山八珍」、「草八珍」之說,但從檔案記載來看,雞鴨魚肉才是清宮菜的主題,肉類主要是羊肉,有時也有豬肉,但沒有牛肉。因為自漢代起,歷代皇帝都以殺食耕牛為忌的。比如,牛肉在明代曾經長期被禁止食用,因為明太祖朱元璋以農業為國本,明令禁止宰殺耕牛,御膳中不可能出現牛肉。
後宮妃嬪有自己的一套飲食系統
為了養生起見,帝後們的真實飲食是崇尚清淡的。川菜過於辛辣,基本絕跡於後宮。清朝皇宮只流行三種菜系。清宮中最開始普遍吃的是魯菜,因為明朝都城遷到北京後,廚子大多來自山東,山東風味隨之而來。然後是滿族自己的餐飲,入關前,滿族一直處於游牧狀態,從而形成了濃厚的游牧民族煮食吃肉的習慣,因此像涮羊肉這類煮涮很盛行。第三種風味是江浙菜,這是康熙、乾隆兩皇帝多次南巡的結果。特別是乾隆帝六下江南,嘗遍南方美味佳肴,直到今天,大運河沿線不少地方菜都跟乾隆皇帝攀上了關係,什麼德州扒雞、保定驢肉火燒、揚州紅燒獅子頭等。(作者:張慧)
推薦閱讀:
※故宮掠影!
※品鑒 | 價值連城,故宮博物院都眼饞的41幅國畫(二)
※故宮選址融入了河洛八卦精髓
※台灣故宮博物館
※吳門四家文徵明《關山積雪》台北故宮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