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畫家常朝暉:徐徐朝暉升高台 寓情山水 筆墨由心
徐永生 常朝暉合作 徐徐朝暉升高台
許永生題「約繪」
常朝暉題「約繪」
常朝暉
1968年生於青島即墨市,1991年畢業於山東藝術學院。曾就讀於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國家畫院。2009年畢業於中國國家畫院龍瑞工作室。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畫院青年畫院院長,文化部青聯委員,山東省美術家協會理事,山東省政協委員。
徐永生
1959年生於山東萊西市。1983年入山東藝術學院美術系深造,1990年畢業於山東師範大學。山東省文化館副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省美術家協會主席團成員、山東省中國畫學會副會長,山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校外研究生導師。
果初熟,茶方馨,幾枝淺粉色的小花把茶席裝點得清新別緻。2016年9月21日上午,徐永生、常朝暉兩位畫家如約來到山東新聞美術館。兩人都是非常追求生活品位的雅士,最懂這生活里的形式美了。常朝暉先生隨身的包裡面就自備兩件精美的蘇工竹器,一件是茶葉罐,盛放著上好的大紅袍;另一件是香筒,裝著數支奇楠香。於是,我們泡茶,聞香,談談藝術,說說近況。徐永生老師性格沉穩,談吐溫文爾雅,別人說話時,他總是很認真地傾聽,間或以溫和的徐氏幽默來回應。常朝暉先生呢,還保持著一點少年般的率性和調皮,時不時和大家逗樂打趣。他們是好友,有著9歲的年齡差。徐老師說,朋友不在年齡,在於一見如故。多年相知,更在於藝術理念相通,惺惺相惜。在大家眼裡,兩位畫家氣宇軒昂,用流行的話來說,是「顏值擔當」,也有「男神」之說。其實,看顏值,最重要的還是看氣質。畫畫的人,長期被傳統文化熏陶,在丹青水墨里浸染,氣質自然俗不了。
此次「約繪」可以說是主題先行——依據兩位畫家的名字,我偶得一句「徐徐朝暉升高台」。以此為題來創作可好?兩位畫家非常認可。一番談笑過後,徐永生先生開始進入創作狀態,在畫案前經營好位置,然後伏案精心勾勒。他是山東美術界公認的人物畫高手,筆下的仕女有著清雲弄笛的韻致,名士則頗有高古的意趣,近年來創作的佛教人物系列作品也深受歡迎。那這次畫什麼呢?耐心等一會兒,便真相大白了:隨著徐老師手裡一管毛筆的遊走,一條一條長短粗細不一的遊絲線描,穿插、組合,不斷豐富,最後形成了一老一小兩位古代人物的形象:他們邊品茗,邊聊天,倚山石,邀流雲,引清風,好不舒暢自在!線條看似簡單,在畫家手裡卻是亦秀亦豪的高妙所在,當線條遇到些許光影,意痕流轉,更添表現力。觀畫者讚歎「技」的神奇,而徐老師則更關注「情」和「意」的呈現。他說:「繪畫其實是一種心靈的修行,無論畫什麼人物,什麼題材,對心靈的關注應該是畫家關注的,這是我一生一世都不會放棄的事情。」
畫中的禪意人物,似乎在等待一個大開大合的山水之境。常朝暉先生上場了,在看似肆意的塗抹中,山之形態初顯。他又以書法筆意書寫山之筋骨,用墨色的浸潤來增強層次感,各種乾濕濃淡的墨色與線條變化多端,起承轉合乾乾脆脆。
畫作完成了,山的姿態很舒張,一輪旭日徐徐升起在高高的山巔,過不了多久,應是朝霞漫天了。山石觸目而及,清風附耳而至,寧靜悠然,禪意淡淡,朝暉明媚,彷彿從古時灑落到今朝。這是充滿積極能量的畫面,是晨之約,古今之約,也是時光之約吧。那百里、千里甚至萬里的絢爛景緻,並沒有具體描繪在畫裡面,卻存在於畫面給人帶來的想像里。「境者,心造也。一切物境皆虛幻,唯心所造之境為真實。」畫家們因心造境,筆墨由心,畫隨意出。繪畫,是探索一個世界,創造一個世界,也是用心來擁抱這個世界。
主題畫作《徐徐朝暉升高台》完成後,徐永生先生又繪小品《童趣圖》。十幾天前,他剛剛升格做了爺爺,因此筆下的童子更增添了情味,有愛有暖。常朝暉先生則畫了一幅《應真圖》。「應真」是佛教語,羅漢的意譯,意謂得真道的人,以《應真圖》為題畫山水小品,有追求真意、真趣的寓意。
繪畫的過程里,大家隨意地聊天,話題還一度轉到美食,常朝暉對「臭鱖魚」和扒雞念念不忘。對美食的愛,對生活細節的考究,對藝術的執著,都是真趣啊!笑語連連,但並不妨礙作畫時的靜氣和神韻。因為那分靜氣已經蘊蓄在畫家的情懷之中了。
「約繪」當日,恰逢第四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在濟南開幕,來濟南參展的幾位德州文化工作者,得知「約繪」消息,特意趕來報社交流。德州市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鄭永華表示,自己是大眾日報的讀者,每一期的「約繪」都會重點關注、細細閱讀。「約繪」不僅是書畫家的筆墨之約,也已然成了報社、藝術家和廣大讀者之間的文化之約,願「約繪」越辦越精彩。
畫家常朝暉
新華網山東頻道濟南2月10日電 (孔凡元)仔細品讀常朝暉最新出品的寫生篇——開元山房圖記,讓我的心靈為之振奮。作者筆下的山水畫,有著開放的文化觀和豐富的哲理性,可謂用山水再現禪境,畫中有一種禪的靜謐之氣和道的清純之美。其作品大多採用全景式的飽滿構圖,並且從設計美學中汲取了不少養分,給人一種精緻唯美的藝術享受和審美愉悅。
古人云,繪畫乃心境之物,一切筆墨、造型、意境均是心境之反映,每一幅畫作都是作者的所思、所想、所探、所求和所悟。翻開常朝暉先生的繪畫,其對於世界的體驗,對於人生的感悟,皆在畫面上以筆墨、線條、色彩、塊面和結構等感性符號傳遞,賦予了畫家的精神內涵。不論是色彩上的古樸淡雅,還是繪畫技巧上的疏密濃淡,意境上的含蓄蘊藉,意蘊悠遠。它給觀者帶來的是視覺上的審美盛宴,是精神上的詩意棲居,是靈魂上的休憩凈化。
明代唐志契說:「凡學畫山水者,看真山真水,極長學問,便脫時人筆下套子,便無作家俗氣。」此語有力地證明了創作山水畫要到自然山水中去,深入、細微地觀察自然萬物,認真地去研究自然美的規律,發現自然界的美妙。作品《觀瀾橋》正是他寫生作品的佳作,橋巒起伏、亭台軒榭、林木交錯,是客觀山水形貌不做照搬式的速寫和記錄,在點線面塊的交織中,恰當留下色彩發揮的空間,綴以少許亮色做冷暖過渡,使筆墨的表現與整體色調里的具體物象相吻合,筆線、墨點、色塊與物象若即若離。筆墨之處,皆是乘物有心。
結合常朝暉的個人經歷,我們不難發現,這情與畫、意與象的結合是必然的。常朝暉很小就喜歡畫畫,家庭環境對其美術興趣的培養也極為有利。他舅父是畫家陳維信,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常朝暉產生了濃厚的中國畫情節。後來,他考入山東藝術學院,接受全面正規的學院派繪畫體系訓練。在山藝學習期間,他的收穫不僅在於較為紮實的傳統繪畫功底,更重要的是具備了廣泛的審視現代中國畫發展的開放性思維。畢業後,常朝暉幸運地走進山東省美術館,後又轉到山東畫院,成為一名專業畫家。常朝暉勤於創作,勤于思考,其畫作中一切手法的存在和調用,都展現了一種自我追求的境界、一種博大的抒情氣概,一種「神」與「韻」的追求,一種生生不息的生命享受,令品評者如夏飲甘泉、冬輟醇釀,陶然乎山光水色之間,超拔乎太虛無極之境,塵慮頓去,精神燦然。
在藝術圈成名較早的常朝暉,具有責任感和寬容感,積極、嚴肅地關注當下文化狀態及其存在方式,以明確的藝術方向對各種造型因素及材料性質進行革新。就其作品構成而言,業內人士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了解析:一為以傳統的文化為母體,參以外來因素並使之產生共鳴,畫家多以滿構成的圖式來完成情感表達,既講究用筆法度、墨韻浸染,又注重色彩營造的亞光感,使作品所表現的玄遠境界具有現代意味;二為當代文化語境的感知與傳統文化的審美相掛鉤,作品高古典雅而又鮮活生動,這裡面不僅流露出畫家對傳統的迷戀,而且更有時代的氣息。因此,這兩方面的情感在筆墨、氣韻中得以交融,使畫作形成了一種架構中外、瀰漫古今的立體框架,孕育成了畫家作品的語言風格。
筆者認為,常朝暉用鮮明獨特的個性化水墨語言創作著,傳統積澱厚實的筆墨技巧,全新的審美思維,使之能夠在色彩以及圖式語言等方面取得有益的嘗試與探索。他通過中國古典山水的發展和繼承脈絡,找出其發展過程中關鍵的承接點,並探索每個關鍵點的繼承和創新的途徑和方法,守住中國畫的根和魂,創造出充滿時代氣息的最新穎、最美好圖畫的必由之路。
虛靈是常朝暉山水畫的重要美學風格。從他為作品起的題目,如《深山問答》《一廉風雨》《靜觀水月》《眠雲秋韻》等,便可以看出端倪。這些有著詩一樣美妙的境界、禪宗意味濃郁的文字,不用看作品就會知道這是多麼旖旎的風光。常朝暉要表達心中夢幻的自然,而不是寫實的具象山水。因而,他在墨色衝撞間,追求一種高古樸拙的雅韻。
常朝暉的山水畫之所以耐得住品味,繪畫技術層面處理得精緻是一個重要因素。他對樹木符號化的刻畫,並非粗率的勾勒,而是細細思索之後瞭然於胸的考究布排。樹木的形狀姿態隨意舒張,與瀰漫在畫面中流動的雲氣呼應配合。在他的藝術創作中,畫中無論哪塊黑白都能自然地做到相連相繞,起承轉合井井有條。各種乾濕濃淡的線條和墨塊質感的對比使畫面本身達到了豐富和矛盾的和諧統一。
歷代藝術家都強調「書畫同源」「善書者必善畫,善畫者必善書」,不藉助書法則無以在國畫中盡情地造型寫意。常朝暉的書法在紙上呈現出輕重、濃淡等種種變化。書寫時,毛筆彷彿變成身體的一部分,自身所有的修養、修鍊似乎都可以順著神經傳入筆端,這線條便有了精神內涵……
濟南怡文軒藝術交流中心、策展人王小傑說,山水畫家常朝暉是「純藝術」的追求者,也是繼承經典後的「自我表現」性的個性伸張者。讀解他的作品,給人以深刻的印象正是他的筆墨形態、筆墨美感、筆墨質量與由此聚合的力逼經典的藝術取向。常朝暉踏踏實實、堅韌不拔、不投機、不取巧,抓住中國畫的「主心骨」、筆墨之「慧根」,修身養性、凈化心靈,堅持精神的歷練、道德的持守、情感的培養、哲學的浸潤,使自己達到忘我的境界,將自己的精神貫通到自然生命之中,與之相鼓盪、相融合。這樣,繪畫中「形神相離」的問題徹底解決,畫面也就「活」了起來。
品讀常朝暉的《華山北峰》《白雲峰》《滄浪亭看山樓》《留園曲溪樓》等力作,可以看出,畫家均在肆意塗抹中勾勒山之形態,又以元四大家之一的王蒙筆意書寫山之筋骨,並用墨色的浸潤來增強畫面的完美感,加之半隱的房舍也因此感覺顯得既幽遠又神秘,完美地再現了古老的哲學形態。在這裡,畫家又對部分山石施以赭石色,層層鋪染,頗有西方繪畫的視覺效果,並藉助墨的浸染,使其濃艷的色彩去甜棄俗,統一在渾然的作品意境時,進行著傳統文化與外來思潮的整合,具有了現實的意義。
梁啟超說:「境者,心造也。一切物境皆虛幻,唯心所造之境為真實。」藝術需要更多的感情投入,有感而發和充滿幽深意境的作品才能打動人。常朝暉正沿著他所認定的目標——「畫出一種源於自然又高於自然的意境」堅定地走下去,寓情山水,因心造境,筆墨由心,畫隨意出。我相信他的藝術一定會為大眾所賞識,必能終成大器。
相關鏈接
常朝暉,1968年生於山東濟南,祖籍青島即墨市。1991年畢業於山東藝術學院,2009年結業於中國國家畫院龍瑞工作室。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省美協理事、山東畫院高級畫師、文化部青聯委員、山東省政協委員、山東省致公黨畫院副院長。
常朝暉作品選
中國國家畫院青年畫院赴加拿大採風交流——山東畫院青年畫院院長常朝暉、畫家孟祥軍隨團參訪
「中加文化交流年」是加拿大總理哈珀訪華期間與中國總理李克強共同宣布的為期2年的中加大型文化交流項目。今年是中加建交46周年,中方文化交流活動將在渥太華、溫哥華、多倫多、蒙特里爾等加拿大主要城市舉辦。「中加文化交流年」必將促進雙邊文化交流深入開展,進一步加強雙邊戰略夥伴關係。
中國國家畫院為響應「中加文化交流年」項目活動,以中國國家畫院青年畫院作為代表出訪交流。10月7日,以中國國家畫院青年畫院副院長賈廣健為團長,以喬宜男、方向、崔進、王平、常朝暉、李崗、付振寶、孟祥軍、孫浩、廖勤為代表的藝術家飛赴加拿大,先後在多倫多、渥太華、蒙特里爾等城市進行藝術交流與寫生活動,以配合響應國家提出的「中加文化交流年」的重要任務。
10月11日,寫生交流團一行12人訪問渥太華,專門參訪了加拿大國家美術館、卡爾頓大學藝術館和渥太華藝術中心等當地主流文化機構,與加拿大美術界同行進行了深入交流並探討了今後合作事宜。中國駐加拿大大使館文化公參趙海生出席了有關活動。在渥太華期間,畫家們還應邀到中國駐加拿大大使館,為使館外交官舉辦了中國畫知識及欣賞講座,並現場進行了繪畫創作展示,受到熱烈歡迎。
中國國家畫院青年畫院加拿大藝術交流採風團
尼亞加拉瀑布採風
濱湖尼亞加拉小鎮寫生
常朝暉在寫生
孟祥軍在寫生
訪問加拿大渥太華美術館和博物館,並進行了筆會交流活動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推薦閱讀:
※明代傳世花鳥名畫欣賞(四) - Qzone日誌
※如何解讀傳世名畫《富春山居圖》?
※《夜巡》 倫勃朗·哈門斯·凡·萊因
※中國傳世名畫——趙孟罨婊
※「六朝古都」南京的千年真面目(名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