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藝術品鑒賞的傳播者 李朴先生

  2015年1月8日,記者獲悉中國著名文物鑒定專家李朴先生開辦了北京首家從事藝術品鑒賞與培訓的公司,即北京博雅收藏文化有限公司。記者帶著好奇致電李朴先生,希望其接受專訪。李朴先生對記者的請求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特意抽出時間進行了細緻解答。從李朴先生的訪談中,我們感受到了他從一個學者的角度對藝術品收藏的看法,以及他投身於藝術品鑒定與歷史文化傳播這一事業的心路歷程。

  人物簡介:李朴(著名文物鑒定專家),北京市古玉標本研究中心科研部主任、全國藝術文化考評專家委員會專家、寶靈藝術中心顧問、北京博雅收藏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從事文物保護與研究工作,尤其擅長瓷器、玉器、雜項等方面的研究與鑒定。2008年參與編撰《中國古玉精選圖錄》一書,作為奧運國禮贈予各國政要和體育代表團,該書首次向全世界宣傳了中國的玉文化,並於2012年被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永久性收藏,影響巨大。

  問:您以前是在北京市古玉標本研究中心工作,更多的是以一個學者的身份對文物進行研究和保護。現在則開辦了博雅收藏文化有限公司,從事於文物鑒定培訓,成為了一位知識的傳播者,您認為促成您身份變化的這種原因是什麼?

  答:我認為,研究者和傳播者這二者之間實際上是相通的。我是考古專業出身,出於愛好選擇了這個學科。當時正值改革開放進行到第十個年頭,商業大潮湧起,那時候社會上最時髦的行為就是「下海」,傳統科學並不為人所重視,藝術品市場無人問津,學科內對於「文化危機」的議論頻繁。我當時的想法是,除了文物研究者自身的問題以外,當時社會氛圍也不可能形成對傳統文化的關注。

  時至今日,情況已然發生變化,社會對於古董的興趣越來越濃。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古玩作為一種商品,捲入市場化的大潮。較少的投資,千萬倍的回報,因此很多人都想去試一試手。這種商品化就給我們文物保護研究這門學科提出了一個問題?文物研究這種學術性質的東西究竟能不能作為商品進入市場?一方面來看,答案是否定的。文物研究創造的是精神產品,它必須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潛移默化的影響人們的心理,它所提倡的,應該是文物的藝術價值、歷史價值,而不是經濟價值。從另一方面來看,答案又是肯定的。現在人們對古玩非常感興趣,雖然不一定是出於學術研究的目的,但是加強人們對文物的興趣,加深人們對文物的了解,這本身就是文物研究者的職責。如果能夠通過這麼一個機會,提高人們對文物的認知水平,這對文物保護與研究來說,本身就是一種很大的貢獻。

  問:剛才您也提到了文物商品化這個問題,您作為文物研究專家和鑒定專家,可以談談對收藏市場的看法嗎?

  答:收藏市場可以用非常火爆來形容。因為物以稀為貴,而古玩即使不經人為的破壞,它也是在處於不斷損毀和消失的過程中。東西越來越少,而從事收藏和買賣的人越來越多,整個市場是個供不應求的狀況,而一件好的藝術品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此可以預見,收藏品市場在未來的很長時期內仍然會繼續火爆下去。

  但正是由於市場上的供不應求,催生出很多造假行為,這種情況歷朝歷代都有,什麼時候都避免不了。但不同的是,由於科技水平的發展,造假水平也是遠超從前。這種行為,不僅給收藏者帶來了損失,而且對那些真正散佚在民間的藝術品的發現、回收與保護,也帶來了很大影響。所以說,目前市場這種狀況,雖然火爆,但實際上是較為混亂的。

  問:您認為改變這種市場狀況的方法是什麼?

  答:大的方面不好說,但是從收藏愛好者的個人方面來講,打鐵還需自身硬,想購得真品,減少損失,加強文物迴流,必須要增強自己的鑒賞水平,掌握紮實的鑒定技巧。其實,大部分藏友都是有這個意識的,電視上也推出了很多關於古玩收藏的節目。這類節目不僅增加了大家的熱情,也極大的推動了文物保護知識的普及和發展。但是,僅僅靠電視節目來學習鑒定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收藏不僅需要系統、紮實的理論知識,更需要接觸實物標本,通過觀察、鑒賞標本來增長眼力和實踐經驗,這樣才能去偽存真,學以致用。

  問:您創辦北京博雅收藏文化有限公司的初衷是什麼呢?

  答:博雅收藏的口號是「匯名家之博學,助藏友之雅玩」,意思就是將我們這些專業學者所具備的知識同藏友分享,讓他們學到實用有效的鑒賞技巧,讓他們能在藝術品收藏的道路上走得更穩更遠。其實,很多人認為古玩圈「水很深」,除了贗品猖獗這個原因,更多是因為大家缺乏專業人士的正確引導和必備的鑒賞知識。藝術品鑒定是個複雜的體系,通常都是父子相傳,師徒相傳,即使是現在,一般人想找一個好的導師拜師學藝也是很難的。

  我們設立這個公司就是為了打破這種局面,讓大家都能學到實實在在的真本事。首先,我們邀請的專家顧問都是資深學者,像楊伯達老先生、耿寶昌老先生、孫宏琦先生等都是業內頂尖的人物。其次,我們特彆強調學員的實踐能力,每位學員都可以接受長達兩年的培訓與指導。此外,我們還專門設立了一個標本實驗室,可供學員們隨時學習觀摩。我相信,通過兩年不斷的耳濡目染,一定會打下紮實的基礎,眼力也會突飛猛進。

  問:您所說的標本實驗室是一個什麼樣的機構?您為什麼想要建立這麼一個實驗室?

  答:作為文物研究者,我們平時在做研究時,會收集一些標本作為鑒定真品的標準器,整器和碎片都有。這次,我們公司建立這麼一個實驗室,就是想把這些標準器拿出來與大家分享,給所有學員們一個接觸實物,上手觀摩的機會。

  一般人很少有機會接觸真品,即使有,也是從博物館或者電視節目中看到的。這實際上很容易把大家引入誤區,因為僅靠肉眼觀看是遠遠不夠的,需要上手觸摸、感受真品的質感信息。我們建立標本實驗室,就是想讓人們真正感受到真品和贗品的區別,從而提高自己的鑒賞水平。其實,學習鑒賞技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接觸真品和標本,因此,標本實驗室就顯得必不可少了。

  問:通過博雅收藏,您想達到一種什麼樣的目標呢?

  答:首先,肯定是想讓大家能夠掌握實用的鑒定技巧,自己能夠獨立的購買古玩進行收藏和投資。其次,我們注重的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我希望通過博雅這個平台,學員們不僅能夠學會鑒定,更要學會鑒賞。什麼是鑒賞?不僅要會鑒定,還要會欣賞。如果說鑒定是講「是什麼」,那麼鑒賞講的就是「為什麼」。我衷心地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可以幫助收藏愛好者提高鑒賞水平,樹立正確的收藏理念,在藏品升值帶來財富的同時,感受到藝術品所蘊含的歷史美與文化美。


推薦閱讀:

張充和先生仙逝,享年102歲
趙孟頫──楷書《五柳先生傳》欣賞!【難得稀有】
六朝興廢事61——算命先生郭璞
龍溪王先生全集(2)
「被強拆掉的北京城」——梁思成先生逝世43周年

TAG:藝術 | 人物 | 藝術品 | 傳播 | 先生 | 藝術品鑒賞 | 鑒賞 | 品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