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有靈魂的教育

信仰有靈魂的教育

信仰有靈魂的教育

——在820民辦教育節大會上的演講

羅崇敏

2016年8月20日·上海

大家下午好。很高興應邀出席大會並做演講。演講的主題是信仰有靈魂的教育,我所理解的有靈魂的教育,是使人敬畏的教育,是有思想的教育,是變革創新的教育。

首先,講一講敬畏教育。教育是什麼?從共生哲學上思考,我認為,教育是發展人的生命、生存、生活,實現人的價值,引領人類共生髮展的社會活動過程。教育促進每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實現人的存在價值,引領人類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管理方式的轉變,促進人與自己、人與人、人與社會、人類與自然、人類與宇宙的共同生存和發展。教育是全社會的活動過程,教育沒有終極目標,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教育目標和追求,但教育有終極價值。人類創造了教育,教育創造了人的價值。教育價值高於一切價值,一切智慧源於教育智慧。這是我認真思考探索的一個基本觀點。我這裡所講的教育是廣義的教育,包括勞動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團隊教育等。人類與其他動物的區別就在於只有人類有教育。勞動使人成為人,因為勞動就是教育,原始教育和古代教育使人類告別茹毛飲血的生活,進入舊石器、新石器、青銅器、鐵器時代;近代和現代教育使人類發展到蒸汽機、電氣化、信息化、智能化時代。我們每個人、每個家庭的學習、生活、事業、情感世界發展到今天得益於教育;每個民族、每個國家,乃至全人類的文明進步得益於教育。人類社會活動無非是以人為主體,將資源轉化為財富(將自然資源、人文資源、人力資源轉化為物質財富、文化財富、精神財富),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過程而已。社會活動的主體是人,活動的目的是為了人。活動過程中所創造的產品的價值都是人的價值的外化,是什麼創造了人的價值?是教育創造了人的價值,教育不為經濟服務,不為政治服務,不為文化服務,是為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服務。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生態建設都是人在建設,建設的成果都是人能力的轉化結果,建設的價值都是人價值的外化。所以,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不敬畏教育,不信仰教育,不感恩教育。沒有教育就沒有每個人的今天,就沒有民族的今天,就沒有人類的今天。康德說過,唯有天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使我驚讚和敬畏。我認為,唯有天上的星空和世間的教育使人敬畏。因為文革使我失去了學校教育的機會,後來三十歲才讀初中,自我終身教育,54歲時獲得了三個專科,兩個本科,一個碩士,一個博士的學位,成為一名博士生導師,實現了我從一個炊事員變為一個老師的職業轉變,真正體味到職業的快感。也因為教育使我十二年時間,從一個炊事員走上了州委書記和教育廳長的領導崗位。沒有教育我個人的事業、我的家庭生活、我的人生價值走不到今天。我深刻體會到,敬畏教育就是敬畏亘古不變的真理,就是敬畏人類千萬年積累的智慧和經驗,就是敬畏每個人道德和良知,就是敬畏人類的存在價值。從教育者來說,敬畏教育就要信仰教育,尊嚴教育,盡責教育,守師魂,重師道,強師能,播師愛。從全社會來說,要有教育情懷,感恩教育,關懷教育,服務教育,每一代人都自覺肩負發展教育的社會責任。從當權的領導幹部來說,要使教育成為揮之不去的情感,使學校成為心中永遠的豐碑,不要講話中是戰略,行動上是「省略」,將發展教育成為履職的神聖事業。

第二,講一講思想教育。就是有思想的教育,它有三層意思,一是教育的神聖在於使人有思想;二是應該崇尚有思想的教育;三是應堅守和踐行共生教育思想。十八世紀,法國思想家盧梭說過,「就男性和女性來說,我認為,實際上只能劃分為兩類人:有思想的人和沒有思想的人。其所以有這種區別,差不多都完全歸因於教育。」從廣義的教育的價值功能上來理解盧梭的觀點,我認為是具真理性的。思想使人尊嚴,思想使人類高尚。笛卡爾說過,「我思故我在」。有思想的教育才能證明教育的存在。中國的傳統文化是滲透政治的文化,中國的教育是瀰漫著政治的教育。與其說孔子是教育家,還不如說是政治家。歷代帝王為什麼喜歡孔子,是因為孔子的思想滿足了統治者政治奴役的需要,教人如何服從統治,如何做奴才。文化大革命反孔從根本上講是以法西斯反法西斯,而不是真正的反對孔孟利用政治倫理教育而實施的政治奴役。文化大革命使全民處在無意識狀態,教育處在無神經狀態(死亡狀態),全國中小學停辦三四年,大學停辦了七八年,這在世界上的現代教育中絕無僅有,而又是我國教育史上最成功的政治奴役。有人問我,教育和宣傳的區別是什麼?我認為,教育是使人有靈魂,宣傳是使人無大腦。教育的神聖在於培養有思想的人,有思想的人才有靈魂,有靈魂的人才生長創造力和責任力。宣傳是控制人的大腦,使你不敢思想,使你沒有思想,沒有靈魂,失去創造力和責任心。真正意義上的教育是培養社會思想主體的,是幫助人生長思想的,所以它一定是排斥「宣傳」的,是禁止洗腦的。黑格爾說「人之所以比禽獸高尚的地方,在於他有思想」。教師不是一般的人,而是一個有豐富思想的群體;教育是神聖的思想事業,是以思想生長思想,以靈魂滋養靈魂的事業。沒有思想的老師培養不出有思想的學生,沒有思想的學生成不了人才,最多也只是個知識型奴才,甚至使人變成豬。沒有思想的教育只能退化人種,使民族喪失創造力,失去民族尊嚴。有思想的教育才能培養出有自由意志、獨立人格、大愛情懷、創造能力、社會責任、幸福生活的一代代新人。有思想的老師才能以愛心滋養愛心,以智慧生長智慧,以創造激發創造,以幸福傳承幸福。有不少領導和專家學者經常說,中國不缺教育思想,缺的是教育行動。我卻認為,中國乃至人類最缺的是先進的教育思想,最不缺的是盲目的教育行動。不思不想,我們天天講解放思想,沒有思想,哪兒去解放思想?無主無義,我們天天講什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你講得清嗎?鄧小平生前說,他也講不清,所以叫大家不要爭論,他認為不爭論是他的一大發明。無信無仰,我們天天講堅定信仰,用信仰掩蓋無信仰,沒有教育信仰,沒有生活信仰,哪來的政治信仰?哪來的宗教信仰?教育最根本的是培養人的生活信仰,培養人的教育信仰,政治信仰、宗教信仰是個人的選擇,而不是學校教育的任務。但現實的狀況是政治信仰被領導承包了,宗教信仰被老闆承包了,生活信仰被父母承包了。信仰一旦被承包,生命就變成了生意。用生命去做政治交易、商品交易、家庭交易。這不只是個人的悲哀,家庭的悲哀,更是民族的悲哀。教育絕不要去承包人的信仰,而是要去培養人的信仰,培養人的生活信仰和教育信仰,讓人成為有思想、有靈魂的人。

我把迄今為止人類教育思想歸納為共生教育和獨生教育思想兩種基本的教育思想,以獨生教育為主的獨生、共生兩種教育思想同行於人類歷史長河,使人類教育發展到今天,出現了一個悖論,教育使人智慧,也使人愚昧,教育使人類文明,也使人類野蠻。正是兩種教育思想並行的結果。教育培養了社會精英,也培養了社會渣滓;培養了民主領袖,也培養了專制獨裁;培養了和平使者,也培養了戰爭罪犯;培養了反恐英雄,也培養了恐怖大亨;培養了清廉官員,也培養了腐敗分子。人類教育盲從於現實,盲目於未來,教育用著現代衛星定位器卻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抱著祖宗發明的指南針,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中國教育取得豐碩成果,但也存在嚴重危機,主要是價值危機,創造力危機和公平危機。中國的教育基本上是缺乏思想的教育,是缺乏靈魂的教育。教育不是以人目的,而是以人為手段,將人異化為神,頌聖為奴;將人異化為物,拜金為奴;將人異化為鬼,「面具」人格。教育的工具化、功利化、世俗化、庸俗化越演越烈。教育的嚴重危機是獨生教育盛行的結果,也就是只為自己獨自生存發展的教育思想帶來的結果。這種思想在現代教育中主要體現在人類中心主義教育、國家主義教育、民族主義教育、民粹主義、極權專制教育、宗教極端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教育思想里。這種教育思想在哲學上主張唯心和唯物的相互對立;在經濟上主張有產與無產的相互剝奪;在社會上製造階級和階級的相互鬥爭;在文化上傳統與現代的相互排斥;在道德上利己與利他冰火不容;在競爭行為中使別人窮帶來自己搞富,使別人痛苦帶來自己快樂,用別人的死換來自己的活,不講契約,崇尚權謀。人類迄今為止的各種政治危機、經濟危機、文化危機、生態危機的背後是教育危機,是獨生教育帶來的危機。

通過對人類教育的深刻反思,我們認為共生教育應該是人類最理想的教育形態,共生教育的使命在於拯救人類和文明中國的教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今年初發布了《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轉變》的研究報告,體現了共生教育的思想,它的核心理念是,尊重生命和人類尊嚴,教育是全球共同利益。共生教育是促進人與自己、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工具、人類與自然、地球與宇宙共同生存和發展的教育,是子系統的國家各類教育和人類系統教育的共生、共創、共享的教育,是各類教育機構中各種教育要素全息共生的教育。共生教育具有民主性、科學性、自由性、公平性、競爭性、超越性、獨立性、兼容性、規則性等特性。共生教育是人類共同需要的、值得信賴,乃至信仰的教育。因為共生教育是價值教育、能力教育、環境教育、規則教育的教育邏輯共生體,價值教育是靈魂,能力教育是核心,環境教育是關鍵,規則教育是保障。首先構建五位一體的共生教育價值體系,即「獨立自由」的主體價值、「教真育愛」的根本價值、「傳知授業」的使用價值、「和諧共振」的關係價值、「幸福人生和人類」的終極價值。尊重個體生命,培養有自由思想、獨立人格和創造能力的人;教真理,學真理,捍衛真理,實踐真理;培育愛心,愛自己,愛他人,愛社會,愛人類,愛自然,愛智慧;傳授前人的知識和經驗,讓後人獲得生存和發展的能力;建構人與人、人與事物、事物與事物之間的相互作用的教育關係,提高環境教育價值率;培養人的生活信仰,實現人生幸福,促進人類幸福。教育共生價值是培養和踐行人類共生價值的基石,所以,在各類教育中,都應培養民主、平等、自由、人權、正義、誠信、和諧、法治的人類共生價值觀。第二,共生教育注重共生能力培養,系統培養人的思想能力、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合作能力、責任能力等,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將能力升華為智慧,使人能具備保護生命、學會生存、追求生活的基本能力;使人能知道選擇,學會選擇,堅守選擇,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使人能創造自己的學習、事業、工作和情感世界。第三,教育培養人的環境關係思維方式,共同建設文明和諧的人文環境、自然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教育環境,用環境培養和滋養人的共生心靈。學校教育應致力於建設和諧共振的教育環境,建設師生共生、師師共生、生生共生、各門學科共生、德行智慧共生、師生家校共生、校園人文與自然環境共生等共生關係,使各種教育要素全息共生,相得益彰,形成合力,彼此成就,相互欣賞。第四,人是社會性的共生生物,人類最偉大的發明應該是共生規則的發明。共生教育培養人的共生規則意識和規則能力,創造規則,遵守規則,用規則看守人生,用規則守護世界。

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簡稱三生教育)是共生教育的基質,也就是共生教育的基礎和本質。生命是教育的原點和終點。共生教育使人認知生命,安全生命,健康生命,保護生命,敬畏生命。不但認知自然生命,也要認知社會生命和精神生命。生命不保何談教育。不但保護自己的生命,也要保護他人的生命,不但敬畏人類的生命,也要敬畏自然的生命。生存是對生命的證明。生存教育使人認知生存,選擇生存,學會生存,適應生存,挑戰生存,增長生存的能力和智慧。生活是生存的升華,動物只有生存,人類才有生活。生活教育使人認知生活,熱愛生活,奮鬥生活,幸福生活。三生教育使人認知生命的價值,增長生存的能力,培養生活的信仰,實現人生的幸福。三生教育既是認知教育,更是體驗教育,還是覺悟教育。是生命之真,生存之善,生活之美的教育。近年來,教育部發起的中國學生核心素養討論,現在比較傾向的表述是,「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審美情趣、身心健康、學會學習、實踐創新」。這樣的表述雖然有一些雜糅,但還是體現了共生教育中三生教育的理念和實踐要求。

第三,講講變革教育。發展共生教育必須變革教育體制和教育方式。反覆出現的教育問題應該在思想上找原因,普遍存在的教育問題應該在體制上找原因。中國教育危機的根源既是教育思想的危機,也是教育制度性的危機。我們分析了教育思想的基礎上,再探討一下教育體制和教育方式問題。人類的教育制度基本上是以國家為主體的獨生和共生並行的教育制度。中國教育制度和體制變革應以共生教育思想為指導,進行教育所有制、教育管理體制、教育評價體制、學制和課程教學方式、信息化教育方式、國際化教育方式、人才培養方式等進行系統變革。通過教育所有制變革形成公立學校、私立學校、股份制學校、委託代理制學校,及全日制學校、各類教育培訓機構公平競爭和共生髮展的制度安排。大力發展民辦教育和國際化教育,將非義務教育50%以上的學校改為私立學校,公立學校實行委託代理制辦學。公辦教育、民辦教育都是國家的教育,公立學校、私立學校都是民族的學校。有很多專家和領導問過我,民辦教育最大的問題是什麼?我毫不猶豫的回答,是公平問題。對待民辦教育和私立學校,法律上是公平的,實施上是不公平的。但從事民辦教育的投資者和辦學者要自己去追求公平,不要靠別人給你公平,不要只埋怨不公平,在埋怨中消逝自己。徹底改革國家政府宏觀管理、地方政府中觀管理、辦學機構微觀管理體制,使辦學機構真正成為具有法人資格的辦學主體,政府成為依法實施管理的主體。建構學校教育共生評價體系,個性而整體性的評價學生,評價課堂,評價學校。徹底改革現行招生考試單一的評價體制,取消小升初的升學考試,高考實行學、招、考分離,變一次考試為過程測試,變一張試卷評價為綜合素質評價。學業水平考試佔50%以上,全國統考佔30%左右,綜合素質評價和學校面試佔20%左右。改革基礎教育學制,實施小學到高中十年一貫制義務教育學制,八年級後(相當於初中畢業)實行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分流體制,70%學生進入職業教育,30%的學生進入普通教育。這在德國、日本、美國已經得到了廣泛的實施。因為人70%是靠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學習、生活、工作,只有30%左右是靠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沒有必要將70%的人陪著30%的人接受普通教育。系統改革包括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組織、教學評價在內的課程體制。建立師生主體共生關係、教學過程共生關係、教學內容共生關係。使教育內容真理性、能力性、規則性、價值性有機統一;實施自主式、質疑式、合作式、探究式、開放式的學習和教學方法。推行年級制、走班制、小學全科制、小組制等教學組織形式和管理方式。推行多元評價、綜合評價、個性化評價相結合的課程評價方式。大力實施教育信息化,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化手段,整合、創新和利用各類教育資源,促進各類教育的結構調整,形成各類教育的協調發展和共生髮展。以國際化思維、本土化行動和現代化目標大力發展國際化教育,促進各類教育資源的國際化交流、整合和利用,推進各國大學學分學歷互認。改革人才培養方式,關鍵是培養學生的共生關係思維方式,提高學生的融入能力、整合能力、集成能力。著力培養應用型人才和創新型人才,形成應用型、研究型、管理型、創新型有機結合、相得益彰的人才培養模式。

推薦閱讀:

道教的核心信仰
普照寺福厚老和尚三年肉身不化可信嗎?
《信仰導論》後記B 回歸母親的信仰
如何評價當代中國青年的精神信仰?

TAG:教育 | 靈魂 | 信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