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帆海戰時代的火炮對決!

【軍武次位面】superflanker編譯整理

今天我們來介紹一下年風帆戰艦的主要火力,也就是火炮。首先依然做一些說明:

1,本篇文章主要資料來源於《風帆海戰的戰術》《火炮和炮手》和《風帆戰艦——主戰線》,如有錯誤敬請諒解;

2,本文主要介紹船上的大口徑火器,海戰戰術和小口徑武器不會涉及;

3,本文主要介紹1600-1850年之間的情況;

4;本文也不會介紹戰艦設計的情況。

現在正式開始!

雖然我們之前就說明過我們不會介紹戰艦的設計情況,但不可否認,之一時期的戰艦設計是與火炮的威力息息相關的。這裡有一段出自《火炮和炮手》說明「戰艦的武裝決定了戰艦的功能和戰艦的等級,同時也決定了一些當時國際上公認的戰艦標準。此時,火炮的數量決定了戰艦的長度;火炮的大小決定了戰艦的寬度,戰艦最重要的指標之一就是在滿載火炮後戰艦能否保持平衡。」

▲傾斜的船體

為了給大家一些關於船體平衡的概念,我們來看一下上圖。這是一艘標準的17世紀荷蘭70門炮戰艦的剖面圖,此時的戰艦以7度的角度向右舷傾斜。如果這是一艘普通商船,在安全上沒有任何問題。但這是一艘戰艦,這就導致下層甲板右側的炮門離水面只有1米的距離,隨時可能進水。

總體而言,這一時期戰艦的首要指標是火力,適航性和遠航性屈居次要。雖然西班牙和法國都嘗試過在火炮數量不變的情況下增大戰艦的體積以改善適航性和航行速度,但沒有人質疑的一點是一個艦隊中火炮最多的戰艦絕對是艦隊的核心。

現在我們把目光移向火炮。

在那個時期,艦載主要的火炮就是前裝滑膛炮,其實就是一根只有一頭開口的金屬管。一般來說,這種火炮都是由鐵或者銅製成。無論對於當時的哪個國家,製造這些火炮都是一項費時、費力、費錢的技術加體力活兒。所以在當時,幾乎每一個國家的海軍都面臨缺炮的問題(是不是對西方列強的理解有了新的認識?)。在當時,造炮的主要方式是製作一個由石膏、石灰為主要原料的模具,將熔化的鐵水或銅水倒入模具,等待金屬冷卻後將模具砸碎,就能得到一門金屬炮。這種造炮方式導致沒有一種火炮可以做到批量生產,而火炮的質量更多取決於造炮人的經驗而非工匠的技術或火炮的設計。火炮早好以後,還要面臨一系列的試射,試射的過程非常重要因為當時冶金能力的落後,很多火炮是不符合標準的。試射中要確認火炮不會因為開炮而出現裂痕或碎屑,這些缺陷很有可能導致炸膛。經過試炮後的火炮才可以進入部隊服役。

之前說過,當時用的火炮普遍由鐵或者銅做成。而鐵在當時非常的脆弱,銅則相對而言更加堅固,而且更不容易生鏽,並且可以熔化後進行重鑄,鐵炮還容易過熱導致炸膛。不過相對於銅炮,鐵炮還有一個巨大優勢——便宜。1670年代,鐵的價格大概在18英格蘭硬幣(英鎊)一噸,而銅的價格至少是150英鎊一頓。而這一時期都是各國海軍大發展的時期,這也就使鐵炮慢慢成為海軍的制式裝備。

我們可以那那一時代的法國海軍舉例。法國海軍在1661年分別由570門銅炮和475門鐵炮服役;到了1691年,這一數字變為1246門銅炮和7136門鐵炮;到了1768年,這一數字又變為168門銅炮和7774門鐵炮。當然,煉鐵技術的發展也是鐵炮普及的一項重要原因。

由於各國對火炮的定義都有區別,加上造炮師當時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自身能力的約束,當時的火炮區分的方式非常複雜,不過基本可以分為以下幾個大類:

1,長炮。炮管長度32-34倍口徑,重量大概在2噸左右,射彈的重量在15磅左右。該炮的射程普遍較長,直射距離可達420米(point black range直射距離,不是指最近射程。這是指火炮在0角度的情況下開炮可以打擊的最遠距離),最大射程2400米,不過最大射程的數據對於海戰來說完全沒有意義,因為戰艦是不穩定平台,這麼遠的距離開炮完全達不到東西,船上的大部分火炮也不支持架設太高的角度。

2,加農炮。炮管長度約18-28倍口徑,重量在3噸左右,最大可以發射47磅重的射彈。,直射距離180米。

3,舷炮(裝載兩舷的反步兵火炮)。炮管長度6-8倍口徑,重量較輕,只發射葡萄彈。

4,少量迫擊炮和榴彈炮。

對於火炮的威力現在知道的資料很少,但是我們找到了一個1813年的火炮實驗記錄。這次試驗中發現英國的24磅海軍炮可以射穿0.7-1.6米的船體木材(這數字差異也太大了)。

隨著時間的退役,長炮變得越來越短,而加農炮變的越來越長,使得這些火炮的分類變得越來越模糊。後來,中間口徑的概念被各國海軍接受,火炮開始變得越來越單一化,之後的英國開始以火炮發射彈藥的重量區分火炮。

火炮的另一項改進在與改善彈藥的風差(Windage),這是指炮彈與炮管無法有效結合產生的誤差(在那個時代這種誤差非常大)。解決方法是將炮彈上圖上一層油漆以增加炮彈的直徑,還有就是在炮彈和火藥之間增加填充物。

也有一些特殊的火炮被一些海軍使用。比如英國海軍習慣在戰列艦的低層甲板上部署重炮,這種火炮威力巨大(炮彈重量普遍超過35磅)但射程較近,這種炮在運氣好的情況下甚至可以在近戰中打斷敵方戰艦的龍骨。此外英軍還在戰艦上配備有早起火箭,火箭武器的好處在於火箭沒有後坐力,非常適合裝備與小型炮艇和巡邏艇。不過當時的火箭沒什麼準頭。火箭在拿破崙戰爭時期的英國普遍裝備與小型船隻,讓他們也有以小博大的可能。

這一時期的火炮主要的彈藥是實心彈藥,本質上就是一顆鐵球。16世紀以後石制炮彈也開始出現,這種炮彈好處在於質量較輕,並且發射以後容易碎裂,這樣敵人就不會把炮彈撿起來發射回來,不過耗費的工時較多,裝備量很低。無論是鐵球彈還是石球彈的問題都是殺傷後效非常的差,這導致很少有船是正兒八經在海戰中被擊沉的,也導致戰艦要帶很多的炮和很多的炮彈。這可以從海軍戰艦的彈藥儲備量看出來。

在1650年,英國海軍戰列艦的彈藥儲備量是每門炮35發炮彈(僅算實心彈);到了18世紀初期增加值55發炮彈;到了1760年,英國海外艦隊的彈藥儲備量激增至戰列艦每門炮86發炮彈,護衛艦每門炮100發炮彈。

▲從左到右分別是桿彈、擴張彈、鏈彈、星型彈

另一種海軍的常見彈藥就是破壞彈藥,也就是電影中常見的一根鐵鏈拴著兩發實心彈藥。實際上這種類型的彈藥形式很多,包括桿彈(形狀近似啞鈴),擴張彈,鏈彈,星型彈。這些彈藥的射程都很近,無法用他們對在海上航行的戰艦進行射擊,他們主要用於在戰局不利時射擊敵方桅杆,讓敵方失去航行能力時自己逃走。

由於各國海軍的戰略戰術區別,這種彈藥的備彈量也有很大差距,《火炮和炮手》中這樣記載「18世紀中期,英國皇家海軍對於這種彈藥的儲備量是每門炮3發;法國海軍是每門炮10發;而實力較弱的美國海軍有25%的彈藥都是破壞性彈藥。」(帶的越多跑的越快)。

反步兵彈藥主要有兩種——葡萄彈和分層單。葡萄彈本質就是一包小彈丸,而分層彈則是將這些小炮彈分層幾層,中間用金屬板隔開,這樣可以改善彈丸飛行時的密度。另外當時的海軍也裝備了爆破彈,但這些炮彈主要由迫擊炮發射,而迫擊炮的精度非常的低,所以只適合攻擊固定目標;此外當時的引信非常不靠譜,所以即便集中了炮彈爆炸的概率也不高。

在18世紀時期,除了火炮和炮彈的改進以外,炮彈的發射葯也有很大改進。首先,歐洲人發現了新的火藥配方,讓火藥比以前威力更大;其次,火藥包開始出現,增加了火炮裝填的效率。最初火藥包用紙包裹塞入炮膛,到了18世紀中期法蘭絨代替了紙,因為法蘭絨可以在炮管里完全燃燒,減少了炮膛清理的時間。

最後我們可以開一下一門炮需要多少人操作。在1672年英國皇家海軍要求一門32磅炮需要5-6人操作,那麼實際情況就是10-12人操作因為很少出現兩邊的火炮都要使用的情況。到了1817年這一標準被提高為12人操作一門炮,其中10人的工作是將發射後的火炮移回原位,只有2人真正負責裝填和發射。


推薦閱讀:

日德蘭海戰
崖山海戰未解之謎
美國海軍第17艘瀕海戰鬥艦下水
游弋在對手家門口的多面手 「自由」號瀕海戰鬥艦
日德蘭海戰101年

TAG:海戰 | 時代 | 火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