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生活習慣可能讓你更聰明

人類的大腦始終不停的在工作,它僅占體重的2%,卻可以吸收人體攝入能量的20%。我們的大腦需要滋養,如果你善待它,它就會提高你的智能。《新科學家》雜誌向讀者介紹了生活中的幾個小竅門,可以幫助我們提高大腦的工作效率。

  《新科學家》雜誌指出,飲食和行為舉止等因素對腦力的發揮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果處理得當,則可以令腦細胞發揮到極致。  吃有利思考的食品  飲食與智力有關,那吃什麼好呢?首先把好早餐關。大腦最耗葡萄糖,因此得提供定量的葡萄糖。但這不是簡單的吃糖就能行。2003年出版的一項研究表明,早上喝碳酸飲料和甜點的孩子,其記憶力和注意力相當於70歲老年人的水平。英國阿爾斯特大學發現,烤豆子可提供特好的碳水化合物和食用纖維,可提高大腦的認識力。  午餐的明智選擇是雞蛋和沙拉。雞蛋富含維生素B複合體,可用於產生神經傳遞素———乙醯膽鹼。研究表明,低乙醯膽鹼與老年痴呆症有關。提高它的攝入量可減緩老年記憶力衰退。  餐後點心首選酸乳酪甜點。它富含酪氨酸,是產生神經傳遞素———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的必須營養素。美國研究發現,壓力大時,體內的酪氨酸會加快消耗,補充酪氨酸能提高機敏力和記憶力。  最後你用草莓和藍莓來消遣你的晚餐。老鼠實驗表明,餵養這些水果的老鼠能提高協調能力、注意力和短期記憶力。如此美味又好的水果,何不多吃一點呢?  音樂改善思維能力  十年前,美國心理學羅絲捷和她同事研究發現,聽莫扎特能提高人們的數字和空間的反應能力。去年,她發現,莫扎特鋼琴演奏曲能刺激老鼠向其大腦發信號的神經細胞中的三個基因的活躍性。  一般認為,音樂能使人感到輕鬆愉快。事實上,聽故事也能起到同樣的作用。然而,音樂確實能使你變得聰明,相對接受戲劇或無特別教育的6歲孩子來說,接受音樂訓練的同齡孩子智商要高2-3分。  羅絲捷發現,接受2年音樂訓練的學齡前孩子較接受電腦訓練的孩子,在空間反應測試中有更好的表現。  做記憶性工作  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人的智商是天生遺傳的。但最近的研究表明,大腦最基本的功能———工作記憶,是我們一般智力的基礎。如果你能提高工作記憶力,你就能提高你的智商。  工作記憶是大腦的臨時信息存儲系統,能保存的大量信息都與人的智力很有關係。瑞士一研究小組已經發現,工作記憶的神經系統可通過訓練來提高反應能力。通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對大腦掃描,可測定成年人大腦在進行工作記憶訓練前後的活動情況。結果發現,經過5星期的訓練後,與此記憶有關的大腦區域的活躍性提高了。  也許更值得注意的是,當他們研究完成此類智力測驗的孩子時,發現認識力的提高與訓練無關,而智商測試得分卻明顯高8%。  加強睡眠利腦  不要小看睡眠。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肖恩·德拉蒙認為,如果你21小時不睡,則表現出的智能水平與醉漢無異。睡眠不僅可以使腦力得以恢復,而且還可以處理新的記憶,訓練新的技能。  幸運的是,這是可逆的。如果睡足了覺,你的精神和注意力都會很好。而且,睡覺時,大腦在處理新的記憶,想辦法解決問題。  還有證據表明,睡覺能產生瞬間靈感,疑難問題一下就解決了。最有名的例子是,俄羅斯化學家門捷列夫在夢裡發現了元素周期表,這問題困擾了多時。  適量運動變聰明  鍛煉強健肌肉時還能健腦。研究表明,僅散步半小時,一周三次,就能提高如學習、專心和抽象能力15%,且對老年人尤其明顯。經常運動的老年人較不運動的同齡人有更好的記憶力表現。不僅老年人受益,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專家安吉拉發現,10-11的孩子一周鍛煉3-4次,其成績更好,其中男孩表現最明顯。安吉拉認為這是由於有氧運動能將更多的氧送入耗能的大腦。另一原因是鍛煉促進新大腦細胞的生長,成年人也不例外。鍛煉是促進腦細胞生長發育的最好辦法,即便是溫和的運動,如瑜珈也對大腦有益。 禿頂的奧秘源於基因  英國《衛報》近日報道,如今,許多男士都面臨著一個難言之隱:事業蒸蒸日上,可頭頂卻「寸草不生」。為此,他們不得不花費大筆金錢補發、植髮、生髮,以彌補缺憾,但最終效果卻不甚理想。最近,德國科學家解釋了其中原因。他們介紹說,最新研究發現,「禿頂」現象原來是由一種特殊基因導致,如果男士體內存在這種基因,頭頂註定就會很「貧瘠」。

");//-->

  此前,關於「禿頂」的原因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壓力太大,有人說是營養不良,還有人說是維生素缺乏。但更多人認為是先天遺傳。為了找到答案,德國科學家近來對一些「禿頂」男士及其家庭遺傳背景進行了調查。結果他們發現,男士「禿頂」並非表面現象,而是深植於「骨子」里———基因之中。這種基因傳承自母親,導致男士頭髮少得可憐甚至可悲。  眾所周知,男性每組染色體中有一條X染色體來自母親。而女性有兩條,分別來自父親和母親。「禿頂」基因就位於X染色體上。當「禿頂」基因開始「發威」時,男性體內由於沒有與之抗衡的力量,就明顯地表現出了癥狀———「禿頂」,而女性因為有兩條X染色體可以互相抗衡,所以「禿頂」的就很少。  暴力可能是一種社會傳染病  過去儘管有專家曾指出,接觸過暴力行為和自身的暴力行為之間存在著某種聯繫,但要想找到直接的因果關係是相當困難的。然而,新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如果青少年曾親眼目睹過槍戰的情景,那麼在隨後的兩年中,這名青少年的暴力傾向將比其他青少年高出一倍。  這項研究歷時五年,研究人員對芝加哥地區78個社區12至15歲的青少年進行了跟蹤調查。美國哈佛醫學院的費爾頓·厄爾斯是這項研究的帶頭人,他說:「研究結果表明,如果一個人接觸過暴力,那麼暴力就會像社會傳染病一樣侵蝕他的心靈,他將模仿暴力的行為。」  過去的研究曾經表明,孩子在家庭中受到虐待會導致孩子在社會上發生暴力行為。厄爾斯說:「我們的研究還表明,社會暴力確實就像瘟疫一樣可以傳染。」專家表示,當一個人遭受過如此巨大創傷的經歷後,警惕性會異乎尋常的提高。在社會上一旦遇到一些情況,比如在擁擠的人群中受人衝撞,就很有可能認為對方充滿了敵意,所以為了自衛,就會採取暴力手段。  研究小組的另一名成員傑弗里·本根海默說:「注射疫苗可以預防傳染病的傳播,那麼在預防暴力行為方面或許也有一些方法。預防每一種暴力行為的發生,都可以預防此後所產生的連鎖反應,從而減少它對人們的影響。」  厄爾斯表示,學校應該教育孩子在發生衝突時該如何解決問題,要告訴他們不能打架鬥毆。厄爾斯說:「有時,當你想和某個人打架時,就離他遠一點,並向他表明雙方的問題可以用帶有尊嚴的方法來解決。」
推薦閱讀:

青光眼生活習慣6禁忌
生酮飲食DAY3
這個習慣能使人耳聰目明,既可降溫,還會心腎相交!健康養生
十種更長壽的生活習慣
每天一個好習慣,你的世界不一樣

TAG:生活 | 習慣 | 生活習慣 | 聰明 | 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