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精墨妙 意境悠遠——畫家楊明的大別山情結

楊明,著名畫家。1957年出生,大別山人,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湖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湖北省中國畫學會會員,黃岡市文聯委員,北京神州書畫院副院長,黃岡市書畫院院長,黃岡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黃岡師範學院美術學院教授。1989年被文化部授予「全國畫鄉優秀輔導員」,1998年出版了《楊明版畫集》,1999年榮獲全國第八屆群星獎優秀作品獎;湖北省第六屆「楚天群星獎」銀獎;2000年榮獲黃岡市第二屆東坡文藝創作獎;2008年榮獲湖北奧運之光美術作品展學術獎,同年出訪芬蘭科沃拉市舉辦畫展;2009年出版《錦繡大別山》畫冊;2010年榮獲湖北高校第四屆美術作品大展銀獎,10月舉辦《錦繡大別山——楊明畫展》。其國畫作品被日本、俄羅斯、美國、加拿大、芬蘭、義大利等二十多個國家及友人收藏。傳略入編《中國當代書畫名家年鑒》等多種辭書。2015年4月,當選中國文聯《神州》雜誌封面人物。2015年12月,在榮寶齋成功舉辦「錦繡大別山——楊明山水畫展」。

楊明擅長以大別山名勝景點為描繪對象,以大眾喜愛的基調為表現方法,取景入畫,盡善盡美。大別山的幽壑秀水、飛泉碧波、流雲霧海、裸岩奇松等氣象萬千的壯麗景觀,「春來杜鵑如火,夏至瀑布飛霞,深秋丹楓點翠,隆冬雪飄蘆花」等美妙絕倫的獨特景象,在他的畫中表現得淋漓盡致。畫面清新秀麗,氣韻生動,具有東方藝術的審美特質。在筆墨上追求黃賓虹先生點染自然、風骨超邁的藝術效果,大氣磅礴,體現了山水畫的「黑、密、厚、重」的藝術特色。

筆精墨妙 意境悠遠

——著名畫家楊明教授的大別山情結

 記者 邵妙苗

蜿蜒的群山、巍峨的青峰、流瀉的飛瀑、奔涌的山泉、變幻莫測的雲海、蒼翠挺拔的奇松、鬼斧神工的裸岩,還有山麓那林木掩蔭的房舍、山間那清幽流水的小橋、山頂那凌空遠眺的亭榭……這美妙絕倫的仙境,便是著名畫家楊明教授筆下秀麗而又雄渾的大別山。

▲ 《天之峰》 68cm×136cm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生在大別山長在大別山,從少年時代起,楊明就夢想著做一個畫家,夢想著將那如詩如畫、令人心曠神怡的青山秀水訴諸筆端。呼吸著山裡的清新空氣,喝著山澗的清冽泉水,楊明學會了傾聽山水的韻律,學會了感悟山水的生命。在他眼裡,大別山是有智慧有靈性的。體悟著造化之奧妙,感受著自然之神奇,將身心、情感融入大別山的懷抱,被大別山滋養的楊明和大別山一樣,逐漸形成了豁達剛毅、細膩凝重的情懷和性格。這種情懷,使他善於從山水中體味浪漫和超然,並把這種內涵在自己的畫作中流露出來,增添著作品的厚度。

長大後,當他真的成長為一名著名畫家,成長為鄂東名校——黃岡師範學院美術學院教授後,楊明心底的那份大別山情結越發難以割捨,神聖的大別山成了楊明山水畫創作的精神根據地。為了畫出有深度有內涵的大別山,為了讓筆下的大別山更生動傳情,帶著一顆追求真善美的赤子之心和崇高的歷史使命感,每逢節假日,楊明都會背起畫夾,不辭千難萬險進山寫生,足跡遍及大別山,摹寫大別山的秀美姿容,採擷物候風光的精神氣韻,使他的山水畫既恰當地表現了大別山的地域特徵,又抒發了自己的感受與體悟,體現了個性化的審美心態與生命意味。

我國的名山很多,但風格各異。南方的山靈秀險奇,北方的山則雄偉剛勁。而大別山地處江淮之間,蜿蜒八百里,綿亘於鄂豫皖三省交界處,北接桐柏,南扼大江,東控吳越,西臨荊楚,既有南方山水的清秀,也有北方山水的渾厚。滄桑而古老的歷史傳承,豐富而厚重的人文精神,真實而傳奇的英雄故事,淳樸而溫馨的民風民俗,更給這片古老而又青春的土地增添了濃厚的神秘色彩和人文魅力。

為了表現這種兼容南北風貌的山水之美,幾十年來,楊明流連於大別山的自然美景之中,觀察山川之雄奇,草木之生機,雲水之氣象,人文之厚重,民風之淳樸。大別山的溝溝坎坎都留下了他或深或淺的腳印,他在山林穿行中錘鍊自己的意志,陶冶自己的才情,「搜盡奇峰打草稿」。楊明的每一步跋涉,都領略到不同的風光,或在觀察中將它們鮮活的形象銘記於心,或用筆墨描摹出它們的姿態情狀,力透紙背,濃墨重彩地描繪出大別山的高天流雲、山巒疊翠,以及翻天覆地的山鄉巨變。他很少用鉛筆、鋼筆寫生,而是直接用水墨寫生。他擅長運用墨氣筆勢,把握環境的景觀韻致。

楊明畫大別山,起初主要在黃岡市境內寫生。他跑遍了黃岡境內大別山區的各個景點:羅田天堂寨、浠水三角山、麻城龜峰山……各個景區內景點的名字他如數家珍,至今回憶起每一個景點,每一處的風景就在他腦海中浮現出來,他甚至立即就能說出它們各自不同的特色。

▲ 《大別山雄秀圖》 240cm×123cm

然而,創作的過程並非總是一帆風順的。大別山清婉秀麗,雄渾連綿,但卻不像桂林山水、長江三峽、太行五嶽那樣地貌特徵明顯,抓不住要點就難免流於平庸,導致雖有千山萬壑,落到筆端卻像是同一座山的創作困境。楊明在創作過程中就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在浠水三角山採風時,楊明在一處可攬山峰全貌之地坐定,極目遠眺,只見山戀起伏,大大小小28座山峰美不勝收。他鋪開畫紙構圖時卻有些難:山峰雖美,但分布過於均衡對稱,很難找准最佳角度。冥思苦想之際,一陣雲霧吹來,山間什麼都看不見;浮雲飄過,28峰在霧海雲濤中若隱若現。這天接地連的景象,讓楊明靈感如泉般噴涌,一時間下筆如有神助,一幅流雲霧海中的三角山一氣呵成!畫完,楊明即興賦詩:「一山突起浮三角,霧海雲濤萬里松,天接地連無酷暑,舉杯邀月大歌風。」

在麻城龜峰山,一場所突如其來的大雨把楊明淋成了落湯雞,楊明卻完全忘記了雨的存在,盡情地揮灑著手中的畫筆,記錄並描繪著雨中的大別山奇景。雨過天晴,龜峰山白練橫空玉龍飛騰,松濤煙雨靈氣漫山,雲霧繚繞景緻更濃,他滿懷激情完成了《霧鎖龜峰》。

採風天堂寨,但見青的山、紅的葉、銀的泉,疏雨淡雲里,楊明輕展宣紙,和著遠遠近近的水聲,帶著纏纏繞繞的心緒,潑灑丹青。一幅「谷中花樹紅如錦,流泉曲水掛銀波」的《天堂瀑布》,展現了畫家對大別山濃得化不開的愛!

大雪紛飛,楊明驅車艱難前行,行至黃梅老祖寺山前,路斷了。他背起畫具,步行一個多小時才到達目的地。皚皚白雪中,古剎銀裝素裹,青煙裊裊,莊嚴肅穆。楊明陶醉於超然靜謐的世界,畫下這獨特景觀……

記者曾榮幸地陪同楊明老師到天堂寨採風。山路上,楊明對記者說:「山水畫是走出來的。」要想創作出好的作品,一定要走出象牙塔,深入大自然,親身體驗自然生成的山水、丘壑,與自然交流,聆聽山水的韻律,才能畫出超凡的意境,才能把從古人那裡學來的東西發揮到極致。「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每一次寫生,無論是對人生還是對藝術,都是一次蕩滌、濾靜、豐富的過程,這樣的過程需要開放的心態和開闊的視野。楊明認為,只有通過「走」,對景物的印象才會深刻,才能掙脫書本的束縛,感悟出自己的東西,找到自己的筆墨語言和表現形式,畫出屬於自己的畫。

因為「走路」,楊明收穫了許多,大量的寫生手稿,對風景的記憶,對繪畫的思索,都為他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多年來,楊明已記不清自己多少次深入大別山了。記者看到,在大別山聖人堂,全村的男女老幼幾乎沒人不認識這個叫做「楊教授」的畫家,不管他坐在石頭上畫大山,還是坐在田埂上畫紅葉,村民都會圍成一團,靜靜地看他把山山水水、花草樹木寫進速寫本里或畫在宣紙上,畫完後,讚歎聲不絕於耳,然後,他們爭搶著把楊明請到自家吃飯。看得出,這個隨和的畫家是山民們最願意親近的文化人。時間一長,楊明對這裡也相當熟悉,「哪個地方有塊石頭我都知道,閉上眼睛走路都不會絆著。」

楊明已經和大別山融為一體了。每當金秋十月,碩果累累的季節來臨,當地都會把他接回大別山。因為,每到秋季,正是山果豐收、紅葉迷人的時候,舉目望去,漫山遍野火紅一片,格外誘人,此時作畫,是再好不過的了。在大別山寫生的日子,遠離都市的繁華與喧囂,走進寧靜空靈的山野,任清涼的山風吹拂,呼吸著大自然清新的空氣,獨享那份清靜和悠然自得,是楊明最愜意的。

▲ 《大別山紅葉》 120cm×68cm

到此已窮千里目,誰知才上一層樓

就在這樣長期的採風作畫中,鄂地的大別山悉數呈現在他的畫筆下。這時楊明又萌生了新的想法:大別山橫跨鄂豫皖三地,要描繪大別山的全貌,怎麼能不去豫皖兩省寫生呢?抱著這個想法,利用暑假時間,他踏上了河南、安徽兩省的寫生之旅。

大別山的主峰白馬尖,坐落在安徽省六安市霍山縣境內,海拔1777米,險峰聳峙,巍峨壯麗。赤日炎炎的八月,楊明和幾個同伴到達山腳下,同伴們仰望著拔地而起的高峰,聽說上山需要兩個多小時,紛紛打起了退堂鼓,不願上山。楊明卻鼓起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勇氣,獨自向山頂攀登。本想著在山上總會遇到其他遊客,但說來也蹊蹺,那天他走了很遠也沒碰上一個遊人。中午的太陽無比毒辣,他早已經汗流浹背,而由於事先準備不充分,身邊僅有的一瓶礦泉水早已喝完,漸漸地,又熱又累又渴的他,心似乎在胸腔內越跳越快,胸悶氣短,頭也有些昏昏然,隱約有中暑跡象。這時他才覺得有些後怕:如果自己一個人倒在這裡,前不巴村後不著店,手機又沒有信號,可就真的有危險了。幸好路邊有一棵大樹,樹蔭之下還有一塊形如躺椅的長方形大斜石,他走過去躺在上面想小憩片刻,竟然不知不覺地睡著了。一覺醒來之後,精神振奮了許多,身體的不適也基本消退了。於是他站起身來又繼續向上走了兩三里路,還是連半個人影也沒見到,心裡湧起了下山的念頭,可剛剛往回走了幾步,他又開始責備自己:楊明啊楊明,既然決定了要上山,怎麼能這麼輕易就放棄?他定了定神,索性把心一橫,轉身繼續一步一步地慢慢往山頂走去。

下午四時許,楊明得到了艱辛攀登的最好回報:一條優美異常的古松長廊出現在他的眼前,古松郁綠蔥蘢,形態各異。松濤陣陣,涼風拂面,讓他心曠神怡,旅途中的疲憊煩悶頓時一掃而空——他終於登上了白馬尖的峰頂。這一刻,他胸中湧起了「一覽眾山小」的無比快意。儘管太陽已經西斜,他仍在山頂畫了風景速寫,拍了照片,才戀戀不捨地踏上歸程……

這次暑假從外省採風歸來後,楊明接連創作了《天之峰》等四十餘幅作品後仍意猶未盡。歷時三年,他又取材於大別山的真山真水,將眾多山水人文景觀有機組合在一起,創作了以白馬尖的高度為濃縮比例的長卷《錦繡大別山圖卷》向十八大獻禮。如數家珍地描繪了大別山秀麗的自然風光、滄桑的古老歷史、豐富的人文資源、眾多的英才豪傑、傳奇的風雲故事、神秘的遺址遺迹……2013年1月,他應邀在北京參加「中外書畫家春節聯歡晚會」,在晚會現場,當長達1777cm的《錦繡大別山圖卷》徐徐展開時,那開闊的場景、妙趣橫生的意境,吸引了在場所有人的目光,熱烈而持久的掌聲,把晚會推向高潮……

為了深入地了解大別山,研究大別山,楊明克服了許多難以想像的困難,走遍了大別山區的3省6市36縣。他走進浩瀚無邊的大別山與山民一起生活,體驗感受大別山之美,體驗萬物的自然之美,追求人性與自然的對話,以及對人生自我價值的理解和對大別山精神之美的感悟,尋找他的視覺語彙和符合大別山特徵的藝術形式。他用畫筆記述大別山人民前進的步伐,謳歌大別山人民創建的業績,聆聽大別山人民殷切的呼喚,描繪大別山的美好前景,激勵人民熱愛大別山、開發大別山、建設大別山的熱情。

▲ 《高山流水》 240cm×123cm

我願行到水窮處,與君坐看雲起時

2009年,《錦繡大別山·楊明畫集》出版,收錄楊明以大別山為主題的山水畫作近百幅;2010年,《錦繡大別山·楊明畫展》成功舉辦,展出的五十餘幅以大別山為主題的山水畫作,在展會結束後的拍賣會上,被收藏家搶購一空。畫集和畫展贏得了社會的一致讚譽。

「春來杜鵑如火,夏至瀑布飛霞,深秋丹楓點翠,隆冬雪飄蘆花。」黃岡市委書記劉雪榮在楊明《錦繡大別山》畫集的序言中說,「楊明先生以一個畫家的社會責任感,凝鄉戀於筆端,注激情于丹青,展示了大別山的俊秀神奇,體現了作者艱苦求索的品格修養,對於宣傳推介黃岡將發揮重要作用。」

黃岡老一輩教育家陳朝葵先生看了《錦繡大別山·楊明畫展》後即興賦詩:「巍巍大別惹入迷,疊嶂層巒巧妙思。風骨超凡雲海秀,碧松出世霧濤姿。無聲音樂天然美,絕險山峰筆下奇。情景交融生幻境,心裁獨出夢中詩。」表達了對以大別山為主題的楊明山水畫的無比讚賞。

著名畫家、湖北省中國畫研究院院長孔奇在品讀楊明的《錦繡大別山》畫集時,也作出這樣的高度評價:楊明的畫效果以墨為形,墨彩交融,以水為氣,氣貫全局,真正是「元氣淋漓幛猶濕」,達到了「落花無言,心素如簡」的境界。從楊明的畫中「遊覽了大別山神奇秀麗的風光,感受到大自然的雄、奇、險、幽之美」。

是的,翻開楊明的《錦繡大別山》畫集,那一幅幅畫作,就是一個個景點,展示了大別山那讓人留連忘返的自然風光,引人入勝。

生活之源是一個畫家創作之本,楊明多次深入大別山寫生,體驗生活,對大別山的自然風光進行提煉、加工,用長舍短,取景入畫,盡善盡美。每幅作品都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楊明的《天堂人家》《將軍峰》等作品,構圖嚴謹,主次分明,描繪了大別山群山競秀,瑤池仙境之美,一山更比一山奇的景象。真可謂「神仙依戀山中景」,是對大別山自然風光的真實寫照。

▲ 《大別山嶺盡朝暉》 240cm×123cm

大別山流雲霧海這一壯麗景觀,在楊明的畫中也表現得淋漓盡致。有詩云:探奇直上有高峰,萬象森羅一望中,到此襟懷同海闊,混疑跨鳳入天宮。《老君峰》是天堂寨主峰,畫面「之」字型構圖再現了老君峰的雄俊秀美和矗立白雲間的神韻,畫面氣韻生動,活力無窮。還有《天堂雲海》《霧鎖龜峰》表現那種「松濤煙雨生靈氣,白練橫空起玉龍」的美麗景色,讓人感受到大別山的自然美與其它山川的確有別。《哲人峰》是觀雲海的最佳山峰,這裡「極目風光無限好,煙波霧海總纏綿」。楊明在作品裡表現了哲人峰雨過天晴,雲海翻騰,氣象萬千的景象,讓讀者陶醉在雲山霧海之中,置身疑在廣寒宮內,情真意切。

「山中一日雨,到處是飛泉。」這是大別山又一特色。大別山水色秀麗,碧波蕩漾。楊明的《聚泉》《源遠流長》《天堂瀑布》等作品,表現了大別山壑幽水秀、美妙絕倫的瀑布景觀,水在畫面上產生了靈氣,有不盡滾滾流,源源不斷之意,這種表現正融合了大眾的心理,有吉祥、長久的意境,正是:厚德凝成千萬福,靈泉匯聚八方財。

大別山屬裸岩地貌,是奇松的生長之地,由於長期受風力的影響,大別松形成了獨特的形態,婀娜多姿,可與黃山松媲美。楊明的《巍巍大別山》《大別松》等作品,通過對山峰、松樹的讚美,意在表現大別山風骨和大別松的精神。

楊明的《春到大別》《秋到聖人堂》《烏桕樹下》等作品,則反映的是旖旎田園美不勝收的景象,春來山花爛漫,夏日滿眼碧波,秋天金黃色稻浪翻滾,田埂上的火紅的烏桕樹更是讓人陶醉,一派秋色美妙無比。作者以景抒情,表現了對大自然之愛,對大別山之情,展現了大別山春、夏、秋、冬之美景。《祥雲繞峰》中,山勢挺拔險峻,白雲深處山道崎嶇,好一派幽深境界呈現在讀者眼前。《大別山居圖》中,楊明著意於表現山民的深山幽居之樂,崇山峻岭之下是明鏡般的湖泊,湖邊危岸之上則是喬木林里的山民之家,連接山民之家的是架於彼岸的小橋……清靜、悠然之境,讓人品味著世外桃源的自在和快樂……

2015年1月16日,「黃岡艦」入列東海艦隊,艦上最能體現黃岡地域文化特色的,當數掛在會議室的國畫《巍巍大別山》。這幅長500厘米、高70厘米的水墨丹青,凸現了黃岡境內最有代表性的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其中有天堂寨、薄刀峰、龜峰山、桃花沖等山水風物,也有七里坪、杜皮陵園、紫薇山莊、五祖寺等人文勝景……這幅畫,由黃岡師範學院美術學院集體創作,楊明主筆;這幅畫,是楊明多年積累的厚積薄發。尺幅之內,千里之勝,讓「黃岡艦」的官兵們心中升騰起山的雄偉、水的柔情。「我的名字叫黃岡,大別山是我的脊樑。」2015年當選黃岡市人大代表的黃岡艦政委俞福軍說,「黃岡是我的第二故鄉,750萬老區人民讓我魂牽夢縈!」

楊明是屬於大別山的藝術家,他情系大別山,一直行走在大別山的青山秀水之間。他以大自然為師,畫遍了大別山的溝溝坎坎。他的山水,是真正的大別山,樸素豐茂,幽深高遠。楊明是筆耕的農夫,是真正的大別山之子!從他的山水中,我們能看到大別山的赤子情懷和猶如農夫般的踏實和淳樸。他沒有刻意地去尋求筆墨和塑造,卻在藝術家的感情升華中使筆墨和塑造有了真正的依託。

▲ 《祥雲千里映大別》 800cm×260cm

風月有情常似舊,丹青妙處不可言

在有關方面的大力支持下,2015年底將在北京榮寶齋隆重展出的《錦繡大別山·楊明畫展》已進入緊鑼密鼓的籌備階段。為了畫展的成功舉辦,楊明的山水畫創作也進入了又一個新的高峰。

《紅色聖地七里坪》是楊明常畫的題材,新作再出新意。構圖遠近層次分明,林木滄桑有寒意,枝椏間卻也透露出勃勃生機;俊秀的大別松掩映下的房舍里,似乎傳來當年激昂的聲音;近景山石與林木互為襯托,流水蜿蜒有致;遠山霧氣籠罩,若隱若現,山石堅挺有力度,表現出大別山不屈的風骨。整個畫面意與景極為傳神,秀麗寧靜之中,有蒼茫迷離之感。

《大別山紅葉》取景於九資河,每到深秋,漫山遍野的烏桕樹葉,由翠綠漸變至火紅,像一把把向天燃燒的火炬,與翻滾的稻浪,與黛青色的遠山,與山間漂浮的白雲,與一掠而過的小鳥……組成了一曲美妙無比的秋季田園風光,令人心曠神怡。

《大別山高入雲天》,遠處雲海流瀉,古剎藏在白雲間,近山用赫石大塊鋪色,銜接微妙,墨色由淺至深,畫面動中有靜,意象洒脫,宛在世外桃園;《高山流泉》寫於楊明常去的大別山彩虹瀑布,碧水如鏡,青松如洗,萬瀑如注,水聲如雷,讓人頓覺雨意盎然;《大別山石窟》老筆紛披,大塊墨色,遠近高低,濃淡色階分明,造型樸拙,淋漓盡致,山間樓宇則以工細的線條刻畫,令人嚮往;《金蘭山日出》刻畫了日出時的瞬間,山頂、樓宇、雲層灑滿陽光,遠方天際則以或黃或紅的亮色突出畫面,樹木在陽光下茁壯成長,小溪在雨晴後歡快流淌,使得全局顯得格外生動有趣……

最值得一提的,是楊明歷時兩月新近完成的雄強深秀的大山大水巨構《祥雲千里映大別》。在這幅長800厘米、高260厘米的巨幅山水畫作上,楊明以在千山萬壑中馳騁的神思和激情,大膽地進行了筆墨語言和圖式的創造,描繪了大別山祥雲千里的巍巍雄姿,抒發了大別山人民博大雄渾的情懷,表達了超越視界的審美感動,注入了讓人感奮的精神力量。

《祥雲千里映大別》的近景是蒼松翠石和波光粼粼的流水,中景是秀麗山川和如簾的飛瀑,遠景是綿綿雲海與或隱或現的山峰。蒼松、翠石、山川、雲海互為輝映,畫面右上方朝霞萬里,一輪紅日正噴薄欲出……整幅作品大氣恢弘,氣象萬千,錦繡嫵媚,分外妖嬈,有咫尺千里之妙。楊明在這幅山水畫中,用筆乾淨利落,情境交加,意趣酣然,水墨縱橫,變化萬千,博而不雜。運筆時而筆尖,時而禿鋒,或以干筆皴擦,或用濕潤的披麻皴,筆勢瀟洒而秀潤,墨色透明而凝重。山水景物皆以尖勁利落的細筆勾斫,山石採用小斧劈皴法,堅凝沉著,稜角分明,樹亦用小筆勾點而成,筆墨勁爽剛健,靈活秀潤,無雕琢刻畫與粗莽恣肆之弊,形成秀逸而不媚弱、清勁而不霸悍的格調。飛泉純用線條勾勒,淡淡的筆觸,似嫰而蒼。墨彩暈染,隨著物象的向背虛實而起巧妙的節奏變化,給人以強烈的如臨其境之感。

▲ 《紅色聖地七里坪》 3600cm×130cm

楊明用自己的藝術實踐再次印證了「筆墨」二字的不朽魅力。從古至今,筆墨始終是中國畫的主宰,是中國畫的語言形式,筆法和墨法相互依存,相輔相成。不同時代、不同修養、不同閱歷的畫家分別用不同的筆墨語言抒發各自不同的情感,傳達各自不同的心聲,闡釋著對大自然各自不同的感悟。楊明說,從某種意義上講,筆墨是中國畫的血液。

楊明注重中國畫傳統筆墨,精心研究傳統中國山水畫,深得精髓,擅長用豐富深刻的筆墨語言表現山川的靈動和主體生命的格調,向讀者呈現精緻的筆墨語言和靈秀空明的人文情懷。在楊明的作品裡,無論是尺幅小品的點染還是高卷巨帙的營造,都既能看到自宋元以來的歷史傳承,又體現時代精神,風雪雨霧都是他創作的靈感,陽光流淌、山嵐迷朦、溪水奔涌潺潺,林木繁茂葳蕤,展盡了大自然造化的盎然生機。

楊明追求筆墨的隨意、厚重、自然及韻律感,追求黃賓虹先生點染自然、風骨超邁、大氣磅礴的藝術效果,體現了山水畫的「黑、密、厚、重」的藝術特色。他崇尚內美,力求蒼勁渾樸,逐步形成了自己獨持的藝術風格。楊明擅長有力的中鋒用筆,他的畫作上處處中鋒見筆,不但在樹木、房舍、山體等輪廓上以中鋒造型,基至在大面積的山石峰坡上也合理運用中鋒點畫成面。這不僅得益於他對傳統中國畫「骨法用筆」的認識和理解,更重要的是得益於他深厚的生活積累。因為只有造化在胸,下筆才能做到肯定、準確而又輕鬆隨意。觀其行筆痕迹,猶如在聽一支美妙的輕音樂,讓人感到輕鬆愉快。他還擅長清潤潔雅的渲染,能夠很好地把握「墨分五色」與素描運用之間的「度」,處理色彩關係,推拉出畫面中空間層次的感覺。楊明的畫,用的是北方的線,江南的墨。他筆下的大別山既有北國大山的巍峨蒼茫、雄渾博大,也有江南水鄉的小橋流水、清麗柔美。用筆酣暢淋漓,色彩典雅大方,給人以清秀、俊朗、飄逸的美感。楊明山水中恬馨靜謐的氛圍和幽雅怡人的情調,令人賞心悅目。

楊明的筆墨已臻化境。但是楊明卻說,筆墨是山水畫的血液,但意境才是山水畫的靈魂。筆墨語言是抽象的,落實在畫面上,則是意境。筆墨的生命力建立在畫家的情感、氣質和修養基礎之上,離開了思想感情,離開了山水意境,筆墨的價值就不存在了。對於意境的營造,是楊明畢生的追求。楊明筆下的大別山,是從筆墨中流淌出來的心靈的歌唱。他以故鄉的山水景觀為依託,用雙腳丈量大別山的山山水水,找尋山水的意境之美,形成了高潔古雅、靈動飄逸、自然清新、風神搖曳的畫風。

楊明的山水畫,質樸,率真,自然,厚重,體現出秀逸、淡雅、蒼潤、清新的意境和神韻。特別是對山石、樹木、雲海、瀑布的處理,於朦朧中見層次,於深沉中見靈秀。一幅《大別山雄秀圖》,是畫,也是詩。畫家用瀟洒利落的筆法和濃淡相映的墨色,於一片潑墨與黑白相間的線條中,營造出了挺拔險峻的山勢、繁茂蔥蘢的樹林、蒸騰流動的雲海、宛如白龍竄谷的飛瀑,自然地烘托出這青山碧水的明潔意境。一幅《錦繡大別山》,是山水,也是歌賦,是映射畫家內心情感和意向的山川氣象。那如洗的碧空,那如潮的松濤,那潺潺的小溪,那靜謐的山間小路……無不蕩滌著讀者的心靈,無不給人以無限的遐思。楊明把對大別山深沉的愛融化于山水畫之中,構成了永恆。

楊明的畫境高遠幽邃,平靜蒼茫,凝立的千峰,飄忽的雲靄,都在一派靜穆之中抒寫著大別山亘古不變的蒼茫,給人以詩意的感染。山峰高聳入雲,飛瀑噴珠濺玉,山下宛似經過,林間如可步入,深具可望、可游、可居的審美意趣。從《雲中清泉》的輕柔秀美到《源遠流長》的高遠風骨,從《家住大別山》的茂密樸實到《大別山石窟》的刪繁就簡,從《大別山幽居圖》的空靈平遠到《九資河秋色》的絢爛多彩,我們為其感動和從中領悟到的,仍然是畫家蘊藉雋永的詩意情懷。

由於楊明親身體會到了大別山的無窮變化與永恒生命,他將大別山鑄造成自我情感的化身,把一顆滾燙的心融入到了大別山的山山水水中,以此來表達他對大別山的情思。他的畫,總是以最自然的創作狀態,表現出強烈的時代感和視覺震撼力,創造出特別的、奪人魂魄的精神力量,感動著自己,也感動著讀者。


推薦閱讀:

這些畫家為何都愛畫雞
雋永的悲涼—追憶油畫家趙開坤
畫家邱漢橋:反虛入渾,積健為雄
英國當代著名水彩畫家 William Russell Flint 作品
推薦|當代書畫家·劉秉賢

TAG:畫家 | 情結 | 意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