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頭」瓶拍出「天價」: 釋放何種市場信號

就在剛剛舉行的嘉德四季拍賣會中,一件截口的清雍正青花礬紅穿花龍紋玉壺春瓶估價10-20萬元,最終以470萬的高價成交,加上其傭金,大約合計人民幣540萬左右,比預估價高出了23.5倍。作為一件殘瓷來說,這算是個「天價」。不管這一消息的「水份」有多少,確實令玩瓷者鼓舞。那麼,到底是什麼因素使一件「斷頭」瓶拍出「天價」?其中釋放出那些市場信號?

「瓷殘藝不殘,藝在價值在」

對於瓷器類藏品,傳統的收藏理念是要求 「全品相」,即有「病」即棄、見「殘」即「廢」。正如行話說:「瓷器起毛,不值分毫」,「瓷器毛了邊,不值半分錢」。 然而,中國藝術品市場已風風雨雨走過30餘年,市場上的「老精稀」藏品也已基本淘光撿凈,在真品精品減少,賣家惜售的情況下,收藏者卻越來越多,時至今日,在收藏大軍不斷擴容的背景下,這種「僧多粥少」的現象顯得更加突出。不說別的,就拿瓷器來說,現今在收藏市場上的精品瓷是越來越少了,看拍賣場上明清瓷的受寵程度就可見一斑。

尤其,在如今藏家紛紛惜售,市場上真品精品缺貨的情況下,寧殘守真的收藏理念開始在藏界蔓延,使瓷器殘器價值凸顯,尤其是那些器型基本完整、工藝水平一流、材質精良的瓷器精品殘器,其文物、藝術和經濟價值都得到了藏家重新評估與關注。

  近幾年,隨著收藏市場的缺貨和藏家觀念的更新,瓷器精品殘器的投資收藏價值已開始受到市場關注。2005年,一片宣德青花龍紋瓷片在佳士得拍出36萬;2007年,一件明正統青花龍紋大缸在京以209萬元成交; 同年,一件碎成二十幾片宣德的盤子經修補後拍出了1200萬。這次嘉德將一件「斷頭」的清雍正青花礬紅穿花龍紋玉壺春瓶拍出470萬高價,足以說明藏家已對「瓷殘藝不殘,藝在價值在」(歲月讀者語)深刻理解。

明正統青花龍紋大缸1200萬

藏家紛紛惜售,市場資源緊缺

  由於經濟增長放緩,處於末端的藝術品市場自然受到首當其衝的影響。從2014年以來,似乎整個中國的藝術品拍賣市場就在一直探底。在今年年初,中國拍賣行業協會公布了《2015年全國10家文物藝術品拍賣公司述評》,呈現的結果仍然未如人意:藝術品拍賣市場規模與前年相較仍在不斷下調,上拍量下降13.96%、成交量下降13.40%、成交額下降15.38%。

明代永樂青花海水龍紋大盤

近兩年,兩極分化、冷熱不均似乎是國內藝術品市場呈現的怪現狀。一邊高價瓷器藏品雖然在拍場不斷湧現,但藏家們反倒越來越惜售,一些中小型拍賣公司出現徵集藏品困難,只能推遲或乾脆取消了春拍,甚至宣布歇業。有統計指出,今年舉行春拍的中小拍賣企業數量減少了50%以上。面對這樣的情形,較大的拍賣行也實行「增質減量」的策略。譬如,嘉德四季拍賣會中,上拍的一件截口的清雍正青花礬紅穿花龍紋玉壺春瓶。假如能徵集到完整器精品,嘉德會要這件「斷頭」瓶嗎?可想而知。(本部文章)


推薦閱讀:

太陽釋放出四年來最強烈耀斑
釋放一線管理人員的潛力
釋放心靈
釋放之美——街頭裸體!
外媒驚呼中國果斷出手:釋放強烈信號

TAG:市場 | 信號 | 釋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