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連載 - 聖約翰大學建築考遺廿二 —— 新科學館

1918年,美國洛克菲勒駐華基金會為了加強聖約翰大學理科各系及醫預科教育,以約大先募美金2萬元為條件,向約大捐資8萬美金在蘇州河東岸建成此館。該館於1920年1月6日奠基,1923年6月30日約大同時舉行了當年畢業典禮和新科學館的開幕典禮。協和醫學大學校長鬍恆德(Henry S.Houghton)在典禮上發表了演講。新科學館總共有3層教學樓,物理,生物和化學各佔一層。外觀略帶華式,為歇山屋頂,但是內部設施卻全部採用新法,堪稱當時國內所有大學最先進的理科教學樓之一。對於建造這樣一個新式的教學樓,洛克菲勒駐華基金會為何如此熱心呢?它究竟是怎樣一個機構呢?這就要看看該機構的來歷了。

洛克菲勒一世(John D.Rockefeller)

洛克菲勒和兒子小洛克菲勒(1915)

19世紀末,老洛克菲勒(John D.Rockefeller)從所經營的標準石油公司和其他投資中獲得巨大的收益後,遵循基督教的教義,將自己收入的10%的分別捐獻給教會和其他慈善事業。1892年,他聘請浸禮會牧師蓋茨(Frederick Taylor Gates)為他制訂一個周全、系統的捐贈方式。蓋茨當時受到了美國四大名醫之一奧斯勒的很大影響,對醫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說服洛克菲勒將大部分款項用於醫療衛生事業,並預測在20世紀醫學不僅會有迅速的發展,而且能給人類帶來空前的福祉。支持醫學、促進健康可以成為慈善基金彰顯最大作用的舞台。基於該種理念,洛克菲勒基金會早期的重點就是支持醫學、公共衛生和教育事業的發展,並且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業績。與此同時,蓋茨還受到了美國來華傳教士特別是史密斯(Arthur Henderson Smith )的極大影響。史密斯在華傳教54年,著述頗多。他的《中國人的性格》一書敏銳地剖析了中國人思維模式、性格特徵、行為方式以及習慣習俗,給西方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蓋茨亦是他的擁躉。1905年,他寫信給老洛克菲勒,建議他把目光轉向世界,尤其是遠東地區。而洛克菲勒的兒子小洛克菲勒(John D.Rockefeller,Jr.)對從小就痴迷於中國的工藝品,對中國帶有濃厚的興趣。所以作為父親的左膀右臂,他也對父親的遠東政策無疑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蓋茨(Frederick Taylor Gates)

史密斯(Arthur Henderson Smith )

1907年,蓋茨開始與傳教士們頻繁接觸,想把他的理念付諸實現。他計劃花一千萬美元在華建立一個正規的大學,從而為中國政府提供一個模式。然而事情並沒有他想像的那麼順利,在經過一系列的考察和研究之後,洛克菲勒基金會決定先把主要精力放在在華開展醫學方面的工作。此後,發展將醫學和教育結合起來的在華醫學教育就成了順理成章之事。真正促成此事的是哈弗大學的名譽校長埃利奧特(Charles W.Eliot)。他是當時美國少數認識到醫學教育重要性的大學校長之一,他在將哈弗醫學院從一所普通學院提升為世界著名的醫學學術機構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他的建議下,洛克菲勒基金會確立了在華逐步和有序地發展醫學教育的目標。為此,在1909年、1914年和1915年,洛克菲勒基金會曾三次派出考察團到中國進行廣泛的考察,其考察內容包括社會狀況、教育、衛生、醫學校和醫院。最終,考察團建議在中國的北京和上海各創辦一所高水平的醫學院。根據這一建議,洛克菲勒於1914年撥款設立中華醫學基金會全力支持這一事業。

埃利奧特(Charles W.Eliot)

在北京,早在1906年,就有倫敦傳道會開辦的「協和醫學堂」。1915年,洛克菲勒基金會以20萬美元從倫敦會購得原協和醫學堂的全部產業,又以12.5萬美元購得東單三條衚衕原豫王府全部房地產。隨後,洛克菲勒基金會投入巨資進行新校的建設。新校和醫院房屋的設計建築都由美國人負責,從1917年到1921年,建築工程進行了4年之久。原預算為100萬至150萬美元,結果共耗資750萬美元。

與此同時,1915年的秋天,中華醫學基金會的一個代表團來滬考察上海的教育機構以圖創辦一所新的醫學院。代表團於10月份來到約大,受到了熱情的招待。因為正在此前,約大醫學院差點難以為繼。那些一心想發展學校文科的人認為醫學院這種艱苦的職業性教育是約大發展的累贅。而中華醫學基金會的到訪,或多或少給約大是否需要開拓一種新的醫學教育模式帶來了希望。在中華醫學基金會的建議與計划下,哈佛中國醫學院、金陵大學、和聖約翰大學的代表通過決議,將通力合作促成基金會在上海創辦一所新的醫科學校。同時約大的醫學院將繼續開辦,不過5年里不再擴大。

然而中華醫學基金會很快推翻了在上海建立醫學院的做法,他們做出決定將全力支持北京的協和醫學院。當然他們也沒有讓約大失望,決定分5年給約大撥款8萬美元,以發展約大的理科部。具體如何使用,由聖約翰大學自己決定。這就是新科學館的真正由來,很大意義上是拜醫學院所賜。雖然新科學館是被用於理科,但從間接的意義而言,也有利於醫學院預科學生的培訓工作。

除協和醫學院外,中華醫學基金會還對湘雅醫學院、國立中央大學醫學院、北京醫學專門學校、山東齊魯大學醫學院、上海聖約翰大學醫學院、香港大學醫學校、上海醫學院等學校給予過經濟資助。也援助過蕪湖總醫院、南京大學醫院、蘇州醫院、上海紅十字會總醫院等醫療機構。還支援了中國某些學校和醫院的人員到協和醫院或到國外進修的機會,通過贈予中國教會醫學會(博醫會)和中華醫學會經費,支援醫學名詞委員會統一醫學名詞、翻譯醫學文獻及出版工作。中華醫學基金會還支援過定縣的農村衛生事業和在周口店開展的古生物學研究工作等,可見中華醫學基金會已滲透到中國醫學事業的各個領域,對我國近代醫學教育和醫藥衛生事業有著重要的影響。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金漢律教授(E.Harrison King,Jr.)。正是他使得新科學館能夠真正地使用起來。他是1920年來到工程系的,隨後被借調到物理系以充實該系的師資力量。結果他留任物理系主任多年,在他的指導下,新科學館得以被充分地利用。他還設計在蘇州河底鋪設管道,解決了越過蘇州河將氣體運往實驗室的難題。

新科學館

推薦閱讀:

科學家居風水
「大部制」改革與科學發展觀的內在契合
「空中調水」的天河工程:如何利用「空中河流」來調水?
略論佛教科學觀
美國權威科學揭露孕媽每天需要補充的葉酸計量

TAG:建築 | 科學 | 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