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提醒】夏季廣東「濕熱」腸胃易不適 消化科醫生:煲湯不妨加點「料 」
廣東的夏天往往很「濕熱」,一些不適應的朋友常常因此出現腸胃不適。廣東省中醫院消化大科主任黃穗平教授對此表示,夏季胃腸疾病高發,主要是脾胃陽氣不足所致,應防「濕」健脾,注意衛生飲食,規律飲食,避免疲勞,並且適當地進行戶外運動鍛煉。
夏季廣東氣候濕熱 易傷脾胃「常常有北方來廣東的患者跟我抱怨,自從來了廣東後,容易得胃腸病,容易胃部不舒服。胃脹、胃痛、大便拉稀是常有之事,奇怪的是一回到北方老家就『不治而愈』了。這主要是由於廣東沿海地區『濕氣』較重造成的。」黃穗平教授告訴家庭醫生在線編輯。
中醫認為,脾屬土,喜燥惡濕,長夏季節,廣東氣候多雨而潮濕,濕濁寒涼之氣容易侵襲機體,易損傷脾之陽氣,寒濕困脾,容易產生脘腹脹痛,食少倦怠,肢倦發力,泄瀉,水腫,痰飲等癥狀。加上飲食寒涼無度,缺乏必要的胃腸疾病養生知識,從而導致了夏季胃腸疾病的高發。
生冷飲食、不潔飲食、不規律飲食、暴飲暴等是導致胃腸疾病的直接原因。勞累過度、缺乏運動、及煙酒過度者是胃病高發人群,黃穗平教授表示。
煲湯加點「料」 祛濕又健胃那我們應該怎麼樣祛濕呢?黃穗平教授介紹說,廣東人,尤其廣州人很喜歡煲湯,煲湯不妨加上一些祛濕中藥材,比如清補涼、党參、淮山、蓮子、薏米等等。中醫說的「暑」,容易帶有濕氣,所以要在祛暑熱的同時也要加上祛濕的中藥。
「濕」屬於陰邪,容易傷到脾胃的陽氣。如果脾胃陽氣不足就容易得胃腸病,因此不但需要防「濕」,也要健脾。因而在煲湯時還可以放點猴頭菇,據現代醫學證明,猴頭菇對胃病反覆發作的元兇——幽門螺旋桿菌有較好的抑制作用,在輔助保護胃黏膜、改善胃腸功能上功效顯著。
黃穗平教授介紹說,脾胃乃「後天之本」,為「氣血生化之源」,是人體正氣的重要部分,是養生的基礎和前提。許多心腦血管和代謝疾病,如高脂血症、冠心病、中風等等都是由於脾胃不好所致,因而脾胃健康,才能更好的濡養身體。
祛濕涼茶雖好 但不能盲目喝
廣東人喜歡喝涼茶是廣為人知的事情,許多人認為多喝一些性質「寒涼」的涼茶可去「熱氣」。但是黃穗平教授提醒說,涼茶可不能盲目喝,不同體質的人喝涼茶應有所區別。長期喝、大量喝清熱中藥會損傷胃黏膜,讓胃黏膜變薄、充血、水腫,導致慢性淺表性胃炎。另外老年人和小孩喝涼茶應該謹慎,大多數小孩的脾腸虛弱,金銀花、菊花、五花茶等不能多喝。
黃穗平教授還提醒說,預防夏季胃腸道疾病,除了注意飲食外,還應該加以適當的運動。早上太陽弱或者晚上太陽下山後,可以散散步,或者在家練習八段錦,還可以嘗試中醫按摩療法,按按足三里。提高機體抗病能力,減少疾病的複發,促進身心健康。同時,注意勞逸結合,防止過度疲勞而殃及胃病的康復。當胃腸道出現問題時,還是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
推薦閱讀:
※醫生眼中的萬病良方——茶
※你為什麼要送醫生紅包?醫生為什麼不敢收你的紅包?
※從傀儡皇帝到最美鄉村醫生,他的人生華麗大轉身傳為佳話
※患者已死亡半天,家屬卻要求我們搶救了四個小時
※SCI 英文好難,不會寫?看看這套萬能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