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叢帖瑣談(一)——論叢帖的起源與分類

叢帖的起源

直石叫作碑,方石叫作志,橫石叫作帖,用途各不相同。古時宗廟立碑以系牲口,墳墓立碑以落棺木,故碑上皆有圓孔。其後記載君父的功德於碑上,遂定名為碑。志用方石兩塊,上為蓋,下為底,記載死者的事迹,放在棺木的前頭,雖陵谷變遷,可知死者是什麼樣的人,叫作墓誌。寫在絹素之上的字叫作帖,其後摹刻名人的字跡於橫石之上叫作法帖;數量較多,在兩卷以上的叫作叢帖。

明孝陵《治隆唐宋碑》

我國以書為美術品,與畫並重。真跡只得一本,不能供應多數人的要求,於是臨摹之本興起。臨是以紙放在古帖之旁,細看古帖的筆勢而臨寫;摹是以薄紙覆蓋在古帖上,隨筆畫的大小而鉤摹;又有以厚紙覆古帖上,在明窗上影摹,叫作響搨。摹本較臨本為真確。唐太宗得王羲之蘭亭序,命供奉搨書人趙模、韓道政、馮承素、諸葛貞等四人,各搨數本,以賜皇太子和諸王近臣。開元間,趙模等所搨,每本值數萬錢。現在流傳王羲之墨跡的唐摹本,以在日本的《孔侍中帖》、《憂懸帖》等六種為最有名,可的確知為唐開元、天寶間的摹本。

最早摹刻的法帖,當推唐刻《王羲之十七帖》,共刻二十九種,乃受柳公權金剛經(刻於長慶四年,公元八二四年),及開成石經(刻於開成二年,公元八三七年)的影響,刻年當在開成石經之後。

《王羲之十七帖》(部分)

叢帖乃行草書的總匯,最早摹刻的叢帖,當推宋太宗《淳化閣帖》十卷。原無帖名,第一卷為「歷代帝王法帖」,第二至第四卷為「歷代名臣法帖」,第五卷為「諸家古法帖」,第六卷至第八卷為「王羲之帖」,第九卷、第十卷為「王獻之書」。每卷之末題「淳化三年(公元九九二年)壬辰歲十一月六日奉聖旨模勒上石」篆書三行。

明代董其昌以《澄清堂帖》為賀知章手摹,南唐李氏刻,定為閣帖的祖本。謬說流傳,或疑或信。據我所見第十一卷,有蘇軾書,帖中桓字、慎字缺末筆,乃避欽宗和孝宗的諱,其為南宋以後所刻無疑。

叢帖的分類

自宋代以來,刻帖至多,不下千種。其兩卷以上的叢帖,就我所見約三百四十種,所藏二百三十多種,種類極為複雜,約略分為五類: 一、歷代,二、斷代,三、個人,四、雜類,五、附錄。目錄不能遍舉,茲各舉數例如下:

一、歷代:

晉·王獻之《鵝群帖》選自《淳化閣帖》

叢帖自《淳化閣帖》之後,以摹刻歷代名人書法者為多,然歷代之中,也有極為混亂的。如《百一帖》:以全帖共一百〇一冊得名,帖名計有九種。歷代之中,又分鑒真和摹古,又有斷代和個人,如分入三類,看時很不方便。又有零種九種,不能以為非叢帖而不收,故合而入之歷代。歷代之中,又有隻收元·趙孟俯、明·董其昌兩代兩人的《抱沖齋石刻》,地方的有《昭潭名人法帖》。茲舉宋、明、清中之較佳和較易得的各一種為例: 

《淳化閣帖》十卷 宋淳化三年王著奉旨模勒

由蒼頡至唐共收一〇〇人,四一九帖。其中偽跡不少,米芾《跋秘閣法帖》,黃伯思《法帖刊誤》等書均有指正。

原刻本現在無從得見。宋朝翻刻本很多,曹士冕《法帖譜系》載有三十三種,現在也很難分別。較通行的翻刻本,明代有三種: 

① 嘉靖四十五年(一五六六)顧從義本。

② 萬曆十年(一五八二)潘允亮本。

③ 天啟元年(一六二一)朱識鋐本(又稱肅府本)。

清代有兩種: 

① 順治三年(一六四六)費文玉翻朱識鋐本,現存西安碑林,傳拓最多。

② 乾隆三十四年(一七六九)于敏中等奉旨複位本,改變次序和行數,旁加釋文,不是原來的面目了。

《停雲館帖》十二卷 嘉靖十六年至三十九年(一五三七—一五六〇)文徵明父子摹刻。有翻刻本。

由晉至明共八九人,一四一帖。

《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三十二卷 乾隆十五年(一七五〇)梁詩正等奉敕編。有石印本。

由魏至明一三九人,三五七帖。

二、斷代:

斷代叢帖最早的是宋曾宏父《鳳墅法帖》二十卷,《畫帖》二卷,《時賢鳳山題詠》二卷,《續帖》二十卷,現在只存殘卷。專收一地方的有《金陵名賢帖》,小楷的有《明人小楷帖》,劉墉、梁同書兩人書的《劉梁合璧》,清畫家書的有《國朝畫家書》,清人隸書的有《醉經閣分書匯刻》,一家贈言的有《雙節堂贈言墨跡》。茲舉斷代中明、清各一種為例:

 

《昭代名人尺牘》

《螢照堂明代法書》十卷 清康熙三十二年(一六九三)車萬育摹刻。

共收明代一二〇人,一八二帖。此帖有從明萬曆十三年(一五八五)茅一相《寶翰齋國朝書法》十六卷中翻刻的,以茅刻流傳很少,故舉此帖。

《昭代名人尺牘》二十四卷 道光六年(一八二六)吳修摹刻。有石印本。

共收清代六一二人,七三七帖,另附木刻小傳,人數最多,但帖中間有刪節。

三、個人:

專收個人的如晉·王羲之父子,唐·顏真卿,宋·蘇軾、黃庭堅、米芾,元·趙孟頫,明·董其昌,清·惲壽平、劉墉、梁同書、鄧石如等人皆有專帖,尤以董帖為最多。間有子孫表揚先人,也為刻帖,未免多而生厭。王書多見於《淳化閣帖》,顏書以碑刻為佳,蘇、黃、米、趙、董多見於《三希堂帖》。清代書法卑弱,無特出的人,等於自鄶以下,故不復舉。

四、雜類:

其種類繁雜,帖的數目不多的,概入於雜類。

① 金石: 專收彝器而有圖的,如《懷米山房吉金圖》二卷;專收彝器銘文的,如《清愛堂家藏鐘鼎彝器款識法帖》一卷;金石兼收的,如《金石圖》二卷;專收漢隸書碑的,如《寶漢齋藏真》九種;專收唐楷書碑的,如《石耕山房帖》六種。

② 單種: 專收蘭亭序的,如《蘭亭序八柱帖》八卷;專收懷素草書千文的,如《緣天庵帖》二卷;專收金剛經的,如《三十二體金剛經帖》四冊。

《蘭亭八柱帖》拓本

③ 圖詠: 清朝人喜歡繪圖,請人題詠,如《陳迦陵填詞圖題詠》,題者七十人。其刻名賢像的,如《吳郡名賢像贊》八卷,所繪凡五五五人,補遺三九人。其刻印人像的,如《印人畫像帖》,所繪凡二八人。其刻羅漢像的,如《五百羅漢像帖》八卷。

④ 畫冊: 宋朝曾宏父刻《鳳墅法帖》,中有《畫帖》二卷,現已失傳。叢帖雖多,而刻畫的很少。據我所見,有嘉慶二十年(一八一五)王會《蘭帖》二十頁,道光八年(一八二八)李似山《墨竹譜帖》二十二頁,皆非佳作。惟《適園藏真集刻》極精,茲舉如下: 

《適園藏真集刻》四十頁咸豐二年(一八五二)陳式金摹刻。光緒九年(一八八三)金吳瀾重刻。

計收趙孟堅(二頁)、管仲姬、李衎、王元章、何澄、沈周、呂紀、文徵明(二頁)、唐寅、仇英、魯治、周天球、陸治、陳淳、周之冕、丁雲鵬、陳繼儒、陳元素、裘穟、惲壽平(十四頁)、惲源浚、華嵒(二頁)共二十二人,三十八頁,吳咨、徐康、陳式金題跋二頁。

⑤ 印譜: 其摹刻個人所刻印的,如王光晟於乾隆五十四年(一七八九)刻其父王效通《槐蔭樓印譜》。其摹刻丁敬、黃易兩家印的,如汪蔚於咸豐四年(一八五四)刻《石壽山房印譜》二卷。

《石壽山房印譜》

⑥ 縮臨: 如鮑氏刻《錢泳縮臨唐碑》三十二卷,一二八種。如易若谷刻有《是樓刻石》二卷,乃呂世宜節臨周金、漢石、唐碑中的篆隸書五四種。

吳隱《古今楹聯匯刻》十三卷,共二九六人,三六七種,乃用照像縮小而非臨縮,姑附於此。

五、附錄:

① 偽跡較多的,如《古寶賢堂法書》四卷,《晚香堂蘇帖》十二卷。② 編次無法的,如《一經堂藏帖》二卷。③ 摹刻失真的,如《眉壽堂二王法帖》四卷。④ 書品不高的,如《葉長芷書來益堂帖》四卷。⑤偽刻的,如《絳帖》十二卷。以上五類,收錄則嫌太濫,不收則嫌缺漏,故入之附錄。但斟酌去取,很費躊躇,姑為劃分,恐未必能盡滿人意。

——本文選自《容庚雜著集》

《容庚雜著集》

曾憲通編,中西書局,2014年10月,定價42元

@技術支持:大白


推薦閱讀:

酒,酒的起源:上天造酒說
我國學者提出「精靈反彈暴脹模型」解釋宇宙起源
盧姓起源
廟號與謚號的起源
探索八卦的起源

TAG:分類 | 起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