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療法有效治療高脂蛋白血症
07-05
概述】 高脂血症與防治心血管疾病、內分泌疾病、代謝病、肝臟病,尤其是老年病有著十分重要的關係。據病因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二類,前者為針灸治療主要對象,其發病機制迄今未完全搞清。後者多與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及腎病綜合征有關。現代西方醫學雖有某些降脂治療藥物,但長期服用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 針灸治療本病症,古籍中未見。現代報道始於50年代,進入80年代,對高脂蛋白血症治療的選穴、穴位刺激法、療效以及治療機理等,都作了一系列較深入的探討。在取穴上,從原來的涉及9條經脈20餘個穴位,通過反覆篩選和觀察,逐步由博返約,已簡化為數個穴位;在療效方面,現在已基本肯定針灸可以確切地降低膽固醇、甘油三酯、β-脂蛋白和磷脂在血液中的含量。 近年,有人通有100例病人的觀察,發現耳垂皺褶與高脂血症有一定關係。血脂高者,特別是甘油三酯高者,耳褶陽性率也高。這為高脂血症的診斷和探索耳與高脂血症間的關係提供了一條途徑和線索。【治療】 體針 (一)取穴 主穴:內關、足三里、豐隆。 配穴:三陰交、太沖、太白;高血壓配曲池、太沖;腦血管意外配顳三針、陽陵泉、曲池;冠心病配心俞;糖尿病配脾俞、太溪。 顳三針位置:耳尖直上入髮際2寸及左右旁開各1寸處。 (二)治法 一般僅取主穴,療效欠佳時配1~2個配穴,或根據伴發病症加用配穴。內關穴,宜激發氣至病所,方法為:令病人取卧位,以30號毫針(長1~1.5寸),速刺入穴,針芒略向肩部方向,得氣後,反覆探尋激發,使針感向上傳導,並施以捻轉加小提插之法,捻轉速度每分鐘120~150次,提插幅度1~2毫米左右,運針2分鐘。手法宜輕捷,以針感到達心前區或側胸為佳。足三里穴,可按子午流注納子法擇時開穴,一般在上午7~9時之間,針法同上。豐隆穴直刺進針1~1.5寸,得氣後施徐而重的手法,使針感傳至2、3趾部。余穴,直刺,得氣後,用上述手法運針2分鐘。留針20分鐘。在留針期間內,隔5~10分鐘運針1次,法同上。配穴亦可通以電針,疏密波,強度以病人感舒適為宜,通電20分鐘。取針後,足三里穴用艾條作迴旋灸15分鐘,可教給病人自己操作,至局部穴區潮紅為度,每日或隔日1次,10~15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5天。 (三)療效評價 療效評判標準:臨床痊癒:膽固醇、甘油三酯、β-脂蛋白3項值均降至正常值;顯效:針灸二療程,3項值都有不同程度下降,或有1~2項值恢復正常;有效:3項值中,有1~2項值顯著下降;無效:3項值下降不顯著,或反有升高。 共觀察572例,按上述標準,有效率在51.2~92.1%之間,其中痊癒率最高者達89%。而針刺前後的統計學檢驗表明,多數病例的血脂各項檢查指標,都明顯降低(P<0.05~0.01)。對61例作為期一年的隨訪,經統計學處理,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值回復到針前水平,而β脂蛋白值則仍明顯低於針刺治療前。 艾灸 (一)取穴 主穴:足三里、絕骨。 (二)治法 上穴每次取1穴,雙側均選。以米粒大艾炷作直接灸,每次3壯,致3度燒傷,起泡化膿,破皮者隔日換藥,致結痂形成疤痕,2穴交替,每周1次。也可按子午流注納子法,於每日辰時(上午7~9點)單取足三里,用艾條溫和灸,每次治療30分鐘,上述二法均10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共觀察92高血脂患者,治療後甘油三酸和膽固醇均有明顯下降(P<0.01和0.05)[15]。其中50例,經療效評定,顯效21例,好轉18例,無效11例。 耳針 (一)取穴 主穴:肝、小腸、前列腺、胰。 配穴:顳、內分泌。 胰穴位置:位於胰膽區和屏間切跡下緣外側。 (二)治法 以主穴為主,酌加配穴,每次取3~4穴。開始可用耳針法,敏感點進針後,留針20分鐘,5次後改用壓丸法。用王不留行籽或磁珠(磁強為380高斯)貼敷上穴。囑患者每日自行按壓3次,2~3日貼敷1次,15次為一療程。療程結束,查血脂,如療效不顯,停5~7日後,繼續下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治療10例,8例(80%)血脂值已恢復正常。本法較為簡便,但觀察例數尚少,有待進一步實踐。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PT 康復治療師手冊30--最好的康復醫院在那裡 (原創)
※治療痔瘡集
※「鬼剃頭」怎麼治療
※胸肋屏傷推拿治療技術
※重視駝背,及時治療骨質疏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