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意識和信息

物質X從起始狀態A按一定客觀規律運行發展轉變到終止狀態B,如A=B,則X無變化,即X包含信息不變;如A不等於B,則X有變化,即X包含信息改變。此處所指狀態包含各種可能的物理態,所指改變即各種可能的物理態的改變。起始狀態A本身即包含信息,該信息越複雜則X的物理態越複雜,在這裡可以將狀態視為信息,不同的狀態等於不同的內含信息,甚至可以將信息視為一個態函數。物質需要結合力才能形成維穩自身的內能,需要客觀規律才能決定如何結合,需要信息才能檢驗結合結果的正誤。在這裡,力、規律、信息構成物質的抽象構件,其中規律和信息為純抽象,而力可能會被歸入具象的範疇。如果將具象和抽象視為二元對立,不具同一性的兩種互補集合,那麼具象的物質就不應該和抽象的信息發生關聯(因為它們之間無交集)。如果物質和信息不可分,實為同時共存性質的話,那麼具象和抽象就不是二元對立的,兩者具有同一性,甚至只是同一存在的不同側面反映(信息反映存在的狀態、熵、統計分布,具有數學特徵。物質實體反映存在的時空結構,具有幾何特徵),兩者互為載體。無單一的物質實體存在或是信息存在,只有兩者的共存體。

由於所謂自主意識被普遍認為是生命體特有的徵象,所以在生命體出現之前可以認為不存在自主意識。這也是意識後於物質誕生之觀念的成形理由。然而我們知道不管物體有無生命,物質有無意識,它們都不可避免的內涵了信息,因為物質實體和信息只能同時共存,不可缺一,這有點類似對立統一,不過它們之間不是對立的。那麼生命體和非生命體包含的信息有什麼差別嗎?如有的話,這種差別和自主意識的產生之間有何關聯?從物質構成的有序度來看,生命體的有序度無疑遠高於非生命體,這也意味著前者包含更多的信息。兩者在有序度(信息層次和數量,簡稱信息層量)上的差別是顯而易見的。基於兩者在自主意識上的差別,我們可以順理成章的將這種差別和有序度(信息層量)上的差別聯繫起來。可以這樣假設:自我意識來源於有序度(信息層量)的增加。當我們將一個非生命體的有序度(信息層量)增加到超過某一臨界點,即可賦予該物以自主意識,即賦予其生命。這是個驚人的假想。在這裡,自主意識可能相當於有序度(信息層量)的一種特殊躍遷結果。如果假設得以成立,那我們該如何增加非生命體的有序度(信息層量)?臨界點如何理解、度量?

人類至今還未能製造出人工生命。雖然我們能夠增加人工智慧的構成有序度,從而使其變得更聰慧更接近於擁有自主意識,但顯然我們的努力結果還離那個臨界點極其遙遠,如果臨界點有的話。這個點猶如難以逾越的鴻溝一般跨越在人類和造物主之間。當我們離它的距離越近,就越能感受到這道鴻溝的寬度和深度。究其原因,似乎是:只有造物主才能賦予死物以生命,人類做為被造物永遠無法達到造物主的高度。這裡隱含了一種部分之和永遠小於整體的思想在裡面。

賦予死物以生命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以造物主的成品生命體為模板進行複製,另一種是不以造物主的傳統生命體為模板來製造。前者包括試管受精、假接扦插等植物栽培、克隆等。後者是完全人工建構,形而上學化的人工智慧。前者是對已有信息(造物主的傳統生命體)的人工承繼,屬於OEM性質(在這裡人類只是造物主的代工者,生產線上的裝配工人,產品的知識產權屬於造物主)。後者是對新形式信息(人工智慧體、人工生命體)的人為形而上學構建(在這裡人類成為造物主,對該生命體擁有完整的理論和將之現實化的知識儲備)。這種人工建構的生命體可以具有部分造物主的傳統生命體的特徵,但它卻不是由造物主的意志為指導造出來的。同操作傳統生命體所需的基底原材料不同,人工生命體的基底原材料屬於死物,無生命特徵的。由於人類掌握了賦予其生命的方法,這堆死物能被指定方式構建,並以跨越生與死的鴻溝為誕生標誌。這裡涉及到增加無生命體有序度(信息層量)以達到特殊躍遷的問題。

現在熱門的克隆技術只是一種裝配技術。人類只是將信息的物質載體 --- 細胞核,和具有活性的容器 ---去核細胞器裝配在一起,使其成為一個自組織系統的原點。這個原點的底層運作機制還不為人知,操縱克隆儀器的人類還只是如OEM代工者那樣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操作所需的基底原材料---去核細胞器也必須是活性的(具有生命特徵的)。細胞核也必須是「原裝」的(取自造物主的傳統生命體)。暫時還無法想像人類能夠從硬碟上讀取DNA信息,將其進行DA轉換(數碼-模擬轉換),在高分子化合物中人工製備出DNA,然後再人工製備出細胞容器,最後將兩者結合激活。。。這已經不是普通科幻小說能描述的了。

人工智慧能否最終擁有自主意識?這似乎和增加人工智慧體有序度(信息層量)以達到特殊躍遷有關。在未達到特殊躍遷前,人工智慧體無自主意識,這也是現在相關領域的實體研究成果的普遍特徵,即它只是個物體,和生命體還有本質的差別。生命體具有的多項特徵:意識、新陳代謝、繁殖離現在的人工智慧體還極其遙遠。其中那個非常奇妙的意識是最容易也是最難被定義和研究的。自古以來,人類都將意識和物質視為對立的,基於此的唯物和唯心哲學無法共融共通。其本質是將這兩者視為非同一的互補集合。唯物或唯心哲學各佔據其一為理論據點,兩者集合無交集。這種簡單的二分法使得兩派各自視對方為不對等的附帶存在,甚至根本談不上存在,而只是一個幻影。就好比唯心論認為物質是精神的附帶存在,只是一個虛幻性質的投影罷了。唯物論正好與之相反。而我們這裡要提到的是將物質和精神結合在一起,其依據是前述物質和信息的關係以及信息和精神的關係。這裡簡單的將精神等同於意識,將其視為信息的特殊有序化進階結果。所以對一個非生命體來說,比如一塊石頭,我們可以說它是物質實體存在和信息的同時共存體(類似於對立統一的概念)。而對於一個生命體來說,比如一個人,我們可以說他(她)是物質實體存在和意識(精神、信息的特殊有序化進階結果)的同時共存體(類似於對立統一的概念)。

推薦閱讀:

零至三月齡幼兒哄睡——澳洲相關信息分享
(36)[轉載]結婚信息
八字看哪些人命理帶有「克子」信息
大陸學者不要給「台獨」勢力發出誤導信息
信息大爆炸時代的生存指南(3):怎麼找到優質信息?

TAG:意識 | 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