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氣血的解析

文本對中醫的基本概念,如經絡、氣血、陰陽、五行、穴位等運用圖表及形象語言表述,簡明易懂;將中醫與西醫的「營養學」溝通和嫁接,是本書的一大特點;也介紹了利用經絡儀器對人體進行中醫「體檢」的原理與方法。一、氣血流注的解析(1)

  十二經脈像交通網路一樣繁忙,各種交通工具往來其間。有運送營養物質的補給車,有傳送健康信息的通訊車,有負責治安巡邏的警車,也有運送免疫部隊的運兵車,還有清理代謝廢物的垃圾車。為了避免交通堵塞,十二個網路分工配合、協同運作,在不同的時間段,分別制定了自己的交通高峰期。  不同網路的不同交通高峰期,就是所謂氣血流注。  氣血循環,就像圓環一樣是沒有起始和終結的,但為了表述方便,我們從作用上假定:氣血循環起於肺經,終於肝經。為什麼會這樣假定呢?因為肺經非常重要,重要到《黃帝內經》中講「肺朝百脈」(有關「肺朝百脈」,後面我們會有專門介紹)。肺經上還有個特殊的部位,叫「關口」,這個位置的信息量最為豐富,我們甚至可以通過對這個點的信息流量進行監測,計算出全身各處的流量。  如果觀看監控錄像的話,我們會發現肺經的交通高峰期是凌晨3~5點(寅時),這時肺經系統的各式車輛頻繁出動,往來運送貨物。我們就說,3~5點是肺經的氣血流注時間。錄像繼續播放,我們做一個流量統計,就會發現,大腸經的高峰期是5~7點(卯時)、胃經是7~9點(辰時)、脾經是9~11點(巳時)、心經是11~13點(午時)、小腸經是13~15點(未時)、膀胱經是15~17點(申時)、腎經是17~19點(酉時)、心包經是19~21點(戌時)、三焦經是21~23點(亥時)、膽經是23~1點(子時)、肝經是1~3點(丑時)。  到了自己的流注時間,經脈就把自己屬下的各種交通工具動員起來,裝載著氣血物質,送達目的地去完成各種使命。等到流注時間一過,這些經脈又好像接力運動員一樣,把主管氣血循行的接力棒交給下一人。  現在我們知道了氣血流注的時間,再聯繫上一章內容,我們就會繪製出這樣一個表格出來。  表2-1  時間 經脈 負責部位和內容  23:00-1:00 膽經 膽、呼吸道、胃腸道、脖子、微血管  1:00-3:00 肝經 生殖系統、眼、肝、神經、頭、筋  3:00-5:00 肺經 呼吸道、甲狀腺、皮膚  5:00-7:00 大腸經 呼吸道、皮膚、鼻子、咽喉、大腸  7:00-9:00 胃經 胃腸道、乳房、膝蓋  9:00-11:00 脾經 免疫、內分泌、氣喘、糖尿病、癌症  11:00-13:00 心經 頭、腦、神智  13:00-15:00 小腸經 十二指腸、肩、腹瀉  15:00-17:00 膀胱經 脊椎、泌尿系統、骨關節  17:00-19:00 腎經 生殖泌尿系統、腰、足、耳、腦、藥物  19:00-21:00 心包經 心臟、血管、心律  21:00-23:00 三焦經 淋巴、發炎、呼吸、消化氣血流注是最早的生物鐘概念  經常在各國飛來飛去的朋友們一定都有這樣的經驗——倒時差,跨越的經度越遠,倒起來越辛苦。這說明在我們體內存在一個隱形的時鐘,這個時鐘記錄著我們體內的日升日落、陰陽消長,這個時鐘就是生物鐘。目前學界對生物鐘的解釋頗多,基本上認為生物鐘是由腦內松果體分泌的褪黑素,以及一些生物膠和肽類物質有關。其實生物鐘這個概念在我們的中醫體系中出現的時間,大體是和中醫經絡理論同時代的。而且同西方比起來,我們對生物鐘的認識走得更遠。就是說,它在時空體系中已經不僅僅是一個簡簡單單的時間軸、一個坐標參考系的問題了,它和我們的生命發生直接的聯繫。我們不僅知道某一時刻哪一條經脈在值班,我們甚至知道在這一時刻,我們的身體在生物鐘的指導下,在做什麼事情。這,就是十二經脈氣血流注的概念。  當令與排毒  如上所述,十二經脈的氣血流注,可以理解為:不同的時間段,我們的身體哪些系統在值班,這就是古人所謂「當令」。當某條經脈進入當令時段時,它有很多的工作要做。這些工作大體上分為三類:  一、完成本職工作。每條經脈都有它自己的專職工作,是其它經脈替代不了的。  二、領糧餉。當令時間,也是發工資的時間。某經脈工資和補助該得多少,早已由肺經這個會計算好了。到了當令時間,自然會收到脾經這個出納匯過來的錢。  三、排毒。某經脈到了當令時間,不但會完成上述工作,因為這時自己氣血比較足,還會趁機清理一下自身的垃圾。  因此,我們也可以這樣理解:不同的時間段,不同的經脈一邊在工作,一邊在做自身的大掃除。排毒,也是各系統值班時的工作之一。  回放氣血流注的錄像  接下來,讓我們把時鐘撥回到子時,回放一下當天的監控錄像。看一看一天下來,各經脈系統的工作情況,看一看不同的時間段,這些系統到底在做著一些什麼工作。  23~1點(子時):   此時是新的一天的開始,也是一天之中陰氣最盛的時間。但物極必反,陰氣達到了極致,陽氣也就開始生髮了。因此這個時間段又叫「一陽生」。  子時膽經氣血高峰,休眠的人體開始一點一點地啟動生機,各處的齒輪開始慢慢地轉動、預熱。為了提供白天所需的各種原料和能量,身體這個時間開始動用昨天入庫的營養素,合成各種氣血物質。為了最大限度地將能量用於合成氣血物質上來,此時身體最好處於睡眠階段,以減少不必要的開支。如果在此之前已經入睡,那麼就會合成高質量的氣血。反之氣血的質量就差。久而久之,一個人的面色就會很難看。  另外,如果熬夜到子時這個階段,齒輪都已經開始轉動了,此時再想去睡覺,也會不容易入睡了。

一、氣血流注的解析(2)

  1~3點(丑時):   時辰進入丑時,氣血接力棒交給下一位運動員,此時肝經粉墨登場。  丑時肝經達到氣血高峰。它嘗試著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運用領到的氣血薪酬去修補肝臟。當然,它也會去修補眼睛、生殖系統等。  肝臟是人體內最大的化工廠,生產近萬種人體所需的化合物,而且還要分解代謝掉體內很多毒素,工作量巨大,消耗也比較多。因此肝經領到薪酬後,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去保養肝臟。如果此時熬夜,肝經就不得不把薪酬撥一部分出來,合成一些其它的物質供主人利用。如此一來,肝臟就會受到冷落,不能得到很好的修補。開始的時候,肝臟是很盡職盡責的,即使受到冷落,仍然兢兢業業。寧可透支,也要去完成任務。不過這時就會出現肝火旺盛的情況。但久而久之,透支多了,仍然得不到補充,肝臟就無力再戰了,這時表現出來的就是肝血虛虧。搞到這個地步,問題就比較麻煩了。因此,為了給肝臟多發點工資,主人要做的事情,就是好好睡覺。丑時,應該是主人熟睡的階段。  通常,人們會說:肝氣常有餘,肝血常不足。所謂「肝氣常有餘」,指的就是實證。表現在三個方面:肝陽上亢,肝火上升,肝風內動。這三種情況都是因邪氣入肝引起的,在第八章中,我們會詳細探討邪氣的問題。而所謂「肝血常不足」,通常是指肝臟長期負擔過重,透支後導致的營養儲備不足而引發的虛證。形象地說,總是不給它開支,它就開始偷懶了。  人體氣血的調節,主要和肝經有關。肝主藏血,此處的「血」主要指營養物質,因此肝經對氣的調節,主要是通過將各種攝入的營養物質生化合成為身體需要的新物質來完成的。  肝主疏泄,人體的生髮之機仰賴於肝的疏泄功能。包括氣血的輸布、流注、轉化,以及毒素的代謝等。  肝藏魂,因此人的情志活動也和肝經有關。如果疏泄功能過旺,則人容易急躁發怒;如果疏泄不足,則易嘆息抑鬱。  3~5點(寅時):   寅時氣血交棒給肺經,肺經達到氣血高峰。此時肺經利用得到的氣血修補呼吸道、皮毛等。有些患氣管炎、咽喉炎,或者正在感冒的人,在3~5點這個時間段,經常咳嗽個沒完,其實就是呼吸道得到能量,有能力清除痰液了。換句話說,這個時間段,是肺經主導的排毒時間。咳嗽,就是排除呼吸系統裡邊積存的寒毒。  肺經主氣。但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這個「氣」不僅僅指我們呼吸的空氣。這個「氣」指的是氣血的「氣」。那麼,這個「氣」到底是一種什麼東西呢?有關「氣」和「血」,我們會在第五章中專門論述:「氣」和「血」都是複數,「氣」有別於空氣,是眾多功能物質之和;「血」也有別於血液,是眾多營養物質之和。「氣、血」兩大類物質之間,「血」是生成「氣」的原材料(所謂以血化氣),「氣」是實現「血」的構造機能,並且推動血運行的保障(所謂以氣行血)。「氣血」不是某一種物質,更不是什麼玄妙的東西。不要一提到「氣血」,就聯想到空氣和血液這兩樣物質。比如中醫里有講:「心主血、肝藏血、脾統血」,這裡的「血」,就不單單是血液的「血」。那麼肺主氣,也不單單是空氣之氣。相反,「肺司呼吸」中的呼吸,對應的主體才是空氣,或者說氧氣。  現在大家看到的這本書,是嘗試著用現代語言來重新解讀中醫概念的。因此,大家看完了這本書,如果還能夠有所收穫的話,我希望是這樣的:從此之後,大家在頭腦中建立起一個新的聯想通道。一看到「氣血」 這一類辭彙時, 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功能物質和原材料」,而不是什麼「空氣和血液」。如此,這本書的目的就達到了。  在中醫里肺經除了司肺臟的呼吸外,還有「宣發」和「肅降」功能。也就是因為具有了「宣發」這個功能,才決定了肺經在十二經脈里排在了第一位。即前面提到的「肺朝百脈」。所謂「肺朝百脈」,是一個被動語態,即「肺被百脈朝」的意思。而「朝」,就是古代的「朝見」。也就是說,百脈都要去「朝見」肺經。為什麼呢,因為肺經司職「宣發」。也就是肺經的職能相當於一個國家的總理。每個省市部門該分配多少財政撥款,災區該追加多少撥款,等等,都由他來負責。肺經就是這麼一個角色,它要將全部氣血中各種各樣的成分,按各經絡不同的需要加以分配。肝經該得到多少氣血,該得到哪些成分配比的氣血,心經該得多少,該得那些類的,等等,都是肺經去安排的。因此,如果這個時候還在熬夜,或者起床太早,肺經就得不到修補。就等於是不給我們的總理休息時間,他老人家的健康就會出問題,他也許就會做出錯誤的決斷。也是,自身都難保了,你怎麼能保證它的「宣發」功能不會打折扣呢?分配氣血的經絡出了問題,那麼所有獲得氣血的經絡都會出現連帶問題。由此可見肺經的重要性。因此前面我們把肺經拍在第一位。

一、氣血流注的解析(3)

   「肅降」功能一會兒再談。  肺臟在中醫里稱之為「嬌臟」,原因是它是五臟里唯一一個通過口、鼻、呼吸道與外界相通的內臟,因此極易受周圍環境變化的影響,而至生病。那麼,人類進化數百萬年,怎麼還會有這麼大的一個漏洞沒有修補呢?原因是我們要通過肺臟的呼吸作用獲得氧氣。據說,人如果不吃飯可以活7-10天左右,不喝水可以活3、4天,但如果不呼吸,幾分鐘就不行了。這說明氧氣之於人類簡直是太重要了。為了獲得這麼重要的東西,就必須要冒險。這種生存策略也是不得已的妥協吧。氧氣這種東西,我們是冒這麼大的風險才能得來的,竟然沒有列在40種必需營養素當中,實在有欠妥當。當然,生物進化,絕對不會留下一個這麼大的漏洞任人宰割,它總會為自己的防衛找到辦法。前面講肺臟是肺經的主導內臟,肺經不但與呼吸系統有關,因聯繫皮膚,所以還「外合皮毛」。肺經因具備宣發作用,可以分配氣血到達皮膚對其濡養。因為皮膚是我們身體的第一道防線,所以說,肺經這個系統,從裡到外,都是在第一線與外界打交道。因此,無論是從其所起的作用來看,還是從其面對的外部險象來看,肺經都應該當仁不讓地排在第一位。  5~7點(卯時):   卯時大腸經氣血高峰。大腸經屬於陽明經,到了陽明經氣血高峰期的時候,所謂陽氣就已經全部生髮出來了。陽氣充盈,人自然就該起床了。那麼,起床後第一件事該做什麼呢?晨便。  大腸經的主導內臟是大腸。大腸、小腸等都是由平滑肌構成的。平滑肌蠕動的特點是緩慢,而且不受意識控制。因此,一天的大部分時間,我們的腸胃都是這樣緩慢運動的。但對於大腸來說,還有一種運動形式,叫作集團運動。大腸的集團運動是一種很劇烈的運動形式,而且波及範圍很遠,可以自橫結腸一直蠕動到降結腸。在集團運動的作用下,糞便可以很快地被推動到直腸,這時大腸經就會給出信號:應該大便了。通常在一天之中,集團運動很少出現。而在卯時,由於大腸經獲得了充足的氣血,有能力發動一輪強有力的集團運動,把昨天滯留體內的垃圾排出體外。這說明,卯時是人體大腸開始排腸毒的時間。因此是大便的最佳時間,所以我們提倡「晨便」。  通常,一提到大腸經,大家首先聯想的就是大便。這當然沒錯,大腸經對大便影響很大,但一定要記得,大腸經也和呼吸系統關係密切,尤其是上呼吸道。比如大腸經氣血有問題,有時會反映出是鼻炎,或者是咽喉炎。因此,今後再提到大腸經的話,我們建立的聯想通道是:一定要想到它負責兩頭,兩個開口。大腸經是負責進出口的。7~9點(辰時):   辰時氣血從大腸經交棒給胃經,胃經達到氣血高峰。胃經也是陽明經,說明這個階段仍然是陽氣充盈的時間。為什麼大自然會把兩個陽氣盛大的時間段安排在一起呢?它的目的是什麼呢?  可能有些朋友聽說過「以陽化陰」的說法,這些辭彙多見於武俠小說,談的是某些功法什麼的。其實,以陽化陰並不遙遠,生活中就有以陽化陰。到了辰時,大自然安排我們陽氣盛大,就是要我們以充足的陽氣來化解「陰」。這個「陰」是什麼呢?是食物。也就是說,這個時候應該是吃早餐的時間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此前肌體一直在生髮陽氣,當陽氣(功能)生髮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為了保障接下來的持續性,就應該補充一些陰(物質)了。否則,一大早陽氣就達到了頂點,接下來一路走下坡,這一天可怎麼過啊。  有關以陽化陰,在第六章中會有更詳細的論述。  通常,人們一提到胃經就聯想到胃,然後聯想到吃。其實胃經的功能遠不止此。因胃經經過乳房和膝蓋,所以胃經出現氣血能量的異常,也有可能是膝關節的問題,對於女性還有可能是乳腺的問題。  有一個笑話,說一個老頭到醫院去看病,對醫生說自己的左腿疼。醫生給他檢查了半天,什麼問題都沒發現,於是對他說:沒什麼大事兒,人上了歲數都這樣。可老頭不幹了,反問道:我的兩條腿都70歲了,為什麼右腿不疼呢?  說不定老人家剛好就是胃經出了問題呢。  9~11點(巳時):   巳時為脾經的氣血高峰。脾經是太陰經,說明現在身體的工作重點,已經轉移到對物質(陰)的處理上面去了。這個「陰」是從哪裡來的呢?就是在此前的辰時享用的早餐。  「脾主運化和升清」: 人體氣血的生成,主要依賴脾經的運化作用。這裡的運化包括兩點,一是運化水谷,一是運化水濕。升清作用是指將從水谷中提煉出來的精微物質輸布到全身四肢百骸。  脾經可以為氣血分配全身提供動力,而這個動力是需要水來參與的,因此,人一天要?兩個喝水的高峰期,巳時是其中之一。假如喝水太少、過量吃生冷食物、飲食不節制等等,都會傷害脾經。  「脾統血」:中醫認為,脾經駕馭血液在血管內流動。如果脾經出了問題,人體就會發生出血的現象,比如習慣性的流鼻血就與脾經虛弱有關。女性的月經問題,量大、量小、提前、推後也和脾經有關。關於脾統血,我們通過臨床發現,第一,脾經的主導內臟——脾臟——是人體的「血庫」,當人體休息、安靜時,脾臟貯存血液。當人體處於運動、失血、缺氧等應激狀態時,脾臟會將血液送到血循環中,以增加血量。第二、人體1/3的血小板平時是儲存在脾臟中的。當人體發生出血現象時,就會調動這些儲存的血小板,來參與凝血和止血工作。這些都說明了為什麼會「脾統血」。  脾在志為思,脾功能發達的人,思考能力會特彆強,但過度的思慮會傷及脾經。因此,又有「思傷脾」的說法。在臨床檢測中我們也發現,很多脾虛的人是屬於多想少動型的。每天晚上都思慮萬千,腦海里靈光閃爍,但到了第二天,大腦好像被格式化了一樣,坐在家裡,什麼都懶得去做。  原則上,脾經的功能失常,多數是指功能低下,或者說脾之氣不足。而這些都是虛證。臨床檢測上,我們也常遇到脾經亢進的情形,但這些並不說明脾經功能好到亢進。而是因為,脾經還肩負另一個職責,負責人的免疫功能。這時多數是指人的免疫功能活化,脾臟處於應激狀態。對於女性來說,還有另外一個解釋。就是當周期來臨時,女性會排出很多含有毒素和垃圾的經血,此時脾經會調動脾臟釋放儲存的血液,以補充損失,所以會顯示亢進。這些內容,我們會在第十一章的檢測部分再做論述。  另外,脾經也是十二經脈中比較特別的一個,其它經脈,主導內臟都是一個。比如肝經的主導內臟是肝臟,膽經的主導內臟是膽囊。但脾經的主導內臟,除了脾臟以外還包括胰腺。因此,如果一個人得了糖尿病一類和胰腺有關的疾病的話,也是他的脾經出了問題。在中醫認為,這個人得的是脾病。

一、氣血流注的解析(4)

  11~13點(午時):   午時是一天之中一個比較關鍵的時段。前面我們講到子時,說是子時「一陽生」,萬物蠢蠢欲動,開始具有生髮之象了。而到了午時,陽氣達到頂峰。物極必反,陰氣開始悄悄出現了,因此午時又叫作「一陰生」。  有關「陰陽」,說起來挺順口,但到底什麼是陰陽,恐怕很少有人深究,大多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我會在後面專門開闢出一章,做詳細的探討。  午時心經氣血高峰,這個時間段是用來修補大腦及神經系統的,因此吃完飯後午睡一下,有利於修補。  心經為十二經脈之首,原因一是心主血,一是心主神明。確切地說,十二經脈代表的五臟六腑的功能,都是由心經來統攝的。  有關心經,需要特彆強調的是,大家不要一看到「心」這個字,就想到心臟。其實心經更多指的是頭腦和神智。也就是說,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等,由心經來主持。那為什麼還沿用心經這個詞呢?因為這個詞是具有歷史背景的。在中國古代,人們是沒有頭腦這個概念的,那時的人們即使意識到一些頭腦的功能,也是用「心」這個詞來形容的,比如「心」想事成、「心」猿意馬、「心」高氣傲,等等。假使表達起來更確切的話,個人認為,用「腦經」取代「心經」似乎更合適一些。  記得恩格斯曾經說過:科學的發展最終能夠證明,大腦的思維活動是由一系列的化學反應來完成的。既然是化學反應,等式左邊就需要充足的原材料。因此,人們的精神、情志活動是需要充足的物質基礎作為保障的。而它的物質基礎就是充盈的血氣,因此,心主血脈就顯得尤為重要。  另外,由於心經用到了「心」字,因此心經和心包經還很容易造成混淆。這個賬也應該算到古人頭上。古人認為,心為君主之官,是一個人身體的皇帝。封建社會,君主之名不是普通百姓隨便提及的,甚至和君主有關的東西,也不是想說就說的。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因為名字裡面有個「世」字,那這個「世」字大家就得避諱,甚至連觀世音都不能例外,只好改名叫「觀音」。這個叫作什麼呢?叫「名諱」。因此心經這個君主之官的名諱也是不能亂說的。為此古人只好裝糊塗,含含混混地把心經和心包經弄到一起。或許他在跟你談心經的問題,但他兜兜轉轉繞了個大圈,你還以為他在說你心包經呢。  心經還需要強調一點的是,它除了七大營養物質之外,還需要一種非常重要的營養素,就是氧氣。通常我們談到的營養,都是狹義的營養,也就是我們常說的40種營養素。也許,建立起來一個廣義的營養概念,是更明智的選擇。氧氣,應該算作廣義的營養素範疇了。人們中午的午睡,其實是讓身體其它部分休息一下,以便節省出來更多的氧氣,提供給大腦,午睡等於養腦。  13~15點(未時):   未時心經將氣血交棒給小腸經,小腸經開始當令。小腸經是太陽經,說明這個時間段,「陽」佔主導地位,也就是說,此時強調的是功能。  在未時,小腸經的主導內臟小腸,由於接收到來自胃的食糜,開始變得繁忙起來。小腸在解剖學上包括十二指腸、空腸和迴腸等,但重點功能在十二指腸。食物從胃經幽門下行到達十二指腸時,已經變成食糜。食糜是酸性的,而進一步的消化和吸收是需要鹼性環境來中和的。因此小腸會動用氣血物質去刺激胰膽管,令胰膽管釋放出鹼性的膽汁、胰液等物質注入十二指腸,來完成吸收食糜中營養的工作。膽汁和胰液這些功能物質起到的作用就是「陽」,而食物中的營養就是「陰」,消化吸收的過程,就是「以陽化陰」的過程。因此「消化、吸收」是這個時間段「陽」的工作重點。  因小腸經循行路線經過肩膀,所以,如果小腸經出現問題,肩膀會有酸痛的感覺,尤其是天宗穴位置。比如小腸出現炎症,人的肩膀就會酸痛,不明就裡的人,還以為是肩部的肌肉勞損,或者肩周炎呢。

一、氣血流注的解析(5)

  15~17點(申時):   申時膀胱經進入氣血高峰,這個時間段是人一天之中喝水的第二個高峰。前面講過,第一個高峰在上午9~11點。  水是人體各個細胞都需要的營養物質,要時時補充。不能平時不喝,非得等到渴了才喝。據測算,一個成人一天喝水的量,根據體重不同,大約掌握在3000~4000毫升,相當於普通茶杯6~8杯。但這麼多的水並不是均勻攝入的。在一天當中有兩個喝水的高峰期,一個是上午9~11點,此時脾經當令;一個就是下午15~17點,膀胱經當令。之所以這兩個時間是喝水的高峰期,均源於運化的因素。這兩個時間段都是食物已經消化吸收得差不多,應該將吸收的精微物質運化給各經脈使用的時期。既然運化,當然需要水的參與。  膀胱經循行路線從頭到腳,在經過後背時還左右各有兩條出現,因此膀胱經是人體最長的一條經脈。提到膀胱經,人們會首先聯想到膀胱。但實際上膀胱經與泌尿系統的關係只佔20%左右,其餘的80%反映的是骨骼問題。  膀胱經主「氣化」:中醫認為,人的精力來自於「腎精」,也就是腎經氣血中的精華物質。這些精華物質性質像水一樣,而水性是潤下的。在自然界中,如果水要得到利用,就得使其循環起來。首先汽化成蒸汽,上升到空中凝結成雲,再變成雨降落回地面。自然界的水汽化是靠太陽照射來完成的。那麼,腎之水是如何完成這個循環過程的呢?是誰讓它氣化蒸騰起來的呢?  腎精的氣化工作是膀胱經來完成的。膀胱經通條水道,為腎精上行開闢了通路。當精華物質進入肺中,得到氧氣和肺部氣血的滋潤後,開始轉而下行,像雲凝結變成雨回落大地一樣重新回到腎水中,這個過程叫「肅降」。「肅降」功能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肺經來完成的。正是擁有「肅降」功能,肺經才具有「金生水」的本事。有關五行和生克的內容,我會在第四和第七章中做詳細的論述。  中醫認為腎經和膀胱經主骨,如果腎經和膀胱經出了問題,骨骼的鈣質吸收和利用就會有問題。其實不單鈣質吸收,很多礦物質的吸收和利用都是由腎經和膀胱經來調節的。一方面,腎經這個子系統分泌的諸如睾丸酮或者雌性激素等,是骨骼鈣質吸收的一個重要前提;另一方面,解剖學上的腎臟本來就是通過重新回收水分和無機鹽,來調節體液平衡的。因此膀胱經有問題,一個人就會腰脊酸痛,這是缺鈣或者缺鎂的象。  我們還要注意一點,背部的膀胱經上分布著肺俞、心俞、肝俞、膽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大腸俞、膀胱俞等等,給人的感覺,好像五臟六腑都在這裡開設了一道門。什麼意思呢?其實,膀胱經就像人體的下水道。每個臟器,都將自己代謝產生的廢物和垃圾,運送到這裡排出去。比如,有些人的背部經常長一些粉刺,這些粉刺多數長在膀胱經周圍,那麼,長在某俞附近,就說明某臟腑毒素出來了。

一、氣血流注的解析(6)

  17~19點(酉時):   酉時膀胱經將氣血交棒給腎經,腎經達到氣血高峰。前面講過,腎經有問題,鈣質吸收就會出問題。另外,腎臟本身是排毒器官,如果腎虛,排毒能力下降,體內毒素就會越積越多。而濫用藥物,會增加腎臟負擔,這時如果檢測的話,會顯示腎經能量出現代償性亢進。  中醫五行講「水克火」,也就是說,腎水可以剋制心火。假使一個人腎虛,那就很容易造成火反侮水的現象。我曾調理過一個女孩子,腎虛的很厲害,經常到了下午五、六點鐘的時候,出現低燒的現象。她去醫院檢查過多次,始終沒有找到原因。醫生給她的解釋就是不明原因的低燒。如果從中醫來講,她這就是典型的水不克火的象。後來,我把她的腎虛調理好了,她的發燒就再沒出現過。  因腎經經過耳、足,因此,耳鳴、足跟痛,也是腎經問題的顯現。  19~21點(戌時):   戌時是心包經氣血高峰。前面已經講過,心包經與心臟的關係更為密切。臨床上我們發現,很多高血壓或心臟病的病人,容易在這個時間段犯病。因此對高血壓、心臟病患者來說,這是一個高危時刻,需要提高警惕。中醫在講心包經時強調「喜樂出焉」,就是提醒大家,這時一定要心情舒暢,不能壓抑自己。看電視、聽音樂、看書等等,做一些放鬆心情的事情。  雖然說戌時這個時段屬於高危階段,但由於心包經得到了更多的氣血物質,這時也是修補心臟的最佳時間。  21~23點(亥時):   亥時三焦經氣血高峰。三焦是個很特別的概念,人體十二經脈的其它經脈都有一個主導內臟,比如肝經的主導內臟是肝臟,膽經的主導內臟是膽囊,等等,但三焦經是個例外。那麼三焦到底是什麼呢?這時,我們不妨調整一下眼光來看一下人體。如果我們把人體看成是一個整體的大器官,那麼,三焦屬腑,腑是空腔的,人體這個大器官的空腔在哪裡呢?就是我們的胸腔和腹腔。所以,胸腹腔就是我們的三焦。  所謂三焦就是上、中、下三焦,上焦就是胸腹腔的橫隔以上部分,中焦是橫隔到肚臍之間的部分,下焦是肚臍以下的部分。當然,具體到某個相聯繫的臟器,也不完全是按照這個區域來劃分的。  前邊我們提到,腑的功能是提煉和通、降。那麼胸腹腔的功能在哪裡呢?我們來看一下,這個胸腹腔到底連接著什麼東西?淋巴系統。上焦,上聯繫脖頸處的淋巴,左右聯繫腋下的淋巴;中焦,聯繫腹腔中的淋巴器官,如脾;下焦,下聯繫腹股溝的淋巴。因此三焦經主淋巴,與人的免疫能力有關。並且,我們在提到三焦時,一定要跟其它經脈結合起來分析,才有具體意義。人體的淋巴組織占體重的1%,廣泛分布於淋巴結、肝、脾、骨髓、胃腸道、呼吸道、泌尿生殖系統、皮膚和神經系統等各個器官,它無處不在,是遍布全身的網路系統。正是因為三焦經涵蓋範圍這麼廣,十二經脈里,也只有三焦經,分析判斷時,是一定要結合其它經脈的。單獨看三焦經,除了免疫力高、低,或者是否有炎症之外,其它不能妄下結論。  當然,根據中醫所定義的三焦的功能,還能推論出三焦系統還包括血液的微循環,以及組織液傳遞的內容,我會在第三章六腑之三焦部分做進一步探討。  以上,我們將各時辰和各經脈,建立起來一一對應的關係。知道了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經脈在值班。那麼它們是怎麼值班的呢?相互之間又是如何交接班的呢?我們還是先回到倒時差的問題上。

一、氣血流注的解析(7)

  倒時差是在調整氣血流注  我們發現,每條經脈的值班時間,都是兩個小時,這兩個小時,用古代的概念,就是一個大時,也就是一個時辰。  比如我們和法國之間,是7個小時的時差。那麼,如果我們去到法國,說明我們至少跨越了三個多時辰,從生物鐘上來講,我們的氣血流注會跨越三條經脈。我們的時間比法國早,當我們飛到法國時,我們的氣血還在按照中國的時間運行。假如這時的時間是中國的子夜12點,那麼我們的氣血是膽經值班。但這時才是法國的下午5點,氣血應該是膀胱經交班給腎經。也就是說,我們的生物鐘對於法國而言,提前了三條經脈。這意味著什麼呢?這意味著氣血混亂。意味著我們膽經系統裡面行駛的各個車輛,得想方設法開到膀胱經系統裡面去。因此這些車輛要麼不得不超速,要麼不得不減速。這種交通混亂要持續好幾天,才能回歸到正常狀態。所以在這幾天里,我們就出現了不適應的問題。我們就得倒時差。倒時差可不像撥一下表的指針那麼容易,我們得耗費很大的人類物力。派很多的交警去指揮交通,調整各個車輛的行駛速度。如果我們是去法國,就要讓氣血的車輛放慢速度,讓中國的氣血逐漸等待法國的氣血追上來。反之,如果我們從法國回來,我們的生物鐘假設在子時12點膽經值班階段,那麼到達中國後,這裡應該是大腸經交班給胃經階段。我們就得撥快生物鐘,去追趕中國的氣血。這,就是倒時差。  到目前為止,對於普通人而言,最好的倒時差辦法就是睡覺。這是一個無為的階段,把問題交給我們的身體,讓它自己去解決。因為不論你承認與否,身體比人更聰明。  理論上,那些內功修為高超的人,或許可以通過運功,加速這個進程。另外,經常在世界各地飛來飛去的人,因次數多而習慣了一些,氣血也會更容易調整一些。這個過程相當於經常給人痛的刺激,那麼久而久之,痛域就提高了一樣。  對於上夜班的人來說,生物鐘本來在黑天,但為了工作,硬要調整到白天,這也是一種氣血混亂,中醫講「陰陽失調」。久而久之,勢必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同理,那些經常熬夜的人,氣血也會混亂。所有的汽車,都不知道該按什麼樣的速度行駛了。總是這樣,得病是必然的。

一、氣血流注的解析(8)

  氣血的工資是這樣領取的  關於氣血流注,需要說明一下的是,這些氣血物質,並不是一天只循環一次。而是不停地循環,到了哪個時辰,哪條經脈就根據肺經這個會計的分配,前往領取氣血工資。  《黃帝八十一難經》認為,正常人每呼氣一次,脈氣運行三寸;每吸氣一次,脈氣運行三寸。一呼一吸為一息,一息則脈氣運行六寸。人在一晝夜中,共有一萬三千五百息,根據等同身寸的演算法,脈氣遍及全身循環五十次。  我們可以想像一下機場取行李的情形:大家都站在傳送帶前等行李,當我們的行李從傳送帶上過來了,我們就把它取走。沒過來,就繼續等待,即使別人的過來了,我們也不能取。氣血流注就是這個樣子。肺經把不同的氣血放在傳輸帶上,脾經則開通傳送帶。傳送帶不停地運轉,一晝夜共運轉五十圈。然後,每條經脈都按順序站到傳送帶前,等著自己的氣血轉過來。不過與行李稍微不同的是,氣血不是打包好的一個整體,而是像自助餐一樣分散著,隨流注的傳送帶送過來。十二個經脈等在那裡,各取自己需要的。到了哪個時辰,哪個經脈就有權利大吃大喝。當然它吃什麼,吃多少,是由肺經指定的,不能由著自己的喜好亂來。吃著吃著,傳送帶又轉過來了,需要的話就再取。假如氣血不是無限制,而是限量供應的話,那麼,根據肺經的安排,這些傳過來的氣血物質,在不同的時段,是要優先提供給不同的經脈的。  假使有經脈這時很飢餓,就會試圖去搶別人的氣血,但它不是誰的都能搶。假使有經脈想貢獻出自己的一些氣血給別人,也不是誰都能得到。它們要遵守一個規矩,這個規矩就是「相生相剋」的原則。有關這個原則,後面也會做具體探討。  另外,氣血一晝夜循環五十圈,平均每個時辰循環4.17圈。說明每條經脈的左右兩側在這個時辰里,其中一側循環2圈,另一側循環了2.17圈。因此,兩側經脈氣血會大致相同,但不會完全一樣。這一點,在後面的檢測章節中,會有用到。

書評:

  給中醫寫一份說明書(2009-10-11 06:55:38)作者:謝日新(《隨筆》雜誌主編)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電視廣告:廣告中的一群人,不管到哪裡,不管行住坐卧,都隨身帶著一個碩大的滅火器,顯得十分滑稽。然後,廣告詞說,上火了,帶滅火器是沒用的,喝某某涼茶吧。   這雖是廣告創意,卻反映了很多人認識上的誤區:火是要滅的。從沒接觸過中醫的外國人尤甚。本書第160頁就講了這樣一個笑話。一個在華歐洲人去醫院看病,醫生告訴他上火了。他很緊張地問:「哪兒著火了?為什麼著火?需要叫救火車嗎?」   本書是指《氣血的解析》這本書,作者張勁翀先生是國際營養師,中國保健協會保健品應用推廣工作委員會專家組成員,emc海外推廣與培訓負責人。目前為世界上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學員講授中醫和營養學。寫作本書的初衷,是想用現代科學分析的方法,去解釋許多玄妙的中醫問題。免得中醫這個中華民族最優秀的文化遺產,脫離了物質基礎,在玄妙的路上走下去。   中醫這座巨大文化遺產寶庫的大門一直是打開的,裡面的寶物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琳琅滿目,令人眼花繚亂。誰要想在這裡取走某件寶物都可以,關鍵是取走後要知道怎麼用。這寶庫不需要藏寶圖,需要一份應用說明書。   幾千年來,中醫史上的實踐家,理論家,本質意義上,都在為這座寶庫寫應用說明書。中華文化講求神似不講求形似,如繪畫中的衣帶當風,如戲劇中的水袖。中醫也如此,林林總總的說明裡,從來不定義「是什麼」,而是描述「像什麼」,更不會去追究「為什麼」,強調師承和經驗,而缺乏科學分析,更缺乏實證。   一句「醫者意也」,是無奈的說明更是不負責任的搪塞。   比如,講到藥引,需要龍鬚(包公案)即宋真宗鬍子,需要鳳發(楊家將故事)即蕭太后頭髮,為什麼需要,無需說也說不清。如果說上面這些藥引還勉強說得過去的話,那個「需蟋蟀一對,還要原配」就太糊弄人了。道理很簡單,即使能找到一公一母的蟋蟀,怎麼知道它們是不是原配呢?無怪乎魯迅先生看不起中醫。   本書的作者,也在寫一份說明書。與以往的說明書不同的是,作者是在科學儀器(emc)測出的精確數據下進行解釋說明的。解釋說明的都是基本而又常見的中醫問題,如經脈、臟腑、陰陽、五行、氣血、相生相剋、上火、穴位等等。之所以用《氣血的解析》做書名,是因為「氣血」在中醫中最基本最常見而又最容易引起誤解。   為了使深奧的中醫理論通俗化,作者在書中用了大量的比喻,使得本應枯燥的理論書變得比文學書還有趣味。如把十二經脈的運行比作當令與發工資(29頁);把氣血的流注比作機場輸送行李的傳送帶(46頁);把氣比作戰鬥力,血比作裝備和營養(85頁);把經絡比作埋在牆表下的電線,穴位比作連通這些電線的隱型插座(172頁)等等。   最妙的是關於西藥是僱傭軍的比喻,僱傭軍不會提高本身的戰鬥力,相反的只會導致本身實力的下降。更可怕的是,僱傭軍要是賴著不走,會成為更加危險的敵人(117頁)。例子我不用多舉,一個就夠。《三國演義》里,益州牧劉璋為對抗張魯,請了劉備做僱傭軍,打敗張魯後,劉備賴著不走,把劉璋給滅了。連仁義素著的劉皇叔都靠不住,別的人,更可想而知了。   再回到上面上火的問題,中醫對上火,採用的是「降」的辦法而不是「滅」的辦法。固本培元,增強自身的抵抗力,火自然就會降下來。   作者發心很大,他是想結合科學實證的方法,用現代流行的語言來重新闡述傳統的中醫概念,讓哪怕以前對中醫一無所知的人,也能有個基本的了解。作者卻很謙虛,他在《自序》中說:「如果大家看完了這本書,還能夠有所收穫的話,我希望是這樣的:今後大家再看到『氣血』這一類辭彙時,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空氣和血液』,如此,我的目的就達到了。」據我的經驗,凡發心大而又謙虛的人,都容易成功,因為有人助更有天助。   謹以此祝福作者。


推薦閱讀:

【女性】補氣血 女白領怎樣補氣血?
自做松筋打通氣血
老說氣血不足,你是哪個類型知道嗎?
氣血兩虛,虛不受補怎麼辦?「進補」之前先「灸補」!
文胸穿太緊?容易氣血不足

TAG:氣血 |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