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性|一言不合,昭告天下「果取關」

HQ&A170207

  這個公號發的所有文章中,有兩篇文章激起了「果取關」的小浪花。一篇是半年前關於王寶強的文章《寶強同學,別當街曬褲行不》;另一篇就是前幾天發的《老虎咬死一個人,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所謂「果取關」,也就是果斷取消關注的縮略語。

  一般來說,喜歡一個公號,關注它;或者覺得它索然,取消關注都是稀鬆平常的事情。每天都有新的讀者關注,也會有一些老的讀者取消關注。但是,有些讀者取消關注卻會在文章後留言,或者直接在公號留言,讓我知道他取消關注了。甚至有些讀者讀完文章,原本沒有關注的,專門關注並留言「果取關」,然後再取消關注。

  按說,大多數社會公眾事件,都有著歧義性與多義性,有著複雜多維的觀察、詮釋和理解的不同立場、層次和角度。無論是不同立場,還是不同層次、不同角度的看法彼此齟齬,甚至大相徑庭,截然相反都是自然而然的一種現象。讀到與自己看法不一致的文章,積極一點可以幫助自己多一個思考的切入點;消極一點,也可以側身而過,大可不必因此而「果取關」。所謂「兼聽則明,偏聽則暗」,現代人完全可以有著不輸古人的胸懷和氣度。

  那麼,為什麼總有些讀者動不動就「果取關」呢?從心理學角度大概受到三個因素的影響。

  首先,最淺顯的因素是態度的知識功能。我們一旦對特定對象形成某種傾向性態度,那麼我們在接受關於態度對象的訊息時,我們業已形成的態度就會形成一個認知過濾機制,使我們近乎本能地會注意到與態度一致的訊息;忽略掉與態度不一致的訊息。即便是注意到,閱讀到相關訊息,與態度一致的訊息會使閱讀者感到愉悅,從而強化業已形成的態度。相對地,如果是讀到與態度不一致的訊息,則會使閱讀者感到憤懣、憎惡。這就意味著,當一個讀者讀到不同的觀點的文章時,如果不是激起他的反思或更深入的思考,那麼他一定會體驗到憎惡乃至憤怒,而表達「果取關」就是宣洩憎惡或者憤怒的一種最簡單明了的方式。

推薦閱讀:

有沒有人道的戰爭?哪些武器可以稱為人道?
人性 | 納尼?!Google公司因為堅守價值觀解僱員工
社會上磊落的人真得沒有嗎?
倒地老人為何「訛人」?
商界長盛不衰的「人性」套路

TAG:人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