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病」還是「未病」
本報記者 王劍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加之面對高速發展的社會,每個人都需要適應快節奏的生活方式——每天在外界刺激下,人們處於長期精神緊張、焦慮、煩躁狀態,高血壓的發病率也在不斷攀升。
最近,國家衛計委發布《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顯示,我國高血壓患者成年人發病率是25.2%,每四個人中有一個高血壓患者;根據不同資料統計,我國高血壓成年人患者發病人數為2.6億~3.3億人,高血壓已經成為我國「第一大疾病」。
確實,近些年可以發現我們身邊的高血壓患者越來越多,而且也越來越年輕。常常有年輕人表示,自己的血壓偏高,每天要堅持服用降壓藥。
近日,《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了科技部基礎性工作重大專項「中國青年人血壓常數調查」負責人、從事臨床工作30年的空軍總醫院特診科主任、高血壓門診主任醫師王新宴。
就我國高血壓的發病和治療狀況,王新宴不無憂慮地表示,在她的臨床工作中發現,目前對高血壓的診療存在一些問題,有必要引起相關研究機構的重視。
過度診療
「血壓高」和「高血壓病」是兩個概念。王新宴認為,本質上,高血壓是一種危險因素,不是病。她表示,我們治療高血壓的目的不是為了治好這種「病」,而是要通過降血壓來降低未來患心梗、腦卒中等疾病的發病風險,應該屬於「治未病」的範疇。
但是現在有一種診療傾向,就是把危險因素(未病)完全等同於疾病(已病)來看待,認為血壓低於140/90mmHg就正常,超過140/90mmHg就是疾病,不管未來患心梗、腦卒中等疾病的概率是大是小都進行藥物治療。不加區分地認為,降壓藥的獲益一定大於藥物副作用。「這就犯了簡單化、絕對化的錯誤」,就會導致「過度診療」。
《柳葉刀》雜誌2000年就報道了弗雷明翰研究數據分析的結果:在收縮壓大於140mmHg、小於160mmHg的人群中,有很大比例的人的心腦血管風險並不增加,而低於120/80mmHg的人中有些人的心腦血管風險並不低。
因此,王新宴向記者坦言,我們不能把高血壓與心腦血管風險的關係簡單化、絕對化,而是要因人而異。特別是對輕度的高血壓患者,我們既要看到高血壓的危害,又要看到血壓作為保障組織血流灌注動力的「正能量」作用,並且要重視藥物的副作用,根據未來心腦血管風險的不同與變化趨勢區別對待,權衡利弊,實現精準適度的診療。
三個要點
「我們現在診斷高血壓非常簡單,當一個人非同日三次測量血壓均高於140/90mmHg,就被診斷為高血壓。」 甚至,有些人自己就開始服藥,似乎不需要醫生診斷。王新宴坦言,上述判斷高血壓的「金標準」,實際上只是一個參考值,它是高血壓危險因素的參考界限,其中後邊有很多附帶的東西,不能把它絕對化。
王新宴強調,對高血壓病的診斷,其中三個要點需要關注。第一,我們要看140/90mmHg是怎麼來的,怎麼看待這個界值。
王新宴表示,140/90mmHg其實是一個參考值,提醒我們關注血壓,但它並不是金標準的概念。血壓在人群中接近於正態分布,用一個統一的值來畫線是為了簡化診斷方法而人為劃定的。歷史上對這個界值也曾做過多次修訂,但很多人把它絕對化了——138mmHg不是高血壓,而140mmHg就是高血壓病,這是不對的。
第二,測量的對象是血壓,而血壓的特點是波動性強,很多因素都會影響到血壓,比如肥胖、睡眠質量不好、精神緊張、心理壓力大、身體不適、環境、氣候等。如果患者處於這個狀態時測量血壓,血壓值很可能是高的。所以,不能憑一次測量血壓高就診斷為高血壓,但是非同日的三次測量,是不是就足夠了呢?在王新宴看來,這取決於影響血壓的上述因素是否還存在,如果仍存在,就不能武斷地診斷為高血壓,特別是對於輕度高血壓的患者。
第三,目前高血壓的診斷是純粹依靠測量得來的,那麼測量的設備——血壓計準不準、測量的方法對不對,直接決定了診斷的準確性,但實際上血壓計只是相對準確。以電子血壓計為例,如果這個電子血壓計測出的血壓與標準血壓(柯氏音法)比較,它們之間的差值≤5mmHg的佔60%,≤10mmHg的佔90%,≤15mmHg的佔95%,這個電子血壓計就是符合國際標準的A級(最準的一級)血壓計了。既然血壓計只是相對準確,那麼血壓測量方法就要做到非常規範,如果測量方法不規範,準確性就無從談起。但實踐中,無論是診室血壓測量,還是家庭血壓測量,很多並不規範,因此我國專門為血壓測量頒布了指南,需要嚴格按照指南規範地執行。
更要關注中心血壓
此外,隨著醫學的進步,我們可以方便地測量中心血壓了,上面提到的血壓140/90mmHg,都指的是胳膊肱動脈的血壓。王新宴表示,經過對全國8萬餘名青年人的肱動脈血壓和中心血壓(主動脈根部血管所承受的側壓力)進行測量,研究發現肱動脈血壓高,而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加密切相關的中心血壓則並不一定高。
所以,我們不但要關注肱動脈血壓,還應關注中心血壓以及肥胖、焦慮等相關因素;既要看到當前高血壓診斷的科學性,也要看到它的局限性,尤其是對輕度高血壓的診斷必須慎重,要實現精準適度的診療。
總之,高血壓的診斷是高血壓治療、科學研究的基礎,如果診斷不正確,在此基礎上開展的高血壓研究,如高血壓的易感基因、治療效果評價等,得出的結論則很難科學。在診斷不正確的基礎上對高血壓患者進行治療,會導致診療不足或過度診療同時並存,無論哪種情況都是有害的。
王新宴向記者一再強調,我們要加強高血壓的診斷標準研究,不能把高血壓診療簡單化、絕對化。
推薦閱讀:
※血壓高的人,你知道么,這類葯更適合中國的高血壓患者
※治高血壓偏方:治痛風偏方
※抗高血壓葯聯合應用中會出現下列問題
※余千蘭:降壓藥硝苯地平緩釋片(地平類)和厄貝沙坦(沙坦類)聯用這麼多好處,也有缺點!快看看
※高血壓不吃藥也沒事?別鬧了,除夕夜他差點爆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