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變法後主要人物的境遇

戊戌變法,又稱百日維新, 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是試圖打開國人封閉已久的思想,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一次勇敢的嘗試。維新派人士通過光緒帝進行倡導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發展資本主義,建立君主立憲政體。這是中國歷史的一個岔路口,但是封建制度下的中國體制根深蒂固,盤根錯節,輕易是無法撼動的。最終,戊戌變法因損害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的利益遭到強烈抵制與反對,歷時103天的變法失敗。

這裡,我不去強調戊戌變法的歷史,過程,意義什麼的,有關的文字太多太多,隨便查查就可獲取很多詳細內容。我只想讓大家了解到在變法背後,一位一位可以左右歷史的強大人物後續的事情,有些人物風光一時,有些人卻被堙沒到歷史長河中……

光緒帝

光緒帝

清德宗愛新覺羅 載湉(zǎi tián)

1894年的中日甲午戰爭,對載湉的影響很大,雖然他極力主戰,但終因朝廷腐敗,而以清朝戰敗告終。這件事後,載湉愈發對封建體制的僵化落後感到不滿,他在慈禧等頑固守舊勢力的重重阻力下,革舊維新,力圖強國。網上流傳的一篇關於光緒帝在京師大學堂的講話, 雖然是杜撰而來,但還是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看到後人對光緒帝的認同。

1898年,在光緒帝的主導下實行了「戊戌變法」,但由於自身沒有強大的政治資本和實力的保障,變法實施又過於激進,影響了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舊勢力對政局的控制,且侵害了其中大部分人的利益,使變法無法執行,詔書發出後成一紙空文。

光緒的做法激怒了慈禧,憤怒的慈禧發動了戊戌政變,結束了僅僅103天的戊戌變法,囚光緒帝於瀛台,甚至要廢掉光緒,另立」大阿哥「,由於得不到列強支持而失敗。幽禁中的光緒仍然堅持不懈地鑽研法律,留心閱讀世界各國的法律書籍。在朝堂上的表現卻形同木偶,一言不發。

光緒帝在慈禧嚴密的控制下,唯唯諾諾,小心謹慎的做皇帝,直到戊戌變法十年後, 長期的幽禁,國家的內外交困,使得光緒生病卧床。在慈禧老佛爺悲憫天人的關懷下,一群太醫的大力救治下,38歲的光緒帝終於提早慈禧一天殯天了。光緒的人生是可悲的,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我有意振興中國,但你知道我不能作主,不能如我的志!」

慈禧

慈禧,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自1861年咸豐帝死後,慈禧就正式展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垂簾同治帝,訓政光緒帝,臨死臨死的還欽點了溥儀做這個朝代最後的皇帝。前前後後將近統治了這個國家半個世紀的時間。一步一步的把大清皇朝送上了末路。

甲午戰爭失敗後,為了救亡圖存,光緒帝力主變法維新,對於變法,慈禧希望強國但又擔心光緒會借變法脫離她的控制,最初表示支持,但她隨後把軍權,用人權都抓在自己手中。光緒帝的變法觸動了以慈禧為首的滿洲舊勢力貴族和眾多封建官僚的利益,慈禧等人發動戊戌政變,拘禁光緒皇帝,並處死了譚嗣同等六人。戊戌政變後,慈禧主剿義和團,但鎮壓失敗,於是剿撫並用,想以義和團反制列強。由於義和團的過激行為,激起了外國列強的怒火。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帶著光緒帝逃往西安。

為了維持統治,改變自身守舊無能形象,慈禧太后在「西狩」期間(也就是跑路到西安躲八國聯軍的時候)宣布實行「新政」,進行經濟,軍事,教育,官制等方面的改革。1904為了維持統治,慈禧作出要立憲的姿態。1906年又宣布預備立憲,1908年頒布《欽定憲法大綱》,內容仿照德國和日本的憲法,維護皇帝「君上大權」。

1908年11月14日,光緒帝駕崩,無嗣,經她命,由醇親王載灃為攝政王,其子溥儀為帝,年號宣統,慈禧被尊為太皇太后。

1908年11月15日,葉赫那拉氏於中南海儀鸞殿病逝,享年七十四歲。慈禧臨終遺言說:「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鑒!」

就本人來說,很不喜歡慈禧。但作為一個女人,在當時的社會體制下,尤其是這麼講究祖宗禮法的皇家中翻雲覆雨,她應該是個很了不起的人物。但我就是不喜歡她,不喜歡她的專權,不喜歡她的血腥,不喜歡她的貪婪,不喜歡……

康有為

歷史上對其評價還是蠻高的,有康聖人之稱,雖然這個稱號諷刺意味大於其他。康有為出生在官宦家庭,祖父、父親為官一方。在此環境下,康有為讀聖賢之書,行大義之事,攻讀經史。但國家的危亡,現實的刺激,慢慢的使他對傳統的文化學術發生懷疑。22歲時開始接觸西方文化。逐步認識到資本主義制度,比中國的封建制度先進,從此吸取了西方傳來的進化論和政治觀點,初步形成了維新變法的思想體系。

戊戌變法失敗,康有為跑到日本,並大肆宣揚救國論,批判慈禧十大罪,以假稱的衣帶詔圈錢造勢。其後不久,因清政府的交涉,被日禮送出國,遊走於加拿大、美國。并力圖遊說美國政府,扶持光緒重掌政權,未果。但康有為的忠君救國的理念在海外形成了一定的影響。直到義和團事件結束後,章太炎,孫中山等針對康有為為首的保皇黨提出,保皇和革命的區別,「革命者,志在倒滿而興漢「,劃清革命與保皇的界限。而康有為則漫遊各地,離印度、居香港,自香港至檳榔嶼,自檳榔嶼赴歐洲,重渡大西洋去美洲。期間仍堅持保皇立憲,四處遊說。

辛亥革命後,康有為以母喪歸。在國外15年,至此歸國。去國時是一個進步的維新運動領袖,回國時卻是一個保守的人了。1917年康有為和效忠前清的北洋軍閥張勳發動復辟,擁立溥儀登基,不久即在當時北洋政府總理段祺瑞的討伐下宣告失敗。康有為遭通緝, 1923年康有為遷居青島匯泉灣畔,購宅居住,題其宅為「天遊園」。後其幾個子女在青島讀書時也都居住在此。1927年康有為逝世。

康有為一生中提倡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制,可是自己卻妻妾成群,先後共有過六位妻妾,六個子女,日常侍候這些老爺太太、公子小姐的有10多個女僕、30多個男僕及廚師。康有為的經濟頭腦比他的政治理想更為有用,保皇會一次募集百萬美元,其中有10多萬元支付給康有為遊歷各國「考察政治」,康有為拿此款購買了不少古董、文物,後來還出售一批以變現。他在晚年購置了幾處別墅,杭州的「一天園」,上海的「康公館」,青島的「天遊園」,甚至在瑞典還購買了一座小島,康有為一家人每年的花費更在數萬銀元之巨(想當於現在的百萬元人民幣)。康有為的弟子在為他作傳時批評說:「先生日美戒殺,而日食肉;亦稱一夫一妻之公,而以無子立妾;日言男女平等,而家人未行獨立;日言人類平等,而好役婢僕……凡此皆若甚相反者。」

梁啟超

梁啟超出生在一個士紳家庭,家境優良,幼時勤學,少年登第。1890年春,梁啟超赴京參加會試,不中。但通過陳千秋認識了康有為。梁啟超對他的獨到見解和大膽舉動十分欽佩,以至「一見大服,遂執業為弟子」 。與康有為結識,是梁啟超一生髮展的重要轉折,從此以後,拋棄舊學,投入康門,並且接受了康有為的改革主張和變法理論,逐漸走上了改良維新的道路。

1895年康有為、梁啟超發動了著名的公車上書,邀集1000餘名舉人聯名上書清廷,從而揭開了維新運動的序幕。在戊戌變法中,由於梁啟超的文筆好,擅長用淺顯流暢的文字來闡述重大的時事問題和深刻的道理,很多有關新政的奏摺、章程,都出自他的手筆。

變法失敗後,梁啟超逃出北京,東渡日本,開始了他的流亡生活。初到日本之時,他一度與革命派接近,試圖聯合立會。但後因康有為得知此事,嚴厲反對而告罷。其後,梁啟超在橫濱創辦報紙,宣傳改良主張。前期宣傳保皇,竭力宣揚光緒聖德。但後來,梁啟超迫於形勢,放棄「保皇」口號,而代之以「新民」之說。

1911年袁世凱組成「責任內閣」,任梁啟超為法部次官。第二年,梁啟超回國,為與革命黨人鬥爭,他積極組建政黨,辦報撰文,利用他的聲勢維護袁世凱的統治。因得到袁世凱的賞識,兩年後被年袁世凱任命梁啟超為司法總長。此後,在各個黨派互相傾軋的鬥爭中沉浮不斷。1917年,孫中山發動護法戰爭。段祺瑞政府被迫辭職,梁啟超也遞送了辭呈。從此以後,梁啟超就結束了他的從政生涯,轉而從事文化教育和學術研究活動。

1929年,梁啟超在北京協和醫院溘然長逝,終年56歲。

袁世凱

袁世凱

這也是能寫成一本書的大人物,戊戌變法中袁世凱奉旨入京陛見,隨後捲入了政治風暴中。康有為認為袁世凱」可以為我所用」,並脅迫袁世凱動員新建陸軍來實施維新派的計劃,但是袁世凱當天就回到天津向慈禧告了密,於是戊戌政變發生,光緒被囚,六君子被殺。事實上,袁世凱並不支持維新派的激進之舉,也深知用新建陸軍來「圍園劫太后」無異於以卵擊石,而且是大逆不道之罪,他的告密完全是出於權衡局勢下的自保。此事亦成為袁世凱的一大負擔,他不得不寫《戊戌紀略》來為自己辯解。

因為告密,袁世凱得到了信任與升遷,官至山東巡撫。他的新建陸軍也從天津小站調往山東境內布防,使其躲過了後來的八國聯軍入侵,成為袁世凱最具實力的政治資本。李鴻章死去後,袁世凱受命署理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一躍而成為中外所矚目的實力人物。辛丑條約簽訂,清政府迫於內外形勢,施行新政。袁世凱表示極力擁護。在此期間,他在發展北洋工礦企業、修築鐵路、創辦巡警、整頓地方政權及開辦新式學堂等方面,都頗有成效。北洋集團勢力擴張,對滿洲親貴的世襲地位構成威脅,由皇室煽動,調袁世凱離開北洋。1908年,光緒慈禧死後,袁世凱被解職,袁稱疾返回河南,隱居於安陽。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北洋軍是清政府唯一可以抵抗起義的力量,可卻無人駕馭,清廷只能啟用袁世凱。袁世凱復出後清廷希望其南下壓制起義,而革命黨人也認為袁世凱是能領導中國的政治領袖,並決定暫緩選舉臨時大總統,以虛位待袁。其後,袁世凱逼清帝遜位,隆裕太后接受優待條件,下詔袁世凱組建中華民國,清朝對中國的統治宣告終止。

1912年 袁世凱在北京就職中華民國大總統。

1914年袁世凱政府與日本周旋,拚命外交。在極為不利的條件下,袁世凱竭力維護國家利益,北洋政府對於抵抗日方《二十一條》要求,已盡最大之努力,並爭回了其中最重要的條件。

袁世凱要稱帝了,準備建立君主立憲制,準備成立中華帝國。這引起了全國的討伐,在四起的討伐聲中,袁世凱憂憤成疾,撒手人寰,時年57歲。

戊戌六君子

說到戊戌變法就不能不說戊戌六君子,雖然他們在變法後就逝去了。但是他們所展現的就是在當下中國所缺乏的,這可以叫做精神,亦或是叫做信仰。讓我們記住他們——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

最後,我以魯迅先生的一首詩作為結束:靈台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推薦閱讀:

日本的明治維新與中國的戊戌變法 續六
戊戌變法 學案
商鞅變法為何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
商鞅之變法,棋圍之深奧
(1)?變法:王安石與司馬光的互掐

TAG:人物 | 變法 | 戊戌變法 | 主要人物 |